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方人才選拔制度,對西方文官制度影響深重的中國歷史上人才選拔制度

2022-08-31 08:36:34 字數 4925 閱讀 6796

1樓:匿名使用者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中國的科舉制度被介紹到了西方。科舉制用考試選拔人才的原則備受推崇,對歐洲文官制度的確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中世紀歐洲各國**實行賜官制,文職**的錄用不進行任何考試。因此,像大哲學家培根這樣有才華的人,為了求得一管半職,只好去巴結宮廷權貴。賜官制必然導致吏治腐敗,「朝有南郭,野有遺賢」的現象相當普遍。

新航路開闢以後,來華的西方傳教士潛心研究中國的典章制度,不斷向歐洲傳遞東方的資訊。16世紀中期來華的傳教士克魯茲,發現科舉制與西方人事制度迥然不同,實行「學而優則仕」的原則,他對此很感興趣,隨後在遊記中把中國科舉制介紹到歐洲。這個世紀末,歐洲就有了關於中國科舉制度的詳細報道。

18世紀介紹中國最有影響著作是阿爾德的《中國概況》,其中介紹了中國科舉制度。至2023年,《大清律例》被譯成英文,也有關於科舉的法律條文。

歐洲人瞭解到中國科舉制度以後,都異口同聲地稱讚。16世紀的門多薩認為,中國是世界各國中治理得最好的一個,他把原因歸於中國競爭性的科舉制度,說中國通過競爭開放一切官職,從而利用了所有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中國只有通過嚴格考試的人才能出任官職,「中國由那些及第的人治理著」,政治清明,經濟繁榮。

牛津大學教授紐曼說,中國行政制度是迄今為止存在於東方的無與倫比的優秀制度。即使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歐洲學者仍對科學制度稱道不已。廉士在《中國總論》中說:

「中國通過卓越的考試製度錄用文官武將,這是他們制度惟一不同於古今任何一個偉大的君主國家的地方」。

歐洲人讚賞的是中國科舉制度選拔人才的原則:機會均等,公平競爭,擇優錄用。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出類拔萃的制度,值得效法。

在中國科學制的影響下,歐洲開始廢棄腐朽的賜官制,確立從競爭性考試中選拔文職**的制度。早在2023年,英國著名經濟家亞當·斯密就提議,每個人「被獲准在任何機構自由從事某一職業前,必須經過考試或試用」。他的主張是受法國百科全書派的影響,而後者又是受中國政治哲學的影響。

斯密提出選拔人才的原則為歐洲各國普遍接受。法國首先師承中國,在2023年進行了文職人員的考試,德國大約是在2023年。英國有識之士早就呼籲**效法中國科舉制度,面向全體國民,開科取士。

2023年,英國確認了通過考試擇優錄用的原則,但直到2023年,英國某一駐外機構為聘任辦事員,才進行了最早的競爭性考試。此舉受到種種非難,但英國行政改革者最終獲得勝利,應為這是一種卓越的選拔人才的制度。2023年,英國成立了第一個文官委員會,主持普通文職人員競爭性考試。

2023年,英國頒佈法令,使文官的競爭性考試正常化,英國文官考試製度最終確立。

英國文官考試面向公眾,定期舉行,對應試者進行基礎知識的筆試,低階職務的考試在地方進行,高階職務的考試才在首都倫敦。強調入選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品行和確定試用期,與中國科舉制度的形式非常相似。當時的英國報刊就指出:

「生活中沒有什麼能比這與中國所實行的制度更相似的了。」《大英百科全書》對英國文官制與中國科舉制的淵源關係也有公允的結論:"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製度出現在中國,它用考試來選拔行政**,並對已經進入仕途的**實行定期考核。

"英國文官制度吸收了中國科舉制的精華,又影響了歐洲其他國家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沒什麼制度,貴族子弟當然是最好的,也許類似與我國古代的九品中正制吧,沒研究過

對西方文官制度影響深重的中國歷史上人才選拔制度

3樓:新最

科舉制度。西方國家如英國在進入中國後發現中國的科舉制度是一種較為公正的選拔人才的方式,便以科舉制度為框架設計了文官制度,構成了西方政治穩定的基礎。

4樓:軍棋菜鳥

都說這麼明白了,肯定是科舉制了。西方文官制圖的產生地英國自己都說了,文官制度就是**於中國科舉制。

另外上面的有說察舉制,那個對西方應該沒什麼影響。

古代歐洲選拔人才的方式

5樓:卡丁之神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中國的科舉制度被介紹到了西方。科舉制用考試選拔人才的原則備受推崇,對歐洲文官制度的確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中世紀歐洲各國**實行賜官制,文職**的錄用不進行任何考試。因此,像大哲學家培根這樣有才華的人,為了求得一管半職,只好去巴結宮廷權貴。賜官制必然導致吏治腐敗,「朝有南郭,野有遺賢」的現象相當普遍。

新航路開闢以後,來華的西方傳教士潛心研究中國的典章制度,不斷向歐洲傳遞東方的資訊。16世紀中期來華的傳教士克魯茲,發現科舉制與西方人事制度迥然不同,實行「學而優則仕」的原則,他對此很感興趣,隨後在遊記中把中國科舉制介紹到歐洲。這個世紀末,歐洲就有了關於中國科舉制度的詳細報道。

18世紀介紹中國最有影響著作是阿爾德的《中國概況》,其中介紹了中國科舉制度。至2023年,《大清律例》被譯成英文,也有關於科舉的法律條文。

歐洲人瞭解到中國科舉制度以後,都異口同聲地稱讚。16世紀的門多薩認為,中國是世界各國中治理得最好的一個,他把原因歸於中國競爭性的科舉制度,說中國通過競爭開放一切官職,從而利用了所有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中國只有通過嚴格考試的人才能出任官職,「中國由那些及第的人治理著」,政治清明,經濟繁榮。

牛津大學教授紐曼說,中國行政制度是迄今為止存在於東方的無與倫比的優秀制度。即使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歐洲學者仍對科學制度稱道不已。廉士在《中國總論》中說:

「中國通過卓越的考試製度錄用文官武將,這是他們制度惟一不同於古今任何一個偉大的君主國家的地方」。

歐洲人讚賞的是中國科舉制度選拔人才的原則:機會均等,公平競爭,擇優錄用。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出類拔萃的制度,值得效法。

在中國科學制的影響下,歐洲開始廢棄腐朽的賜官制,確立從競爭性考試中選拔文職**的制度。早在2023年,英國著名經濟家亞當·斯密就提議,每個人「被獲准在任何機構自由從事某一職業前,必須經過考試或試用」。他的主張是受法國百科全書派的影響,而後者又是受中國政治哲學的影響。

斯密提出選拔人才的原則為歐洲各國普遍接受。法國首先師承中國,在2023年進行了文職人員的考試,德國大約是在2023年。英國有識之士早就呼籲**效法中國科舉制度,面向全體國民,開科取士。

2023年,英國確認了通過考試擇優錄用的原則,但直到2023年,英國某一駐外機構為聘任辦事員,才進行了最早的競爭性考試。此舉受到種種非難,但英國行政改革者最終獲得勝利,應為這是一種卓越的選拔人才的制度。2023年,英國成立了第一個文官委員會,主持普通文職人員競爭性考試。

2023年,英國頒佈法令,使文官的競爭性考試正常化,英國文官考試製度最終確立。

英國文官考試面向公眾,定期舉行,對應試者進行基礎知識的筆試,低階職務的考試在地方進行,高階職務的考試才在首都倫敦。強調入選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品行和確定試用期,與中國科舉制度的形式非常相似。當時的英國報刊就指出:

「生活中沒有什麼能比這與中國所實行的制度更相似的了。」《大英百科全書》對英國文官制與中國科舉制的淵源關係也有公允的結論:"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製度出現在中國,它用考試來選拔行政**,並對已經進入仕途的**實行定期考核。

"英國文官制度吸收了中國科舉制的精華,又影響了歐洲其他國家

古代歐洲沒有科舉考試,他們是怎麼選拔人才的?

6樓:朋克兒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中國的科舉制度被介紹到了西方。科舉制用考試選拔人才的原則備受推崇,對歐洲文官制度的確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中世紀歐洲各國**實行賜官制,文職**的錄用不進行任何考試。因此,像大哲學家培根這樣有才華的人,為了求得一管半職,只好去巴結宮廷權貴。賜官制必然導致吏治腐敗,「朝有南郭,野有遺賢」的現象相當普遍。

新航路開闢以後,來華的西方傳教士潛心研究中國的典章制度,不斷向歐洲傳遞東方的資訊。16世紀中期來華的傳教士克魯茲,發現科舉制與西方人事制度迥然不同,實行「學而優則仕」的原則,他對此很感興趣,隨後在遊記中把中國科舉制介紹到歐洲。這個世紀末,歐洲就有了關於中國科舉制度的詳細報道。

18世紀介紹中國最有影響著作是阿爾德的《中國概況》,其中介紹了中國科舉制度。至2023年,《大清律例》被譯成英文,也有關於科舉的法律條文。

歐洲人瞭解到中國科舉制度以後,都異口同聲地稱讚。16世紀的門多薩認為,中國是世界各國中治理得最好的一個,他把原因歸於中國競爭性的科舉制度,說中國通過競爭開放一切官職,從而利用了所有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中國只有通過嚴格考試的人才能出任官職,「中國由那些及第的人治理著」,政治清明,經濟繁榮。

牛津大學教授紐曼說,中國行政制度是迄今為止存在於東方的無與倫比的優秀制度。即使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歐洲學者仍對科學制度稱道不已。廉士在《中國總論》中說:

「中國通過卓越的考試製度錄用文官武將,這是他們制度惟一不同於古今任何一個偉大的君主國家的地方」。

歐洲人讚賞的是中國科舉制度選拔人才的原則:機會均等,公平競爭,擇優錄用。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出類拔萃的制度,值得效法。

在中國科學制的影響下,歐洲開始廢棄腐朽的賜官制,確立從競爭性考試中選拔文職**的制度。早在2023年,英國著名經濟家亞當·斯密就提議,每個人「被獲准在任何機構自由從事某一職業前,必須經過考試或試用」。他的主張是受法國百科全書派的影響,而後者又是受中國政治哲學的影響。

斯密提出選拔人才的原則為歐洲各國普遍接受。法國首先師承中國,在2023年進行了文職人員的考試,德國大約是在2023年。英國有識之士早就呼籲**效法中國科舉制度,面向全體國民,開科取士。

2023年,英國確認了通過考試擇優錄用的原則,但直到2023年,英國某一駐外機構為聘任辦事員,才進行了最早的競爭性考試。此舉受到種種非難,但英國行政改革者最終獲得勝利,應為這是一種卓越的選拔人才的制度。2023年,英國成立了第一個文官委員會,主持普通文職人員競爭性考試。

2023年,英國頒佈法令,使文官的競爭性考試正常化,英國文官考試製度最終確立。

英國文官考試面向公眾,定期舉行,對應試者進行基礎知識的筆試,低階職務的考試在地方進行,高階職務的考試才在首都倫敦。強調入選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品行和確定試用期,與中國科舉制度的形式非常相似。當時的英國報刊就指出:

「生活中沒有什麼能比這與中國所實行的制度更相似的了。」《大英百科全書》對英國文官制與中國科舉制的淵源關係也有公允的結論:"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製度出現在中國,它用考試來選拔行政**,並對已經進入仕途的**實行定期考核。

"英國文官制度吸收了中國科舉制的精華,又影響了歐洲其他國家

西方人最忌諱的數字,西方人喜歡的數字有哪些 忌諱的數字有哪些

西方人喜歡的數字是7!討厭的數字是13!華麗下劃線 西方人喜歡7的理由 7 這個數字廣受歡迎。特別是伊斯蘭教徒更喜歡7。信奉伊斯蘭教的人民認為 7 是個受崇敬 完整的數字。因為 安拉 創造世界用6天時間,在第7天休息。信徒們辦事情總習慣採用 7 例如禱告要說7遍 朝勤者回來後,第7天請客 孩子出生後...

求我國古代人才選拔制度演變全過程

春秋前,通過 世卿世祿 制度,子繼父業 戰國,秦朝時,主要是通過軍功選拔人才 兩漢實行的是察舉制度,由鄉舉裡選,再有地方官確認推薦到 魏晉南北朝使用的是 九品中正制 隋統一後,採用了科舉制度 中國古代各朝代人才選拔制度的演變過程?上古先秦時代 子承父位,或者由 尋訪賢人任命。秦代 實行郡縣制,由皇帝...

西方人思維和東方人思維有什麼不同

西方人比較務實,東方人喜歡寫意,是兩種不同文化的產物。文化的不同決定了,思維方式和性格的不同,各有千秋吧,東方人思維和西方人思維有什麼不同 我認為東方人思維和抄西方bai人思維的不同主要體現du在 東方人處事曲折但周到zhi 西方人處dao事直觀但現實。東方人講究間接和內涵。西方人講究直來直去。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