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用例設計方法有哪些,熟悉的測試用例設計方法都有哪些?

2023-01-07 11:45:35 字數 5216 閱讀 8380

1樓:教育在前越行越遠

可以採用軟體測試常用的基該方法:等價類劃分法、邊界值分析法、錯誤推測法、因果圖法、邏輯覆蓋法等設計測試用例。視軟體的不同性質採用不同的方法。

如何靈活運用各種基該方法來設計完整的測試用例,並最終實現暴露隱藏的缺陷,全憑測試設計人員的豐富經驗和精心設計。

編寫測試用例文件應有文件模板,須符合內部的規範要求。測試用例文件將受制於測試用例管理軟體的約束。 軟體產品或軟體開發專案的測試用例一般以該產品的軟體模組或子系統為單位,形成一個測試用例文件,但並不是絕對的。

測試用例文件由簡介和測試用例兩部分組成。簡介部分編制了測試目的、測試範圍、定義術語、參考文件、概述等。測試用例部分逐一列示各測試用例。

每個具體測試用例都將包括下列詳細資訊:版本號、模組名稱、用例編號、用例名稱、用例級別、預知條件、驗證步驟、期望結果(含判斷標準)、測試結果、測試時間、測試人員等。

擴充套件資料

測試用例設計一般遵循以下原則:

(1)正確性。輸入使用者實際資料以驗證系統是否滿足需求規格說明書的要求;測試用例中的測試點應首先保證要至少覆蓋需求規格說明書中的各項功能,並且正常。

(2)全面性。覆蓋所有的需求功能項;設計的用例除對測試點本身的測試外,還需考慮使用者實際使用的情況、與其他部分關聯使用的情況、非正常情況(不合理、非法、越界以及極限輸入資料)操作和環境設定等。

(3)連貫性。用例組織有條理、主次分明,尤其體現在業務測試用例上;用例執行粒度儘量保持每個用例都有測點,不能同時覆蓋很多功能點,否則執行起來牽連太大,所以每個用例間保持連貫性很重要。

(4)可判定性。測試執行結果的正確性是可判定的,每一個測試用例都有相應的期望結果

(5)可操作性。測試用例中要寫清楚測試的操作步驟,以及與不同的操作步驟相對應的測試結果。

2樓:ones研發管理

一、等價類劃分法

所謂「等價」,就是具有相同屬性或者方法的集合,這個集合中某個個體所表現的特徵與其他個體完全一致。

由此可知,等價類劃分就是將所有可能的輸入資料,劃分成若干個等價類,然後從每個部分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資料當做測試用例進行合理的分類,分為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

例如,規定的使用者名稱長度區間為4~8個字,那麼它的有效等價類是使用者名稱長度在[4,8],無效等價類為使用者名稱長度大於8位,或使用者名稱長度小於4位。

二、邊界值

測試經驗告訴我們,在測試有時會涉及到大量的資料,遍歷所有資料會使測試效率低下,如果是手工執行,更加難以覆蓋所有資料。這時更有效率的做法是,先劃分等價類,再從等價類中選擇部分引數測試,邊界值是等價類所有可選引數中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所以我們一般會選擇邊界值作為測試的重點,邊界值法的應用步驟如下:

1.先根據等價類法劃分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確定上點、離點及內點。上點是邊界上的點,離點是離上點最近的點,內點則是邊界有效範圍內的任意一點。

同樣以使用者名稱長度為4~8位為例,4和8為上點,3和9為離點,6則為內點。

2.設計一個新的測試用例,使其儘可能地覆蓋所有尚未覆蓋的有效等價類,直到所有有效等價類完全覆蓋。

3.設計一個新的測試用例,使其僅覆蓋一個無效等價類,直到所有無效等價類都被覆蓋。

三、判定表法

判定表又稱策略表、決策表,能表示輸入條件的組合,以及與每一輸入組合對應的動作組合。判定表法適合邏輯判斷比較複雜的場景,通過窮舉條件獲得結果,對結果再進行優化合並,具體又明確地表達複雜地邏輯關係和多種條件組合情況。

判定表主要由條件樁和動作樁兩部分組成。條件樁是功能要滿足地所有條件,動作樁則是所有可能的操作以及產生的結果。

判定表能夠將複雜的問題按照各種可能的情況全部列舉出來,簡明並避免遺漏。其缺點是判定表的建立過程較煩雜,當條件過多時,需要分析的邏輯組合呈2的倍數增長。測試工程師可根據實際情況與等價類劃分法、邊界值法結合使用。

四、正交試驗法

正交試驗法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組合的一種實驗法,它是利用正交表來對實驗進行設計,通過少數的實驗替代全面實驗。正交表中所有參與試驗的、影響試驗結果的條件成為因子,影響試驗因子的取值或輸入的成為水平。

在設計測試用例時,採用正交試驗法能夠有效地、合理地減少測試的工作量與和成本。正交試驗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分析測試需求,獲取因子和水平

2)根據因子和水平選擇合適的正交表

3)替換正交表中的因子和水平,獲取試驗次數

4)根據經驗或者其他因素補充試驗次數

5)細化輸出獲得測試用例

以上是一些常見的測試用例設計方法,希望能夠解答你的問題。

測試用例設計方法有哪些?

3樓:

1、等價類劃分

為每個輸入劃分等價類,得到等價類表,為每個等價類規定一個唯一編號。設計一個測試用例,使其儘可能多的覆蓋所有尚未覆蓋的有效等價類。重複這一步驟,使得有效等價類均被測試用例所覆蓋設計一個測試用例,使其只覆蓋一個無效等價類。

重複這一步驟使得所有無效等價類均被覆蓋。

2、邊界值分析

從測試規格中分析得到輸入引數型別,對於輸入等價類劃分方法進行等價類的劃分,運用域測試分析方法確定域範圍的邊界(上點、離點與內點)。如果存在多個輸入域,則需要運用因果圖、判定表方法這些輸入域邊界值的組合情況進行進一步分析,選擇這些上點、離點與內點或者這些點的組合形成測試項。

3、判定表

判定表是分析和表達多種輸入條件下系統執行不同動作的工具,它可以把複雜的邏輯關係和多種條件組合的情況表達得既具體又明確。

列出所有的條件樁和動作樁,填入條件樁、條件項和動作樁、動作項,化簡,合併相似規則,將每條規則轉化為用例。

基本格式

1、用例編號

測試用例的編號有一定的規則,比如系統測試用例的編號這樣定義規則:project1-st-001,命名規則是專案名稱+測試階段型別(系統測試階段)+編號。定義測試用例編號,便於查詢測試用例,便於測試用例的跟蹤。

2、測試標題

對測試用例的描述,測試用例標題應該清楚表達測試用例的用途。比如「測試使用者登入時輸入錯誤密碼時,軟體的響應情況」。

3、重要級別

定義測試用例的優先順序別,可以籠統的分為四個不同的等級。

4、輸入限制

提供測試執行中的各種輸入條件。根據需求中的輸入條件,確定測試用例的輸入。測試用例的輸入對軟體需求當中的輸入有很大的依賴性,如果軟體需求中沒有很好的定義需求的輸入,那麼測試用例設計中會遇到很大的障礙。

5、操作步驟

提供測試執行過程的步驟。對於複雜的測試用例,測試用例的輸入需要分為幾個步驟完成,這部分內容在操作步驟中詳細列出。

6、預期結果

提供測試執行的預期結果,預期結果應該根據軟體需求中的輸出得出。如果在實際測試過程中,得到的實際測試結果與預期結果不符,那麼測試不通過;反之則測試通過。

4樓:

1. 等價類劃分

等價類是指某個輸入域的子集合.在該子集合中,各個輸入資料對於揭露程式中的錯誤都是等效的.併合理地假定:

測試某等價類的代表值就等於對這一類其它值的測試.因此,可以把全部輸入資料合理劃分為若干等價類,在每一個等價類中取一個資料作為測試的輸入條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測試資料.取得較好的測試結果.

等價類劃分可有兩種不同的情況: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

2. 邊界值分析法

邊界值分析方法是對等價類劃分方法的補充。測試工作經驗告訴我,大量的錯誤是發生在輸入或輸出範圍的邊界上,而不是發生在輸入輸出範圍的內部.因此針對各種邊界情況設計測試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錯誤.

使用邊界值分析方法設計測試用例,首先應確定邊界情況.通常輸入和輸出等價類的邊界,就是應著重測試的邊界情況.應當選取正好等於,剛剛大於或剛剛小於邊界的值作為測試資料,而不是選取等價類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為測試資料.

3. 錯誤推測法

基於經驗和直覺推測程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種錯誤, 從而有針對性的設計測試用例的方法. 錯誤推測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 列舉出程式中所有可能有的錯誤和容易發生錯誤的特殊情況,根據它們選擇測試用例.

例如, 在單元測試時曾列出的許多在模組中常見的錯誤. 以前產品測試中曾經發現的錯誤等, 這些就是經驗的總結。還有, 輸入資料和輸出資料為0的情況。

輸入**為空格或輸入**只有一行. 這些都是容易發生錯誤的情況。可選擇這些情況下的例子作為測試用例.

4. 因果圖方法

前面介紹的等價類劃分方法和邊界值分析方法,都是著重考慮輸入條件,未考慮輸入條件之間的聯絡, 相互組合等. 考慮輸入條件之間的相互組合,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情況. 但要檢查輸入條件的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把所有輸入條件劃分成等價類,他們之間的組合情況也相當多.

因此必須考慮採用一種適合於描述對於多種條件的組合,相應產生多個動作的形式來考慮設計測試用例. 這就需要利用因果圖(邏輯模型). 因果圖方法最終生成的就是判定表.

它適合於檢查程式輸入條件的各種組合情況.

5. 正交表分析法

有時候,可能因為大量的引數組合而引起測試用例數量上的增加,同時,這些測試用例並沒有明顯的優先順序上的差距,而測試人員又無法完成這麼多數量的測試,就可以通過正交表來進行縮減一些用例,從而達到儘量少的用例覆蓋儘量大的範圍的可能性。

6. 場景分析方法

指根據使用者場景來模擬使用者的操作步驟,這個比較類似因果圖,但是可能執行的深度和可行性更好。

5樓:匿名使用者

黑盒:等價類劃分法,邊界值法 ,因果圖法,場景法,錯誤推斷法

白盒:基本路徑覆蓋法,條件覆蓋法,語句覆蓋法,判定覆蓋法

熟悉的測試用例設計方法都有哪些?

6樓:匿名使用者

1. 等價類劃分

常見的軟體測試面試題劃分等價類: 等價類是指某個輸入域的子集合.在該子集合中,各個輸入資料對於揭露程式中的錯誤都是等效的.

併合理地假定:測試某等價類的代表值就等於對這一類其它值的測試.因此,可以把全部輸入資料合理劃分為若干等價類,在每一個等價類中取一個資料作為測試的輸入條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測試資料.

取得較好的測試結果.等價類劃分可有兩種不同的情況: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

2. 邊界值分析法

邊界值分析方法是對等價類劃分方法的補充。測試工作經驗告訴我,大量的錯誤是發生在輸入或輸出範圍的邊界上,而不是發生在輸入輸出範圍的內部.因此針對各種邊界情況設計測試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錯誤.

使用邊界值分析方法設計測試用例,首先應確定邊界情況.通常輸入和輸出等價類的邊界,就是應著重測試的邊界情況.應當選取正好等於,剛剛大於或剛剛小於邊界的值作為測試資料,而不是選取等價類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為測試資料.

軟體測試用例的幾種設計方法,軟體測試方法有哪些 測試用例設計方法有哪些 (詳細)

一 等價類劃分法 所謂 等價 就是具有相同屬性或者方法的集合,這個集合中某個個體所表現的特徵與其他個體完全一致。由此可知,等價類劃分就是將所有可能的輸入資料,劃分成若干個等價類,然後從每個部分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資料當做測試用例進行合理的分類,分為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例如,規定的使用者名稱長度區間...

測試用例包括哪些要素測試用例的內容包括什麼???

測試用例包括如下要素 1 用例id。可以定義測試用例編號,便於查詢測試用例,便於測試用例的跟蹤。2 用例名稱。是測試用例的編輯的名稱代號,測試用例文件將受制於測試用例管理軟體的約束。3 測試目的。也就是指測試用例的目標和行使其過程所要達到的最終要求。4 測試級別。也就是指測試用例的等級劃分。引進了路...

傳統測謊方法有哪些,傳統的測謊方法有哪些 ?

沸水法 這種方法帶有濃重的封建迷信色彩。讓小偷把手指伸進滾油或開水裡,如果手指燙壞了,就說明他說的是謊話。嚼米審判 17世紀的測謊方法帶有了一些生理科學色彩。印度人發現說謊的人總是嘴發乾,因而發明了東方國家普遍使用的 嚼米審判 讓嫌疑人每個人放一把炒米在嘴裡,嚼兩下子出來,說謊者由於唾液分泌少,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