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遊記散文的特點,三毛遊記散文有哪些特點?

2022-10-11 02:36:38 字數 5358 閱讀 7177

1樓:生活達人辣辣

一、一種表達――描寫

任何一篇山水遊記,都離不開對某一風景多角度的描寫,山水遊記得告訴讀者是怎樣的山水,這是一切抒情的前提,而要告訴讀者就必須藉助於形象化的描寫,且描寫越生動、形象,越能激發讀者對某一風景的讚美與嚮往之情。

二、層次安排――移步換景

寫景散文,一般都會採用「移步換景」,也即作者的視點(立足點及觀察點)不固定,按照地點的轉移和一定的視角變化,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敘述和說明出來。視點和要敘述、說明的物件都在移換。

三、一個手法――聯想

山水遊記真正的寫作目的一般不是僅僅告訴讀者看到了什麼。寫什麼,作者是有講究的。因為純寫景的文章很少,絕大多數文章是融合作者思想情感的。

在這樣的創作目的下,作者需要聯想的介入,通過聯想,文章達到了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相融的境界,從而體現出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2樓:秋水生涼

作為一種獨特的散文樣式,遊記散文最根本特徵是記敘內容的親歷性和描景狀物敘事的寫實性,抒發作者主觀所得的抒寫性。在審美特徵方面要做到立意新穎、高遠。

一、寫景狀物 栩栩如生

二、融情於景,動人心絃

三、託物言志,含蓄雋永

。四、語言優美,妙筆生花

三毛遊記散文有哪些特點?

如何閱讀鑑賞遊記類散文

什麼是遊記散文

3樓:馬卡小龍咯

遊記是散文的一種,是作者寫遊覽途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文章。遊記偏重於描繪某一地方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蹟、珍貴物產、風土人情,或者政治生活、社會風尚等。優秀的遊記作品具有景物的實在性、情感的真摯性、人稱的自我性和寓意的社會性等特點。

以下常見的順序:  

<1>以遊蹤為序。遊覽的順序就是文章的順序。

<2>以方位變化為序。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裡到外,由外到裡;先中間後四周,先四周後中間地觀察,按照觀察的順序佈局全篇文章。

3>以景物的類別為序。我們參觀遊覽一個地方,在大範圍內又有各種不同類別的景物。    例如:

到了郊外,可以先看田野,再看山巒,最後看河流;到了荒原,可以先看天空,再看原野,最後看牛羊……

採納一下唄,別忘記點贊哦,麼麼噠!

遊記散文 特點

4樓:e拍

遊記散文的特點:

1、既要寫景,又要寫當地的人們;

2、寫出景緻所引發的作者內心的波瀾;

3、除了對物的描摹介紹,還要有對人類活動的情節或細節描寫;

4、控制好穿插在寫作過程中的抒情或議論,以間接抒情和含蓄的議論為妙。

最主要的特點是:作品所描寫的景物必須完全真實,不允許誇飾和虛構,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實錄,而是作者融情於物,達到情景交融。

擴充套件資料

遊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遊記的取材範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遊記可以分為很多種。以記錄行程為主的是記敘型遊記;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是抒情型遊記;以描繪景物、景觀為主的是寫景型遊記;通過遊記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是說理型遊記。

代表作品

1、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2023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2、馬可波羅遊記

相傳馬可·波羅,出身於2023年義大利威尼斯一個商人家庭,在17歲時他跟隨了自己的父親和叔叔,途徑中東,歷時四年多來到中國,在中國遊歷了17年,回國後著出《馬可·波羅遊記》,記錄了他在中國的旅途見聞,激起了很多歐洲人對東方中國的嚮往。

遊記共分四卷,在遊記的第一卷記載了馬可·波羅諸人東遊沿途見聞,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記載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宮殿,都城,朝廷,**,節慶,遊獵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東地沿岸及諸海諸洲等事;第三卷記載日本、越南、東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諸島嶼,非洲東部;第四卷記君臨亞洲之成吉思汗後裔諸韃靼宗王的戰爭和亞洲北部。

每卷分章,每章敘述一地的情況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在書中有很大部分都是關於亞洲的記錄,書中大多重點內容是關於當時中國元朝的遊記記錄,因為他在中國停留時間最長,足跡所至,遍及西北,華北,西南和華東等地區。

5樓:顏情邶綺文

作為一種獨特的散文樣式,遊記散文最根本特徵是記敘內容的親歷性和描景狀物敘事的寫實性,抒發作者主觀所得的抒寫性。在審美特徵方面要做到立意新穎、高遠。

一、寫景狀物

栩栩如生

二、融情於景,動人心絃

三、託物言志,含蓄雋永

。四、語言優美,妙筆生花

遊記散文??

6樓:匿名使用者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裡很是高興。於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整個潭底是一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在與遊人一起娛樂。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淒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由於這地方過於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同我一起遊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跟著我們來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小石潭記》賞析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是他散文創作中具有高度藝術技巧和最富於藝術獨創性的一個部分。而在他篇數不多的山水遊記中,《小石潭記》可以說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悽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全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了作者傑出的寫作技巧。

因之,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

這篇遊記一共可以分為五段。

第一段,作者採用的是「移步換景」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文章一開頭,便引導我們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來到一處竹林,隔著竹林,能聽到水流動的聲音。

「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鳴佩環」是形容流水的聲音的清脆悅耳,猶如玉佩玉環相互撞擊時發出的聲響。文章由景及情,寫來極為自然。「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在濃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條小道來,終於見到一個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現在我們面前。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既是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同時也充滿了勾人的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地在人們眼前一幅美妙的圖畫。

從此往下,作者便把筆力放在了對池潭的精心描寫上。「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巖。」小石潭的水格外清涼,而且整個小潭全部是由石頭構成的。

整個潭底便是一塊大石頭,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頭翻卷地露出水面。這些石頭千姿百態,形狀各異。「坻」即為水中的高地;「嶼」是小島;「嵁」不平的岩石; 「巖」都是岩石的各種形態。

總之,這完全是一個由各種形態的石頭圍出的池潭,所以,作者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就是作者對於池潭上景物的描繪了。

有青青的樹和翠綠的藤蔓,它們纏繞在一起,組成一個綠色的網,點綴在小潭的四周,參差不齊的枝條,隨風擺動。這潭上的描繪僅12個字,便將小石潭周圍的極幽極佳的景緻展現在我們面前,令我們愈加覺出小潭的美妙所在。

第二段,作者描寫的是潭水和游魚。這一段,作者採用了與第一段不同的手法,變「移步換形」為「定點特寫」。這是全篇中極為精彩的一段。

特別是對水中游魚的描寫,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遊者相樂。」這是一幅極美的畫面。在水中游動的魚兒,不像是在水裡,而是像在空中游動。

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頭上。從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寫魚,但透過字面,卻令我們不能不對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極深的印象。這種游魚和潭水相互映襯的寫法,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下面,作者進一步對魚兒進行描述。先是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有的魚飛快地竄向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又游到那兒,好像是在與遊人一同享受著快樂。讀到這裡,我們又不能不從游魚聯想到作者的歡悅心情。

這種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寫法正是這篇散文的一個突出特色。

第三段是**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西南望過去,一條小溪逶迤而來,形狀像是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是一條蛇在遊動,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兩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錯。這裡,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來形容小溪的形狀,用狗的牙齒來形容小溪的兩岸,使我們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寫出了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環抱著密密的竹子和樹木,非常寂靜,見不到人,令人神色淒涼,骨徹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愴幽涼。因為它的境況太幽清了,不適宜讓人長久地呆下去,便題了字後離去。在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寫了一個「靜」字,並把環境中的靜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寫出了一種悽苦孤寂的心境。

這無疑是作者被貶後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後一段,《小石潭記》是一篇語言精美,含義豐富,形象逼真的優秀山水遊記。它表現了作者那種對於事物的深刻觀察力和獨特體驗,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繪景物細緻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鑑。

西遊記的語言特點西遊記特點

主要藝術特色 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特色 神性 幻想性 人性 社會性 物性 自然性 三者的有機結合 優美的語言 富有變化的句法 濃烈的生活氣息,表現了一種幽默詼諧的藝術情趣,塑造的人物形象鮮明而有生命力 具有高超的諷刺藝術,既詼諧有趣,又雋永有味。主題思想 通過神話的形式,表現了豐富的社會內容,曲折地...

三毛的骨灰,三毛葬在哪裡?

三毛的骨灰在臺灣台北縣金山鄉的金寶山墓園,骨灰鐔擺在寶塔三樓。此外,有 衣冠冢 在甘肅鳴沙山。骨灰葬在臺灣,遺物葬在甘肅鳴沙山 三毛的骨灰被葬在了臺北陽明山第一公墓,而她的遺物則被葬在了敦煌鳴沙山.登琨豔為長眠的著名女作家三毛設計的葬禮奇異而美麗,無可比擬 在民間樂人的歌聲中,在七十二臺電子花車的護...

三毛寫的《背影》,三毛《背影》精彩選段

1 踏著的石板,是生活中的傷害,滿是荊棘的道路,像是 一片又一片碎掉的心 2 都是通過背影來表達 父母親 對 孩子的 愛 三毛 背影 精彩選段 有事就快去做,我們語言不通不能幫上一點點忙,看你這麼東跑西跑連哭的時間也沒有,你以為做大人的心裡不難過?你看你,自己嘴脣都裂開了,還在爭這幾個又不重的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