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風民俗,客家人的民風民俗(100字左右)

2022-03-12 22:59:30 字數 5743 閱讀 2181

1樓:我愛兔女郎

首先,客家人是以前世代居住在中原的人們為躲避戰亂而逃忙南方的漢人,很多都是元蒙古滅宋時期舉家舉族一大群遷逃到現在福建、江西、廣東廣西一帶,由於當時很多平原地區要麼是當地土著居住著,要麼已經被先來的古代移民(秦平百越、福閩)佔領,所以客家人一般只能選擇棲息在邊遠的山地區,這也直接導致了相當長時間內客家人與土著居民時常發生的械鬥(土客械鬥。。圍龍屋、土樓)。客家人族群觀念很重(現在有很多娶嫁外省的。。。

),導致文化風俗保留的相對完整純好,很有自己的特色(客家美食、客家風俗。。請自己搜去)

正因如此,客家人的民風淳樸、好客、大方、崇文、尚武、好勇鬥狠、喜歡自由、開放、冒險、創業。。。客家妹出得廳堂下得廚房、賢惠大方、勤勞簡樸,客家阿哥英俊有才華。。。

民俗相對封閉保守傳統,一般提倡尊師愛友、尊老愛幼、過節、習俗),改革開放後民俗語言受到的外來衝擊比較大(很多外面大城市的小孩子都不太會講客家話了), 。不好意思,多打了那麼多字。。。

2樓:匿名使用者

待客。奉茶很有講究,單獨奉茶給客人時要用雙手端,客人多時用托盤端茶。客人接茶坐著要起身,不起身要說對不起,我沒有起身。

主人回答不用客氣。用右手五指,左手四指,寓意「五湖四海皆兄弟,人生何處不相逢」。

進餐。主人與客人進餐時,要客人或長輩坐上席,宴席上給客人斟酒要按座席的大小順序。同一席的人吃飽時,不得離席,要把自己的筷子擱在自己的飯碗上表示等候之意(如遇有全席人把筷子擱在飯碗上,則表示不滿或表示沒有吃飽)或說一聲某某請慢吃,對不起我沒有等你。

待客人回答:別客氣,才能離席送客。

送客。當客人提出要走時,主人要先挽留,客人確實要走,主人應為客人拿物、開門、送出大門。客人說請留步,主人才與客人拱手或握手告別。多人同行的,客人長輩或老者先行。

應該多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客家女人以前不纏腳。

客家人的民風民俗節日風俗,詳細介紹。至少五個例子。

客家民俗具體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客家民俗:

1、做茶果

凡大時大節前,如春節、清明、中秋,家裡的女性長輩便喜歡聚在一起做茶果,「餈粑」、「甜皮鹹餡」、「喜粄」、「印粄」等等。如今這個場景越來越少見,再到我們的下一輩,估計就只能從**和明信片中再現這個溫馨的場面了。

2、婚慶嫁娶

客家人的婚嫁習俗最繁瑣,同時也是將中國傳統保留得最好的。譬如新娘入夫家門之前頭頂「米篩」,寓意就是「米篩頂頭千百眼,滿屋哥叔做官回,滿屋哥叔賺錢歸」。別以為這是老土的做派,連樂壇天王陶喆結婚的時候,他的妻子進門前也得頂著個「米篩」。

3、拜山祭祖

客家人最注重祭祀祖宗,本地簡稱為「掛紙」。以前多在秋天祭拜,如今也有春秋兩祭。祭祖一般是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這種情況下全族或全村都一齊出動,規模盛大,隊伍往往少則幾百多則上千人;之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

4、節日圍餐

客家人喜歡熱鬧,尤其是親戚之間的聚會頗多,因此我們小時候都曾有這樣的記憶,大家到祠堂吃「圍餐」。只要帶上自己的碗筷和板凳,好菜好飯隨便吃,濃濃的風土人情讓人非常懷念。

5、新春上燈

年十二上燈,在客家人的習俗裡,燈諧音「丁」,即添丁的好兆頭。春節後元宵前,凡是生了兒子的家庭都會購買燈籠點起來,如果在宗祠裡有組織,還能到集體點燈,是為「上燈」。

5樓:匿名使用者

1 客家農村的「打吊聚」

2 客家轎下酒風俗

3、客家的拜祖神活動

4、湊谷會

6樓:匿名使用者

做糯米。。。拜祖神。。

7樓:匿名使用者

千百年來,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長途跋涉和頻繁的遷徙中創造的絢麗多姿的文化、獨特的風情風貌源遠流長。她不僅保留了古老漢民族固有的優秀文化傳統,還吸收了畲、瑤等族的優秀文化和風俗,從而使客家民俗文化千情萬種、雲蒸霞蔚、獨具特色.成為漢民族文化中光彩奪目的一頁。

贛南客家民俗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民俗活動一年四季均有舉行。而它又以其古樸和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而為世人所矚目。著名的有元宵盛會走故事、遊大龍、客家娶親、春節、祭龍舟、客家民歌。

元宵盛會走古事

元宵盛會「走古事」,流行於連城的羅坊、北團的溪尾、下江坊、城郊隔川等地。尤以羅坊蔚為壯觀。 「走古事」,出七棚(棚者,為扮演古事的一個轎臺),挑選體壯膽大的十歲男童兩人,按戲曲裝扮,化妝臉譜,身著戲袍。

據傳,昔日常鬧旱、澇,當地清舉人把流傳於湖南的「走古事」移傳鄉梓,以祈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兼興元宵民間娛樂活動,自此流傳延續至今。

姑田-遊大龍

「遊大龍」是起於明朝一種深受客家人喜愛的民俗活動。按當地習俗,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定為大龍出遊的日子。這天,當地客家人以村為單位,進行舞龍活動。

每年「遊大龍」者都由同一姓氏家族人聯袂進行,一年一姓氏輪流 舉辦。被選中「遊大龍」的姓氏家族,先抽籤決定由誰家來製作龍頭,抽到戶是榮耀的象徵,這家人必須製作出高2米,長7米,直徑80公分的龍頭,龍口大張,含一直徑70公分的大紅龍珠,以顯示大龍吞雲吐霧、威震山河氣勢。其餘同族每家至少須製作一節竹編紙糊龍身,龍身一般高2.

4米,長四米,游龍則是由一節節龍身相結組成,姓氏大,龍則長,姓氏小,龍則相對短。

客家娶親

閩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禮別有風趣。男家的迎親隊抵達女家,新娘出門站在畫有八卦太極圖的米篩中換上新鞋,稱為「過米篩」象徵留下孃家的活土(財氣),到婆家去重創業。接著背出家門,上車(古時用轎)時兄弟用一碗水潑到車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

此時,新娘放聲慟哭。到達男家後,在一福命婦手捧盛著柑橘(寓甘甜,吉祥的園盤)的牽引下跨過火紅的木碳爐,以示「興旺」。入門時,新娘跨雞而過,稱「攔門雞」。

進入廳堂拜堂後,即入洞房,婚宴開始。深夜鬧洞房,酣樂為止。

客家人過年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客家人過年是從農曆臘月二十四開始,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說,過年是從傳統的過「小年」開始。小年過後,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炒粉皮、結米糖、炸豆腐,以及購買雞鴨魚肉、香燭爆竹之類。

此外還少不了抽出時間來打掃庭院、擦拭門窗等。到了除夕這一天,家家早早地貼上對聯、年畫,然後準備年夜飯。年夜飯最講究的一道菜就是「年湯」,主要有大肉、蘿蔔、肉丸和菇類。

吃年夜飯前要先做兩件事:一是給長輩端上熱氣騰騰的「年湯」;二是焚香祭祀祖宗、放爆竹。爾後,一家人才團團圓圓吃年夜飯,這一餐一定要吃點飯,表示吃到了「年飯」,長了一歲。

飯後,年長者會為小孩包上吉利的「壓歲錢」,除夕才算過完。正月初一凌晨,男人們早早地便起來洗漱乾淨,然後點香、燭、放爆竹,給長輩拜年。之後,裝上一盤。

這一天有很多講究,不撈飯、不掃地、不打水,更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早餐也要吃齋,並以芹菜、豆腐為主 。給長輩拜年。

之後,裝上一盤。這一天有很多講究,不撈飯、不掃地、不打水,更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早餐也要吃齋,並以芹菜、豆腐為主,意粉皮、米糖、花生,這是一定要吃的,表示新的一年有「吃路」為勤勞致富發財。

正月初二,客家人最重要的是殺一隻閹雞,把雞血淋在「紙錢」上,謂之「血錢」。早飯後,一家人便穿戴整齊,和家族人一起帶上香燭爆竹、茶酒齋飯,上墳祭祀祖宗。祭祀完畢後,家族人便開始一家一家拜年,一邊說著祝福的話,一邊喝著滾燙的酒。

這一天,新媳婦還要和丈夫一起趕回孃家。正月初三,客家人便開始走親戚。

端午-祭龍舟

有山有就客,有水必有「龍」。中國,被稱為「龍」的國度,「龍」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大山孕育出贛江,贛江承載著客家的厚重歷史。

演繹客家人尊崇「龍」文化的獨特民俗風情之一是「祭龍舟」。 祭龍舟」是競龍舟的很重要儀式儀程主要有:請龍王、祭龍首、裝龍舟、舉龍身、舟下水、安龍頭、裝船舵、遊江、熱身、比賽等。

「祭龍舟」儀式一般在江邊或龍王廟前進行。這時家家戶戶大人、小孩穿著新衣,帶著「三牲」和粽子來到現場,拜龍王、摸龍鬚、沾龍氣。祭典隆重、莊嚴、熱鬧。

鑼鼓聲,鞭炮聲,唱和聲,吶喊聲,此起彼伏,場面壯觀,聲勢撼人。龍舟遊江所到之處都有鄉親擺祭品、放鞭炮、行大禮,以示恭迎和崇敬。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繼承了《詩經》中的傳統風格,受到唐詩律絕和竹枝詞的重大影響,同時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優秀成分,千百年來,廣泛流傳,久唱不衰客家山歌有多種唱腔,包括鬆口原板山歌、梅縣山歌、興寧羅崗山歌、蕉嶺長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頭文學,它富有客家人的語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獨立一支。客家人由於所處環境的關係,終日作業于田野山嶺之間,並且男女俱出,沒有「男子事於外,女子事於內」的嚴格差別。客家人的性格,大都簡樸耐勞,很少慵惰浮誇之態,儲存著古代中原人的風氣。

這些都頗和客家山歌的產生有點關係

【同學你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右上角採納哦~~~您的採納是對我的肯定~謝謝哦】

客家人的民風民俗 {越長越好} 5

客家人的習俗

8樓:哇哎西西

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節、社日、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有客家春節、客家年之稱。客家山歌節、客家還花炮等都是客家節日活動。

農曆十二月廿五開始為入年假。入年假後,農戶都暫停下田工作,有大鑼鼓樂隊的就可以開始打起來了,各個村莊裡都可能聽到此起彼落的鑼鼓聲。家家戶戶開始籌備柴片、食油及過年食品,採購豬肉、雞、鴨,炸豆腐、蒸年糕、做米餜等,

尤其是家家戶戶都要進行一次打掃衛生,清洗門窗、地板、傢俱等,叫做「掃塵」或者叫「打彈煤」(「彈煤」即火燒煙燻後的灰塵),男女老幼還要理髮淋浴換上新的或清潔的衣裳,乾乾淨淨過新年。在此期間,左鄰右舍之間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

9樓:匿名使用者

客家人,又稱客家民系,是中國南方廣東、福建、江西等地的漢族民系,是世界上分佈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客家習俗主要包括語言和飲食兩大方面。

客家語言:

一個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語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語言即客家語。從分佈上看,客家語主要分佈於中國的廣東、江西、福建、廣西、四川、臺灣、湖南等,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也有相當數量的客家人口。

依據語言內部差異,客家語大體可以分為三個型別:以長汀話為代表的閩西客家語,以梅縣話為代表的粵東客家語,以贛縣蟠龍話為代表的贛南客家語。進一步可以分為如下八片:

汀北片(又稱閩西片)、粵臺片、粵中片、惠州片、粵北片、寧龍片、於桂片、銅鼓片。

飲食:客家人的飲和食,與漢族其他地區很多相同或基本相同,而由於本民系發展有其獨特的地理條件、歷史背景等等,飲食文化也別具特色。

客家菜特點的形成,與客家人的生活環境、生活水平有很大關係。客家人早期既多聚居山高水冷地區,地溼霧重,食物宜溫熱,忌寒涼,故多用煎炒,少吃生冷,在使用香辣方面更為突出,菜餚有「鮮潤、濃香、醇厚」的特色。出門即須爬山,生產條件艱苦,勞動時間長、強度大,需要較多脂肪和鹽分補充大量消耗的熱能,飲食以烹調山珍野味見長,略偏「鹹、油」。

長期的遷徙流離及聚居地區經濟發展滯後,客家人艱苦度日,就地取材,製備鹹菜、菜乾、蘿蔔乾等耐吃耐留的食物,家居可佐番薯飯並抑脹氣,出門可配野菜充飢,這便形成了「鹹、熟、陳」的特點。從上述特點的形成,也可見客家人適應環境能力特強,並創造了有特色的飲食文化。

另方面,客家人既傳承祖居地傳統,又能吸取遷徙所經之地諸多飲食特色,更善於與聚居地的土著相融合,這便形成了客家飲食的豐富性。客家人的食譜,既有吳越地區的酸甜菜餚,也有巴蜀湖廣地區的辛辣食品,更有閩粵地區的醬醃味菜。又由於客家人雖則平日粗茶淡飯,但甚好客,崇尚祭祖及重視節令喜慶飲食,因人、因事、因時而有不同的吃法和不同的飲食習俗,飲食文化更形多姿多采。

客家比較有特色得菜有釀豆腐,肉丸(包括魚肉丸,揮丸),東坡肉,釀香菇,釀春捲,白切雞,醬鴨等。

當然客家的釀豆腐同樣也是很有名的,客家釀豆腐、四川麻婆豆腐、湖南臭豆腐,後兩個只能算是小菜小吃,唯有客家人把豆腐上升為大菜、主菜。甚至他們鬧新房的歌曲裡都有豆腐。

傣族民風民俗的傣族民風民俗的資料

一 婚姻 傣族家庭與婚姻在歷史上的鮮明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還憑藉權勢,隨意 農民妻女。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於各地在社會發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態上也有差異。二 節日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節日有關...

關於民風民俗的關於民風民俗的資料

1 春節習俗 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 歲之元 月之元 時之元 的 三元 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裡壘 旺火 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高興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

民風民俗的介紹,各地民風民俗的資料

內容來自使用者 風清揚 新疆民族風俗習慣 一 清真食堂遍佈全疆 新疆居住著12個少數民族,他們是維吾爾族 哈薩克族 回族 蒙古族 柯爾克孜族 錫伯族 塔吉克族 烏孜別克族 達斡爾族 滿族 塔塔爾族和俄羅斯族。其中維吾爾 哈薩克 回 柯爾克孜 塔吉克 塔塔爾 烏孜別克七個少數民族全民信仰伊斯蘭教,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