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是哪個朝代溝通中西文化的第一人

2022-10-25 22:05:02 字數 5118 閱讀 5492

1樓:鄒昊然1然然

是明朝時候的事情。利瑪竇(2023年10月6日年-2023年5月11日),號西泰,又號清泰、西江。義大利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學者。

明朝萬曆年間來到中國傳教。其原名中文直譯為瑪提歐·利奇,利瑪竇是他的中文名字,王應麟所撰《利子碑記》上說:「萬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瑪竇,號西泰,友輩數人,航海九萬里,觀光中國。」

2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萬曆年間利瑪竇來到中國傳教

3樓:安德遊戲

利瑪竇(2023年10月6日年-2023年5月11日),號西泰,又號清泰、西江。義大利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學者。明朝萬曆年間來到中國傳教。

其原名中文直譯為瑪提歐·利奇,利瑪竇是他的中文名字,王應麟所撰《利子碑記》上說:"萬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瑪竇,號西泰,友輩數人,航海九萬里,觀光中國。"

利瑪竇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最早開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並對中國典籍進行鑽研的西方學者。他通過"西方僧侶"的身份,"漢語著述"的方式傳播天主教教義,並廣交中國**和社會名流,傳播西方天文、數學、地理等科學技術知識,他的著述不僅對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日本和朝鮮半島上的國家認識西方文明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馬可波羅是在哪個朝代來到中國的

4樓:金六福

馬可·波羅(marco polo),2023年9月15日出生於克羅埃西亞考爾楚拉島,威尼斯旅行家、商人,著有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於2023年1月8日逝世。

2023年,17歲時,隨父親和叔父前來中國。他們跋山涉水,歷盡艱辛,途經耶路撒冷、波斯(今伊朗),穿過中亞大沙漠,翻越帕米爾高原,經甘肅進入蒙古,於2023年到達中國元朝的京都(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西北)。歷時近4年。

5樓:匿名使用者

馬可·波羅(marco polo,2023年9月15日—2023年1月8日),出生於威尼斯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義大利旅行家、商人,代表作品有《馬可·波羅遊記》。

中文名馬可·波羅

外文名marco polo

國籍威尼斯共和國

出生地克羅埃西亞-考爾楚拉島

出生日期

2023年9月15日

逝世日期

2023年1月8日

職業旅行家、商人

信仰天主教

主要成就

口述見聞,由獄友寫成《馬可·波羅遊記》

代表作品

《馬可·波羅遊記》

熱點關注

解讀 義大利考古學家:馬可·波羅其實沒有到過中國!真相到底如何?

馬可·波羅,義大利著名旅行家。2023年,他跟隨父親從義大利的威尼斯啟程,途徑地中海沿岸的阿迦城、亞美尼亞,穿越兩河流域,橫跨波斯全境,翻越帕米爾高原,進入疏勒、沙州,沿著這條古老的陸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

2018-12-29

快速導航

人物經歷

人物爭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馬可·波羅(marco polo)[2023年9月15日—2023年1月8日],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2023年生於威尼斯一個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

據稱17歲時,馬可·波羅跟隨父親和叔叔前往中國,歷時約四年,於2023年到達元朝的首都,與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誼。他在中國遊歷了17年,曾訪問當時中國的許多古城,到過西南部的雲南和東南地區。回到威尼斯之後,馬可·波羅在一次威尼斯和熱那亞之間的海戰中被俘,在監獄裡口述旅行經歷,由魯斯蒂謙(rustichello da pisa)寫出《馬可·波羅遊記》(il milione)。

但其到底有沒有來過中國卻引發了爭議。

《馬可·波羅遊記》(又名《馬可·波羅行紀》、《東方見聞錄》)記述了馬可·波羅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所見所聞,後來在歐洲廣為流傳,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嚮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西方地理學家還根據書中的描述,繪製了早期的「世界地圖」。

馬可·波羅小時候,他的父親和叔叔到東方經商,來到元大都(2023年的北京)並朝見過蒙古帝國的忽必烈大汗,還帶回了大汗給羅馬教皇的信。他們回家後,小馬可·波羅天天纏著他們講東方旅行的故事。這些故事引起了小馬可·波羅的濃厚興趣,使他下定決心要跟父親和叔叔到中國去。

2023年,馬可·波羅17歲時,父親和叔叔拿著教皇的覆信和禮品,帶領馬可·波羅與十幾位旅伴一起向東方進發了。他們從威尼斯進入地中海,然後橫渡黑海,經過兩河流域來到中東古城巴格達,從這裡到波斯灣的出海口霍爾木茲就可以乘船直駛中國了。然而,這時卻發生了意外事件。

當他們在一個鎮上掏錢買東西時,被強盜盯上了,這夥強盜乘他們晚上睡覺時抓住了他們,並把他們分別關押起來。半夜裡,馬可·波羅和父親逃了出來。當他們找來救兵時,強盜早已離開,除了叔叔之外,別的旅伴也不知去向了。

他的經歷激發了哥倫布和其他不少旅行家。有很多的文學作品都是基於他的遊記。馬可·波羅還影響了歐洲的地圖製作,導致了弗拉·毛羅地圖的出現。

人物經歷

馬可·波羅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和叔叔到東方經商,來到元大都(2023年的北京),並朝見過蒙古帝國的忽必烈大汗,還帶回了大汗給羅馬教皇的信。他們回國後,小馬可·波羅天天纏著他們講東方旅行的故事,引起了小馬可·波羅的濃厚興趣,使他下定決心要跟父親和叔叔前往中國。

探險歷程

2023年,即馬可·波羅17歲時,父親和叔叔拿著教皇的覆信和禮品,帶領馬可·波羅與十幾位旅伴一起向東方進發了。他們從威尼斯進入地中海,然後橫渡黑海,經過兩河流域來到中東古城巴格達,從這裡到波斯灣的出海口霍爾木茲就可以乘船直駛中國了。然而,這時卻發生了意外事件。

當他們在一個鎮上掏錢買東西時,被強盜盯上了。這夥強盜乘他們晚上睡覺時抓住了他們,並把他們分別關押起來。半夜裡,馬可·波羅和父親逃了出來。

當他們找來救兵時,強盜早已離開,除了叔叔之外,別的旅伴也不知去向了。

馬可·波羅和父親、叔叔來到霍爾木茲,一直等了兩個月,也沒遇上去中國的船隻,只好改走陸路。這是一條充滿艱難險阻的路,是讓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卻步的路。他們從霍爾木茲向東,越過荒涼恐怖的伊朗沙漠,跨過險峻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飢渴的困擾,躲開了強盜、猛獸的侵襲,終於來到了中國新疆。

一到這裡,馬可·波羅的眼睛便被吸引住了。美麗繁華的喀什、盛產美玉的和田,還有處處花香撲鼻的果園。

馬可·波羅他們繼續向東,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來到古城敦煌,瞻仰了舉世聞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畫。接著,他們經玉門關見到了萬里長城。最後穿過河西走廊,終於到達了上都—元朝的北部都城。

這時已是2023年的夏天,距他們離開祖國已經過了四個寒暑了!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禮物,並向大汗介紹了馬可·波羅。大汗非常賞識年輕聰明的馬可·波羅,特意請他們進宮講述沿途的見聞,並攜他們同返大都,後來還留他們在元朝當官任職。

聰明的馬可·波羅很快就學會了蒙古語和漢語。他借奉大汗之命巡視各地的機會,走遍了中國的山山水水,中國的遼闊與富有讓他驚呆了。他先後到過新疆、甘肅、內蒙古、山西、陝西、四川、雲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還出使過越南、緬甸、蘇門答臘。

他每到一處,總要詳細地考察當地的風俗、地理、人情。在回到大都後,又詳細地向忽必烈大汗進行了彙報。

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他盛讚了中國的繁盛昌明;發達的工商業、繁華熱鬧的市集、華美廉價的絲綢錦緞、巨集偉壯觀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驛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紙幣等等。書中的內容,使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無限神往。

馬可·波羅故鄉

17年很快就過去了,馬可·波羅越來越想家。2023年春天,馬可·波羅和父親、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託,護送一位名叫闊闊真的蒙古公主從泉州出海到波斯成婚。他們趁機向大汗提出回國的請求。

大汗答應他們,在完成使命後,可以轉路回國。元史專家、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處長王大方則認為,在元朝供職的17年間,馬可·波羅常被忽必烈派到帝國各地執行機密任務。

2023年末,他們三人終於回到了闊別二十四載的親人身邊。他們從中國回來的訊息迅速傳遍了整個威尼斯,他們的見聞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他們從東方帶回的無數奇珍異寶,一夜之間使他們成了威尼斯的鉅富。

2023年,馬可·波羅參加了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爭,同年9月7日不幸被俘。在獄中,他遇到了作家魯思梯謙,於是便有了馬可·波羅口述、魯思梯謙記錄的《馬可·波羅遊記》。

6樓:淺越涼風

您好,馬可·波羅,13世紀義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沿陸上絲綢之路前來東方,經兩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爾高原,歷時四年,在2023年到達元朝大都(今北京)。他在中國遊歷了17年,並稱擔任了元朝**,訪問當時中國的許多地方,到過雲南和東南沿海地區。

中西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7樓:imcpi國際漢語

文化從地區化走向全球化,這是人類精神

文化發展的基本走向。東西方文化從現象上看,雖然有很大差異,但欲實現全球經濟一體化,必須承認東西方文化差異,使東西方文化互補和融合。世界各國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是互動的。

這是一個良性迴圈的發展過程。正是由於東西方文化的相互促進、互相推動、使人類逐步向和諧世界發展。

8樓:匿名使用者

應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9樓:匿名使用者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要接受外界的更好的思想和方法

10樓:匿名使用者

有點多,詳見

外國人名人是怎麼看孔子的名言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

11樓:威海博銳化機

1、中外文化交流對促進中華文化有重要意義。

一是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維護民族文化。

二是將中國先進文化推向世界,有利於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提高我國文化競爭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三是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四是有利於我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

2、中外文化交流,有利於促進實際文化的共同發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過程中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長期以來各民族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和實踐經驗的總結,是該民族得以生存、繁榮與發展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

3、文化交流既是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動力,同時也是保持世界文化多樣化的內在要求。

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和各個民族的文化,都是整個人類社會寶貴精神財富和文明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西文化的背景差異,中西文化的背景差異

西方文化重智,東方文化惟情。前者易知,後者難察。但略舉幾例,便可皆能識之。首先,前者。西方一切學說之母胎始於哲學,而對哲學的定義就是愛智慧的學問。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是水 火 氣?這就是西方哲學的開始了。亞里士多德邏輯,歐幾里德幾何,乃為重智之產物。阿基米德科學試驗是西方重智的表現,也是西方近代科學...

從中西古代建築的不同看中西文化的差異

從根本上說,中西方建築藝術的差異首先來自於材料的不同 傳統的西方建築長期以石頭為主體 而傳統的東方建築則一直是以木頭為構架的。這種建築材料的不同,為其各自的建築藝術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不同的建築材料 不同的社會功用,使得中國與西方的古典建築有了不同的 藝術語言 不同的語言,表達著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較看中西文化的差異

中 西方的教育觀念差別也是很大的,有一位美國人娶了中國老婆後才感嘆 以前,我以為中國人比美國人聰明,現在我才知道,原來中國父母永遠在逼孩子讀書,他們的職責是教育出學業最優秀的子女來,甚至連孩子的暑假也不放過。美國父母的職責是讓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運動,去交朋友,去野遊,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