春望中的 春望 是什麼意思,春望的古詩意思

2023-01-19 05:15:27 字數 3845 閱讀 2032

1樓:匿名使用者

杜甫是唐帝國盛極而衰的歷史轉折時期所產生的偉大詩人。他堅持「轉益多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原則,把「近體詩」(唐代新詩體,即律詩和絕句),推向盡善盡美的境界。他親身經受了八年安史戰亂之苦,因而社會的動亂、中下層人的苦難、對國事的憂憤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等,都交織熔鑄在他的名篇鉅作中。

後人評杜詩為「詩史」,又多取杜甫自己說的「沉鬱頓挫」(語見《新唐書·杜甫傳》)四字概括其風格特點。「沉鬱」,指詩的內容,即思想感情的深沉蘊藉,有強烈的時代感;「頓挫」,指形式,即章法曲盡變化,語言音韻抑揚有致等。在五言律詩《春望》中,可以鮮明地看出這一特點。

公元755年11月,安祿山在范陽(今北京西南)發動兵變,次年6月就攻進長安。唐玄宗倉惶出逃西蜀。當時杜甫正護送家眷到鄉下避難。

當他聽說太子李亨7月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即位(廟號肅宗),立即從鄜州(今陝西富縣)羌村動身投奔新朝廷。中途,被叛軍俘獲,解送淪陷的長安,直到757年4月才逃脫,到達鳳翔(今陝西鳳翔)的肅宗朝廷。這期間,他觸景生情,感慨國事,寫下了諸如《月夜》、《哀王孫》、《悲陳陶》、《悲青阪》、《塞蘆子》、《哀江頭》、《對雪》和《春望》等名篇。

《春望》當寫於757年1月,他逃離長安的前夕。詩篇集中抒發了詩人傷悼國家殘破、眷念親人離散生死不知,「感時」與「恨別」交織的滿腔愁情.

全詩以「望」字貫穿始終。詩題「春望」,就是望春。作者面對大地回春的自然季節而觸景生情,企盼恢復國家安定繁榮的局面。

2樓:千島雲

"春望"這一題目的意思是 望春。作者面對大地回春的自然季節而觸景生情,企盼恢復國家安定繁榮的局面。

3樓:匿名使用者

春天看見

看見的內容就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的古詩意思

4樓:小白家裡小白

釋義: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原詩:《春望》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5樓:對面包的愛

《春望》譯文:國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滿目淒涼,到處草木荒深。感傷時對花落淚,聽鳥鳴驚心。

戰火長時不息,一封家書都極其珍貴。愁白了的頭髮越搔越稀少,簡直連簪子也插不上了。

這首詩表現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願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原文:春望

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6樓:留下一片林

春望[唐]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詩意:國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滿目淒涼,到處草木荒深。感傷時對花落淚,聽鳥鳴驚心。

戰火長時不息,一封家書都極其珍貴。愁白了的頭髮越搔越稀少,簡直連簪子也插不上了。

7樓:忘我浴火

詩意:國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滿目淒涼,到處草木荒深。感傷時對花落淚,聽鳥鳴驚心。

戰火長時不息,一封家書都極其珍貴。愁白了的頭髮越搔越稀少,簡直連簪子也插不上了。

8樓:冰靈愛玉

國都淪陷 只有一片壯麗的山河還存在 都城的春天 雜草叢生 「我」因感傷時事,看到花也落淚 因怨恨離別 聽到鳥鳴也驚心 在戰火連綿的三月 一封家書能抵得上萬兩** 「我」的頭髮又白又短 簡直連簪子都插不上了

這首是體現了作者憂國 傷時 思親 悲己的愛國主義情懷

9樓:段宇菲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

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立春以來戰火頻連,已經蔓延三月,

家在 州音訊難得,一信抵值萬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

頭髮脫落既短又少,簡直不能插簪。

10樓:匿名使用者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

杜甫寫的《春望》一詩中「春望」是什麼意思?

11樓:匿名使用者

【註解】:

1、國破:指國都長安被叛軍佔領。

2、感時句:因感嘆時事,見到花也會流淚。內3、渾:簡直。

4、不勝

容簪:因頭髮短少,連簪子也插不上。

【韻譯】: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

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立春以來戰火頻連,已經蔓延三月,家在

春望中的烽火是什麼意思

12樓:孫老闆

烽火的意思是:連綿的戰火

【出處】《春望》——唐代:杜甫

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感於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擴充套件資料

1、《春望》創作背景

天寶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世稱肅宗,改元至德。杜甫聞訊,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2、《春望》鑑賞

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且這首詩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由登高望遠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的感嘆憂憤。

《春望》表現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願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3、《春望》作者介紹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律詩的最高成就,可以說就是在把這種體式寫得渾融流轉,無跡可尋,寫來若不經意,使人忘其為律詩。如《春夜喜雨》,上四句用流水對,把春雨神韻一氣寫下,無聲無息不期然而來,末聯寫一種驟然回首的驚喜,格律嚴謹而渾然一氣。

13樓:

春望中烽火指古代戰爭。「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烽火苦教信斷直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斷

《春望》的首聯描寫的什麼,春望首聯寫詩人春望所見,這些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寫春城756年六月,安史叛軍攻下長安。七月,唐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聽到訊息後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春望 寫於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 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 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 破 字...

《春望》原文的翻譯春望全文翻譯

春望 唐代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譯文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 愁緒纏繞...

說說《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幾層意思

春望 的 望 包含三層意思 對家人的懷念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對國家前程的絕望憂慮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對自己廉頗老矣的慨嘆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願對你有所幫助!春望 是瞭望春天的意思,但是 春望 的作者放眼望去,看到的卻是國家 殘破 長安城 淪陷 的令人傷感的景象 一是指看春天的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