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為什麼要自轉,為什麼地球要自轉?

2022-11-01 19:47:32 字數 5594 閱讀 8176

1樓:**

天上的星星會東昇西落,是由於地球的自轉。

現在請你停下手上的事情,閉上眼睛,好好感受一下大地。你覺得你在運動嗎?大地在旋轉嗎?

你的身體會告訴你,你是靜止的,而大地也沒有轉動。但是科學家卻告訴你,地球每時每刻都在自轉。無論你是在中國、日本、美國還是南極,地球都在自轉。而且地球自轉的速度還很快。

為什麼地球會自轉呢?

其實,不僅地球在自轉,月球、太陽,以及幾乎所有的天體都會自轉。

我們拿太陽系來解釋一下為什麼天體幾乎都會自轉。地球的自轉和太陽系的形成方式有關。

太陽系的幼年就像一個大大的薄餅。不過這可不是給你吃的,而是由氣和宇宙塵埃的大薄餅。在這個薄餅裡,所有的東西都朝著一個方向旋轉。

太陽系的行星就是來自於這個氣體薄餅。它們形成的時候,也會獲得這個薄餅的旋轉方向。當這個薄餅裡產生行星的時候,就好像出現了一個個小小的漩渦。

地球已經自轉了幾十億年了。不過它自轉的速度正在變慢。科學家發現,地球的自轉速度每年會慢1秒不到。如果地球按照這個速度放慢,那麼需要數萬億年才會徹底停止轉動。

那麼,地球的公轉速度有沒有變化呢?地球的公轉指的是地球圍繞太陽的旋轉。地球公轉一次就是一年,一年有365.24219天。地球公轉的時間並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

那麼,地球是怎麼自轉的呢?地球是圍繞著一根軸——地軸旋轉的。地軸連線著地球的南北極。

這是一根想象出來的軸,因為世界上並沒有這樣的一條線貫穿地球。地球每完成一次自轉,我們就經歷一次晝夜,或者說24小時。

在太陽系裡,每個行星上一天的長度都是不同的。在金星上,那裡的一天是243個地球日,也就是說相當於地球上的243天。這是因為金星的自轉速度非常慢,所以在金星上的一天非常漫長。

科學家猜測金星曾經被別的東西撞擊過,那次撞擊影響了金星的自轉速度,讓它變得這麼慢。天王星的自轉也和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不同。如果說別的行星是站著旋轉,那麼天王星就是躺著旋轉的,真是太奇怪了呀。

地球的轉軸其實也沒那麼正。地軸和太陽系的正北方向相差23.5度。

猜猜看傾斜的地軸有什麼用?傾斜的地軸創造了四季。因為如果地軸和太陽系的正北方向平行,那麼白天和夜晚的長度就會永遠不發生變化,而且各佔一半。

那麼就不會再有晚上更長的冬天,或者白天更長的夏天了。

不過,不管地球如何自轉,站在地面的你也不會感到它的轉動,這是由於慣性的作用。在高鐵上你不是也感受不到火車的運動嗎?難怪人類花了這麼久的時間才知道地球的自轉。

編譯 七君

2樓:怪羅科普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呢?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

3樓:龔玉英依俏

地球同太陽

系其他八大行星一樣,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圍繞著一根假想的自轉軸在不停地按照右手定則的規律轉動,這就是地球的自轉。

幾百年前,人們就提出了很多證明地球自轉的方法,著名的「傅科擺」使我們真正看到了地球的自轉,但是,地球為什麼會繞軸自轉?為什麼會繞太陽公轉呢?這是一個多年來一直令科學家十分感興趣的問題,粗略看來,旋轉是宇宙間諸天體一種基本的運動形式,但要真正回答這個問題,還必須首先搞清楚地球和太陽系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產生與太陽系的形成密切相關。

現代天文學理論認為,太陽系是由所謂的原始星雲形成的,原始星雲是一大片十分稀薄的氣體雲,50億年前受某種擾動影響,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收縮。經過漫長時期的演化,中心部分物質的密度越來越大,溫度也越來越高,終於達到可以引發熱核反應的程度,而演變成了太陽。在太陽周圍的殘餘氣體則逐漸形成一個旋轉的盤狀氣體層,經過收縮、碰撞、捕獲、積聚等過程,在氣體層中逐步聚整合固體顆粒、微行星、原始行星,最後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大行星和小行星等太陽系天體。

我們知道,要測量一個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快慢,可以用速度來表示,那麼物體的旋轉狀況又用什麼來衡量呢?一種辦法就是用「角動量」。對於一個繞定點轉動的物體而言,它的角動量等於質量乘以速度,再乘以該物體與定點的距離。

物理學上有一條很重要的角動量守恆定律,它是說,一個轉動物體。如果不受外力矩作用,它的角動量就不會因物體形狀的變化而變化。例如一個芭蕾舞演員,當他在旋轉過程中突然把手臂收起來的時候(質心與定點的距離變小),他的旋轉速度就會加快,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角動量不變。

這一定律在地球自轉速度的產生中起著重要作用。

形成太陽系的原始星雲原來就帶有角動量,在形成太陽和行星系統之後,它的角動量不會損失,但必然發生重新分佈,各個星體在漫長的積聚物質的過程中分別從原始星雲中得到了一定的角動量。由於角動量守恆,各行星在收縮過程中轉速也將越來越快。地球也不例外,它所獲得的角動量主要分配在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地月系統的相互繞轉和地球的自轉中,這就是地球自轉的由來,但要真正分析地球和其他各大行星的公轉運動和自轉運動還需要科學家們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這就是說,在地球的形成過程中,運動——尤其指旋轉,自始至終伴隨著地球的形成過程而不是地球形成之後再在某種原因下開始自轉或公轉的。

4樓:厚瑤慈畫

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宇宙中的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是在相互吸引的,它們之間的引力跟他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跟它們質量的乘積成正比.公式為f=gm1m2/r^2

,m1和m2是兩物體的質量,r是兩物體之間的距離,g為一個常量,g=6.67×10^-11n*m^2/kg^2,雖然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很遠,但是它們的質量都很大,所以它們之間的引力就很大,有多大呢,可以將直徑為9000km的鋼住拉斷,所以地球就在太陽的引力充當向心力的情況下做近似的圓周運動。所以地球就會轉。

5樓:苟怡木官姿

關於地球自轉的各種理論目前都還是假說。考慮地球自轉的成因應該和地球公轉結合起來,在宇宙中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受到各種外力的大質量的天體為了保持自身運動的平衡性必然依靠自轉來維繫平衡性。小質量的粒子由於運動的速度極快,也必須依靠自傳來維繫自身運動的平衡。

這一點可以參考陀螺的運動原理,自轉的物體在運動中對外力的耐受性較高。

傳統的觀點認為,太陽和行星皆形成於一團巨大的原始旋轉星雲物質。當這些原始旋轉星雲物質在自身引力作用下自行收縮時,由於角動量守恆,星雲物質越收縮,越緻密,旋轉也就越來越快,當星球形成後,星雲物質的旋轉角動量就變成了尋求的自轉角動量。

6樓:花德文香

地球自轉

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

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

465米/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轉是均勻的。但精密的天文觀測表明,地球自轉存在著3種不同的變化。

自轉速度的變化

20世紀初以後,天文學的一項重要發現是,確認地球自轉速度是不均勻的。人們已經發現的地球自轉速度有以下3種變化:①

長期減慢。這種變化使日的長度在一個世紀內大約增長1~2毫秒,使以地球自轉週期為基準所計量的時間,2000

年來累計慢了2個多小時。引起地球自轉長期減慢的原因主要是潮汐摩擦。科學家發現在32023年以前的泥盆紀中期地球上大約一年400天左右。

②週期性變化。20世紀50年代從天文測時的分析發現,地球自轉速度有季節性的週期變化,春天變慢,秋天變快,此外還有半年週期的變化。週年變化的振幅約為20~25毫秒,主要是由風的季節性變化引起的。

③不規則變化。地球自轉還存在著時快時慢的不規則變化。其原因尚待進一步分析研究。

地球自轉軸對於地球本體的運動

地球自轉軸在地球本體上的位置是經常在變動的,這種變動稱為地極移動,簡稱極移。2023年l.尤拉證明,如果沒有外力的作用,剛體地球的自轉軸將圍繞形狀軸作自由擺動

,週期為

305恆星日

。2023年人們才從緯度變化的觀測中證實了極移的存在。2023年美國的s.

c.張德勒進一步指出,極移包括兩種主要週期成分:一種是週期約14個月的自由擺動,又稱張德勒擺動;另一種是週期為12個月的受迫擺動。

實際觀測到的張德勒擺動就是尤拉所預言的自由擺動。但因地球不是一個絕對剛體,所以張德勒擺動的週期比尤拉所預言的週期約長40%。張德勒擺動的振幅大約在0.

06〃~0.25〃之間緩慢變化

,其週期的變化範圍約為410~440天。極移的另一種主要成分是週年受迫擺動,其振幅約為0.09〃,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主要由於大氣和兩極冰雪的季節性變化所引起。

將極移中的週期成分除去以後,可以得到長期極移。長期極移的平均速度約為0.003〃/年,方向大致在西經70°左右。

地球自轉軸在空間的運動

地球的極半徑約比赤道半徑短1/300,同時地球自轉的赤道面、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道面和月球繞地球公轉的白道面,

這三者並不在

一個平面內。由於這些因素,在月球、太陽和行星的引力作用下,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產生了複雜的運動。這種運動通常稱為歲差和章動。

歲差運動表現為地球自轉軸圍繞黃道軸旋轉,在空間描繪出一個圓錐面,繞行一週約需

2.6萬年。章動是疊加在歲差運動上的許多複雜的週期運動。

參考資料

7樓:邴丹郭衣

因為地球在繞太陽公轉途中遇到太陽風的側面推力,使高空產生等離子西風環流,高空西風又推動地面西風和向東湧的

洋流,進而推動地球自西向東旋轉。從而形成自轉!

8樓:辛丹萱竹祥

「地球在自轉」不等於「地球自己轉」,康德——拉普拉斯關於地球自轉動力**於地球內部的「星雲假說」誤導了地球科學。地球無故不會轉,它內部沒有動力!現地球之所以24小時自轉一週,是因為它在以每小時10萬多公里的速度繞日公轉,且途中遇到太陽風的側面推力,使高空產生等離子西風環流,高空西風又推動地面西風和向東湧的洋流,進而推動地球自西向東旋轉。

一、地球在自轉≠地球自己轉

今天人們所說的「地球自轉」,只是在描述地球自身繞日執行的姿態,它相對於太陽的位置而言,每24小時旋轉一週;相對於恆星的位置而言,每23小時56分旋轉一週,這是現行時間標量的依據,是太陽日和恆星日日長的由來,也是地球出現朝、晝、暮、夜的原因。「地球自轉」這一概念揭示的是「地球在自轉」這一自然現象。其實,古希臘的費羅勞斯、海西塔斯等人早已提出過地球自轉的猜想,中國戰國時代《屍子》一書中就已有「天左舒,地右闢」的論述,而對這一自然現象的證實和它被人們所接受,則是在2023年哥白尼日心說提出之後。

然而,地球為什麼會自轉?自轉的原因是什麼?自轉的動力從**獲得?

為什麼選擇現在的方向、姿態、速度自轉?這些都是現代科學至今沒有解決的問題。它不是要求去重複說明「地球在自轉」這種已被證實的自然現象,而是要求弄清地球自轉現象背後的原因,要求弄清地球自轉的動力**及其制約因素。

「地球自己轉」已經是在說明地球自轉的原因,它要肯定的是:地球自轉的動力在於「自己」,在於地球內部而不是外部,在於自身具有的內力而不是外力。否定「地球自己轉」並不是否定「地球在自轉」這一現象,而是否定地球內部有推動自己旋轉的動力,如同水磨旋轉的動力並不在於磨體內部一樣。

故「地球在自轉」不等於「地球自己轉」,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若把兩者等同起來,便是一種「誤等」。

二、「誤等」誤導了分支科學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似乎習慣於把「地球在自轉」的現象歸結為是地球自身的行為,並未更多地意識到這兩個概念的不同,也沒仔細質疑過「地球自己轉」的動力**。一代代人大膽地在「地球自己轉」這一基礎上,開墾著一塊塊分支科學的園地,其中地質力學、大氣動力學等,把地球自轉所產生的角動量、慣性、科里奧利效應等,引為自身的力源;天體物理學用「地球自己轉」的原理,去解釋其它行星、天體的運動;哲學家們據此概括出「事物運動的動力都存在於事物內部」這樣的普遍規律;還有的分支學科運用這一原理「圓滿地」解釋過其它自然現象。在這樣的氣氛下,誰若撬「地球自己轉」這塊基石,難免會觸動一系列分支學科發生連鎖**,科學界必群起而攻之。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呢?

地球自轉原因 宇宙中有以太的存在,由於以太的存在範圍無限大,並且一直處於運動狀態,地球及太陽均處於以太當中,地球及太陽都會受到來自以太的作用力。在這個力的作用下沿著以太的運動方向開始運動,而地球在受到以太的作用力時還要受到太陽的對它的吸引,在這兩種起到決定性的力的作用下,地球開始自轉。原始旋轉星雲物...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和公轉?

地球自轉 地理 高中上冊2004年人教版15頁就講 地球的自轉 這種 已是400年沒變,從哥白尼到牛頓,又到21世紀,無人不知地球23小時56分4秒自轉一週。可在如此簡單的真理背後,沒人告訴我們下一個為什麼,即為什麼地球會自轉?為什麼地球會偏著頭轉?而金星為什麼要反轉?天王星為什麼要睡著轉?冥王星為...

地球為什麼圍繞太陽自轉,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呢?

其實bai嚴格的說,地球不是繞著太du陽轉而是繞著地zhi球與太陽組成系統的的質dao 量中心而轉回動 如果不答考慮其它天體的影響 這是因為萬有引力的作用集中體現於這一點,也就是說地球好像是受到這一個點的吸引。學了高中物理就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初速度不是正朝著這一質量中心 地球顯然是不朝著這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