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靈胎先生傳的內容介紹

2022-05-10 07:17:45 字數 4249 閱讀 3298

1樓:醫學小柿子

人民的好醫生-趙雪芳女士!

2樓:葉楓

抗擊非典的鐘南山院士!

中醫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哲學呢?

3樓:逸劍飄虹

一:初級的中醫是科學。

二:高階的中醫是以陰陽平衡為核心的調理**,以黃帝內經《易經》為根源,凡是大中醫必是國學文化大師。科學最高境界就是哲學。

三:中醫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髮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1]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鍼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

2023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

4樓:來自鴛鴦溪嬌嫩豐盈的鄧艾

中醫學的醫學,它的形成大體上是在2023年前。中醫學形成的標誌是《黃帝內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的出現,中醫叫四大經典。

有的人經常說中醫學是門經驗科學,它有豐富的臨床實踐,它有很多的經方、驗方,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精氣學說、運氣學說、天人合一,這不是醫學的東西,這是當時哲學思想。這種哲學思想和這些經驗結合起來,昇華出一種新的、特殊的、獨特的理論,就是今天的中醫學理論。

中醫學博大精深,所以這樣一種醫學,當然歸根結底它必須完成一個任務,就是治病、防病。

我講過廣義的臨床療效,包括五個方面,防病、治病、**、養生、延年益壽。廣義的臨床療效是任何一門醫學的根本宗旨與歸宿。因為它究竟是一門醫學,離開療效,中醫學將不復存在。

它是以它自己獨特的療效存在發展到今天。中醫學根本存在的原因是因為它有效,單有效不行?必須發揮他的特色,發揮他的優勢,他要超過西醫大夫,他才可以存在,才可以發展。

一些人說中醫有點不科學,他們說的有些許道理,中醫是一門哲學,一門關於人的深奧哲學。科學是什麼?科學研究的是形而下的東西,是物質世界,神舟六號、繞月工程都是科學。

哲學是什麼?哲學研究的是形而上的東西,是精神世界。人是什麼?

人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體。人體科學只能說研究了人的一半,而另一半則屬於精神世界的範疇。《內經》說「上工守神,下工守形」,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西醫研究的是解剖學意義上的人體,西醫手術可以摘除人的腎,醫生將腎用一個託盤裝來給你看:「看好了呀!這就是你的腎。

」然後,「啪」的一聲扔進了垃圾桶。在這裡,腎是一個物質,是一個可以隨便對待的東西,這就是「守形」。但中醫不是這樣來對待腎的。

《內經》說「腎是先天之本」,腎是全身陰陽之氣的根本,五臟六腑的陰陽之氣都離不開腎陰腎陽的給養,因此,腎陰又叫「元陰」,腎陽又叫「元陽」。中醫的腎是一個形而上的腎,它不「守形」,而「守神」。你把中醫的腎給扔了,也就是把人的精神扔了,人的精神都不存在了,人也就死了。

中醫是一門哲學,是哲學就應該有哲學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陰陽。陰陽是中醫最最核心的東西,離開了它,中醫便不存在了。《內經》中說: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陰陽是天地之道,是萬事萬物的綱紀,是一切變化的根本,可以說,離開了陰陽不僅沒有了中醫,恐怕連世界也都沒有了。

大家都說「西醫治標,中醫治本」。為什麼中醫能治本呢?就是因為中醫抓住了陰陽,抓住了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

也許,主張取締中醫的人會指責我,你說得那麼玄,你把陰陽拿出來讓我們看一看,看看它究竟是怎樣一個東西,由什麼組成的。對不起,我的確無法把陰陽這個東西放在顯微鏡下,讓你去做實驗和分析。然而,陰陽又是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天與地、男與女、四季的變化....

這一切都是陰陽的具體表現。

中醫一再強調健康長壽的祕訣為「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所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長之門。

」陰陽協調,身體才會健康,人應該隨著四季的陰陽變化來調整身體內的陰陽;如果違背了這一規律,身體的陰陽就會失調,就會患上疾病。一句話,健康來自於陰陽的和諧。

中醫是一門哲學,是一門關於生命的哲學。陰陽是這個哲學的基礎,金、木、水、火、土(五行)是陰陽變化的具體形態。陽氣處於「生」的狀態就是木,處於「長」的狀態就是火,處於「收」的狀態就是金,處於「藏」的狀態就是水,而生、長、收、藏這個變化過程就是土。

「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陰陽的變化,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剋,構成了我們的大千世界。

中醫認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是五行的相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這是五行的相剋。人在天地間,稟陰陽之氣而生,遵循五行而相生相剋。因此,五行全則人全,五行不全則人不全。

清代大文學家袁枚在《徐靈胎先生傳》裡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清代有一個婦女生了一個男孩,但男孩生下來後全身無皮,家人求救於名醫徐靈胎,徐靈胎教其家人用糯米粉塗抹嬰兒的身體,再用絲綢包好,將嬰兒埋在土中,留出頭來,以便餵奶,這樣兩天兩夜,嬰兒全身就長出皮來。人們十分驚訝,請教徐靈胎,這是為何?

徐靈胎說,嬰兒無皮是因為他缺少五行中的土。家人恍然大悟,原來這家人是靠舟船生活的,母親在船上懷孕,很少上岸,因此缺乏地氣。徐靈胎說:

「我之所以這樣**,就是要讓嬰兒多沾些地氣,地屬土,有了土,五行全了,人行就全了。」

中醫認為人的五臟與五行對應,也遵循相生相剋之理。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心臟有了問題可以通過肝臟來解決,因為肝藏血,肝正常,血液就充足乾淨,就可以促進心臟系統的健康。

《內經·素問》中說:「人臥則血歸於肝。」其實早在幾千年前,中醫就明明白白地揭示出肝臟與血液之間的關係了。

同樣,脾胃有了疾病可以通過心臟來治,肺病可以通過脾來治,腎病可以通過肺來治,肝病可以通過腎來治。同理,如果肝、心、脾、肺、腎中任何一個系統出現問題,超出了正常相生相剋的制約,都會影響到其它系統的健康。

清代名醫陸以湉在《冷廬醫話》裡記載了一個病例。有一位醫生精通小兒醫術,尤其擅長**牛痘。一次,一個一歲的兒童出痘,只出了三顆,分別在額頭上、耳朵後和嘴脣旁,這位醫生說:

「從孩子第出痘的部位來看,他心、腎、脾三經逆傳,土克水,水克火。這種情況應該攻,不應該補,攻則可以把毒攻散,補則會讓心、腎、、脾自相殘殺,十分危險。」按照這個醫生的方法,**到第十四天時,小孩的牛痘明顯變得圓潤了,馬上就要成功了。

然而,一位庸醫見這個小孩太可憐了,就給小孩餵了蔘湯。這位醫生見狀,大驚失色:「完了,這個孩子活不過二十一天!

」半個月後,小孩果然病發身亡了。所以,學習中醫一定要明白五臟六腑相生相剋的道理。

5樓:匿名使用者

中醫即包含科學的內容也包括哲學的內容,望聞問切屬於科學範疇,辯證施治屬於哲學範疇。

6樓:韓傲凡

你好,你這個問題,個人認為中醫其實就是一門科學,裡面奧妙無窮。

7樓:河南玉麒麟

中醫應該是一門科學,而不是一門哲學!

我想自學中醫,請問怎麼入手?

8樓:傳域傳承

如果不是純粹為了謀取中醫職業的話,途徑很多。從您闡述的側重點來看,建議找一個有資格的老中醫,確實有專長,醫術很棒,可以跟著學,但是中醫不是三兩天就能學明白的,即使明白了,也要經過漫長的積累才可以。所以要多向有一些中醫方面成就的中醫學習,二來要多與「同路人」交流感悟和經驗知識,如果有不明白的還可以與我單獨交流,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9樓:欣

好, 好興趣,我是你的知音,也是愛好自學者,有需要可以互通共進。中醫既可以辯證身體平衡,又可以調理不平衡,無論對自己的身體就是對家人,好友都有一個良性的影響。同時在工作,為人處世上也影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擠不冒進,也不敷衍拖拉,也是讓生活變得更趨向良性的好事。

建議理論和實踐並重。

10樓:長得就是個藝術

我的建議是不能停留在理論上,除了要看對書籍,還要多實踐,拿自己實踐,大多數人都有亞健康吧,你就想著怎麼把自己的身體調理得更好。自己給自己開方喝藥,不喝藥,沒有切身體會,中醫是沒辦法學好的。尤其是我們這些自學的,沒有實踐,更加容易學錯。

中醫書籍太多,不去實踐,怎麼知道誰說得正確。知行並進,加油了。

姓徐的龍鳳胎名字潮一點,姓徐生的龍鳳胎取什麼名字好聽

金城金來光 金碧 金銘 金瑞 自鑫林 銳鋒 欽明 鈞運瓚傑瓚俊 瓚博 金榮 金董 金堯 金舜 鍛鋒 鍛鑫 金童 金楠 金柯 金蕊 金芯 柔鈴 柔桐 柔縵 柔語 鑫稀 金埡 金捷 柔嫣 金嫣 鑫嫣 鏝嫣 瑞玉 希望能幫到你,姓徐生的龍鳳胎取什麼名字好聽 鵬煊 煊 光明,讀xu n 介紹你兩種取名方法。...

萬貞文先生傳譯文,萬貞文先生傳的原文

貞文先生萬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戶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馴,弗肯帖帖隨諸兄,所過多殘滅,諸兄亦忽之。戶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頑,閉之空室中。先生窺視架上有明史料數十冊,讀之甚喜,數日而畢 又見有經學諸書,皆盡之。既出,因時時隨諸兄後,聽其議論。一日伯兄斯年家課,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 汝何知?先生答曰 觀...

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的自傳嗎

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是否是陶淵明的自傳,這個是存在爭議的。對於 五柳先生傳 的寫作年份一般有作於少年和作於晚年兩種說法。王瑤根據蕭統的 陶淵明傳 的敘述認為,五柳先生傳 作於太元十七年 392年 陶淵明為江州祭酒以前。魏正申在 陶淵明探稿 中曾提到 他在二十八寫下的 五柳先生傳 中,表示了自己的從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