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怎麼才能學得好啊,初中文言文怎麼學好

2022-03-16 14:58:18 字數 5712 閱讀 3975

1樓:匿名使用者

初中文言文如何學習?

1、重視預習,學會自學

課前一定要藉助註釋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譯,不要坐等老師來講解。預習時注意找出疑難字句提交課堂討論,向老師、同學請教。對重點字詞要進行歸類認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有相當多的文言實詞是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所以卓越教育建議同學們呢要善於記憶、比較、歸納、整理,把「字詞」學「活」。可以自己製作一個「常用文言詞簡表」,列出「詞、詞類、意義、例句」幾個欄目,使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習效率。

2、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

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其意義、用法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顯示出來的,積累文言字詞不要死記硬背,而應結合「語境」去揣摩。但是隻把串講一概當成解釋字義的根據,這種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例如「至於勸善規過足矣」一句,課文下面註解為「能夠做到規勸行好事,不行壞事就不壞了」。

這僅是串大意,但學生常據此對號入座地去釋義,誤以為「至於=能夠做到」,「足=不壞」,這就脫離了字詞的既定意義,造成錯誤概念。其實「至於」和「足」不解釋也行。而若認為「勸=規勸」,就又脫離了具體語境,因為「規勸」與行善搭配不起來。

這個「勸」就是「勸勉」的意思,與「勸學」的「勸」同義。對翻譯和字義的準確解釋不加區分,很容易違背理解字義詞義的基本原則。

3、牢牢記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種:判斷句、疑問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每種又有幾種不同形式,記住形式,便於識記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1)、「……者,……也。

」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

「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2)、「……,……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

如:「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鑑》)(3)、「……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

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遊褒禪山記》)(4)、「……者也。

」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國策·齊策》)(5)、無標誌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誌,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

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卓越教育提醒同學們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很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4、提倡誦讀

語文教材強調文言文的朗讀、背誦,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理解文意,可培養語言感悟能力。文言文和現代文在語言形式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語為基礎形成的上古書面語言,和後來歷代作家仿古語言而寫成的作品,屬古漢語體系,這類文章跟現代文的主要區別在於語言上的差異。因此文言文學習的難點和重點,也在語言上。

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詰屈聱牙;詞的通假、活用、古今異義,讓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特殊句式,跟現代漢語習慣更有所不同。所以只有多誦讀,才能培養古漢語語感,只有多誦讀,才能瞭解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才能領悟文言文的至善至美。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更是一個「泱泱文章大國」,文言文中有許多為政、為人、為學的好文章,好觀點。

還有大量的有生命力的詞語和句子,至今仍在延用。只有通過讀,尤其是誦讀,才能體味其特有的品味和意蘊。卓越教育建議同學們誦讀可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藉助註釋,粗讀課文。預習時完成粗讀任務。粗讀的首要任務是疏通文字,然後在此基礎上感知課文,從整體上初步把握課文結構。

結合註釋,根據上下文讀兩三遍,對課文內容應該能瞭解六七成了。粗讀中要畫出疑難詞句,以備在課堂上提交討論。

第二步,質疑、解難、細讀課文。通過課內細讀,要能準確地正音、正形、斷句,要解決粗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要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要增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第三步,深入領會,精讀課文。精讀時要力求讀出語氣、語調和節奏。通過精讀,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體會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第四步,鑑賞評價,熟讀課文。這一步主要靠同學們在課後主動進行。要熟讀成誦,要強化文言字詞的學習效果,深化對課文內容、結構的理解。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文學鑑賞、評價能力。

2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學習方法:多讀,多背,多翻譯。

文言文的要求:理解實詞、虛詞、句式、翻譯。

請問怎樣快速學好初中文言文?求學習方法。

3樓:匿名使用者

推薦你買一本《古文觀止》,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很多文言文都是這本書裡出的。有時候我做題目,試卷一發下來我就發現自己看到過的,那樣做起題目來就是如魚得水。而且你做得多了就懂得其中的竅門,這個是靠積累的,細水長流,別人只是起一個指導作用,關鍵是要自己努力,

對於文言文的翻譯,最好的辦法是看一些關於這方面的書,比如《古文觀止》,它有一篇文言文然後就是它的翻譯,你瞭解這個故事,大致記住了情節,就自然而然可以翻譯了,每天早自習的時候當看故事一樣看個兩三則。很有幫助,高中很多文言文都是出自這本書的,我以前用了覺得很有幫助。就算沒有的話,這方面的書看得多了,也就有了功底,你會覺得得心應手。

逐字逐句翻譯就可以了,不會翻譯的就聯絡上下文來看,猜測一下。

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東周列國志》、《戰國策》《左傳》這樣的書,很有幫助的,要了解一個故事,就容易的多了。以前一發下來試卷我就發現自己看到過這篇文章的白話文版,古文觀止還給你講中心思想什麼的。確實很好用。

4樓:子房志亡秦

做題一百道,競賽能下筆;

做題一千道,競賽拿名次;

做題一萬道,競賽拿第一。

初中文言文怎麼學好

怎麼學好文言文初中

5樓:

1.通過讀出聲來,體會文言音韻之美

讀出聲來,是學習語言的基本功,對於文言學習而言,尤其應該如此。好文章擲地作金石聲,這「金石聲」需要通過讀出聲來體會。就彷彿唱歌,如果僅僅是看樂譜或者歌詞,很難體會到歌聲之美妙,必須親自唱出來,才能有更深體會。

和現代文相比,文言文更為講究韻律和諧,這種韻律和諧之美,要通過讀出聲音來才能感受得到。

朱熹在《訓學齋規》中有言: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2.通過反覆誦讀,形成文言語感

語感這種東西,看不到,摸不著,卻又真實存在。良好語感的形成,端賴於反覆誦讀,一方面要進入頭腦的記憶,另一方面也要形成肌肉記憶。

在讀準字音,正確斷句的前提下,要用心體會文句節奏,反覆誦讀,而不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朱熹嘗言:「讀書有三到:

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3.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讓更多語料進入永久記憶

不要為了考試功利性地去背誦,考過了之後,馬上忘卻,而是要通過反覆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進入永久記憶。

選入初中課本的所有文言文,無論課後是否要求背誦,都應該在熟讀的基礎上成誦。有人做過研究統計,高中及以後所學的文言文,絕大多數實詞虛詞和文言語法現象,在初中都出現過。

但為什麼相當數量的學生不能很從容地遷移所學的知識和能力呢?原因很簡單,為了考試而學習,考過即忘,狗熊掰棒子,當然形不成能力。唯有對所學材料相當熟悉,才能夠信手拈來,隨意驅遣,為我所用。

4.把課文作為基礎,

同時要有大量泛讀作為輔助支撐

課文須要精讀,在熟讀基礎上成誦,但僅僅掌握這些材料遠遠不夠,還需要大量的泛讀材料來支撐,這樣才能通過「多見而識之」的方式準確領會,牢牢記住。

比如,2023年的北京市中考題,考《魚我所欲也》中的「是亦不可以已乎」這句中的「已」如何解釋。如果我們只記住此處的「已」解釋為「停止」,哪怕重複很多遍,也很容易忘卻。但如果我們有大量其他語料支撐,比如:

「學不可以已」、「雞鳴不已」、 「操舌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累寸不已,遂成丈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等,就無論何時都不用擔心會忘卻了。

為了說得更明白一些,再打個比方,比如,某一次上課,我認識了一位同學叫李達康。即使我意識到他對我很重要,哪怕我當時重複五十遍「李達康」,但如果以後三五年都見不到這個人,以後再見到,也很可能會想不起他的名字。但如果過幾天,我在西單見到他,和他打招呼:

「你是李……」「我是李達康」。又過兩個月,在三亞見到他,再次打招呼,「你是李達……」「我是李達康」,再過半年,在紐約又見到他,這回不再猶豫不決,就可以非常肯定地叫出他的名字了。

文言學習和以上情形非常類似,不同的語境中不斷見到同一個詞,就像是在不同的環境中見到同一個人,自然而然就記得了,不需要費太多的心力專門記憶。

如果能精讀一到兩本文言著作,再泛讀兩三百篇文言文章作為輔助支撐,初中就可以形成非常強的文言閱讀能力,高中根本不需要費心專門學習文言文。

5.不要僅僅依靠課下注釋,

更要隨時熟練使用工具書

很多同學在學習文言文時,要麼是死記硬背課下注釋,要麼是抱定《文言大全解》,要麼是抓住老師發的對譯篇子不放。

這樣的做法最多隻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旦換了另外一篇文章,又不知道怎麼理解才好。《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規定:「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我們同學常常是偏重於藉助註釋,而完全忽視了「工具書」,不是兩條腿走路,而是一條腿走路,只能一瘸一拐。

一方面,要藉助語境對相關文義進行推理,另一方面,也要藉助工具書對這種推理進行印證。拳不離口,曲不離手,熟練使用工具書,自然形成獨立閱讀文言的能力。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是初、高中學習文言文必備的工具書。

6. 文言不是外語,

現代漢語和古詩詞都是很好的學習材料

有一些人把文言當成外語來學,一個字一個詞地摳,實際上完全沒有必要。須知,文言和現代漢語是同一種語言,兩者都有共同的先祖,dna絕大部分相同。現代漢語,尤其是成語中,有大量的文言遺存現象,學習現代漢語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學習文言。

比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文言意思的遺存。再比如,「情不自禁」這個成語還保留了文言中因為否定詞的存在,將賓語提前到動詞之前的倒裝形式。

古詩詞和文言的關係就更為密切。大量背誦古詩詞,對學習文言有莫大的幫助。比如,會背誦「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就可以把這句詩和《三峽》中「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聯絡在一起,這裡的「疾」都是「快」的意思,而這句詩又是「走馬觀花」這一成語的出處,由此,也可以知道「走」在這個成語中的意思也是典型文言遺存,古今異義,文言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將所學內容連綴成網格,相互聯絡,隨時定位,就比單擺浮擱地記住一個字一個詞容易得多了。

7. 學習文言不是單純為了考試,

文言中有太多的精華值得我們吸收。

要有意識地跳開學習文言就是為了考試這樣一個功利目的。事實上,我們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主要以文言的形式記錄,白話文不過不到百年的歷史而已。如果說,不懂外語,世界將對你關上了一扇窗;那麼,如果不懂文言,歷史就將對你關上一扇門。

大到人生道理,小到文章寫法,在經典的文言文章中俯拾皆是,如果忽略了這一部分,損失巨大,殊為可惜。

傳說中,集齊七顆龍珠,就可以召喚神龍。如果在學習文言方面,這七種方法能夠綜合運用,那文言學習將會是小菜一碟,輕鬆愉快。

誰有初中文言文的答案 50分,誰有初中文言文70篇的答案 50分

自己看去 是 當代學生 吧 你沒有嗎?在第92頁上 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70篇的答案!快!我是今年的考生.之前老師跟我們說過.有幾篇重要的.是最進中考常出的1與朱元思書 2田異賽馬 3寓公移山 4論語名言 5大道之行也 6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7愛蓮說 8出師表 9曹奎論戰 10馬說 11醉翁亭記 12...

初中文言文虛詞乃,誰有初中文言文虛詞 為 乃 則 的用法 講解和練習 急用啊 謝謝謝謝謝謝謝謝

文言虛詞 乃 的用法及舉例 一 用作副詞。1 表示前後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 才 這才 就 等 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悉使蠃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赤壁之戰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2 強調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 卻 竟 然 反而 等 問今是何世,乃...

初中文言文之,以字舉例,初中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子

以 一 介詞 1 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 因為 由於 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陽樓記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前一個 以 表原因,後一個 以 表目的。出師表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陳涉世家 2 介紹動作行為所憑藉的條件,可譯為 憑藉 按照 依靠 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