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是怎麼形成的

2022-03-23 02:01:36 字數 4515 閱讀 6846

1樓:廉昕葳

在地表常溫、常壓下,由堆積在停滯水體中的植物遺體經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轉變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後 , 由於盆地基底下降而沉至地下深部,經成岩作用而轉變成褐煤;當溫度和壓力逐漸增高,再經變質作用轉變成煙煤至無煙煤。泥炭化作用是指高等植物遺體在沼澤中堆積經生物化學變化轉變成泥炭的過程。腐泥化作用是指低等生物遺體在沼澤中經生物化學變化轉變成腐泥的過程。

腐泥是一種富含水和瀝青質的淤泥狀物質。

2樓:米粒計劃

在4000到5000萬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生長著大片森林,隨著地殼運動,大量的林木被掩埋在地下,這些林木長期與空氣隔絕,並在高溫高壓下,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形成黑色可燃化石,這就是煤炭的形成過程。

3樓:豐樂安

煤炭被人們譽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食糧,它是十八世紀以來人類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雖然它的重要位置已被石油所代替,但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石油的日漸枯竭,必然走向衰敗,而煤炭因為儲量巨大,加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煤炭汽化等新技術日趨成熟,並得到廣泛應用,煤炭必將成為人類生產生活中的無法替代的能源之一。 煤炭是千百萬年來植物的枝葉和根莖,在地面上堆積而成的一層極厚的黑色的腐植質,由於地殼的變動不斷地埋入地下,長期與空氣隔絕,並在高溫高壓下,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物理化學變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然化石,這就是煤炭的形成過程。

一座煤礦的煤層厚薄與這地區的地殼下降速度及植物遺骸堆積的多少有關。地殼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遺骸堆積得厚,這座煤礦的煤層就厚,反之,地殼下降的速度緩慢,植物遺骸堆積的薄,這座煤礦的煤層就薄。又由於地殼的構造運動使原來水平的煤層發生褶皺和斷裂,有一些煤層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擠到地表,甚至露出地面,比較容易被人們發現。

還有一些煤層相對比較薄,而且面積也不大,所以沒有開採價值,有關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說法。 煤炭是這樣形成的嗎?有些論述是否應當進一步加以研究和**。

一座大的煤礦,煤層很厚,煤質很優,但總的來說它的面積並不算很大。如果是千百萬年植物的枝葉和根莖自然椎積而成的,它的面積應當是很大的。因為在遠古時期地球上到處都是森林和草原,因此,地下也應當到處有儲存煤炭的痕跡;煤層也不一定很厚,因為植物的枝葉、根莖腐爛變成腐植質,又會被植物吸收,如此反覆,最終被埋入地下時也不會那麼集中,土層與煤層的界限也不會劃分得那麼清楚。

但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和依據,煤炭千真萬確是植物的殘骸經過一系統的演變形成的,這是顛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細觀察一下煤塊,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葉和根莖的痕跡;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就能發現非常清楚的植物組織和構造,而且有時在煤層裡還儲存著像樹幹一類的東西,有的煤層裡還包裹著完整的昆蟲化石。值得**的是它為何形成得如此集中,而且又是那麼如此的優質呢?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我家住在離城不遠的鄉村,每當盛夏雨季來臨時,一場暴雨過後,村子**就會出現一條湍急的「小溪流」,我們許多小朋友就會跑到那裡面去嬉戲,那小溪流也會因暴雨停止時間的延長,而變得越來越小,最後乾涸。

但在沒有斷流之前你會發現,很多水流處卻被衝下來的木棍兒、雜草等漂浮物堵塞,形成一個個小的水坎兒。為了能讓水流通暢,我們不時地把那些小水坎扒開,有的時候也會藉此築起一道小溪上的「堤壩」。既便是現在居住在城裡,一場暴雨過後,街道上很多地方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漂浮物截住了水流,堵塞了下水道口,而且很多漂浮物又被集中地滯留在一個地方的現象。

小巫見大巫,由此我們便可以推斷出煤炭的形成可能與洪水有直接關係。如果沒有洪水那樣強大的力量和搬運的功能,煤炭的形成絕對不會那麼集中,也不會那麼優質。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在千百萬年前的地質歷史期間,由於氣候條件非常適宜,地面上生長著繁茂高大的植物,在海濱和內陸沼澤地帶,也生長著大量的植物,那時的雨量又是相當的充沛,當百年一遇的洪水或海嘯等自然災害降臨時,就會淹沒了草原、淹沒了大片森林,那裡的大小植物就會被連根撥起,漂浮在水面上,植物根鬚上的泥土也會隨之被沖刷得乾乾淨淨,這些帶著鬚根和枝杈的大小樹木及草類植物也會相互攀纏在一起,順流漂浮而下,一旦被衝到淺灘、灣叉就會擱淺,它們就會在那裡安家落戶,並且象篩子一樣把所有的漂浮物篩選在那裡,很快這裡就會形成一道屏障,並且這個地方還會是下次洪水堆積植物殘骸(也會有許多動物的殘骸)的地方。

當洪水消退後,這裡就會形成一道逶迤的堆積植物殘骸的丘嶺,再經過長期的地質變化,這座植物殘骸的丘嶺就會逐漸地埋入地下,最後演變成今天的煤礦。 那麼也許有人會問,2023年中國遭受的一場罕見的水災,為何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認為,那是因為中國目前的森林覆蓋率很低,而且有森林的地方多在高海拔地區,在平原到處是糧田,幾乎到了沒有什麼森林可淹的境地,只不過是淹沒了一些農田的防護林,並且農田防護林的樹木很稀少,而且樹木的根鬚又十分的發達,抓地抓得十分牢固,短時間的浸泡、衝擊不會造成多大危害。

而森林中的樹木就不同了,很多樹木都擠在一起生活,它們為了吸食太陽的能量,拼命地往上長,根鬚並不發達,一旦一處樹木被洪水連根撥起,就會連帶成片的樹木被洪水毀掉,就如同放木排一樣,順流漂浮而下,勢不可擋,最後全部堆積在一個地方。 另外,由於人類對大自然認識的增強,抵禦突發性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提高,興修水利,築起堅固的堤壩,加固江堤、河堤,大大地減緩了凶猛洪水的衝擊力,氾濫的現象少了,甚至乖乖地聽從人類的召喚,並把凶猛的洪水變成了電能、動能、熱能,造福於人類,服務於人類社會。 不僅洪水有搬運動植物這樣的能力,而且潮汐、颱風、海嘯也具備這樣的能力。

由於**、火山噴發等因素引起的海嘯,可以使海浪掀起

三、四十米還高,並且在頃刻之間把一個島嶼上的動植物掃蕩一空;把海岸線附近的一切生物全部洗劫。 再者,地球表面上的物質不可能永久的一成不變地等待著地球進行沉降運動的,而且地球表面上的物質是在不斷地迴圈流動著的。因此,「水災說」是使煤炭形成得如此集中、優質,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有說服力的,也是能夠令人信服的。

地球表面上的物質不可能永久的一成不變地等待著地球進行沉降運動的,而且地球表面上的物質是在不斷地迴圈流動著的。因此,「水災說」是使煤炭形成得如此集中、優質,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有說服力的,也是能夠令人信服的。 煤炭千真萬確是植物的殘骸經過一系統的演變形成的,這是顛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細觀察一下煤塊,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葉和根莖的痕跡;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就能發現非常清楚的植物組織和構造,而且有時在煤層裡還儲存著像樹幹一類的東西,有的煤層裡還包裹著完整的昆蟲化石。

值得**的是它為何形成得如此集中,而且又是那麼如此的優質呢? 由於古代的在植物大量沉積,被深深的埋在地層下,受到高壓和高溫,經過幾億年的時間,變成煤炭 煤礦和其它礦一樣,是層狀的,且不是到處都有,如果是地表植物積聚而成,則不會那麼集中,應該到處都有,所以我認為,書上所說的不對。碳元素是地球故有的,地表的碳大部分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地心的碳以單質形式存在,地心的碳向地表噴出時,一部分為鑽石,一部分為石墨,大部分為煤(不同條件下形成不同的物質),和其它大部分礦的成因一樣。

植物當被壓在地下,在長時間的缺氧高壓的條件下便會形成煤。 石炭紀地球植物大繁盛,為煤的形成形成的強大的物質基礎,後來的造山運動為煤的形成提供了外部條件。經過常年累

煤是怎麼形成的?

4樓:易書科技

煤是由植物殘骸經過複雜的生物化學作用和物理化學作用轉變而成的。這個轉變過程叫做植物的成煤作用。一般認為,成煤過程分為兩個階段泥炭化階段和煤化階段。

前者主要是生物化學過程,後者是物理化學過程。

煤的形成示意圖

在泥炭化階段,植物殘骸既分解又化合,最後形成泥炭或腐泥。泥炭和腐泥都含有大量的腐植酸,其組成和植物的組成已經有很大的不同。

煤化階段包含兩個連續的過程:

第一個過程,在地熱和壓力的作用下,泥炭層發生壓實、失水、肢體老化、硬結等各種變化而成為褐煤。褐煤的密度比泥炭大,在組成上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碳含量相對增加,腐植酸含量減少,氧含量也減少。因為煤是一種有機巖,所以這個過程又叫做成岩作用。

第二個過程,褐煤轉變為煙煤和無煙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煤的性質發生變化,所以這個過程又叫做變質作用。地殼繼續下沉,褐煤的覆蓋層也隨之加厚。

在地熱和靜壓力的作用下,褐煤繼續經受著物理化學變化而被壓實、失水。其內部組成、結構和性質都進一步發生變化。這個過程就是褐煤變成煙煤的變質作用。

煙煤比褐煤碳含量增高,氧含量減少,腐植酸在煙煤中已經不存在了。煙煤繼續進行著變質作用。由低變質程度向高變質程度變化。

從而出現了低變質程度的長焰煙、氣煤,中等變質程度的肥煤、焦煤和高變質程度的瘦煤、貧煤。它們之間的碳含量也隨著變質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溫度對於在成煤過程中的化學反應有決定性的作用。隨著地層加深,地溫升高,煤的變質程度就逐漸加深。高溫作用的時間愈長,煤的變質程度愈高,反之亦然。

在溫度和時間的同時作用下,煤的變質過程基本上是化學變化過程。在其變化過程中所進行的化學反應是多種多樣的,包括脫水、脫羧、脫甲烷、脫氧和縮聚等。

壓力也是煤形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煤化過程中氣體的析出和壓力的增高,反應速度會愈來愈饅,但卻能促成煤化過程中煤質物理結構的變化,能夠減少低變質程度煤的孔隙率、水分和增加密度。

當地球處於不同地質年代,隨著氣候和地理環境的改變,生物也在不斷地發展和演化。就植物而言,從無生命一直發展到被子植物。這些植物在相應的地質年代中造成了大量的煤。

在整個地質年代中,全球範圍內有3個大的成煤期:

(1)古生代的石炭紀和二疊紀,成煤植物主要是袍子植物。主要煤種為煙煤和無煙煤。

(2)中生代的株羅紀和白堊紀,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種為褐煤和煙煤。

(3)新生代的第三紀,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種為褐煤,其次為泥炭,也有部分年輕煙煤。

煤是如何形成的,煤和石油是如何形成

在地質歷史上,沼澤森林覆蓋了大片土地,包括菌類 蕨類 灌木 喬木等植物。但在不同時代海平面常有變化.當水面升高時,植物因被淹而死亡。如果這些死亡的植物被沉 積物覆蓋而不透氧氣,植物就不會完全分解,而是在地下形成有機 地層。隨著海平面的升降,會產生多層有機地層。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在溫度增高 壓力變大...

煤是怎樣形成的

煤coal 一種固體可燃有機巖,主要由植物遺體經生物化學作用,埋藏後再經地質作用轉變而成。俗稱煤炭。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國家。遼寧省新樂古文化遺址中,就發現有煤制工藝品 河南鞏義市也發現有西漢時用煤餅鍊鐵的遺址。山海經 中稱煤為石涅,魏 晉時稱煤為石墨或石炭 明代李時珍的 本草綱目 首次使用煤這...

簡述煤的形成過程

煤主要由碳 氫 氧 氮 硫和磷等元素組成,碳 氫 氧三者總和約佔有機質的95 以上,是非常重要的能源,也是冶金 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有褐煤 煙煤 無煙煤 半無煙煤這幾種分類。它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經歷了複雜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化學變化逐漸形成的固體可燃性礦物。一種固體可燃有機巖,主要由植物遺體經生物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