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未年的建州是現在的哪兒,明代建州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2022-09-15 07:51:42 字數 5820 閱讀 7952

1樓:三秒微笑

南方的建州是指福建的建州北方的建州是明朝洪武時,明朝欲壓制北元殘餘勢力,在女真聚居地設立遼東指揮使司,在現在的東北黑龍江依蘭地區

記得采納啊

2樓:

-建州衛歷史-

2023年,設建州衛,位於「俄羅斯雙城子」;

2023年和2023年,分設左、右衛。

——————————————————

明代女真諸部分為建州、海西、野人女真。

建州女真分佈在「遼東撫順」以東;以渾河為中心,東抵長白山東,南抵鴨綠江。

海西女真分佈於「遼東開原」以北;南至輝發河,北至松花江。

野人女真分佈於從松花江中下游至黑龍江,東抵日本海,即建州和海西女真東北部。

3樓:植騫鄂雋

明代末年的建州是現在的東北黑龍江依蘭地區。

建州的由來:明朝洪武時期,朝廷欲壓制北元殘餘勢力,於是便在女真聚居地黑龍江依蘭地區設立了遼東指揮使司,取名為建州。

4樓:近田和生

在今遼寧撫順新賓蘇子河流域,中心在赫圖阿拉城

明代建州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5樓:言之午

今綏芬河流域

建州三衛

中國明代在東北地區建州女真聚居地設定的三個地方軍事行政機構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的合稱。明初,原居於牡丹江與松花江匯流處的女真人胡裡改部和斡朵裡部開始向東南遷移。胡裡改部遷至原渤海故地,今綏芬河流域 ,永樂元年(1403),明**在此置建州衛,委該部首領阿哈出(明廷賜名為李承善)為指揮使;斡朵裡部遷至圖們江流域,九年又遷至綏芬河流域,依附建州衛住牧。

後明**在其地置建州左衛,委該部首領猛哥帖木兒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後兩衛輾轉遷徙。正統三年(1438),建州衛在阿哈出的孫子、襲建州衛指揮使李滿住的率領下遷至渾河(遼河支流)上游的蘇子河流域,以今新賓縣老城鎮為中心住牧。

五年,建州左衛亦遷至此地。正統七年(1442),明**從建州左衛中析出建州右衛,委猛哥帖木兒子董山掌左衛,委猛哥帖木兒異父同母弟凡察掌右衛。建州三衛由此形成。

自正統年間至明末,建州三衛基本上定居於渾河上游蘇子河流域。初隸屬於奴兒干都司,但實際上多受遼東都指揮使司統轄 。其首領受明**冊委,晉升官爵、更換敕書、遷徙住牧地區,都須呈報明**批准;其軍隊聽從明廷徵調;各級首領每年都至京師(北京)朝貢。

三衛還通過互市,以其馬匹、人蔘、貂皮、松子等土特產換取內地的服飾、糧谷、鐵鍋以及耕牛、農具等。三衛首領世代承襲。嘉靖二十年(1541)前後,群雄爭長。

先是王杲自稱建州右衛首領,以古勒寨(今遼寧新賓縣古樓)為中心,統治三衛,遭到明軍的攻擊。萬曆三年(1575)被擒,死於京師。同時王兀堂自稱建州左衛首領,崛起於今恆仁一帶,其統轄之地北至清河、南抵鴨綠江下游。

萬曆元年,明朝邊將李成樑展築寬奠六堡(今遼寧寬甸一帶),危及建州女真的生計,招致王兀堂掠邊。十年,王杲子阿臺重據古勒寨,數次犯邊,翌年又被李成樑擊殺。同年,努爾哈赤起兵反明,於萬曆四十四年建立金,史稱後金國,建州三衛結束。

6樓:

南方建州

建甌 五鳳樓

建州即今南平市建甌市。位於福建省北部,閩江上游,武夷山脈東南面、鷲峰山脈西北側。總面積4233平方公里(635萬畝),其中山地519萬畝,耕地49.

2萬畝;轄10個鎮、4個鄉、4個街道,217個村、1121個自然村、2054個村民小組、27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52.19萬,其中農業人口41.8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21人,全市漢族約佔99.

3%,畲族、苗族、回族、滿族、蒙古族等11個少數民族人口共佔0.7%,是福建省面積最大、閩北人口最多的縣級市。2023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86.

33億元。

北方建州

滿清肇基(位於遼寧省於朝鮮交界長白山一帶)北方的建州是明朝永樂時設定,當時明朝欲壓制北元殘餘勢力,於是在女真聚居地設立遼東指揮使司,開始著手控制女真族的各個部落。建州部猛哥帖木兒(努爾哈赤六世祖)時為明朝建州衛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勢力強大,南下壓迫建州。猛哥帖木兒被殺,建州部被迫南遷,最終定居於赫圖阿拉。

7樓:解鳶大汗

在今遼寧撫順新賓蘇子河流域,中心在赫圖阿拉城。

8樓:

建州,是契丹所置,在今遼寧朝陽一帶。明初已經廢此區劃,可能因努爾哈赤是少數民族又這樣稱的吧。

古代的建州到底是現在的什麼地方?就是清朝的發展地

9樓:迦南

南方的建州是指福建的建州府(後改為建寧府)。轄區從整個福建漸漸縮減至今天建甌市範圍。首府建州原址即今天的建甌市。

北方的建州是明朝洪武時,明朝欲壓制北元殘餘勢力,於是明朝在女真聚居地設立遼東指揮使司,開始著手控制女真部的各個部落。 建州衛管轄的女真人分佈區,西擴至今吉林市東南,東近日本海,北達穆稜河,南過圖們江。

10樓:heart趙鐸

清朝的建州在東北,是古渤海國建立的建州路,五國部頭城。後來契丹的后羿耶律家族在東北建立的東夏國也有建州這個名稱。分佈在牡丹江中下游,松花江交匯處。

11樓:匿名使用者

建州就是現在的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與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相鄰

12樓:紊崑

建州是明代時滿族一支,大致上的地理位置是在遼寧的東北部和吉林的西南部。

13樓:匿名使用者

明永樂元年(1403),明**在綏芬河流域設定建州衛,後來又任命努爾哈赤的先祖猛哥帖木兒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兩衛輾轉遷徙,都遷到了以今新賓老城為中心的地方,後又分出了建州右衛,這樣就形成了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

14樓:疾風

應該是遼寧北部和吉林。

15樓:萬古秦風

建州衛南邊在今天平壤以南!

16樓:匿名使用者

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

17樓:東北大漢二把刀

明清時代根本沒有建州,至於建州女真中的建州是句滿語(manju),明滿語翻譯人員把它譯為建州,女真漢語翻譯人員把它譯為滿洲,再加上明朝建州衛建立時是安徽的政客在南京,當官的什麼方言都有,翻譯有出入很正常,究竟什麼意思史學家們也都研究無果,就把它附會成渤海時期的建州,奇怪的是不見鄰近有華州衛益州衛稱呼,眀衛所一般用河山作為衛所名稱,如塔山衛,屯河衛,也有用元朝稱呼如必裡衛,唯獨沒有漢語命名的羈縻衛所,建州一詞或是某句滿語的簡譯也不得而知,比如額穆赫索羅,略稱額穆,昆都侖汗略稱汗。建州衛也一定具有具體意思,經過幾百年滿語變化嚴重,不好解讀,原因可以理解,我們現在白話文,五百年前是之乎者也變化也很大。乾隆時期解讀為吉祥,別的衛所名字都很粗糙,建州寓意深刻不能服眾,也就是說那時候就搞不明白了。

但經過我對建州女真遷徙過程和建州衛建立情況分析,我個人認為建州一詞起源於綏芬河至圖們江流域,這一代屬於海域地區,所以在外交上稱莫得裡(滿都裡)女真,大海的意思,引申海邊,裡在滿語發音中是輕讀,明庭翻譯成符合漢語地稱的建州,當然是音譯了。但由於明朝的政治主導,女真又把建州音譯成滿洲,也就難曉其意了。這種來回翻譯改變原意的情況並不少見,如漢人用女真語譯過去為nikon(南蠻),把女真語nikon用漢語再譯回來就變成了尼堪,尼堪在漢語中就沒有意義了。

這也是滿洲譯成滿語manju時和大海這個詞相差太遠了,這也是從乾隆時代到現在史學家語言學家都搞不清滿洲本意的原因。那些主流學說往往是學者地位改變了事實本質,比如道德經,現代版本和出土文物截然不同,如果說孔子的作品我沒有能力改變它,但如果是董仲舒朱熹一個口誤筆誤就輕鬆改變了。我們平常所說建州實際指建州三衛及其領地,不同時期範圍不同,但建州三衛女真崛起在遼寧新賓,方圓稱為建州,其實是訛稱,沒有證據表明明清正式命名過。

明朝時代建州在哪國

18樓:匿名使用者

永樂,建州在中國的北方

19樓:文明使者

在中國而且還是明朝的領土

20樓:匿名使用者

建州不是在永樂,洪武,還是萬曆 你看下明朝時代的地圖就有看到建州 86級去的

我想知道清朝時期建州這個地域現在是什麼地方

21樓:匿名使用者

建州三衛

中國明代在東北地區建州女真聚居地設定的三個地方軍事行政機構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的合稱。明初,原居於牡丹江與松花江匯流處的女真人胡裡改部和斡朵裡部開始向東南遷移。胡裡改部遷至原渤海故地,今綏芬河流域 ,永樂元年(1403),明**在此置建州衛,委該部首領阿哈出(明廷賜名為李承善)為指揮使;斡朵裡部遷至圖們江流域,九年又遷至綏芬河流域,依附建州衛住牧。

後明**在其地置建州左衛,委該部首領猛哥帖木兒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後兩衛輾轉遷徙。正統三年(1438),建州衛在阿哈出的孫子、襲建州衛指揮使李滿住的率領下遷至渾河(遼河支流)上游的蘇子河流域,以今新賓縣老城鎮為中心住牧。

五年,建州左衛亦遷至此地。正統七年(1442),明**從建州左衛中析出建州右衛,委猛哥帖木兒子董山掌左衛,委猛哥帖木兒異父同母弟凡察掌右衛。建州三衛由此形成。

自正統年間至明末,建州三衛基本上定居於渾河上游蘇子河流域。初隸屬於奴兒干都司,但實際上多受遼東都指揮使司統轄 。其首領受明**冊委,晉升官爵、更換敕書、遷徙住牧地區,都須呈報明**批准;其軍隊聽從明廷徵調;各級首領每年都至京師(北京)朝貢。

三衛還通過互市,以其馬匹、人蔘、貂皮、松子等土特產換取內地的服飾、糧谷、鐵鍋以及耕牛、農具等。三衛首領世代承襲。嘉靖二十年(1541)前後,群雄爭長。

先是王杲自稱建州右衛首領,以古勒寨(今遼寧新賓縣古樓)為中心,統治三衛,遭到明軍的攻擊。萬曆三年(1575)被擒,死於京師。同時王兀堂自稱建州左衛首領,崛起於今恆仁一帶,其統轄之地北至清河、南抵鴨綠江下游。

萬曆元年,明朝邊將李成樑展築寬奠六堡(今遼寧寬甸一帶),危及建州女真的生計,招致王兀堂掠邊。十年,王杲子阿臺重據古勒寨,數次犯邊,翌年又被李成樑擊殺。同年,努爾哈赤起兵反明,於萬曆四十四年建立金,史稱後金國,建州三衛結束。

22樓:誰動了我的窩頭

所謂建州是明代時滿族一支,大致上的地理位置是在遼寧的東北部和吉林的西南部。

23樓:東北大漢二把刀

明清時代根本沒有建州,至於建州女真中的建州是句滿語(manju),明滿語翻譯人員把它譯為建州,女真漢語翻譯人員把它譯為滿洲,再加上明朝建州衛建立時是安徽的政客在南京,當官的什麼方言都有,翻譯有出入很正常,究竟什麼意思史學家們也都研究無果,就把它附會成渤海時期的建州,奇怪的是不見鄰近有華州衛益州衛稱呼,眀衛所一般用河山作為衛所名稱,如塔山衛,屯河衛,也有用元朝稱呼如必裡衛,唯獨沒有漢語命名的羈縻衛所,建州一詞或是某句滿語的簡譯也不得而知,比如額穆赫索羅,略稱額穆,昆都侖汗略稱汗。建州衛也一定具有具體意思,經過幾百年滿語變化嚴重,不好解讀,原因可以理解,我們現在白話文,五百年前是之乎者也變化也很大。乾隆時期解讀為吉祥,別的衛所名字都很粗糙,建州寓意深刻不能服眾,也就是說那時候就搞不明白了。

但經過我對建州女真遷徙過程和建州衛建立情況分析,我個人認為建州一詞起源於綏芬河至圖們江流域,這一代屬於海域地區,所以在外交上稱莫得裡(滿都裡)女真,大海的意思,引申海邊,裡在滿語發音中是輕讀,明庭翻譯成符合漢語地稱的建州,當然是音譯了。但由於明朝的政治主導,女真又把建州音譯成滿洲,也就難曉其意了。這種來回翻譯改變原意的情況並不少見,如漢人用女真語譯過去為nikon(南蠻),把女真語nikon用漢語再譯回來就變成了尼堪,尼堪在漢語中就沒有意義了。

這也是滿洲譯成滿語manju時和大海這個詞相差太遠了,這也是從乾隆時代到現在史學家語言學家都搞不清滿洲本意的原因。那些主流學說往往是學者地位改變了事實本質,比如道德經,現代版本和出土文物截然不同,如果說孔子的作品我沒有能力改變它,但如果是董仲舒朱熹一個口誤筆誤就輕鬆改變了。我們平常所說建州實際指建州三衛及其領地,不同時期範圍不同,但建州三衛女真崛起在遼寧新賓,方圓稱為建州,其實是訛稱,沒有證據表明明清正式命名過。

明代的景德鎮瓷器是怎樣的,明代的景德鎮瓷器是什麼樣的?

明代瓷器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六種 一 造型 一般都顯豐滿,渾厚,器型線條柔和,圓潤,給人以質樸,莊重之感。二 胎體 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顯 正德以後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別明顯,胎體更為厚重粗糙,民窯器物尤甚。多有 火石紅 的現象,俗稱 黃溢 三 釉面 最大特點為釉質肥厚,滋潤。青...

明朝宣德的瓷碗怎麼辨別真假,明代宣德年陶瓷碗,求鑑定。

宣德瓷鑑定要點抄 1.宣德瓷的釉面一bai般都能見到象橘子皮du的桔皮紋zhi.2.用30倍左右的顯微鏡可以看dao出宣德官窯瓷釉內的氣泡成大,中,小不同的氣泡群,群與群之間的間距較疏朗,凡氣泡密集而整齊者大多非宣德瓷.3.宣德盤,碗之底足多數有稜邊感,非滾圓的 泥鰍背 4.宣德 之底足內牆自上而下...

四僧中的石濤是明代皇室後裔嗎

石濤,本姓朱,名若極,小字阿長,發為僧後,更名元濟 超濟 原濟,自稱苦瓜和尚。遊南京時,得長竿一枝,因號枝下叟,別署阿長,鈍根,山乘客 濟山僧 石道人 一枝閣。他的別號很多,還有大滌子 清湘遺人 清湘陳人 靖江後人 清湘老人 晚號瞎尊者 零丁老人等。他是明宗室靖江王贊儀之十世孫,原籍廣西桂林,為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