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等能解決什麼,佛教在現實中能實現的意義有多少?

2022-05-24 10:46:30 字數 4744 閱讀 4701

1樓:智者總要千慮

信佛,學佛,解脫成佛,不是身體的解脫,而是精神的和心靈的超越。在任何條件下,任何環境下都不起煩惱,沒有痛苦,這是佛學修行,也是信佛的意義。解脫,就是任何環境中沒有煩惱,沒有痛苦,這便是解脫。

精神超越了物質,物質就不能控制你的精神,也就不能傷害到你。如果我們的精神不能超越物質,物質條件就會控制精神。

2樓:

佛教能解決人生生死大事,關於這些,佛陀--古印度喬達摩悉達多在兩千五百年前就已經親身論證過

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出家前是什麼引發他對生命之道的求索,是--苦。因為他見到了自己的苦,見到了眾生的苦。這苦不是說佛陀悲觀,還是客觀,實事求是的闡述這個世界每個眾生的生命狀態,回到我們自己這裡,我們是否真的快樂幸福,這快樂幸福是否真的永恆不變?

我們是否不會因為歲月的不斷變遷而隨之變老甚至死亡,我們是否一生不會生病,是否一生會永遠快樂沒有煩惱?而佛陀所發現的我們這個世界的每個人有生以來會經歷很多痛苦和煩惱,佛陀並不否定快樂,而這快樂佛陀用無常(變化)來揭示萬法沒有永恆,有生必有死,任何事物的都要經歷:(產)生——(安)住——(變)異——(息)滅也就是(成——住——壞——空)的過程。

在我們的人生旅程中,佛陀真實的發現每個人生下來並將經歷痛苦和煩惱,佛陀把他闡述為人生八苦: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而又因為無常變化,因緣所生,所有之苦又有:

苦苦,壞苦,行苦三種狀態。八苦又引發種種煩惱,表現為六種根本煩惱:貪、嗔、痴、慢、疑、邪見。

二十種隨行煩惱:忿、恨、惱、覆、誑、諂、驕、害、嫉、慳、無慚、無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這些情緒變化和心理狀態。

這些煩惱痛苦因為眾生心的顛倒貪執而生,有因而生緣聚成熟必然有果,如此因因果果,不斷迴圈。

所以佛陀真實的發現了人生的真實就是充滿痛苦和煩惱,即使有少許的快樂也不能永恆,這些煩惱痛苦因為眾生心的顛倒貪執而生,有因而生緣聚成熟必然有果,如此因因果果,不斷迴圈。佛陀認為這樣的人生狀態是不圓滿的,所以他追求生命的圓滿,求索痛苦煩惱的實相,從苦中覺苦,從煩惱中得證解脫煩惱的方法,得到真實快樂。

所以佛法所說無非是體證解脫痛苦煩惱之法,體證迴歸真實快樂之道,那麼我們這些後學,無論以何因緣親近三寶,得聞佛法,談到學佛,想真的踏上修行路,初發心者必然要知苦,要認識這個世界的真實,我們所處這個生命環境和生命狀態的真實,而後方以佛陀說四聖諦:苦(知苦)、集(苦因)、道(發心修道真實行持)、滅(迴歸真實,體證涅盤寂滅之樂)。

佛法所說無有一法離開我們自己所處現實,佛法所學,所行無有一法離開我們自己所處現實,佛法所證我們自己所處現實。這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真實行走,如是修學的踏實過程,來不得半點的虛假或者堂而皇之的高談闊論。

如果一個修行人不明白自己為什麼修行,那麼他的所行雖然是一個修行開端的誘因,但是他必然處於迷茫的無方向的行駛狀態,所以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學佛是對我們的生命真實的有益,一個行走在修行路的人,雖然這一路會經歷各種因緣帶來的風霜雪雨的考驗,但是他所經歷和收穫的真實生命的質變是無法言語的內在安樂!

長篇大論,胡言亂語,與同修分享!祝入正因行,得真道果!

3樓:你本來是佛

改變命運,了脫生死,不墮惡道,超越六道輪迴。直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4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裡有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它可以引導人走向正知正見,做正確的事,開拓人的智慧,包括佛教的教義都是有它存在的道理

5樓:一得的故事

有些事物存在就有合理性,如果有大面積的人數支撐,要麼他本身就有先進性,要麼是騙人的傳銷,要麼是強力的武力團隊,當然不是絕對的這麼分′,也許三樣都佔,但得看他的本質是啥,本質是對大眾都好的正能量,那他就是好的。

佛教在現實中能實現的意義有多少?

6樓:小

您好,佛教從心理學上說,是一種可以調劑人們心理狀態的學問,對您所說的應激心態,還是有效的

每一樣東西都有一個理論系統要去學習的,現實是一個大熔爐,您不能幻想人可以操控所有現實,包括佛祖有時候也是不可以的,因為他說過,業力勝於一切,有時候甚至連他自己也操控不了業力

如果只是為了一般的身心放鬆,境界昇華,學佛或者出家是可以的,從一般意義上說,也是人的一種精神寄託

責任和義務如果處理好,和學佛這門學問其實並不矛盾

學佛不是完全主張以德報怨的,我記得好像看過說,該防禦和反擊的還是要適時做到,因為我們除了保護自己,經常也要保護別人,對嗎?

只能說是,儘量在這種戰爭或者對戰的過程中減小損失,而且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讓戰爭發生

美國的宗教是一種進步化的產物,也曾經出現過修女和牧師等等的刑事案件,他們未必是投入心去理解透徹這門學問的~~有時候甚至就像變成了一種吃飯喝水的習慣那麼隨便,除了他們個別的是虔誠的~~~

佛教在現實中是有意義的,但是某些時候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準,或者有的人受過挫折或者傷害之後,用整個身心靈去體會和領悟~~ 記住一句話,有緣人,看到佛法訣竅的機會愈來愈大~~

而且佛教是需要人們持守戒的,很多時候嚴格要求了自己,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很多問題迎刃而解~~要在任何不良事情發生之前就做好自己,自我控制自己~~~這樣,才能達到您心中所想象的那個寧靜安寧的境界~~~

建議你可以去搜尋一下,臺灣有一位聖嚴法師,他久負盛名,在歷史上用佛學影響過蠻多人的~~這就是一種把佛學化為行動理論去幫助現實的例子,呵呵~~:)

佛教對於現代社會有什麼積極作用?

佛教(佛學)能解決現代人的心理問題麼?與心理學有什麼異同?

7樓:

請看陳兵教授的《佛教修持與心理衛生》

8樓:匿名使用者

佛學!我聽到唸佛的就煩!整天不做點正當的事,竟招搖撞騙,可惡的一群傢伙

9樓:匿名使用者

佛說:一切皆有可能。

10樓:匿名使用者

關注這個分類問題的人大都有宗教信仰,言辭難免有失偏頗。

建議lz把此問題以相同的提問方式發到心理學分類再次提問,綜合來看才能得到一個相對中肯的答案。

11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心理學只**到第七識——末那識

而佛學是徹底瞭解第八識——阿賴耶識

佛學就是教你徹底解脫的學問,包括身體上和心靈上的。

12樓:卓越大成

當然能,我雖知道一小點,但我相信是肯定的。一切的問題是心的問題。佛法說一切唯心造

不過佛教非心理學若是的話也是最高等的心理學,亦非哲學,亦非宗教《二百年以前還是古人的世界觀,變成宗教是最近的事》,而是一條解脫之路,解脫煩惱慾望,貪嗔痴慢疑等等

13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有了...學佛比現代的科學要智慧多了.科學只是小聰明

14樓:南屏晚鐘

心病還須心藥醫。信佛的人可以用佛學的方法來解決心理問題,而不信佛的人可以用心理學來解決心理問題。

阿彌陀佛,善願合十!

1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現代哲學還處於對西方哲學的反思階段,處在哲學的童年階段(用西方標準衡量),尚不具備自成體系的能力.

中國本土哲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博大精神,但是缺乏嚴密的邏輯體系,許多人正在嘗試用中西對話的方式將其發揚廣大.但文化語境的對立始終使中國的學者感到迷茫和恐慌(失語症?).

超越東西方的哲學能否被創造出來呢?不知道,可能要等到世界大同吧

16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人的心理得到安慰

心理學作為一門理工學科,主要是採用實驗的方法來研究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的科學

佛教是一種宗教,佛學是一門哲學,心理學是一門應用學科,這樣說你明白了嗎

17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宗教與科學的差異問題。

宗教建立在「信」的基礎上,科學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

總的來說,我個人以為宗教是大智慧,科學是小聰明。

解決小問題時兩者差別不大,思考大問題時就有天壤之別。

18樓:匿名使用者

無非就是讓你麻木!讓你接受或者無視痛苦!

教你怎麼來騙自己!讓自己感覺良好!

就是運用語言的魅力!!!

====

四大佛教寺院的方丈是什麼修行水平?能解決什麼事?達到了什麼修行水平?

19樓:解疙瘩四為堂

在網上看慧律法師2023年講《六祖壇經》的錄影。法師講述了自己親歷的一樁趣事,頗具意味。 某日清晨,用過早點,慧律法師預備從一樓乘電梯上五樓去。

剛到電梯口,一位黑乎乎的40歲上下的男子直奔過來,喊道:「慧律法師,你有開悟了嗎?」那人很不禮貌,亦極不友好。

慧律法師回道:「我有開悟沒有並不重要,才重要!你若開悟了,自然可以明理,你若沒有開悟,我對你說什麼都是白說。

」那人一聽,一下子愣住了,等那人接著想再說什麼的時候,慧律法師豎起手指於口前:「噓——」這一吹,那人竟大吃一驚。而後,法師合掌令歡喜。

後來,那男子再次來找慧律法師,態度極好,方說以前是有人指使他來試探法師的。

於此,我有所感:,不要拿來問別人,而應該拿來問自己。正如法師所言,別人開悟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開悟。

同樣的道理,一個人在說著他人不明事理的時候,應該先問一問自己是否明事理。別人明不明事理並不重要,因為那是別人的事;自己明不明事理才重要,因為這是你的事。 同樣的道理,一個人在指責他人做錯事的時候,應該先問一問自己有沒有做錯事。

問問自己達到了什麼水平?

20樓:前鹹

能解決很多事,關鍵是當事人能不能做到!南無阿彌陀佛

如何理解佛教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佛教在現實中能實現的意義有多少?

任何教派都是兩面的,正面就是啟迪人的思想,現實物慾中讓人看到希望,多做善事就會得到好報,因果輪迴。讓哪些處在弱勢群體的人們能得到一絲希望。反面就是麻痺人的思想,讓人們安於現狀,不要用暴力解決一些現實的問題,在自我改造中相信一定改變一些事情。服從統治階級的統治。佛教是一種精神上的信仰,信仰是一種靈魂的...

在佛教中,空與無我有什麼區別,怎樣理解佛教中的「無我」?

一 這兩者相同之處是都主張超越自我的空靈的存在才是精神的家,意思同佛家主 張的身體是皮囊相似 不同之處是前者說的是空靈的精神狀態,後者說的是超越自我的存在也就是超我才是最高的追求。二 詳解 1 解釋佛教中的 空 這個概念 空 梵語是s u nya。音譯為舜若。意譯空無 空虛 空寂 空淨 非有。一切存...

佛教裡韭菜是葷還是什麼在佛教中韭菜為什麼是第一大葷菜?

五葷 x n 也稱五辛,在佛教中特指五種臭菜 蔥 蒜 韭菜 洋蔥 興渠 薤 xi 又名藠頭或作剃頭 藠,剃,音ji o 其中興渠主要產自印度。據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八載,此五種之辛,熟食者發淫,生啖者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然諸餓鬼等則舐其脣吻,常與鬼住而福德日銷 大力魔王現作佛身為其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