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凡七章 譯文,《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翻譯

2022-05-11 12:43:29 字數 2567 閱讀 9579

1樓:筱鳶

【譯文】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一定是有什麼對我的國家有利

的高見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

』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結果是上

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它國君的人,一

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

百輛兵車的大夫。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

一百輛,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義放在後而把利擺在前,他們不奪得國君的地位是

永遠不會滿足的。反過來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

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何必說利呢?」

【原文】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雲》⑴:『經始靈臺⑵,經之營

之。庶民攻⑶之,不日⑷成之。經史勿亟⑸,庶民子來⑹。王在靈囿⑺,幽鹿攸伏⑻。幽鹿濯濯

⑼,白鳥鶴鶴⑽。王在靈沼⑾,於軔⑿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

『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⒀曰:

『時日害喪⒁?予及女⒂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註釋】

⑴《詩》雲:下面所引的是《詩經.大雅.靈臺》,全詩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兩章。 ⑵

經始:開始規劃營造;靈臺,臺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西北。 ⑶攻:建造。 ⑷不日:不幾天。

⑸亟:急 ⑹庶民子來:老百姓像兒子似的來修建靈臺。 ⑺囿:古代帝王畜養禽獸的園林。 ⑻

幽鹿:母鹿;攸:同「所」。 ⑼濯(zhuo)濯:肥胖而光滑的樣子。 ⑽鶴鶴:羽毛潔白的樣子

。 ⑾靈沼:池名。 ⑿於(wu):讚歎詞;軔(ren),滿。⒀《湯誓》:《尚書》中的一篇,記

載商湯王討伐夏桀是的誓師詞。 ⒁時日害喪:這太陽什麼時候毀滅呢?時,這;日,太陽;害

,何,何時;喪,毀滅。 ⒂予及女:我和你。女同「汝」,你。

2樓:汗鳴

122335488558555559585858585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翻譯

3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謁見了樑襄王,退出來後,對人說:「在遠處看,他不像個國君,

版走到跟前也看權不出他的威嚴。他突然發問道:『天下怎樣才能安定?

』我回答道:『天下統一了就會安定。』(他問:

)『誰能使天下統一?』我答道:『不喜歡殺人的國君能使天下統一。

』(他又問:)『誰會歸順服從他呢?』我回答道:

『天下的人沒有不歸順服從的。大王瞭解禾苗生長的情況嗎?七八月間遇到天旱,禾苗就枯蔫了。

(假如這時候)天上忽然湧起烏雲,降下大雨來,那麼禾苗就又能蓬勃旺盛地生長起來了。果真這樣,誰又能阻止它生長呢?當今天下的國君沒有不好殺人的。

如果有不好殺人的,天下的老百姓必然都會伸長了脖子期望著他了。果真這麼做了,老百姓歸順他,就跟水往低處奔流一樣,浩浩蕩蕩,誰又能阻擋得住呢?』」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的譯文

4樓:匿名使用者

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仲尼曰:『始作俑者①,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孟子說:「廚房裡有肥嫩的肉,馬棚裡有壯實的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飢色,野外有餓死的屍體,這如同率領著野獸來吃人啊!野獸自相殘食,人們見了尚且厭惡,而身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卻不免於率領野獸來吃人,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

孔子說過:『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該會斷子絕孫吧!』這是因為木俑土偶像人的樣子卻用來殉葬。

(這樣尚且不可,)那又怎麼能讓百姓們飢餓而死呢?」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第七章中

5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孟軻《齊桓晉文之事章》(梁惠王上)裡「為長者折枝」句的詮解,諸家選本頗有出入,擇要說來有以下幾種: 1、為長者折取樹枝。 2、為長者按摩肢體。

3、對長者彎腰行禮。也有突出其中一說,而將三說並存的,如《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朱東潤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對這一句的註解: 「枝,同肢。

這句謂,為長者按摩肢體。或解為對長者屈折腰肢,如今之鞠躬,又有解為替長者攀折花枝。皆指輕而易舉之事,」放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會有很多種解,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誰也猜不透,畢竟你非本人.

6樓:匿名使用者

對,就是折樹枝.這裡是說施行王道其實很簡單但是國王只是不願意去做而已.類比而言,"為長者折枝"這句應是個不太難的行為,如果是折肢的話便太難也太嚴重了,顯然是不對的.

就應解釋為折樹枝之類。

7樓:匿名使用者

給年長的人彎腰行禮

通「肢」

孟子 梁惠王上的中文和翻譯,孟子梁惠王下翻譯

這個在網上搜就可以,網上有很多的。孟子梁惠王下翻譯 與天下人同樂,與天下人同憂 原文 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 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 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孟子的建議梁惠王會不會接受,寡人之於國也梁惠王會採納孟子的建議嗎?

當然不會。戰國時期的社會混亂度遠遠超過了春秋時期,諸侯間的征戰,已經從爭奪霸主,變為兼併土地。梁惠王要施展一番雄心壯志,招納賢人,實行強國政治,好在混亂的戰國中以力稱雄。在這樣殘酷的大背景之下,道德仁義被視為蔽履,而儒家所追求的 王道 民本 價值則可能成為空泛的口號。孟子當時享有盛名,而梁惠王接見當...

《寡人之於國也》孟子對梁惠王的疑問是如何分析的?孟子認為只有

1,以戰設喻,從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覺中跟著他走。孟子對曰 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分析 民不加多 的原因。孟子不直接回答 民不加多 的問題,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設喻,啟發對方,使對方容易接受。王好戰,請以戰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