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農曆紀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2021-12-25 09:12:12 字數 4836 閱讀 7081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陰曆曆法源於春秋時期,基於當時的技術條件誤差大、不連續(若連續使用不僅會「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而且會十七圓十八圓)。基於當前的歷法已經沿用300多年了,已經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了,另說到2023年也必須違背「置閏法」置閏,為了不繼續擴大陰曆與月亮週期的誤差,建議設定簡易陰曆計演算法。

方法:1.紀年表示式:a龜b明c年d月e日,(設2個比年大的單位,1龜=16明,1明=19年)。

2.設1明=5品,1品=3節,15個月=1小節,17個月=1大節,1品=1小節+1大節+1小節=47個月。每明為15節,序偶節首月為閏月(年.

月=2.3,4.11,7.

7,10.1,12.9,15.

5,17.11)

3.每節序奇月=30天,序偶月=29天,(龜節除外)。

4.令每明1年1月1日為首品首節首月首日,每3n明首節為龜節,龜節序奇月=29天,序偶月=30天,(即每16明減5天)。

另經過徵求廣泛意見後確定abcde的值,在確保能延續當前的農曆日期的前提下,選擇一個有歷史意義的年份為元龜元明元年元月。

該簡易計演算法,根據月亮公轉週期=29.53059計算,每12023年誤差0.92天,比公曆誤差小。

固定了大月小月閏月,便於推測日期,與公曆換算方便;增設了陰曆紀年,便於將歷朝歷代的皇帝紀年串聯。

拜託大家宣傳,使中華文化能在改革中傳承

修改關注者被瀏覽

2樓:阿離

我國的農曆紀年曆法,是從夏朝開始的,是古人以月亮的圓缺週期而計算出來,定出一年的歷法。一年有十二個月,以正月初一為新年初始,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的春節,過去叫元旦。

商朝有點變化,是以十二月初一為一年的開始。周朝又將新年伊始提前了一個月,為十一月初一日。秦始皇則又提前了一個月,以十月初一日為新年的開端。

直到漢武帝在他的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恢復為夏朝的以正月初一日為歲首,定這一日為元旦,我國後來一直沿襲下來。

**初始採用公曆紀年,把每年的1月1日定為元旦,這樣便把中國人傳統的農曆正月初一日的元旦改稱為「春節」

由於我們的傳統曆法是根據農時而制定,所以叫「農曆」。又因為農曆是夏代產生的,所以又稱「夏曆」。相對於公曆或曰陽曆,我們又稱自己以天干地支搭配紀年的傳統曆法為「陰曆」,加起來一共有三種叫法。

每年的農曆一月,我們叫做「正月"。這個「正」字,讀音本應該是「正確」的正。但是我們都讀作「長征」的徵,這是為什麼?原因起自於秦朝。

秦始皇名字叫蠃政,「政」與「正"的讀音相同。因為皇帝是天下獨尊的第一人,他的名字不能被人叫,這就叫避聖諱。因此他的兒子秦二世胡亥•在秦始皇去世以後,就命令天下人改正月的讀音為「徵月」。

我們國家在採用公曆曆法之前一直使用農曆,我國的農曆是參照太陽照射在地球上而形成的節氣和月亮朔望變化相結合而創造的一種陰陽曆,因而十分科學。平年是12個月,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民間直到現在,還稱大月為「大盡」,小月叫「小盡」。

加起來,一年是354天或355天。這與陰曆紀年方法相同。由於平均每年比太陽年——迴歸年,即365天5小時48分46秒少了11天,如果永遠這樣少下去,時間就會有差,影響紀年和農時。

因此,聰慧的中國人便在每19年設定出7個閏月,這樣有閏月的年份是383天或384天,它們與沒有閏月的年份一平均,每年還是365天或366天。

為便於計算和記憶,中國人便創造出天干十個字和地支十二個字來相互搭配,每60年為一個週期,周而復始永不停息。因此沒有什麼「公元前"、「公元后」之說。

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陽曆?

3樓:山裡有隻大狗熊

1、古代是一直都用皇帝的年號和所謂「陰曆」來進行記事的。通常而言,此處陰曆應改為「農曆」。常說的農曆是陰陽合曆,月份具有陰曆特徵,節氣具有陽曆特徵。

陽曆在中國古已有之,只不過更通行的是陰陽合曆(農曆),現在用的陽曆是西方陽曆。

2、清朝滅亡之後,取代先前「年號紀年」的是「**紀年」。年號紀年比較常見,例如雍正元年;**紀年,例如2023年為**元年。至今臺灣還在使用「**102年」的紀年法。

而在大陸,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才徹底廢除**紀年,單獨使用公元紀年(西方陽曆)。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曆,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曆為準。

4樓:baby大馬哈魚

先有陰曆,陰曆在夏朝便有,春秋時期便已成熟。以月相變化為基礎,小月29天,大月30天,大小月沒有規律。19年7閏,平年12個月,閏年13個月,平年最短353天,閏年最長385天,總體算起來非常複雜,但平均天數還是大致維持在迴歸年的長度。

陽曆在公元前45年基本成型,也就是儒略曆,在中國也就是西漢時期。採用了一年12個月,四年一閏的方式,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可是隨著時間的發展還是有一定誤差,2023年加上了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規則,也就是沿用至今的格里曆。

這樣一來誤差便小得多,跟真正的迴歸年相差無幾。

中國為了和世界接軌,**開始採用陽曆的,但陰曆並未拋棄,所以現在中國兩種曆法並行。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陰曆?其實好像沒有說的,嗯,其實陰曆比陽曆還要準對不對?像中國人都知道。

6樓:匿名使用者

用陰曆和陽曆來區分公曆與農曆本來就不準確。所謂陰曆就是以月亮週期作為曆法依據,陽曆則以太陽週期作為曆法依據。太陽週期有兩個:

一是地球公轉週期,一是太陽照射地球的來回擺動(迴歸年)。現在採用的是迴歸年,這與地球的四季變化更貼近。再回到中國的農曆年,由於採用閏年的辦法,其實已經把陰曆(月亮週期)與陽曆(太陽週期)結合起來,嚴格說來是陰陽曆。

儘管過年(春節)日期變化很大,但總體上保持了與地球的四季變化相一致。故稱之為「農曆」比較合適。

7樓:匿名使用者

陽曆即太陽曆,也就是公曆,它是國際通用的。我國自**元年起採用陽曆,為與我國舊有之歷相對稱,陽曆又稱「新曆」。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為一年。

共365天5小時48分46妙。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陽曆每年分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

又規定7月以前,單月為大月,雙月為小月;8月以後,雙月為大月,而單月為小月。每年所餘的5小時48分46秒,只至四年約滿一天,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裡,這一年叫閏年,所以閏年的2月有29天。 一般來說,用4去除陽曆的年份,能除盡的就是閏年,像1984、2023年等都是閏年。

但是,因為陽曆一年的確切天數應該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比平年365天多出5小時48分46妙,四年一共多出23小時15分4秒。如果每四年一閏加一天的話,又多了44分56少,四百年差不多就會多加出3天來,所以,每四百年得扣去3天才行。故又訂了一條補充規定:

每逢陽曆年份是整百的那一年,比如公元1800、1900、2023年等,能被400整除,所以不是閏年。但公元2000元又是閏年,因它的2月有29天。

先有陰曆

陽曆在**元年才普及,而陰曆產生的確切日期雖已難確定,但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來判斷,陰曆大約在殷代已相當普及。

中國的農曆紀年是怎麼制定出來的?

8樓:梨花未央

我國的農曆由來已久,其淵源可溯於夏朝,故又有「夏曆「之稱。農曆平年為12個月,閏年有13個月。農曆是我國採用的一種傳統曆法,又名夏曆、中歷、舊曆,民間也有稱陰曆的。

它用嚴格的朔望週期來定月,又用設定閏月的辦法使年的平均長度與迴歸年相近,兼有陰曆月和陽曆年的性質,因此在實質上是一種陰陽合曆。農曆把日月合朔(太陽和月亮的黃經相等)的日期作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約為29.

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稱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稱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陽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機械地安排。

農曆以12個月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與迴歸年相差11日。為此,通過每十九年安插七個閏月的辦法回以協調。閏月的安排由二十四節氣來決定。

我國的農曆屬於是什麼紀年法?

9樓:趙武靈王復活

相傳黃帝時代,因有蚩尤神擾亂,黃帝憂民之若,遂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黃帝於是齋戒沐浴、築壇祀天、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帝乃將十干圓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幹為天,支為地,然後乃能治之。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黃帝宰相)探察天地之氣機,**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並以黃來開國日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

此為天干地支紀年之由來,大撓創立甲子的事情,《史記》沒有記載,但張守節的《史記正義》裡卻提到,「黃帝受神策,命大撓造甲子」。《三命通會》也說,「昔者黃帝將甲子分輕重而配成六十,號曰花甲子。」至於花甲子和納音出現的先後,《淵海子平》一書就說,「夫甲子者,始成於大撓氏,而納音成之於鬼谷子」。

因此,中國的日曆稱為「黃曆」(黃曆,相傳是由黃帝創制,故稱為《黃曆》。古時由欽天監計算頒訂,因此也稱皇曆。其內容指導農民耕種時機,故又稱農民曆。

民間俗稱為通書。但因通書的「書」字跟「輸」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勝。黃曆是在中國農曆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帶有許多表示當天吉凶的一種曆法。

《黃曆》主要內容為二十四節氣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運程等)。

起先,天干僅是用來記日,因為每個月的天數都是以十進位的;地支用來記月,因為一年十二個月,正好用十二地支來相配。可是隨之不久,人們感到單用天干記日,每個月裡仍然會有三天同一天干,所以便用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分別依次搭配起來的辦法來記日期,如《尚書·頤命》就有「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甲子,王乃洮拱水,相被冕服,憑玉幾」的記載,這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四月初,王的身體很不舒服。

甲子這一天,王才沐發洗瞼,太僕為王穿上禮服,王依在玉几上坐著。後來,干支記日的辦法又被漸漸引進到了記年、記月和記時。這樣,干支記年、記月、記日、記時的一整套體系就在實踐過程中,漸次地形成了。

中國上下五千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呢?請詳細的說一遍

一般從黃帝算起,這是真人真事兒的開始,距今近五千年了。黃帝到堯舜禹有七八百年,禹建夏朝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黃帝紀元至今,也有說是夏,商至今,不過怎麼算都沒有5千年 中國上下五千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啊 上下五千年是從上古時期開始記算的 因為前2000多年的歷史沒有人記錄,只有...

中國這個叫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中國這個叫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根據於省吾先生在 釋中國 一文的論證,中國 一詞至遲出現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證據,是1963年在陝西雞賈村出土的一口 何尊 尊為古代的灑器,用青銅製成 上的銘文。銘文寫道 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遷告於上天曰 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 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後,就舉行了一個莊嚴的儀式報告上天 ...

什麼時候最早開始使用公元紀年,哪個國家

公元紀年的來歷 公元紀年 anno domini christian era國際通用的公曆紀元。532年 中國南朝梁中大通四年 教僧侶狄安尼西提出,應從耶穌 誕生之年開始紀年。後來人們就以傳說中的耶穌誕生之年為元年。公元元年以前,稱為公元前,其年份順序倒數。公元元年相當於中國西漢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