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馬是什麼,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麼啊?

2022-09-15 09:01:26 字數 5180 閱讀 7381

1樓:

據研究,其實就是獨輪車與四輪車。

歷史:木牛流馬和雞公車

雞公車又名嘰咕車。交通運輸工具。據說是諸葛亮所創的「木牛流馬」。

結構簡單,形似雞頭,一般長4尺,前裝木製單輪,輪緣裹以鐵皮或硬質橡膠圈。輪上部裝有凸形護輪板,可坐人載物,車身後部有支架,便於停放。有燕尾形手柄,車伕以兩手持之前推。

分寬架、窄架兩種。寬架載重量可達500kg,窄架能載200kg左右。輕便靈活,製作簡便。

廣元市區內有150km的古棧道,是三國蜀相諸葛亮出師伐的必經主道。諸葛亮為解決在這「天梯石棧」道上人背畜馱的運輸困難,研究製造了「木牛流馬」以代運餉。[清代]《昭化縣誌》載:

「木馬山俗名大高山,在崐昭化八十里……孔明造木牛流馬處」。這說明今廣元市中區三堆境內大高山,是諸葛亮北伐製造木牛流馬的場地之一。《三國志》亦有:

「九年(231),亮復出伊山,以木牛運……。十二年(234),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說明木牛流馬,確實是諸葛高伐魏時,為適應棧道所製造和使用的運輸工具。

這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創造。因而廣元人民傳頌至今,也是理所當然。

究竟木牛流馬是什麼樣的運輸工具?它和現在所使用的雞公車有什麼關係?這是鄉人時有議論的話題,也是我國機械工程發明史上至今仍是一個有益的問題。

《宋史》楊允恭傳:「允恭因建議曰……莫若用諸葛木牛之制,以小車發卒,分鋪運之,每一車四人挽之,旁設兵衛,另戈地其上,寇至,則聚四於中,合士卒之力禦寇於外。」宋《事務紀原》小車一節說:

「蜀相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蓋巴蜀道阻,便於登陟故耳。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是」。宋《陳後山集》載:

「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出」。稗清《河工器具圖說》土車一則:

「土四,獨輪,料、土兼載。《稗編》蜀相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木牛,即今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是」。

根據上述史學、學者的著作,可以斷定:所謂木牛流馬,就是今日的雙輪架車和獨輪小車,廣元人民乃至四川農村都將獨輪小車叫雞公車。這種獨輪小車,經過一千七百多年一直在廣元山區沿用下來。

據2023年廣元縣農具改革辦公室統計,全縣的雞公車近兩千部。車的構造和使用方法,同崐2023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宋代]張擇端所畫《清明上河圖》上的獨輪小車相似,都是一人在後面推,或加一人在前面拉,也有在前面用一頭驢拉的。但現今雞公車在結構上已改進成雙輪,或三輪、四輪的,輪子有鐵木結構的膠輪,或鋼料結構的膠輪,由人力、畜力發展成機械動力推拉。

要說由生活起著重要作用,是現代科學成果,還必須說,古代比人力背挑大過好幾倍,而且靈便得多的木牛流馬,更是一種了不起的發明創造。

那麼,木牛馬究竟是否諸葛亮發明?《快史拾遺》蒲元傳有:「蒲元造木牛流馬,今人皆謂武侯所創。

按蒲元別傳,元牒杜佑《通典》說:「亮集督軍廖立、杜睿、胡忠等,推意作木牛流馬。據此,則蒲元諸人實創之,非亮自創也」。

廣元大高是其製造點之一,山腳下便是著名魯班峽棧道(遺蹟尚存)。這可以作木牛流馬的試用場地。

2樓:匿名使用者

木牛流馬,古代木製運輸機械,相傳為三國時諸葛亮之妻黃月英發明。 諸葛亮北伐時,為了運送糧草所製作

3樓:牧野大戰

雞公車又名嘰咕車。交通運輸工具。據說是諸葛亮所創的「木牛流馬」。

結構簡單,形似雞頭,一般長4尺,前裝木製單輪,輪緣裹以鐵皮或硬質橡膠圈。輪上部裝有凸形護輪板,可坐人載物,車身後部有支架,便於停放。有燕尾形手柄,車伕以兩手持之前推。

分寬架、窄架兩種。寬架載重量可達500kg,窄架能載200kg左右。輕便靈活,製作簡便

4樓:匿名使用者

那時侯運送糧食都是牲口拉的車,但是這種車太大,不適合山地運輸。所以蜀軍糧食**不上來,諸葛亮就用人力推拉的小車作為在古戰道上運送糧食的工具,非常方便,人力車,沒有牛馬,車當然不會吃東西。至於人要吃東西,想想看,牲口拉車也要人駕駛啊,人總是要吃東西的。

所以,用人力推車就省了牲口的飼料。所以叫「牛馬皆不水食」。至於機關,肯定是在車的主軸上有一個閉鎖的小外掛,不容易發現。

要想研究透徹必須要拆卸研究機械原理,但是當時魏國也在山地作戰,糧食**也不見得好,先是不捨得拆,被諸葛亮敗了一陣,後來照著造,估計所託付的人也是隻有手藝,沒有什麼頭腦的人。也沒有人研究怎麼用。又被諸葛亮敗了一陣。

至於牛馬等名字,只是諸葛亮找的一個噱頭而已,藉以引發司馬壹的好奇心,在他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給予迎頭痛擊。(如果正面決戰,是絕對打不過的,只有通過小技巧,使對手分兵,再集中優勢兵力予以打擊)

5樓:

未考證!但不是簡單的獨輪車。

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麼啊?

6樓:萊克攸

木牛流馬,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的運輸工具,分為木牛與流馬。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不過,確實的方式、樣貌現在亦不明,對其亦有不同的解釋。‍

7樓:迷茫葉

也許是否受了魯班木車馬的啟發,約700年後,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用其在崎嶇的棧道上運送軍糧,且「人不大勞,牛不飲食」。與王充記載魯班木車馬的寥寥數語相比,《三國志》、《三國演義》等書對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的記述可算是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極為詳盡了。但不知為什麼,陳壽和羅貫中等對木牛流馬的製作原理和工藝卻不提一字。

《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其中描寫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威震中原,發明了一種新的運輸工具,叫「木牛流馬」,解決了幾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問題,這種工具比現在的還先進,不用能源,不會造成能源危機。

造木牛之法雲:「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

獨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秋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造流馬之法雲:「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

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二寸,去前軸孔四寸五分,廣一寸。

前槓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後軸孔去前槓分墨一尺五分,大小與前同。後腳孔分墨去後軸孔三寸五分,大小與前同。

後槓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後載克去後槓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槓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後槓與等。

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鬥。從上槓孔去肋下七寸:

前後同。上槓孔去下槓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

前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長四寸,徑面四寸三分。孔徑中三腳槓,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槓耳。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用來運送糧草。木牛流馬是什麼樣子,自古以來,莫衷一是。說什麼的都有,可是沒有一種說法比較符合原狀,我想其中的原因,在於搞歷史的不通機械,而搞機械的又沒有考證這些的習慣。

8樓:曠醉昳

第一百二回 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三國時期諸葛亮製作的運送糧草的「木牛流馬」究竟啥模樣?學術界一直說法不一。新疆工學院教師王湔從事古機械研究,2023年5月稱復造出「木牛流馬」, 引來各方關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三國文化研究專家譚良嘯卻認為王湔復造的並非諸葛亮的「木牛流馬」。

但從物理學的角度上說,木牛流馬是一種永動機,即施加一個力就會不停運動的機械。然而運動中的零消耗是不存在的(熱力的消耗普遍存在),所以任何物體在不受力的情況下會慢慢停下。

9樓:藍色永恆的故事

據說是諸葛亮發明的,古代的時候,由於蜀國也就是現在的四川,山路多,打仗運輸糧草不方便,諸葛亮就發明了木牛流馬,也就是現在的獨輪車,前面一個輪子,輪子上有貨架,貨物往兩邊放,後面一個人推,走山路方便。

10樓:

傳說是一種交通運輸工具...

不過據說可能就是獨輪手推車`就是抗日戰爭時期`群眾給前線送糧食用的那種

11樓:劉氏正脊

是一種適合狹窄路面運輸的推車,你可以查一下,網上有還原圖。

木牛流馬是什麼樣的?

什麼是木牛流馬?

12樓:漫閱科技

木牛、流馬都是木製運載工具(主要用來運載糧食)。木牛是一種木製獨輪車,在漢代以前就有了,漢代稱之為鹿車。諸葛亮據此把它改進成「一腳四足」的木牛。

木牛大體上可載一人一年的吃糧(約600多斤),每天可走20裡地。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麼?

13樓:閒看三國

木牛流馬是一種超越了同時代科技水平的運輸工具,因形似牛馬,故稱為木牛流馬,是諸葛亮發明用於運輸軍糧之物。

木牛流馬僅見於東漢末年三國後期的一段時間之內。隨著三國時代的落幕,木牛流馬也隨之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其製造之法僅留下了晦澀難懂的一些文字描述。木牛流馬的發明者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丞相諸葛亮,諸葛亮的智慧,被後世稱之為「智絕」。

諸葛亮二十八歲出山之後,輔佐劉備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蜀漢帝國。

諸葛亮的能力,按演義中的描述可以說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曉奇門知遁甲,可呼風喚雨,堆石成兵,縮地成寸。不過這些描述有可能是誇張了,但諸葛亮有一顆跨時代的腦子是真的。他發明過的東西,小到包子,孔明燈;大到諸葛連弩、木牛流馬,都是都是有跡可循,實實在在的好東西。

木牛流馬,見於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期間,因為連年的征戰,蜀漢雖然有諸葛亮的英明領導,但同樣也已經國力空虛,疲敝不堪。雖然還有大軍可用來北伐,但糧草等軍需的長途轉運,對於蜀漢來說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於是諸葛亮苦思很久之後,才發明了木牛流馬這種神奇的工具

雖然製造複雜,但製成之後的木牛流馬,可載重「一歲糧」(約400多斤),獨行的話一天可走數十里,一群一起走的話,一天可走三十里。而且人不大勞,就是說操作的人都不會很累。可見,木牛流馬是一種非常巧妙的機械。

關於木牛流馬倒底是個什麼東西,這一點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定論,有的人雖然聲稱自己複製出了諸葛亮的木牛流馬,但最多就是披著個牛馬外殼的小推車,而且操作起來也不是很容易,如果諸葛亮當時的木牛流馬也這麼麻煩,那恐怕就不會留下這麼好的名聲了。

木牛流馬作為諸葛亮留給後人的謎題,恐怕一時半會兒是不會有人解得開了。

木牛流馬古文是什麼,諸葛亮木牛流馬的故事是什麼,木牛流馬到底是不是永動機?

木牛流馬,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的運輸工具,分為木牛與流馬。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 231年 234年 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 一歲糧 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 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二十里 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不過,確實的方式 樣貌現在亦不明,對其亦有不同的解釋。木牛流馬不是古文嗎...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究竟是什麼,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麼?

木牛流馬 很多人都知道是諸葛孔明發明的,它們其實不是同一種東西,而是兩種不同的東西,雖然名字有些奇怪,但不是傳說,史書上有明確的記載。根據 三國志 諸葛孔明第四次北伐,離開祁山後用木牛運送糧食,在 諸葛亮集 記載了木牛流馬的製作方法,即 作木牛流馬法 但是,由於古代沒有留下任何實物和圖形,子孫無法複...

友誼到底是什么作文,友誼到底是什麼 作文

小明和小王是好朋友,他們之間的友誼像瀑布一樣剪都剪不斷。有一次,小明和小王去踢足球,一開始天空非常作美,可是到了小明和小王回家的時候,老天卻不作美了,不一會兒,天空就陰雲密佈了。忽然,一道銀光劃破天空,大雨降臨了。小明因為沒帶雨傘,所以悶悶不樂,這場雨足以讓他洗上一個大澡。忽然,一把雨傘把他頭上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