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有空城計嗎,三國中有空城計嗎

2022-02-23 09:27:37 字數 5601 閱讀 6130

1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的空城計是羅貫中藝術加工的,實際上沒有這件事。

但是,曹操用過空城計打敗呂布:

夏天,呂布反撲,在半路上遇到了曹操的伏兵,大敗而逃。曹操對呂布首次取得了重大勝利。敗退中的呂布與陳宮部會合,聚集到一萬多部隊,轉身又來戰曹操。

曹操大膽的採取了「空城計」虛張聲勢,呂布不敢貿然進攻。曹操連夜調回了大量的部隊。而呂布知道曹操昨天的舉動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第二天一早便主動進攻。

結果曹軍伏兵大出,大敗呂布。

2樓:秋雨新晴

諸葛亮沒有用過空城計。

空城計在事實上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在自己沒有軍隊的情況下,開啟城門嚇敵軍。這是**虛構。

敵軍只要派出點,奸細,刺客,探子。或者乾脆派一小隊偵查兵,有沒有埋伏一目瞭然。

三國歷史上有沒有出現過空城計?

3樓:有以軒

諸葛亮沒用過空城計 諸葛亮這個人,至少從晉代開始就已經是很多人追捧的物件。當時有一個叫郭衝的人,郭衝這個人大概是諸葛亮的鐵桿「粉絲」,覺得現在大家對諸葛亮的評價遠遠不夠,於是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這裡還有五件事情是你們大家不知道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空城計。

諸葛亮的空城計最早見於郭衝的這篇文章。 後來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的時候引用了這個材料,並予以駁斥,說當時在陽平這個地方根本不可能發生這樣一件事情。為什麼呢?

因為當時的司馬懿官居荊州都督,駐紮在宛城,不在陽平戰場,怎麼可能有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空城計呢?但是這個空城計的故事實在是太精彩了,所以文學作品是一說再說,戲劇作品也就一延再演,但是這個事情是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邏輯的。 第一,你不就是怕他城中埋伏了軍隊嗎,派一個偵察連進去看看,探個虛實可不可以?

第二,司馬懿親自來到城門樓下看見諸葛亮在城樓上面神色自若,琴聲不亂,說明距離很近,看得見聽得清,那你派一個神箭手把他射下來行不行?第三,根據這個郭衝的說法和《三國演義》的說法,兩軍的軍力懸殊是很大的,有說司馬懿帶了二十萬大軍的,有說司馬懿帶了十幾萬大軍的,反正至少十萬,你把這個城圍起來圍他三天,圍而不打行不行?何至於掉頭就走呢?

所一是不合邏輯的,諸葛亮的空城計是子虛烏有。 在《三國演義》裡面被諸葛亮搶走了空城計的「發明權」,實際上空城計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發生在諸葛亮的身上,而是發生在曹操的身上。是曹操和呂布作戰的時候,有一次曹操的軍隊出城收麥子去了,突然呂布的軍隊開了過來。

曹操情急之下,把他的隨軍家屬全部都弄到城牆上去站崗,等呂布開過來一看,滿城都是鶯歌燕舞,姣聲嗲氣。再一看呢,城外面有一個樹林子,深不可測,呂布想曹操這個賊,狡猾狡猾的,肯定是把埋伏買在樹林子裡面了,撤!撤回去以後想想呢,又不甘心,第二天他又來了,這回曹操真的把伏兵埋伏到樹林子了。

三國中,真的有空城計嗎?

4樓:小t學姐

雖然諸葛亮的空城計是假的,但在三國時期確確實實是有人使用過空城計。

一、吳國的頂樑柱陸遜曾使過一次空城計。

公元234年,諸葛亮開始第五次北伐,因吳蜀是聯盟,東吳為策應諸葛亮也開始北伐,孫權親率十萬大軍,攻擊合肥新城。孫權屢次派兵攻打新城,但由於魏將張穎力戰拒守,一直不能攻克,這個時候吳軍患病者甚多,加上魏帝曹睿率的援軍馬上到達,孫權知道撈不到好處了,於是撤軍。

孫權撤軍後,陸遜負責殿後退兵,看到孫權安全撤離,陸遜不再有所顧忌了,他認為就這樣退太便宜魏軍了,應該施展靈變的計策給予魏軍打擊後再退兵。於是陸遜自率一部分軍隊大張旗鼓向襄陽進發,虛張聲勢,魏軍看到陸遜這樣搞,很納悶,因為摸不清楚陸遜虛實,加上深知陸遜十分厲害,不敢進攻。

陸遜這還沒鬧夠,他接著放出風聲說自己要狩獵,暗中卻分兵攻江夏等地,陸遜軍隊所到之處,魏軍全部被嚇得逃回城中,逃亡時居然搞得城門堵住,無法關門,吳軍乘機斬俘了幾千餘人,然後才慢慢撤回。

陸遜素來為人謹慎,此次戰役是陸遜少有的膽大之舉,也正因為他謹慎,魏軍不信他敢這麼大膽,所以陸遜才能成功。此戰雖然不在城中,但它完全擁有空城計那種真諦,即結合隨機應變、疑兵、敵強我弱、冒險於一體。

二、魏國大將文聘曾使用過空城計。其原為劉表手下,後降曹,深得曹操的器重,被封江夏太守。

《魏略》中記載,文聘守江夏時,孫權帶數萬軍取江夏,而當時江夏剛好大雨,城池崩壞。孫權這個時候來到,對文聘來說無疑是災難,這時文聘突然心生一計,那就是讓城中人全部躲藏起來,不讓孫權看到,自己也躲在府中不出。

孫權見到後,果然生疑,他知道文聘是名將,自己大軍已至,文聘卻潛伏不動,他認為不是有所密圖,就有外援,於是撤兵了。

5樓:心紫荷

親,我也不怎麼清楚,但是我們歷史老師告訴我們有空城計,只是不是諸葛亮想出來的,草船借箭也有,但同樣不是諸葛亮想出來的辦法

三國演義**都是對歷史有改編的,所以如果你真想搞清楚那就查查歷史吧。

以上純屬自己手打、個人意見。望採納~~

6樓:蒼洱白子

歷史上首先提到諸葛亮使用空城計的是南北朝一個叫做郭衝的人,後被羅貫中改編到**裡。

7樓:孤獨的傷

有,但不是諸葛亮想出來的,是與馬謖一同守街亭的副將王平運用的 其魏軍主將是張郃,街亭失守後,王平與張郃1000:50000的比例下,通過虛實戰略,讓張郃誤以為有伏兵,從而成功運用此計。。

望採納,謝謝。。

8樓:匿名使用者

兵法: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空城計則是三國中諸葛亮的著名之作。

9樓:lmn亮哥哥

真的有,真有,有,有,有,有,有

10樓:匿名使用者

有,不過不是諸葛亮,而是曹操,騙的是呂布

11樓:匿名使用者

假的,三國志裡諸葛亮沒那麼神,

12樓:風林火山雷陰陽

三國演義中有但三國志中無記載

三國時期真的有空城計這麼一回事嗎

13樓:大雪焚城

歷史上的三個「空城計」

西晉時有個叫郭衝的人,便是這個《空城計》的「發明」者。他說,諸葛亮駐守陽平關(在今陝西省勉縣西)時,派魏延領大軍東出攻魏,自己留萬人守城。不料司馬懿帶著二十萬大軍要迎敵魏延時,卻同魏延兵馬對不上陣,從旁邊過去了,一直來到陽平關前,離城只有六十里,諸葛亮才發覺。

這時候,要把魏延追回來已無可能,自己趕向魏延軍中也來不及,於是諸葛亮就叫軍中數人出城打掃。司馬懿引兵來到,看見這情況,認為孔明平日謹慎持重,城內必有伏兵,便引兵退守山間。到了次日,孔明大笑對部屬說,司馬懿怕我的伏兵,已經退走了。

探子外出打探,果然魏軍都退走了。

這個故事,注《三國志》的裴松之曾加以駁斥,認為即使司馬懿懷疑有伏兵,自己的二十萬大軍正可以駐留附近,觀察虛實,何至於就立即退走?

但是作為**,但也不妨。**本來就是虛構,其中的描寫,不可能盡都合情合理。人們既不是拿它作為歷史的真實對待,大可以作為民間傳說,加以欣賞。

所以《空城計》這個戲還是可以繼續演下去的。

如今卻要向讀者講一個《三國演義》所不載,而在《三國志》裴注所引的《魏略》裡實實在在登載著的故事。這是三國時代另一個「空城計」,它的可信程度,似乎比諸葛孔明的「空城計」還要多些。

三國歷史上有諸葛亮的空城計嗎?

14樓:手機使用者

諸葛亮是否「唱」過「空城計」,在歷史上是個疑案。雖然它並非羅貫中的杜撰,這一情節本出於《三國志》諸葛亮本傳中由裴松之「注」中所引的《郭衝三事》,但是裴松之在引文之後隨即予以辨證,認為這是子虛烏有的事。因為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司馬懿尚為荊州都督,駐宛城。

在街亭大敗馬謖的雖是張__,但當時魏方的總指揮是曹真而不是司馬懿。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從開始連連告捷到後來失利退卻,戰役的全過程司馬懿都未參與。那他怎麼可能率15萬大軍來到西城與諸葛亮合「唱」「空城計」呢?

再者,就事論事從**所描述的情節看也經不住仔細的推敲:西城不過是彈丸之地,縱有埋伏又能埋伏多少人馬,它能超過司馬懿的15萬大軍嗎?如果司馬懿先派一個梯隊比如一萬人吧,先打進城去,再繼之以二梯隊,以大本營作為後援,那諸葛亮又怎麼辦呢?

即使司馬懿拿不準暫不突進城去,他將15萬人馬在城外形成包圍之勢以相持觀望那諸葛亮又將怎麼辦?……無論是「郭衝三事」還是**的細節,以它們所提供的軍力對比和作戰場地看都有許多不合理之處。 諸葛亮的「空城計」或為虛構,可三國中文聘所「唱」的空城計情節倒更可信些。

文聘原為劉表部將,未盡其才,歸曹操後得到重用,任江夏太守,《三國志》稱他「在江夏數十年,有威恩,名敵國,賊不敢侵」。據《魏略》所記:孫權曾親自率領幾萬人突然襲擊江夏的石陽,因為連日大雨,城牆和工事都淋壞了,丁壯散佈在田野未及修補。

文聘聽到敵人到來,集結兵力,整修城柵已來不及了,倉促間他就演出了「空城計」。孫權見到,他覺得文聘是敵方名將,「今我至而不動,此不有密圖,必當有外救」,結果未敢進攻,乃撤兵而去。 三國之後,南北朝時北魏進攻劉宋,濟南太守蕭承之,也用空城計退過敵兵。

直到現代,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在反「圍剿」鬥爭中,也有效地使用過「空城計」。 另附:歷史上的三個空城計。

第一個最有名,是《三國演義》記載的,「發明者」是西晉一個叫郭衝的人。他說,諸葛亮駐守陽平關時,派魏延領大軍東出攻魏,自己留萬人守城。不料司馬懿帶著二十萬大軍要迎魏敵時,卻同魏延兵馬對不上陣,從旁邊過去了,一直來到陽平關前,離城只有六十里,諸葛亮才發覺。

這是候,要把魏延追回來已無可能,自己趕往魏延軍中也來不及,於是諸葛亮就叫軍中偃旗息鼓,大開城門,令軍士數人出城灑掃。司馬懿領兵來到,看見這情況,認為孔明平日謹慎持重,城內必有伏兵,便引兵退守山間。到了次日,孔明大笑對部下說,司馬懿怕我的伏兵,已經退走了。

探子外出打探,果然魏軍都走了。 這個故事有漏洞,司馬懿若懷疑有伏兵,可以駐留附近,觀察虛實,何至於馬上就走?**究竟不是史書。

它大可以作為民間傳說,為人欣賞。 第二個是《三國演義》裡沒有,而在《魏略》裡真實記載的故事,也在三國時代,它的可信程度,似乎比諸葛亮的要多些。 曹丕的位的時候,大將文聘鎮守在江夏一帶地區。

有一回,孫權以五萬兵馬,親自包圍文聘於石陽。石陽由文聘據守已久,孫權突然來攻,剛好在連綿大雨之後,防禦工事受到破壞,還未修補;壯丁也在田間勞動,未及返回。文聘認為,出城應戰固不可能,閉城死守也難拒敵。

他苦思之下,呼得奇計,就吩咐城裡人都躲起來,讓城中死寂一片,他自己又躲在官衙裡,不在露面。孫權仔細度量一番,覺得非常可疑,就對部將說:「此人是曹操信賴的將領,自然非比等閒之輩。

如今知我來攻,卻毫不防備,必然其中大有狡詐,否則便是外面埋伏奇兵了。還是撤退為好。」於是引兵走了。

這段傳聞,真假亦不可知。不管怎樣,同樣是空城計,放在文聘身上,**加是堅決不幹的,意義不大,反而畫蛇添足。 再說南北朝時代,也有一個空城計。

那是宋文帝劉義隆在位的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那時,佔據北方的是北魏拓拔氏貴族,在南方的是劉裕建立的宋朝。在如今山東省北部,沿著黃河,便是北魏和宋的邊界,黃河南岸的濟南郡則是邊境的要地。

這一年,北魏出兵突然進攻濟南,濟南太守蕭承之手下只有幾百士兵,因為敵人來得意外,召請救兵已來不及。蕭承之忽生一計,便叫開啟城門,藏匿士兵,故意裝出一片神祕的氣氛。城中人說:

「賊人勢眾,我軍兵少,怎能如此輕敵?」蕭承之說:「如今孤城一座,兵微將寡,勢難抵敵。

假如再向敵人示弱,後禍不堪設想;只有使敵人疑我埋伏,不敢進迫,才是上策。」果然唯兵大至,看見城外這般模樣,十分疑惑,於是撤走了。看來英雄所見略同啊。

這事記載於《資治通鑑.宋紀》。有人說,也許蕭承之是看過郭衝寫的空城計,也未可料。

即使說蕭承之從文聘的故事

空城計在三國時期裡有哪國家,空城計在三國時期裡有哪三個國家

1 空城計是 三國演義 中的故事,所涉及的三個國家是魏 蜀 吳。2 空城計 三國演義 中寫,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事實上,這只是郭衝在註解裡編出的小故事,街...

三國演義空城計簡介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 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譁的,立即斬首。...

空城計到底暗藏什麼祕密,誰才是三國絕頂高手

空城計其實就是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我覺得當時三國絕頂高手其實就是曹操,因為曹操他的戰略分佈是提供了很多的好處的。空城計並不是諸葛亮嚇退了司馬懿,而是他們默契地達成了共識 留著蜀漢時諸葛亮的目的,同時也是司馬懿的戰略考量,不然他在曹操那兒就沒用了。所以,這兩位都是三國絕頂高手。我認為諸葛亮是三國絕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