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向佛,願發菩提心,願修慈悲心,成佛度眾生

2022-03-15 15:18:12 字數 3156 閱讀 1670

1樓:匿名使用者

要發菩提心,證正等無上正覺之前,還是先明瞭自性,六祖說的好,「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若做不到明見自心自性而談菩提心,那便是妄心。

這句話什麼意思?? 願眾生有一顆永恆菩提心,一心向佛,走出患難患失的狀態,宇宙萬物皆為空,對於空我

2樓:腦細胞的腦

講這種話,對自己的要求太少,反而要求大家相信佛,持這種觀點的人,難以成佛啊。。我記得觀音說過 願眾生有一顆永恆菩提心,一心向佛,否則誓不成佛。你把後面的話改了,結果是大家是好人,你自己在胡鬧,只是怨恨人間,不要求自己,一個自私的境界。

「慈悲心」和「菩提心」的意義都在於破除我執嗎

3樓:荒誕不經

慈悲心是大乘菩提心,大智度論說:「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稱為悲;佛陀之悲乃是以眾生苦為己苦之同心同感狀態,故稱同體大悲。

大般涅槃經記載,慈悲有三種:

(一)生緣慈悲,又作有情緣慈、眾生緣慈。即觀一切眾生猶如赤子,而與樂拔苦,這是凡夫的慈悲。三乘(聲聞、緣覺、菩薩)最初的慈悲亦屬這一種,故亦稱小悲。

(二)法緣慈悲,指開悟諸法乃無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無學(阿羅漢)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薩之慈悲,又稱中悲。

(三)無緣慈悲,為遠離差別之見解,無分別心而起的平等絕對之慈悲,此係觀音菩薩發之大願,故特稱為大慈大悲、大慈悲。

以上三種慈悲,並稱為三緣慈悲。所以慈悲心是佛心。

菩提心的本體就是利益一切眾生、讓他們獲得如來正等覺果位的希求心,《現觀莊嚴論》中所說:「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無上菩提之心。

又稱無上菩提心、無上道心、無上道意,或略稱道心、道意、覺意。此菩提心為一切諸佛之種子,是淨法長養之良田,若發起此心,勤行精進,則得速成無上菩提。蓋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薩最初必發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稱為發菩提心,略稱發心、發意;最初之發心,則稱初發心、新發意,為菩提之根本。

《大智度論》卷四十一雲(大正25·362c)︰『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

4樓:匿名使用者

菩薩「發菩提心、慈悲心」,是菩薩「修學成佛」的「因地發心」。菩薩在「因地」修學「斷我、法二執」,達「斷盡我、法二執」,即「成就佛果」,即恢復「佛果地」之「本無我執、法執」之「佛心」。

發菩提心:即是發「成佛」的「大願心」,亦即是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大願心」。

發慈悲心:即是發「與眾生樂、拔眾生苦」之「大願心」。

「菩提心」即是「佛心」,本無我、法二執。

「慈悲心」是「佛心」之「本具妙用」。菩薩在「因地」修學「慈悲心」,亦是修學「趣向佛果地」之「本具妙用」。達「成就佛果」,則「無緣大慈心、同體大悲心」自然圓滿流露。

阿彌陀佛!

法師說去極樂世界不想成佛度眾生就去不了?度眾生不就是終極樂趣,上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說法不一定對 為什麼呢 極樂世界也有阿羅漢啊 雖然非常少 但是也是有的 度眾生 是慈悲心大願力的去向 是佛菩薩遊戲神通 大智慧的功用 成佛也好 沒成佛也罷 不是佛在管教誰 能去極樂世界都已經得到大自在 大快樂 有自己的淨土是為了度化眾生方便

什麼是菩提心,如何發菩提心?

6樓:

1,菩提心

的定義:菩提心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簡稱。「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語,譯成漢文的意義為「覺」,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發菩提心,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也就是要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

2,發菩提心:居於深層潛意識的菩提心,在潛意識中創造的是求知慾,是一種慾望,其指向性變的模糊,不能專注於探求生命的真諦,容易被各種假相,假理,假自證所迷惑。求知慾進一步在顯意識中創造的是好奇心。

好奇心有了主動的分別,因而更加的模糊,變得迷茫;

但是當主動的方向找準了,又能剝開求知慾的模糊性,發現深層潛意識中的真實願望,從而下決心探求生命真諦。這種情況叫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有主動性,但從根本上講是發現。

發現本來就有的願望。

擴充套件資料

1,菩提心的由來:

在佛法的修學中,大乘菩薩最初必須發起大菩提心,諸佛菩薩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來成就的。佛法中一切法門的修學都是建立在發菩提心的基礎上,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離開菩提心,一切法門所講的正見都是為菩提心服務。只有發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見才會有著落處。

離開菩提心,佛法的修學就會變得空洞和抽象;

不論哪一部經典都立足於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薩的修行都是以發菩提心為開始,不同的只在於願力的體現。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十二大願,觀世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諸大願等等,諸佛菩薩的願力都是菩提心的體現。

2,菩提心的分類:

(1)世俗菩提心:尋求無上菩提的發心,它是凡夫相續中可以生起的相似菩提心,可分為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菩提心有兩種,即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

如《華嚴經》中雲:「任何眾生為無上菩提而發願亦稀罕,與之相比,為無上菩提而行持更為稀罕。」

如同想去往某地一樣為了他利而想獲得菩提的意樂即是願菩提心,如同正式啟程前往該地一般真實踏上能獲得佛果的正道並想修持此道是行菩提心。想要成辦自他二利的智者通過了知這兩種比喻的差別而依次會明白願行兩種菩提心意義的不同。

(2)勝義菩提心:證悟自心遠離戲論的法界義,也就是指無分別智慧,這在登入聖地菩薩的相續中才有。

7樓:aaa**王

菩提心的本體就是利益一切眾生、讓他們獲得如來正等覺果位的希求心,《現觀莊嚴論》中所說:"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無上菩提之心。

又稱無上菩提心、無上道心、無上道意,或略稱道心、道意、覺意。此菩提心為一切諸佛之種子,是淨法長養之良田,若發起此心,勤行精進,則得速成無上菩提。蓋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薩最初必發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稱為發菩提心,略稱發心、發意;最初之發心,則稱初發心、新發意,為菩提之根本。

《大智度論》卷四十一雲(大正25·362c)︰'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

8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心的意思主要是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簡稱,在古印度,菩提是梵語,譯成漢文的意義為「覺」,發菩提心,一般是指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也就是要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

男朋友一心向著他姐姐,無論對錯都一樣,我不知道以後結婚瞭如果鬧矛盾我怎麼辦

不講道理的男人沒法過,除非你委屈求全 對錯是要分的但姐弟感情在 如果不這樣,估計他全家都恨他。你男友心裡根本沒有你 隨著成長慢慢的他就會懂了 老公一心只向著他父母,他家一家對我都不好,我還要管小孩嗎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針對你的這個問題,一般情況下如你所說,你老公就是個自私的小人,為了家庭,其...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是什麼意思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這是卓文君之名作 白頭吟 是寫來勸她的夫君司馬相如回 回心轉意,不要答負情納妾的,意思是 滿以為嫁了個情意專一的稱心郎,可以相愛到老永遠幸福了。備註 據說司馬相如因 長門賦 而受到漢武帝的賞識,平步青雲。皇帝想拉攏他,欲將公主下嫁給他,他欣然接受卓文君在家鄉聽到訊息後,作了此...

學佛人怎麼樣發出離心 怎麼樣發菩提心

宗喀巴大師 佛法三根本要義 佛法三根本要義 宗喀巴 著 多 識 譯 向神聖的諸上師致敬!佛陀全部經典的精華要旨,眾菩薩推崇備至的無上法,有緣者尋求解脫的必經口岸,我今作力所能及的解說。那些不迷戀世間區區幸福,為使具足良緣的人生有價值,一心向往眾佛喜悅歸宿的 幸運的人們誠心傾聽 一 出離心 若無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