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基礎 描述控制過程的步驟,管理學基礎 描述控制過程的3個步驟

2022-03-19 09:46:02 字數 6122 閱讀 2174

1樓:是嘛

1、確定標準。確定控制標準的原則:反映計劃要求,控制關鍵點,體現控制趨勢,組織適應性,控制的例外。

控制標準的基本特性:簡明,適用,一致,可行,可操作,靈活。常用控制標準:

定量與定性。制定控制標準的步驟:確立控制物件,選擇控制關鍵點,制定控制標準。

2、衡量成效。衡量工作成效的資訊質量:準確,及時,可靠適用。收集資訊的主要方法:親自觀察,分析報表資料,抽樣調查,召開會議,口頭報告,書面報告。

3、糾正偏差。分析偏差產生的主要原因。確定糾偏的物件。懸著適當的糾偏措施:保持方案的雙重優化,原有計劃的影響,注意消除疑惑。

擴充套件資料

控制的前提條件:計劃前提:要制定一套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計劃。

控制的基本目的是防止工作出現偏差,需要將實際工作的進展與預先設定的標準進行比較,因此控制之前必須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即計劃。

組織結構前提:要有專司控制職能的組織機構,即控制機構。在開展控制工作之前應明確界定負責評價和糾正偏差工作的機構,崗位和個人。這樣不僅明確職責也清楚相互之間的監督關係。

2樓:慧聚財經

控制過程的三個步驟:

1.確立控制物件:

確立控制物件,這是在決定控制標準的前提。

2.選擇控制重點:

管理者必須選擇需要特別關注的地方,以確保整個工作按計劃要求執行。

3.制定標準方法:

最理想的是以可考核的目標直接作為標準,但更多的情況往往是將某一計劃目標分解為一系列的控制標準。

1.什麼是控制?管理控制過程包括三個基本步驟是什麼?

3樓:喵喵喵

控制就是按既定目標和標準對組織的活動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偏差,採取糾正措施,使工作能按原定計劃進行,或適當調整計劃以達預期目的。控制工作是一個延續不斷的、反**生的過程,其目的在於保證組織實際的活動及其成果同預期目標相一致。

控制工作包括確立控制目標、衡量實際業績、進行差異分析、採取糾偏措施等。它也是管理活動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職能。

1、確定標準

確定控制標準的原則:反映計劃要求,控制關鍵點,體現控制趨勢,組織適應性,控制的例外。

2、衡量成效

衡量工作成效的資訊質量:準確,及時,可靠適用。

3、糾正偏差

分析偏差產生的主要原因。

擴充套件資料

有效的控制具有以下要求:

一、適時控制

及時糾偏,要求管理人員及時掌握反映偏差產生以及其嚴重程度的資訊。最理想的方法是在偏差未產生之前,就注意到偏差產生的可能性,從而預先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防止偏差的產生。

**偏差的發生,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可以通過建立企業經營狀況的預警系統來實現。質量控制圖可以被認為是一個簡單的預警系統。

二、適度控制

1、防止控制過多或控制不足

判斷控制程度或頻度是否適當的標準,通常要隨活動性質、管理層次以及下屬受培訓程度等因素而變化。

2、處理好全面控制與重點控制的關係。

3、使花費一定費用的控制得到足夠的控制收益

控制費用基本上醉著控制程度的提高而增加,控制收益的變化則比較複雜。

三、客觀控制

控制工作應根據企業的實際狀況,採取必要的措施,或促進企業活動沿著原先的軌道繼續前進。因此有效的控制必須是客觀的,符合實際的。

1、控制過程中採用的檢查、測量的技術手段必須能正確地反映企業經營在時空上的變化程度與分佈狀況,準確地判斷和評價企業各部門。

2、企業還必須定期地檢查過去規定的標準和計量規範,使之符合現時的要求。

四、彈性控制

彈性控制一般與控制的標準有關。一般說彈性控制要求企業有彈性的計劃和彈性的衡量標準。

4樓:

1、控制:

控制(control)就是檢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計劃、標準和方法進行,發現偏差分析原因,進行糾正,以確保組織目標的實現。由此可見,控制職能幾乎包括了管理人員為確保實際工作與組織計劃相一致所採取的一切活動。

2、管理控制過程的三個基本步驟:

(1)確定標準

確定控制標準的原則:反映計劃要求,控制關鍵點,體現控制趨勢,組織適應性,控制的例外。控制的標準包括定量與定性。

(2)衡量成效

衡量工作成效的資訊質量:準確,及時,可靠適用。收集資訊的主要方法:親自觀察,分析報表資料,抽樣調查,召開會議,口頭報告,書面報告。

(3)糾正偏差

分析偏差產生的主要原因,確定糾偏的物件。懸著適當的糾偏措施:保持方案的雙重優化,原有計劃的影響,注意消除疑惑。

5樓:匿名使用者

,監視各項活動以保證它們按計劃進行並糾正各種重要偏差的過程

基本步驟為j:標準的建立、績效目標的確定、偏差的糾正

6樓:汪洋

控制是對員工的活動進行監督, 判定組織是否正朝著即定的目標健康地向前發展, 並在必要的時候及時採取矯正措施.

1)事前控制。指組織在一項活動正式開始之前所進行的管理上的努力。它主要是對活動最終產出的確定和對資源投入的控制,其重點是防止組織所使用的資源在質和量上產生偏差。

(2)事中控制。在某項活動過程中進行的控制,管理者在現場對正在進行的活動始終給予指導和監督,以保證活動按規定的政策、程式和方法進行。   (3)事後控制。

它發生在行動或任務結束之後。這是歷史最悠久的控制型別,傳統的控制方法幾乎都屬於此類。

控制的三個基本步驟是什麼?

7樓:鈐山鎮

管理控制的三農個基本步驟:標準的建立、績效目標的確定、偏差的糾正。

控制是根據組織的計劃和事先規定的標準,監督檢查各項活動及其結果,並根據偏差或調整行動或調整計劃,使計劃和實際相吻合,保證目標實現的行為。

前提條件編輯

1.計劃前提:要制定一套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計劃。

控制的基本目的是防止工作出現偏差,需要將實際工作的進展與預先設定的標準進行比較,因此控制之前必須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即計劃。計劃不僅為實際工作提供了行動路線,也為後續的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礎。在制定計劃時不僅要考慮其實施問題,還要考慮後續控制工作的需要。

計劃越明確,全面,完整,控制越容易,效果越好。

2.組織結構前提:要有專司控制職能的組織機構,即控制機構。在開展控制工作之前應明確界定負責評價和糾正偏差工作的機構,崗位和個人。這樣不僅明確職責也清楚相互之間的監督關係。

3.資訊溝通網路前提:應建立起相對完善的資訊溝通網路。控制工作本身是一個資訊交流的過程,控制者需要不斷收集相關資訊,以及時判斷實際工作的進展。

基本假設編輯

這3個基本假設是利用傳統控制模型來設計控制系統的前提條件。一般來說,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往往能夠滿足這些基本假設,因此,傳統的控制模型在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1 要有界線清楚的一致的標準,根據這種標準就能對實施情況進行度量。

2 能夠找到某種度量單位以便實際測量所達成的結果。

3 當標準同實際實施情況比較時,任何差異都能夠被用來作為更正活動的根據。

8樓:棟天賦

控制就是根據事先規定的標準,監督檢查各項活動,並根據偏差或調整行動或調整計劃,使兩者相吻合的過程。

控制的過程包括哪三個基本環節的工作?

9樓:景田不是百歲山

確立標準;衡量成效;糾正偏差

控制工作的過程一般包括三個步驟,即建立標準、衡量績效和糾正偏差。控制系統應切合主管人員的個別情況。控制系統和資訊是為了協助每個主管人員行使其控制職能的,因此,所建立的控制系統必須符合每個主管人員的情況及其個性,使他們能夠理解它,進而信任它並自覺地運用它。

控制工作應確立客觀標準。因此,建立標準、衡量績效和糾正偏差控制的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的工作。

10樓:匿名使用者

管理學上:控制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確立標準、衡量成效、糾正偏差

11樓:匿名使用者

確立標準、衡量成效、糾正偏差。確立標準環節需要確定控制物件、選擇控制的重點、制定標準的方法;在衡量成效環節需要檢驗標準的客觀性和有效性、確定適宜 的衡量頻度、建立資訊反饋系統;在糾正偏差環節需要找出偏差產生的主要原因、確定糾偏措施的實施物件、選擇恰當的糾偏措施。

12樓:小公子**

確立標準、衡量成效、糾正偏差

13樓:哦花大頭

1確立目標2衡量成效3糾正偏差

14樓:匿名使用者

不曉得 你說的是什麼控制。 作為業主,工程裡包括 :質量 進度 安全

管理學原理a問答題控制過程包括哪些基本環節

15樓:慧聚財經

控制的過程都包括三個基本環節的工作:

一、確立標準

(一)確定控制物件

經營活動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點物件。影響企業在一定時期經營成果的主要因素有:

1、關於環境特點及其發展趨勢的假設

2、資源投入

3、組織的活動

(二)選擇控制重點

(三)制定標準的方法

一般來說,企業可以使用的建立標準的方法有三種:利用統計方法來確定預期結果;根據經驗和判斷來估計預期結果;在客觀的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建立工程(工作)標準。

1、統計性標準

2、根據評估建立標準

3、工程標準

二、衡量績效

(一)通過衡量績效,檢驗標準的客觀性和有效性(二)確定適宜的衡量頻度

(三) 建立資訊管理系統

三、糾正偏差

(一)找出偏差產生的主要原因

並非所有的偏差都可能影響企業的最終結果。

而同一偏差則可能由不同的原因造成。

(二)確定糾偏措施的實施物件

——對計劃或標準的調整

——對實施過程的調整

(三)選擇恰當的糾偏措施

1、使糾偏方案雙重優化

糾正偏差,不僅在實施物件上可以進行選擇,而且對同一物件的糾偏也可採取多種不同的措。所有這些措施,其實施條件和效果相比的經濟性都要優於不採取任何行動、使偏差任其發展可能給組織造成的損失;有時最好的方案也許是不採取任何行動,如果行動的費用超過偏差帶來的損失的話。這是糾偏方案選擇過程中的第一重優化。

第二重優化是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各種經濟可行方案的比較,找出其中追加投入最少,解決偏差效果最好的方案來給組織實施。

2、充分考慮原先計劃實施的影響;

3、注意消除人們對糾偏措施疑慮

管理學原理a 控制過程包括哪些基本環節

16樓:慧聚財經

控制的過程都包括三個基本環節的工作:

一、確立標準

(一)確定控制物件

經營活動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點物件。影響企業在一定時期經營成果的主要因素有:

1、關於環境特點及其發展趨勢的假設

2、資源投入

3、組織的活動

(二)選擇控制重點

(三)制定標準的方法

一般來說,企業可以使用的建立標準的方法有三種:利用統計方法來確定預期結果;根據經驗和判斷來估計預期結果;在客觀的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建立工程(工作)標準。

1、統計性標準

2、根據評估建立標準

3、工程標準

二、衡量績效

(一)通過衡量績效,檢驗標準的客觀性和有效性(二)確定適宜的衡量頻度

(三) 建立資訊管理系統

三、糾正偏差

(一)找出偏差產生的主要原因

並非所有的偏差都可能影響企業的最終結果。

而同一偏差則可能由不同的原因造成。

(二)確定糾偏措施的實施物件

——對計劃或標準的調整

——對實施過程的調整

(三)選擇恰當的糾偏措施

1、使糾偏方案雙重優化

糾正偏差,不僅在實施物件上可以進行選擇,而且對同一物件的糾偏也可採取多種不同的措。所有這些措施,其實施條件和效果相比的經濟性都要優於不採取任何行動、使偏差任其發展可能給組織造成的損失;有時最好的方案也許是不採取任何行動,如果行動的費用超過偏差帶來的損失的話。這是糾偏方案選擇過程中的第一重優化。

第二重優化是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各種經濟可行方案的比較,找出其中追加投入最少,解決偏差效果最好的方案來給組織實施。

2、充分考慮原先計劃實施的影響;

3、注意消除人們對糾偏措施疑慮

管理學原理,管理的主體是什麼管理學原理中管理的核心是什麼

在管理實踐中,管理主體基本上是由參加管理活動的人或人群組成的,也就是是管理層或者單個的管理者。這些人或人群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擁有相應的權威和責任,從事現實管理活動。在小生產時期,各級管理人員往往集決策 指揮 監督和控制等各項職能於一身,組織的管理主體常常是組織所有者,單個的管理主體我們稱為管理者。...

管理學問題 控制幅度的原則是什麼

有效管理幅度不是一個固定值,它受職務的性質 管理水平 人員的素質 職能機構健全與否 資訊化水平等條件的影響。這一原則要求在進行組織設計時,領導人的管理幅度應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保證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管理方面問題 控制幅度指什麼?在管理學方面,所謂控制幅度即指每位管理者能有效監督指揮的人數,又稱為控制幅...

一個管理學的問題,有關變動成本。要過程!急!!!

所謂直線折舊它有嚴格的演算法也有一般的演算法,這裡我就用一般的演算法。年折舊額 購置裝置的 使用年限 40000 10 4000 也就是說,購買這臺裝置企業每年要增加4000元的固定成本。但是,產量可以增加2000,同時,變動成本下降10 也就是說,年產量變成12000,變動成本變成18,接下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