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字從什麼時候開始由豎著寫變成橫著寫了

2022-03-25 12:06:00 字數 5353 閱讀 5900

1樓:閣下別再裝

我是抄的:

中國古代漢字書寫是豎行,這大約和漢字初期的書寫材料是木簡、竹簡,書寫工具是毛筆,漢字是方塊字等有關。

等到漢代以後紙雖然發明出來,但漢字書寫方式已有很久的歷史了,仍然是通行豎寫。就是隋唐雕版印刷出現,宋代活字印刷發明後,都仍是豎排豎行。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識分子學習西洋文化,提倡漢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變傳統書寫方式,改用從左到右的「橫行」排列方式。

2023年中國已有了用「橫行」排版的書,它就是提倡拼音文字改革的劉世恩寫的《音韻記號》一書。

2023年1月1日,一元伊始,永珍更新。剛剛收到《光明**》的老訂戶們驚訝地發現,他們熟悉的報紙變了,昨天還是從上到下豎著排列的文字今天竟然一行行橫著走了起來。這一來,看報紙的狀態全變了,原來是從上到下一邊讀報一邊點頭,現在可倒好,這從左到右的排版方式讓人看報時整個兒變成了一邊讀報一邊搖頭。

也就在這一天的《光明**》上,刊登了一篇題為《為本報改為橫排告讀者》的文章:「我們認為現代中國報刊書籍的排版方式,應該跟著現代文化的發展和它的需要而改變,應該跟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而改變。中國文字的橫排橫寫,是發展趨勢。

」著名學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橫排的科學性。人的兩眼是橫的,眼睛視線橫看比豎看要寬,閱讀時眼和頭部轉動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勞,各種數、理、化公式和外國的人名、地名排寫也較方便,同時還可提高紙張利用率。

於是編輯們就在一起討論該怎麼做,大家熱情很高,卻無從下手。這時於友提出不妨按照外國的報紙來改,他曾經學過俄語,當時《光明**》的地位和前蘇聯的《訊息報》很相似,大家就找來近期所有的《訊息報》,仔細研究它的文字排版形式,然後推出了中國第一份文字改版後的報紙——《光明**》。

而這時,離陳嘉庚先生提出「漢字橫書」已經過去4年多了,那是2023年6月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陳嘉庚正式向大會提出了中文書寫應統一由左而右橫寫的提案。

《光明**》率先實踐後,到2023年11月,**級17種報紙已有13種改為橫排。2023年1月1日,《人民**》也改為橫排,至此,全國響應。

字改革內容之一。它包括減省漢字筆畫、減少漢字字數兩種含義。前者指把筆畫繁複的字,變成筆畫少的字;後者指一個字原來可能有幾種寫法,包括正體、俗體、異體等,經過簡化後,確定一個為正體,其餘均廢除。

被簡化了的漢字稱為簡化字。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簡體字,也就是說,漢字簡化工作和簡化字,從中國殷商時代就開始了。以後幾乎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做了漢字簡化工作,都產生過相應的簡化字 。

如 ,從六國文字到秦統一後的小篆,秦始皇下令的「書同文」,可以看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由官方做的漢字簡化工作,小篆對六國文字說來,就是規範字、簡化字。以後從小篆到隸書,從隸書到楷書,每一次書體變革,都是一次漢字簡化工作。楷書定型以後,還有對楷體字的正體、俗體、訛體的甄別工作。

現代漢字簡化工作是從20世紀初開始的,錢玄同、陸基、黎錦熙等人做了很多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於2023年公佈《漢字簡化方案》。2023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編輯出版了《簡化字總表》。

2023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同時廢止2023年發表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簡化字總表》所列簡化字是通行漢字的正體。

2樓:匿名使用者

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時期

為了方便印刷

3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時任教育部部長的郭沫若先生,便向***提議:改過去豎向的書寫方式為橫向書寫方式,把從右往左改為從左往右。因為人的眼睛,左右轉動所看到的角度和區域,要比上下轉動所看到的角度和區域都廣闊的多。

這樣橫著書寫和看書就會減輕眼睛的疲勞程度。同是郭沫若也建議進行文字簡寫、使用拼音。

2023年1月1日《光明**》首先實現橫排。2023年1月1日,《人民**》和地方報紙一律改為橫排。

中國漢字是什麼時候開始橫著寫的,什麼時候開始從左向右寫?為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提出漢字豎寫改橫寫的第一人,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新青年》雜誌編輯之一的錢玄同。

在《新青年》一九一七年三卷三期上,刊載了錢玄同致陳獨秀的公開信,首次提出漢字豎改橫」的見解。「人目系左右相併,而非上下相立室中,橫視左右,甚為省力,若縱觀上下,則一仰一俯,頗為費力。以此例彼,知看橫行較易於豎行。

且右手寫字,必自左至右,均無論漢字、西文筆勢,罕有自右至左者。然則漢寫右行,其法實拙。若從西方寫法,自

左至右橫迤而出,則無一不便。」

以後,錢玄同又在《新青年》連續發表四篇公開信,積極倡導「豎改橫」的主張。陳獨秀、陳望道等學者也同時表示讚許。當時,郭沫若也撰文從生理學角度闡述漢字「橫行」的道理,並在2023年8月出版的《創造季刊》第一卷第二期付諸實行,但還是未能推而廣之。

新中國成立後,郭沫若繼續大力提倡漢字「橫行」,《光明**》首先響應,進行實驗,其後響應者逐漸增多。

2023年1月1日,《人民**》經***批准改為橫排,至此,漢字「橫行」才在全國推廣。

漢字橫寫至今已有90年的歷史了。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漢字書寫是豎行,這大約和漢字初期的書寫材料是木簡、竹簡,書寫工具是毛筆,漢字是方塊字等有關。

等到漢代以後紙雖然發明出來,但漢字書寫方式已有很久的歷史了,仍然是通行豎寫。就是隋唐雕版印刷出現,宋代活字印刷發明後,都仍是豎排豎行。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識分子學習西洋文化,提倡漢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變傳統書寫方式,改用從左到右的「橫行」排列方式。

2023年中國已有了用「橫行」排版的書,它就是提倡拼音文字改革的劉世恩寫的《音韻記號》一書。

2023年1月1日,一元伊始,永珍更新。剛剛收到《光明**》的老訂戶們驚訝地發現,他們熟悉的報紙變了,昨天還是從上到下豎著排列的文字今天竟然一行行橫著走了起來。這一來,看報紙的狀態全變了,原來是從上到下一邊讀報一邊點頭,現在可倒好,這從左到右的排版方式讓人看報時整個兒變成了一邊讀報一邊搖頭。

也就在這一天的《光明**》上,刊登了一篇題為《為本報改為橫排告讀者》的文章:「我們認為現代中國報刊書籍的排版方式,應該跟著現代文化的發展和它的需要而改變,應該跟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而改變。中國文字的橫排橫寫,是發展趨勢。

」著名學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橫排的科學性。人的兩眼是橫的,眼睛視線橫看比豎看要寬,閱讀時眼和頭部轉動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勞,各種數、理、化公式和外國的人名、地名排寫也較方便,同時還可提高紙張利用率。

於是編輯們就在一起討論該怎麼做,大家熱情很高,卻無從下手。這時於友提出不妨按照外國的報紙來改,他曾經學過俄語,當時《光明**》的地位和前蘇聯的《訊息報》很相似,大家就找來近期所有的《訊息報》,仔細研究它的文字排版形式,然後推出了中國第一份文字改版後的報紙——《光明**》。

而這時,離陳嘉庚先生提出「漢字橫書」已經過去4年多了,那是2023年6月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陳嘉庚正式向大會提出了中文書寫應統一由左而右橫寫的提案。

《光明**》率先實踐後,到2023年11月,**級17種報紙已有13種改為橫排。2023年1月1日,《人民**》也改為橫排,至此,全國響應。

字改革內容之一。它包括減省漢字筆畫、減少漢字字數兩種含義。前者指把筆畫繁複的字,變成筆畫少的字;後者指一個字原來可能有幾種寫法,包括正體、俗體、異體等,經過簡化後,確定一個為正體,其餘均廢除。

被簡化了的漢字稱為簡化字。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簡體字,也就是說,漢字簡化工作和簡化字,從中國殷商時代就開始了。以後幾乎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做了漢字簡化工作,都產生過相應的簡化字 。

如 ,從六國文字到秦統一後的小篆,秦始皇下令的「書同文」,可以看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由官方做的漢字簡化工作,小篆對六國文字說來,就是規範字、簡化字。以後從小篆到隸書,從隸書到楷書,每一次書體變革,都是一次漢字簡化工作。楷書定型以後,還有對楷體字的正體、俗體、訛體的甄別工作。

現代漢字簡化工作是從20世紀初開始的,錢玄同、陸基、黎錦熙等人做了很多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於2023年公佈《漢字簡化方案》。2023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編輯出版了《簡化字總表》。

2023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同時廢止2023年發表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簡化字總表》所列簡化字是通行漢字的正體。

漢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橫著寫的?

6樓:小小的

中國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開始,就一直採用的是從上而下,從左往右的書寫格式,而這似乎也已經成了一種傳統,以至於後來到了清朝,都是以這樣一種方式來作為書籍的排版方式。雖然後來科學證明,橫版的書寫格式更利於字型之間的運筆,和我們的閱覽範圍更相符合,但是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人和日本人對待外來文化時的態度,並始終得到啟示 。而且我們發現,無論是現代還是近代,中國人對待西方外來文化,總是能夠很快並且很樂意的接受,在對待本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很多時候卻抱有一種懷疑的態度。

7樓:山頂滴小草

中國古代漢字書寫是豎行,這大約和漢字初期的書寫材料是木簡、竹簡,書寫工具是毛筆,漢字是方塊字等有關。

等到漢代以後紙雖然發明出來,但漢字書寫方式已有很久的歷史了,仍然是通行豎寫。就是隋唐雕版印刷出現,宋代活字印刷發明後,都仍是豎排豎行。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識分子學習西洋文化,提倡漢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變傳統書寫方式,改用從左到右的「橫行」排列方式。

2023年中國已有了用「橫行」排版的書,它就是提倡拼音文字改革的劉世恩寫的《音韻記號》一書。zza

8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古籍中採用的一直是豎排的書寫方式,改成橫排書寫也不過是2023年1月1日起,《光明**》等率先改為橫排之後;2023年,《人民**》等**、地方報一律改為橫排,從而中國人逐漸改變了原有中文的書寫方式。

中文采用豎排書寫是有原因的。因為在造紙術沒有發明以前,我們的書籍以竹簡,帛書為主,都是捲起來。很顯然拿豎排的竹簡要比拿橫排的竹簡方便的太多。

可以想象,即使中國文字在使用竹簡以前是用橫排的,在竹簡時代也會改為豎排。因為無論寫作,閱讀,收藏,在竹簡時代,豎排都比橫排都方便的太多。即使到了後來的線裝書,依然儲存了這一書寫形式。

足見,我們的祖先在書籍編排上的深思熟慮。

改成橫排閱讀之後,眾人褒貶不一,各有說辭,有言」上下移動眼球和點頭式地讀詩,是不是切近心領神會,更合人的心理節奏?而左右移動眼球和搖頭式的閱讀,就是帶著懷疑和不信任,不符合中文的詩韻。」也有的說「橫排讀,速度更快!

效率更高!」究竟誰說得有道理呢?我們的中文閱讀心理學家們早對此進行了研究。

沈有乾在2023年,曾用眼動照相技術研究中文橫直排問題。他用眼動時的注視時間,每次注視所讀的字數以及每秒所讀的字數作為指標。得出了以下幾個結論。

1、中英文讀法之差別在於眼注視時的空間分配。2、每次注視時最少能讀漢字半個,最多6個,平均2個,每次眼注視的時間約為三分之一秒。3、橫、直兩種閱讀方式之間的差異可能是眼動時的生理差異而形成的。

4、眼注視的時間,橫排短於直,然而每次注視期間內直讀字數多於橫讀,所以他認為直讀快於橫讀。

聖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寫的

大約是在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1世紀。聖經 是由40多位不同身份 學識的人,在3大洲,用3種語言,整本 聖經 歷經1600多年記載完成。但卻有罕見的連續性。內容前後呼應,互相印證,毫無衝突。聖經 又名 新舊約全書 由 舊約 新約 組成。舊約 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 含亞蘭文 寫就,由猶太教教士...

什麼時候過年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過年過春節的?

每年農曆正月 初一,公曆每年都不同,時間範圍在1月21日 2月20日。狹義上是指農曆正月初一,廣義上是指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從公曆上看,春節在1月21日至2月20日遊動。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氣氛洋溢。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佈新 拜神祭祖 驅邪攘災 ...

中國上下五千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呢?請詳細的說一遍

一般從黃帝算起,這是真人真事兒的開始,距今近五千年了。黃帝到堯舜禹有七八百年,禹建夏朝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黃帝紀元至今,也有說是夏,商至今,不過怎麼算都沒有5千年 中國上下五千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啊 上下五千年是從上古時期開始記算的 因為前2000多年的歷史沒有人記錄,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