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政策有何規定

2022-04-01 06:40:07 字數 5435 閱讀 6831

1樓:我愛保險網

《憲法》第十條明確規定「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明確規定:「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徵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

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

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

2樓:北京市盛廷律師事務所

徵地補償款中應當有社會保障費用.

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是什麼意思

3樓:來自龍昌峽厚德載物的金雕

建立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是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實現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目標,加快工業化、城市化程序,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了推進城鎮化建設程序,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建立起被徵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1)被徵地農民

被徵地農民,是指因**統一徵收農民承包土地(指耕地,下同)而導致失去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且在徵地時享有農村集體土地承包權的在冊農業人口。

(2)參加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的條件

徵收土地時年滿16週歲(含16週歲)以上、個人承包土地被徵用20%(不含20%)以上的被徵地農民應當參加養老保險。

其中被徵地80%(不含80%)以上的視為完全失地農民,剩餘土地交回村集體,轉為城鎮戶口,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被徵地比例在20%—80%之間的,視為部分失地農民,參加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

被徵地比例在20%以下的,村委會調劑補足土地的,不屬於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範圍。被地比例在80%以上,剩餘土地能夠保障其基本生活的農民,可以自願選擇參加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或者部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

4樓:公羊譽明

被徵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是**幫助廣大被徵地農民實現「老有所養」的一項惠民政策。被徵地農民參加的養老保險其實質上就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不存在任何風險。

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員達到法定領取養老金年齡後,養老金待遇與城鎮企業職工退休人員養老金同步調整。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員達到法定領取養老金年齡後,在領取城鄉居民養老金基礎上增發個人賬戶**補貼養老金。

各地政策不同,以甘肅省為例,根據《甘肅省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辦法》規定:

第四條 徵收土地時年滿16週歲(含16週歲)以上、徵收土地面積佔現有承包土地面積20%(不含20%)以上的被徵地農民應當參加養老保險。

其中徵收土地面積80%(不含80%)以上的視為完全失地農民(情況特殊的市州可以按照最低人均佔有土地量確定),剩餘土地交回村集體,轉為城鎮戶口,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統賬結合的養老保險模式。

徵收土地面積20%—80%的,視為部分失地農民,實行完全個人賬戶模式,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相銜接。

第五條 徵收土地面積20%以下的暫不納入,本辦法實施後再次徵收土地的,可累計計算後執行。徵收土地面積80%以上,剩餘土地能夠保障基本生活的,可自願選擇參加部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

第六條 被徵地農民(包括完全失地和部分失地)參加養老保險的費用由個人和**共同承擔,其中,個人承擔40%,**承擔60%。採取在徵收土地時一次性躉繳的辦法繳清。

第七條 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費**承擔部分以土地出讓方式徵用的各類用地,必須保證養老保險費用足額落實後,才能徵用土地,可以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解決。對一時難以確定養老保險資金的,按照本辦法測算預留資金,待被徵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後,據實結算。

第九條  完全失地農民,繳費標準以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按20%的繳費比例乘以15年計算應繳費總額。

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賬戶,**補助全部記入統籌**。參保時男超過60週歲、女超過55週歲的,每增加1歲個人少繳應繳費總額的十五分之一。男滿75週歲、女滿70週歲以上的,個人不繳費。

第十條 部分失地農民,繳費標準以所在市(州)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為基數,根據徵地數量和對其生活影響程度劃分若干檔次確定繳費總額。

原則上,徵收土地佔現有承包土地面積20%—80%的,按照每增加10個百分點劃分一個繳費檔次,對應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8倍確定繳費總額。個人繳費和**補助資金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參保時超過60週歲的,每增加1歲個人少繳應繳費總額的十五分之一,75週歲以上個人不繳費。

第十一條 完全失地農民按本辦法規定的標準繳費後,辦理參保登記手續,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管理。其中,參保繳費時男年滿60週歲、女年滿55週歲以上人員,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計發辦法按月計發基本養老金。

基本養老金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組成。參保繳費時未達到待遇享受年齡的,本人可自願選擇繼續按照城鎮靈活就業人員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辦法續繳,個人賬戶連續記錄,到達待遇享受年齡時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辦法按月計發基本養老金。

第十二條 部分失地農民按本辦法分檔繳費後,辦理參保登記手續,參保時年滿60週歲以上人員,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其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見附件)計發養老保險待遇。60週歲以下人員,個人賬戶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統一管理,所繳資金存入財政專戶。

已開展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可按照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繼續參保繳費,個人賬戶合併計算,到達待遇享受年齡時按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計發養老金。

第十三條 被徵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後,在領取待遇前或之後死亡,其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儲存額或餘額中的個人實際繳費部分(包括本金和利息),由其法定繼承人或指定受益人憑有效證件,一次性領取。既無法定繼承人又無指定受益人的,個人賬戶中的儲存額或餘額併入統籌**或調劑金。

擴充套件資料:

甘肅寧夏解決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上的制度探索

甘肅:被徵地農民養老分類參保

7月22日,記者從甘肅省被徵地農民社保政策落實情況彙報會獲悉,該省對被徵地農民區分不同情況解決養老問題,其中徵收土地面積80%以上的被徵地農民,剩餘土地交回村集體後,可轉為城鎮戶口,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甘肅省規定,將年滿16週歲、徵收土地面積佔現有承包土地面積20%以上的被徵地農民納入參保範圍,徵收土地面積80%以上的被徵地農民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模式。

徵收土地面積20%~80%的被徵地農民實行完全個人賬戶模式,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銜接。在保險費用籌集方式上,甘肅省採取**和個人雙方籌資的原則,個人承擔40%,**承擔60%,在徵收土地時一次性付清保費。

甘肅省還將被徵地農民基本保障制度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等制度適當銜接,一方面促進被徵地農民身份轉換,另一方面在設計被徵地農民基本保障制度時,考慮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社會保險適當銜接。

截至2023年底,甘肅省已有14萬人參保,1.5萬名符合養老金待遇領取條件的被徵地農民已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寧夏:被徵地農民自選養老保險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出臺《關於鼓勵被徵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全區近22.3萬名被徵地農民可自願選擇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今後新增被徵地農民也將按照《意見》納入社會保障體系。

《意見》規定,具有寧夏戶籍且承包土地全部被徵收,或人均耕地川區在0.5畝以下、山區在0.8畝以下,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16週歲以上農業人口(不含在校學生),可選擇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被徵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繳費和待遇水平,以2023年度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48961元的60%為基數,按20%費率繳費測算,其中**承擔12%,被徵地農民個人承擔8%。被徵地農民參加兩種養老保險,**補貼標準一致。

據瞭解,此次解決自治區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問題大約需要112.37億元,其中**承擔67.42億元,被徵地農民承擔44.95億元。

參考資料:人民網-甘肅寧夏解決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上的制度探索

5樓:我只愛吃肉肉

參加農轉非養老保險的人,不同年齡段享受的待遇不同。

第一年齡段人員享受哪些社會保障專案?

一)、一次性發放基本生活補助費。從不滿一週歲發放2500元為起點,每增加一週歲增發500元,依此類推,滿15週歲不滿16週歲發放10000元;

二)、一次性繳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至同一繳費年度底,享受相應時間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一個結算年度內累計最高支付限額10萬元,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符合規定的住院醫療費,起付標準以上部分,按如下比例報銷:三類收費標準醫院70%,二類收費標準醫院60%,一類收費標準醫院50%。

今後由本人自行續保,繼續享受相應醫療保險待遇。

第二、三年齡段人員享受哪些社會保障專案?

一)、達到退休年齡(女年滿55週歲,男年滿60週歲)時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及其以上的,按規定計發基本養老金,今後享受國家政策性調待

二)、一次性繳納一年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大病醫療互助費享受一年相應的醫療保險待遇。一個結算年度內,起付標準以上,住院醫療費用8萬元以內,由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和個人共同負擔。其中個人負擔比例按下設分段與自負比例累加計算:

1萬元以下的個人自負比例按

一、二、三類收費標準醫療機構分別為12%、9%、5%;1萬元以上,8萬元以下的個人自負比例按

一、二、三類收費標準醫療機構分別為8%、5%、4%;住院醫療費用8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個人自負比例為6%。

三)、未就業的,可按月領取不超過兩年的基本生活補助費,現標準為680元/月。

第四年齡段人員享受哪些社會保障專案?

一)、一次性補繳15年基本養老保險費,從退休審批的次月開始計發基本養老金,今後享受國家政策性調待。

二)、在世時,長期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待遇。一個結算年度內,起付標準以上,住院費用8萬元以內的按

二、三年齡段人員自負比例的60%自負,;8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個人自負比例為4.8%。

三)、去世後,其家屬在30日內攜帶其死亡證明、火化證明、親屬關係證明,申領其喪葬費,標準為4個月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社會保障的主要模式有哪些,比較各社會保障模式

依據社會保障 式的不同,社會保障模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投保資助 型 社會保障模式 福利國家 型社會保障模式 強制儲蓄 型社會保障模式。投保資助 型社會保障模式 這類傳統的社會保障制度起源於德國,隨後為西歐 美國 日本所仿效。此種型別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在工業化取得一定成效,經濟有較雄厚基礎,單 位和個人...

單位的社會保障卡怎麼辦理,社會保障卡有什麼作用卡里的錢是那個部門給的

首先需要準備本人的二代身份證,照相館出具的辦理市民社保的照相回執單 戶口不在本地的 然後去四大國有銀行辦理,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這裡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個人辦理分為本地和異地兩種,本地戶口的只需要身份證,戶口不在本地的可以就近去一家照相館,可以出具辦理市民社保用的相片...

國家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哪些扶持政策?國家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有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 利用者,自願聯合 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另外,實踐中群眾創造成立的資金互助合作社 土地流轉經營合作社等,都屬於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範疇。樓住,全國政策不一樣的 國家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哪些扶持政策?農民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