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的形成,溶洞是怎樣形成的?

2022-11-30 11:35:58 字數 5589 閱讀 1851

1樓: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層是先決條件,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碳酸氫成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當這種水在地下深處有一定壓力時,溶解更甚.灰巖中的鈣被水溶解帶走,經過幾十萬、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的沉積鈣化,石灰岩地表就會形成溶溝、溶槽,地下就會形成空洞.

當這種含鈣的水,在流動中失去壓力,或成份發生變化,鈣有一部分會以石灰岩的堆積物形態沉澱下來,由於免受自然外力的破壞,便形成了石鐘乳、石筍、石柱等自然景觀. 由於這種地理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形.

2樓:匿名使用者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裡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稱為喀斯特地貌。

溶洞是怎樣形成的?

3樓:夜璇宸

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間,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裡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可溶性的碳酸氫鈣。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稱為喀斯特地貌。

擴充套件資料中國著名溶洞

一、梅山龍宮

位於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資水河畔,是一個集溶洞、峽谷、峰林、絕壁、溪河、漏斗、暗河等多種喀斯特地質地貌景觀於一體的大型溶洞群,有九層洞穴,探明長度2870餘米,已開發遊覽路線1896米,其中包括長466米世界罕見的神祕地下河。整個洞府分為龍宮迎賓、碧水蓮宮、玉皇天宮、龍宮仙苑、龍宮風情、龍鳳呈祥六大景區。

二、白車溶洞

此洞有雙重洞口,門口洞口可以清晰看到雞鳴三省交界處的景象,洞口上的巖壁上有一小縫,即為白車溶洞的二重洞口。洞裡十分狹窄,非身材細小者不能如裡。裡面路途黑暗無光,無光源不能進入。

洞里路途崎嶇,處處碰壁。非爬而不能進入,有一關卡很小,為一個坎,爬上坎腳先入。蠕動一兩分鐘,方能到達美麗迷人的溶洞大廳。

廳裡溫度稍比外面高,冬天也可讓人出汗。洞裡金碧輝煌,恍如置身於人間天堂。

4樓:金牛咲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裡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可溶性的碳酸氫鈣。

形成原理:

1、在自然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會使石灰石構成的岩層部分溶解,使碳酸鈣轉變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鈣;

2、當受熱或壓強突然減小時溶解的碳酸氫鈣會分解重新變成碳酸鈣沉澱;

3、大自然經過長期和多次的重複上述反應。從而形成各種奇特壯觀的溶洞,在溶洞裡,有千姿百態的鐘乳和石筍,它們是由碳酸氫鈣分解後又沉積出來的碳酸鈣形成的。

擴充套件資料

溶洞按其發育演化,岩溶可分出以下6種:

1、地表水沿灰巖內的節理面或裂隙面等發生溶蝕,形成溶溝(或溶槽),原先成層分佈的石灰岩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

2、地表水沿灰巖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超過100m深後形成落水洞。

3、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後發生橫向流動,形成溶洞。

4、隨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發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積小,稱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積大則稱陷塘。

5、地下水的溶蝕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橋。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幹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在舊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繼續進行。

5樓:尹瑛玄

caco3碳酸鈣有這樣一種性質:當它遇到溶有co2的水時就會變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鈣[ca(hco3)2] caco3+co2+h2o=ca(hco3)2 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如果受熱或遇壓強突然變小時溶在水中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變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

ca(hco3)2 =caco3↓+co2↑+h2o 在自然界中不斷髮生上述反應於是就形成了溶洞中的各種景觀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裡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如聞名於世的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就是由於水和二氧化碳的緩慢侵蝕而創造出來的傑作。

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滴到洞底時,由於水分蒸發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變化都會使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小而析出碳酸鈣的沉澱。這些沉澱經過千百萬年的積聚,漸漸形成了鐘乳石、石筍等。如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溶洞頂上滴落,隨著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揮發,則析出的碳酸鈣就會積聚成鐘乳石、石幔、石花。

洞頂的鐘乳石與地面的石筍連線起來了,就會形成奇特的石柱。

在自然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會使石灰石構成的岩層部分溶解,使碳酸鈣轉變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鈣

caco3+co2+h2o=ca(hco3)2

當受熱或壓強突然減小時溶解的碳酸氫鈣會分解重新變成碳酸鈣沉澱

ca(hco3)2==== caco3↓+co2↑+h2o

大自然經過長期和多次的重複上述反應。從而形成各種奇特壯觀的溶洞,如桂林的七星巖、蘆笛巖、肇慶的七星巖等。在溶洞裡,有千姿百態的鐘乳和石筍,它們是由碳酸氫鈣分解後又沉積出來的碳酸鈣形成的。

天然河水或井水中,常常含有碳酸氫鈣、碳酸氫鎂、硫酸鈣、硫酸鎂等雜質,如果含量較大,則這種水叫做硬水。硬水不宜作工業用水,因它在鍋爐中受熱分解會形成鍋後,造成導熱不良,浪費燃料,甚至釀成事故。硬水也不宜飲用,如長期飲用,會患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疾病。

用硬水洗滌衣物,洗滌效果差。

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別是碳酸鹽類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蝕,有時並加以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往往呈奇特形狀,有洞穴、石芽、石溝、石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此種地貌地區,往往奇峰林立。

我國廣西、雲南、貴州等地有這種地貌。著名的桂林山水所呈現的奇峰異洞就是這樣形成的。

舊稱喀斯特,源於前南斯拉夫的一個地名。

地表水在運動過程中對所經過的沉積物或岩石有著重要的侵蝕作用,既包括水動力作用下的碎屑物搬運,又包括水對岩石或沉積物的化學溶蝕作用,還包括碎屑物在搬運過程中的磨蝕作用。喀斯特地貌就是地下水對碳酸鹽巖侵蝕作用的結果。在水流作用下,形成陡峭的海岸、彎曲的溝壑、高高的冰蝕懸谷、氣勢磅礴的大峽谷。

「滴水穿石」也是水的化學侵蝕作用的寫照。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有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斯拉夫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形。

按其發育演化,岩溶可分出以下6種。

1)地表水沿灰巖內的節理面或裂隙面等發生溶蝕,形成溶溝(或溶槽),原先成層分佈的石灰岩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

2)地表水沿灰巖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超過100m深後形成落水洞。

3)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後發生橫向流動,形成溶洞。

4)隨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發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積小,稱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積大則稱陷塘。

5)地下水的溶蝕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橋。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幹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在舊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繼續進行。雲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階段(溶溝階段)的產物,這裡的自然風光因阿詩瑪姑娘的動人傳說而變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則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

在廣西境內,經常可看到這種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稱「神女鏡」或「仙女鏡」。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裡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如聞名於世的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就是由於水和二氧化碳的緩慢侵蝕而創造出來的傑作。

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滴到洞底時,由於水分蒸發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變化都會使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小而析出碳酸鈣的沉澱。這些沉澱經過千百萬年的積聚,漸漸形成了鐘乳石、石筍等。如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溶洞頂上滴落,隨著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揮發,則析出的碳酸鈣就會積聚成鐘乳石、石幔、石花。

洞頂的鐘乳石與地面的石筍連線起來了,就會形成奇特的石柱

6樓:留下這寂寞人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層是先決條件,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碳酸氫成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當這種水在地下深處有一定壓力時,溶解更甚。灰巖中的鈣被水溶解帶走,經過幾十萬、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的沉積鈣化,石灰岩地表就會形成溶溝、溶槽,地下就會形成空洞。

當這種含鈣的水,在流動中失去壓力,或成份發生變化,鈣有一部分會以石灰岩的堆積物形態沉澱下來,由於免受自然外力的破壞,便形成了石鐘乳、石筍、石柱等自然景觀。 由於這種地理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形。

溶洞是怎樣形成的

7樓:雨說情感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裡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

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滴到洞底時,由於水分、壓強以及溫度等因素的變化都會使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小而析出碳酸鈣的沉澱。這些沉澱經過千百萬年的積聚,漸漸形成了鐘乳石、石筍等奇特而又美麗的地貌。

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稱為喀斯特地貌。

caco3+co2+h2o=ca(hco3)2

當受熱或壓強突然減小時溶解的碳酸氫鈣會分解重新變成碳酸鈣沉澱。

ca(hco3)2=caco3↓+co2↑+h2o

大自然經過長期和多次的重複上述反應。從而形成各種奇特壯觀的溶洞。

擴充套件資料

我們常見的洞穴是喀斯特洞穴,也稱溶洞。

喀斯特洞穴主要發育在碳酸鹽巖中,碳酸鹽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碳酸鈣、鎂。世界上出露的碳酸鹽巖約佔陸地面積的20%,主要集中分佈在中美洲、環地中海和中國西南。中國的碳酸鹽巖出露面積約為50萬平方千米。

洞穴的發育和演化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階段:

1、首先是大氣降水沿岩石孔隙、裂隙、層面等滲入巖體,並對巖體進行溶蝕、擴大形成地下空洞;

2、隨著空洞的逐漸擴大,水流彙集到洞中形成地下溪流或地下河;

3、地下河形成後,在重力崩塌作用、地下河的溶蝕作用、侵蝕作用和搬運作用的共同作用下,使洞腔進一步地擴大;

4、隨著地殼的抬升,潛水面下降。地下河及巖體中的其他水流向下滲漏,從而形成新的下層洞道,上、下兩層洞之間通常發育垂直洞穴將它們連線,從而形成完整的洞穴系統。

水中碳酸與碳酸鈣的化學作用是一個可逆的反應。洞穴形成後,岩石中的水流在滲入洞中後,由於溫度和壓力的改變,水中的鈣離子濃度過大而產生逆向反應,即水中的鈣離子和重碳酸根反應生成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鈣。

這些碳酸鈣在洞頂、洞壁和洞底等部位沉積下來,便形成了各種形態的鐘乳石。由於形成鐘乳石的水動力不同及其沉積部位的不同,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型別,主要有:石鐘乳、石筍、石柱、鵝管、石旗、石盾、石簾、捲曲石、邊石、雲盆、鈣板、穴珠、晶花等,以及它們的組合形態。

溶洞的形成原理

caco3碳酸鈣有這樣一種性質 當它遇到溶有co2的水時就會變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鈣 ca hco3 2 caco3 co2 h2o ca hco3 2 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如果受熱或遇壓強突然變小時溶在水中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變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ca hco3 2 caco3 co2...

溶洞是什麼岩石,溶洞形成於什麼岩石?

石灰岩。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裡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 千姿百態 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稱為喀斯特地貌。溶洞形成於什麼岩石?溶...

溶洞有哪些特點,溶洞的特點是神馬?

如聞名於世的桂林溶洞 北京石花洞,就是由於水和二氧化碳的緩慢侵蝕而創造出來的傑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滴到洞底時,由於水分蒸發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變化都會使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小而析出碳酸鈣的沉澱。這些沉澱經過千百萬年的積聚,漸漸形成了鐘乳石 石筍等。如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溶洞頂上滴落,隨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