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曲該不該保留,中國傳統戲劇該不該保留

2022-06-21 22:42:10 字數 5097 閱讀 1303

1樓:qq鄧

對於戲曲,我認為看它自己的發展,沒有必要強制留下或強制讓它走開。

任何事物都有它產生、發展、消亡的規律,戲曲也不例外。戲曲本來就是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產生的一種娛樂專案,經過若干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形式,又隨著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流行歌曲和影視的興起等等原因逐漸衰落,這是自然規律在戲曲身上的體現:它不再適合社會的發展了,就應該消亡了。

已經沒人感興趣的或極少數人感興趣的戲曲,硬要把它保留個人認為是一種資源浪費,別管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

當然還有些戲曲如京劇喜愛的人還很多,個人認為可以採取積極的促進措施來幫助戲曲的推陳出新,和現代的生活相結合,繼續自己的發展。

2樓:

肯定要保留,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都是他們一輩子實踐的心血,是我們沒必要自走很多彎路

3樓:匿名使用者

無所謂該不該,因為早晚會自然消亡。

4樓:渠光

肯定該保留啊,沒什麼好爭論的。

5樓:寂寞蕭索

保留~!誰要是敢說不保留我跟他沒完!!!

6樓:匿名使用者

保留,而且作為一種文化來保留。

中國傳統戲劇該不該保留

7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的姓名應不應該保留?是不是為了簡便,就按照省份從a到z排列下來?那樣一看編號「sx236504」就知道是湖北省襄樊市長虹路36號504室的,我們沒有這樣做,因為我們在注重潮流與便捷的同時,更注重文化底蘊的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戲劇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我們更應該將它發揚光大!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是什麼時候學會辯論這些無可爭議的事的,是不是閒的沒事做找點事做。

中國傳統戲曲,是去,是留?

9樓:樑清風

中國傳統戲曲精華的就應該保留,是糟粕的就應該剔除。

10樓:司馬輒然

是去是留並不是我們所能主宰的它該留又如何不該留又如何呢

我們又能做什麼中國文化有多少失去了有多少人說過要留的啊可結果還是失去了

如何保護傳統戲曲

11樓:的人

首先,中國傳統戲劇的傳承和保護需要立足於舞臺藝術的實踐經驗,根據傳統戲劇的傳承特徵,採用「專業化(職業化)保護」的方式進行有效提高,強化對於傳統戲劇的傳承和推廣,由此形成傳統戲劇在傳統劇目挖掘、傳承人的代際傳承、傳承單位的團體表演、保護專案的推廣等環節的長效保護,將傳承真正落實在表演藝術的傳續上。

其次,在傳統戲劇的保護過程中,需要始終貫徹分類指導的原則,明確四級名錄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確定各級保護原則,避免當前傳統戲劇類非遺專案的無序化走向。

再次,在傳統傳承人認定基礎上,根據縣、市、省、國家級名錄的序列,尊重「表演團體」在傳承中的作用,將綜合了多元行當、多元演職人員的表演團體、班社等列入代表專案傳承人行列,逐漸改變「傳承人」能夠傳承個人藝術而無法傳承戲曲的被動局面。根據具體劇種、具體院團的需要,採用「團帶班」的形式,將表演團體發展需求與人才有效培養結合起來,用「團帶班」的舞臺表演實踐,帶動戲曲後繼人才的承續,同時將表演團體所帶「班」與戲曲職業院校專業化人才培養的學科教育結合起來,強化傳統戲劇後繼人才的隊伍建設,使師徒相授的倫理價值與「團帶班」的實踐價值和學校教育的人文價值得以結合。根據特定劇種的需要,同時探索特殊的家庭血緣傳承、村落宗族傳承等模式。

同時,可以藉助崑曲挖掘、整理、傳承經典摺子戲的經驗,將摺子戲為主體的經典劇目傳承列入非遺評價體系,將摺子戲和經典劇目的量化,作為傳承人累代相承藝術的重要方式。藉助當前已經普遍適行的「進校園」「進社群」「非遺日」等公益活動,將摺子戲和經典劇目的排演、推廣,與社群文化建設建立聯絡,用戲劇經典來夯實群眾文化生活,讓傳統戲劇擁有更廣泛的觀眾群體。

最後,還需要鼓勵民間組織對於戲曲經典的研修、傳習和搬演,藉助地域文化的力量,將戲曲與地方文化生態結合起來,延續和推廣劇社、曲社、票社等民間業餘組織對傳統戲曲普及的重要經驗。

12樓:匿名使用者

藝術家是長期文化薰陶的結果,在他們身上積澱著人類文明最重要的成就。只有從這樣的角度,我們才有可能充分理解戲劇藝術對人類的意義,尤其是瀕危劇種的意義。而戲曲劇種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沒有人就無所謂文化的存在,沒有舞臺表演,它們就失去了繼續存在的可能。

因此,無論是民間工藝絕技還是曲藝、

戲劇,傳承人的確定和培養都是一項重要舉措;但相對於其他遺產門類,各戲曲劇種傳承人的問題更顯複雜。

20世紀以來,**幾度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地開展傳統戲曲的繼承保護工作,但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劇種陷入了難以為繼的困境,究其原因,除了大環境的變化等外在影響以外,更關鍵的原因是由於演員隊伍的渙散以及表演技藝大量失傳,更深層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充分注意到表演藝術家作為戲曲傳統的核心載體的特殊作用。因此,雖然我們抄錄、出版了數以萬計的傳統劇目,實現了戲曲劇本的文學形態的儲存,在有條件的地方還用現代音像裝置攝錄了許多劇目的表演,實現了優秀劇目表演的影像形態的儲存,但是這些被儲存下來的劇本乃至於劇目,依然不足於真正實現戲曲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完整且活態的儲存,沒有實現它們真正意義上的戲曲形態的儲存。

嚴格地說,無論是哪個劇種,如果不再擁有一批能通過表演將該劇種最重要的傳統技藝呈現在舞臺上的優秀演員,那麼,即使有再多的劇本與錄音錄影的存在,也不能算是一個仍然存活的劇種。以往我們簡單化地認為,只要抄錄下了傳統戲的劇本,或者只要有音像資料的儲存,將來人們就可以按照這些劇本或音像資料復原戲曲,其實不然。戲曲真正重要的在於將劇本呈現於舞臺上的特殊技藝,而這些包括唱、念、做、打在內的技藝之所以只能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傳遞,就是由於那些需要在長期的表演實踐中逐漸積累起來的「非物質」的手法與心法,才是戲曲魅力的核心內涵,它們存乎一心,不可言說,只能依賴於人的身體一代代地延續。

我們經常感嘆一個老藝人的離開就帶走了一大批經典劇目,假如他有傳人在,這種文化的悲劇就可以避免。因此,注重表演人才的重要性,明確傳承人在戲曲藝術繼承發展中的核心作用,通過認定各劇種的傳承人加大繼承保護力度,這是戲曲劇種保護策略上一個具有根本性的轉變,也是最接近於藝術本質的戲曲代際傳遞方式。

傳承人的認定意義重大,但是在遴選過程中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缺失與遺憾,仍需進一步完善。首先,確認傳承人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有效的機制,讓傳承人有足夠的動力去從事戲曲藝術的傳承工作,包括將他所擁有的技藝儘可能完整地傳授給下一代。如果只有一個稱謂,沒有一系列後續措施及時跟進,為傳承人創造必要的條件,那傳承人的認定就會成為空談;其次,目前的傳承人主要是各劇種的代表性演員,演奏者尚未得到充分重視。

在戲曲的歷史發展程序中,許多戲班裡,對劇種風格與表演藝術遺產認識最深刻、會戲最多的講戲師傅,除了主演以外,往往是作為樂隊靈魂人物的鼓師以及琴師、笛師等主奏人員,他們因為自身的舞臺實踐豐富且有機會為多位演員伴奏,對劇種技藝傳統的理解與掌握並不一定亞於優秀演員,且作為表演伴奏器樂的文化意義是構成戲曲藝術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因此,傳承人的遴選可以考慮優秀的演奏人員,尤其是主奏演員;再次,從目前的遴選情況看,一個劇種、一個劇團往往只有為數很少的主要行當如生行、旦行的傑出演員成為傳承人。戲曲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各種行當在歷史上都形成了其特殊的表演技藝,像醜行、淨行以及老旦等行當在戲曲表演傳統中不可或缺。優秀劇目的傳承更需要完整的團隊,主角和主要行當的重要性必須予以特殊的強調,但只有優秀的主角而沒有優秀配角的劇種,其傳統也無法得到充分的傳承,戲曲表演中至關重要的「一棵菜」精神也就無從依附。

因此,對於某些劇種,尤其是那些僅剩最後一個劇團的瀕危劇種,不妨考慮以劇團為集體傳承人,而不限於一兩位主演。這樣,既可以避免在某個劇種或劇團內確認一兩個演員為傳承人對劇種發展可能造成的消極影響,也更有利於儲存戲曲藝術的豐富性和完整性。畢竟戲曲不同於曲藝和民間美術,它是群體藝術,傳承人的確認應該從這門藝術的實際出發,應該更多地考慮到如何才能有助於促進劇種藝術的全面繼承。

劇種傳承的根本在於傳承人,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並解決擺在眼前的實際問題,這才是我們保護傳統戲曲的正途讓更多的人喜歡戲曲,傳統戲曲自然就傳承下去了。

如何拯救中國傳統戲曲

13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個學生,有一點經驗,並不是現代學生不喜歡戲曲,只是對戲曲有很大程度的誤解,以為戲曲十分古板,都是一些敘述歷史的,故而對戲曲持有很大的偏見,只要讓他們對戲曲感興趣,及從一些趣味性較大的開始欣賞,將排斥的心理變為興趣以後慢慢地引入,這並不是難為,而是將偏見消除,這樣一步步引入而不是逼著讓他們去欣賞,這樣往往適得其反,還有戲曲固然要改革,這裡我借用一句話,不管火車內部再新,總不能脫離軌道,如果脫離原來的軌道,那麼就不是戲曲而是另外一種表演形式了。所以我覺得國家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新生的聽眾力量,增大劇場的票房,演員演出的機會自然多,又有強大的聽眾,那麼就不愁戲曲後繼無人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拯救中國傳統的戲曲關鍵在於出新,研究戲曲在現在為什麼不如影視劇和歌曲那麼的讓人喜愛,這是一定有原因。如果我們知道了戲曲吸引人的地方的話,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是可以找到突破口的,比如戲曲的舞臺佈景是否可以使用現代的場景去佈置,古代戲的話可以參考電影的佈置,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還有就是關於戲的選擇上是否能夠退出新的形式,比如和歌劇話劇融合,要知道,京劇就是清朝時代入京的幾大戲中融合在一起慢慢演變的。其他的樓主可以再想想,畢竟你們學這個的,要懂得多些,會用專業語言來描述

15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拯救不拯救的的問題,是它如何適應我們審美需要的問題,民族的、國粹的文藝必須得到傳承,重要的是以何種方式傳承!

16樓:匿名使用者

一句話 關鍵在於**的重視程度

結合民族**學概率分析戲曲劇種要不要全部傳承

1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戲曲的傳承需要充分兼顧其世代積累而成的傳承經驗,在個人傳承的基礎上,需要兼顧多元的傳承方式。首先,應注意將行當傳承與個人傳承相結合。其次,應注重團體傳承與技藝傳承相結合。

再次,應重視職業傳承與民俗傳承相結合。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條所規定的代表性傳承人條件,可以發現「代表性傳承人」主要側重於傳承個體,非遺傳承體系中的「團體」還尚未引起足夠重視。傳承人對於中國戲曲傳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劇團班社」同樣是傳承的重要載體。在劇團體制改革的今天,「劇團班社」能否實現劇種的有序傳承,直接關係著這些劇種能否繼續存活下去,這對於崑曲、京劇以外的各地方戲曲、各民族戲劇等,顯然具有更為切實的意義。

傳統戲劇文化中加入流行元素是對傳統戲劇文化的傳承四辯稿

這是一個爭論不休的題目。我覺得有繼承,才有發展的物質基礎。有時代的創新,才有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的注入。極端的 片面的 靜態的文化觀無論如何都有害於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傳統文化的正宗來否定現實民族的創新成果的注入,無疑只能使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越來越弱,直至窒息。中國傳統戲劇文化加入流行元素是對文化的傳承還...

中國傳統戲曲的主要特點是什麼中國戲曲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1 始於離者,終於和 中國戲曲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這些形式主要包括 詩 樂 舞。詩指其文學,樂指其 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還包括舞臺美術 服裝 化妝等方面。而這些藝術因素在戲曲中都為了一個目的,即演故事 都遵循一個原則,即美。2 戲曲者,...

傳統戲劇加入現代元素會造成什麼破壞

傳統戲劇加入現代元素,表面上看雖然並沒有什麼,但實則卻破壞了原先的傳統文化。加入現代元素會有創意,挺新奇的,但會改變原有的傳統文化,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會破壞傳統戲劇外在表現形式的完整性,戲曲劇種的分類方法具有多種方式,按表演形式和內容,可分為秧歌戲 道情戲 花鼓戲 花燈戲 二人臺與二人轉 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