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不稱帝,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2022-02-09 09:54:13 字數 5602 閱讀 8255

1樓:求學人

曹操從小志向遠大,且飽讀史書!他自己要做的是中興之臣,是能框扶大漢王朝的名臣!這在自己的居官之初的不畏權貴(如重懲權臣蹇碩的叔父,都能表現出來,刺殺董卓未遂.

在討伐董卓同盟各派勢力相互觀望時,引孤軍同董卓作戰),所以他的理想應該是大漢棟樑之臣.在以後各派勢力相互爭奪的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將自己處在一個有利的位置,在「三國」鼎立之時他也明白漢朝江山的氣數已盡,一開始以「劉皇叔」出來的劉備,盤踞江東的孫權,以及自己已經架空了漢朝江山,人做到這個位子的時候都是有野心的了,為此他試探過荀彧自己可否建立自己的封地(即國中封國),荀彧不贊成,他讓曹操明白自己是大漢的臣子,應該要有分寸!荀彧死後,曹操內心就是否稱帝也掙扎過很多次,但始終衝不破儒家施加給他忠君思想的束縛,也不想在歷史上留下這個罵名,也許還會想起年輕時候的志向以及自己當年舉兵的動機來,將這個念頭強迫著壓下去.

不然已曹操的實力要想稱帝並非難事...他的兒子曹丕在接受大漢玉璽之前,也是沉默良久,是不是也考慮了父親不稱帝的種種原因...

2樓:一劍混沌

稱帝名聲不好,因為當時雖然漢室衰微,但仍是正統,曹操若是稱帝,就是篡位,以致民心背離,落個遺臭萬年的名聲.他死前一段時間,孫權曾勸他稱帝,但他哈哈大笑說"他這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啊)意思和往火坑裡推一樣,可見曹操深刻明白這個道理.

他位居丞相,已大權獨攬,已是沒有名號的皇帝了.而且他也說過"要是非要讓我當皇帝,我願做個周文王."這還是為了給自己留個好名聲,至少在當時的社會是這樣.

3樓:寧波小象

情況很複雜,稱帝的話後果很嚴重!

一來是忌憚荀彧這些士大夫,士大夫可以左右世人的視聽,而士大夫的正統思想當然是漢獻帝為天子不容置疑。

二來曹丞相從一開始提出的旗號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個反面口號,甚至可以說放在那個時代就是反動口號,怎麼可以挾持天子呢?挾持天子還不導致天下人群起而攻之?而且是名正言順的攻之!

這句口號是曹操的敵人諸葛亮形容曹操的。

而曹操的打出的旗號是「奉天子以令不臣」,那就大大不一樣了!把天子是奉為上賓,號令的物件呢?是不臣!

就是不服從大漢朝廷的大臣。以這個口號曹操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攻城略地,而誰攻打曹操就成為不臣了,高!實在是高!

所以如果曹操稱帝,豈不是自己打自己巴掌!

4樓:九號檔案館

東漢末年,風雲際會,群雄逐鹿,英雄輩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可算是三方勢力中最強的。名義上他是被官方承認的漢朝丞相,實際上他才是真正的政治中心人物。

5樓:匿名使用者

大概是因為累了吧,赤壁之戰時就已經50多歲了。而且象曹操這種人,如果不統一全國,自尊心是不會允許他稱帝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曹操打出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漢朝正統的旗號,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自己當然就不能篡漢,自己打自己嘴巴子。

7樓:

知道為什麼司馬昭沒有稱帝嗎?是因為他想讓他兒子稱帝!把最好的給自己的繼承者!

8樓:匿名使用者

是因為忘不了荀彧那雙憂鬱的眼睛

9樓:

不在乎,曹操的地位已經是比皇帝還要更「皇帝」了,就僅僅差一個頭銜而已.

因出於多種原因考慮他也不想稱帝.

10樓:貓吃草莓

原因太多了也~

第一,前車之鑑,董卓換人,袁術稱帝,都沒好下場第二,名聲不好,讓劉備坐享其成

第三,荀彧反對

第四,自慚形穢,長得太醜,「望之不似人君」

11樓:

因為他稱不稱都無所謂了,

12樓:小離寶寶

那個……一樓是,是不是太那個什麼什麼什麼啦……好那個什麼啊……曖昧來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13樓:亓德惠春岑

因為反對的人多,三國魏晉時期在中國是士族政治。而曹操稱不上是名門望族,老爹過繼給曹家,曹家爺爺還是太監,算勉強混進上流人士,所以當時大的士族是看不起他的。而且當時的士族大都支援漢朝,如孔融等,而曹操雖籠絡人才但是對反對他統治的士族是採取消滅的政策。

曹操不稱帝正是因為得不到士族的支援。在得不到士族支援的情況下貿然陳帝只會招致內外攻擊成為眾矢之的,還會失去「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所以曹操把稱帝的步驟留給了曹丕。

而曹丕敢於稱帝是因為曹丕做到了籠絡士族這一步,其主要策略是頒佈了「九品中正制」,這項制度給了豪門大族很大好處成功的籠絡了他們,使其不再反對曹丕篡漢。

14樓:滑以旋

因為曹孟德就是個極端自私之人,首先曹操是當時實際上的皇帝,稱帝對曹操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遺臭萬年,而其子曹植的表現在曹操看來是忠於漢朝的,三國志記載,漢獻帝被曹丕篡位後,曹植曾哭泣400餘年大漢亡矣,而曹丕在曹操在世之時就廣結黨羽,這點曹操自己看的非常清楚,曹丕即位必篡漢,曹植即位可能會學他一樣名義上保留漢朝,所以曹操才把王位傳位曹丕,這也體現了曹操非常自私的一面,篡漢的罵名讓兒子背上,自己在歷史上留下週公一樣的美名,然後其子追封自己為帝,還能得到皇帝的尊號,兩全其美,所以才說曹操是個不折不扣的利己主義者,還有一點就是,曹操曹植都屬於讀書之人,準確的來說曹操也算個儒生,他和曹植一樣對統治天下400餘年的漢朝是有感情的,也可以說是一種信仰,這也是曹操不稱帝的原因之一。

曹操為何不稱帝呢?

15樓:十多個而溫柔

關於曹操這個人,上千年來,大家一直對他褒貶不一。有人稱他是一代梟雄,也有人說他是竊國大盜。而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更直呼曹操為「曹賊」。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假,但說他竊國,就有點名不副實了。畢竟,直到他去世,都沒敢稱帝。那當時權勢滔天的曹操為何不登上那九五之尊的寶座呢?

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袁術的前車之鑑。自從秦朝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便深入人心。

尤其是草根出身的漢高祖劉邦做了皇帝后,更讓一些底層出身的平民有了做皇帝的夢想和勇氣。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誰都想將漢室取而代之。而在諸侯中,袁術便是那一個敢率先冒天下之大不韙者。

當時袁紹本想擁立漢朝宗室劉虞為帝,還派人聯絡袁術共商大事。但袁術卻看不上劉虞,打算自立為帝。建安二年,袁術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立刻成為眾矢之的,不久便遭到孫策、呂布、曹操等諸侯的聯合打擊。

後來袁術眾叛親離,只好前去投奔袁紹。因被曹操派人攔截,最後嘔血鬥餘而死。曹操親眼見證了袁術因稱帝而落得的慘劇,所以便不願重蹈覆轍。

其次,時機尚未成熟。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北方最大的軍事集團首腦。但天下當時並未統一,蜀地有劉備,東吳有孫權,東北有公孫氏,都在虎視眈眈。

如果他貿然稱帝,那必定會給其他諸侯找到聯兵討伐的藉口。這些諸侯中,單獨一個拎出來,他都不怕。但聯合起來,將會形成一股可怕的力量。

昔日的董卓、袁術,無一不是敗在這種情況下。所以沒有十足的把握,曹操不會稱帝。

最後,曹魏群臣人心不齊。在曹魏集團中,很多人投靠曹操,完全是因為看在漢獻帝劉協的面子上,典型代表便是荀彧。如果曹操稱帝,那這些人很可能會投靠其他諸侯攻打曹操,或帶著漢獻帝另立朝廷。

因此,曹操在《述志令》中說:「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周室也。」

16樓:複雜世界認真看

因為曹操認為他是忠臣,當時曹操雖然掌握了朝政,但是他一直沒有想過謀朝篡位,所以沒有稱帝。

17樓:小夢侃文化

因為曹操從始至終都表明自己是大漢將軍,所以即便漢天子在他手上,他不可能去稱帝,況且當時擁漢人很多,政治上不太安全,因此沒有稱帝

18樓:帕魯投

一是為贏得民心,二是孫權劉備勢力也很大,有所顧忌,三是曹操是講究實際不顧虛名的人。

19樓:九號檔案館

東漢末年,風雲際會,群雄逐鹿,英雄輩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可算是三方勢力中最強的。名義上他是被官方承認的漢朝丞相,實際上他才是真正的政治中心人物。

曹操一世英雄,為何最終沒有稱帝?

20樓:**

中華五千年文明,每一段歷史都很精彩。但是,由於時間太久了,我們瞭解歷史,往往是憑藉一些史書,古人筆記,以及出土的文物。所以很難說真實的歷史究竟是什麼樣子?

由於**三國演義的深入人心,作者羅貫中,作為一個傳統的知識分子,有明顯的尊劉貶曹的傾向,把曹操刻畫成了一個奸雄。從曹操說出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他的奸雄形象,就再也洗刷不掉了。但是按真正史料記載,當時曹操說的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在正史裡,老曹的評價相當高,一副胸懷天下,求賢若渴的形象。

說曹操是奸雄也好,英雄也罷。在我的心目中,曹操的一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蛻變為一個現實主義者的故事。

若生在太平盛世,曹就是能臣幹吏。近代的一個例子就是袁世凱。只可惜,亂世裹挾著每一個人,朝他不願朝向的地方奔去。

每個歷史人物都是複雜的,今人評價故人呢,是以今人的眼光看待古人。曹操在那個時代,三分天下有其二,足以證明,他是當時最強最耀眼的王者。

曹操最為人詬病的就是篡漢。雖然實際取代漢朝的,是他的兒子曹丕。但這個黑鍋,他也背的不冤。因為他為兒子奠定了篡漢的根基。

可是,直到臨終,他始終沒有邁出稱帝那一步。不是他不想,也不是他不敢。而是沒必要。

曹操不稱帝,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1,初期的時候,說他是大漢孤忠,也當之無愧。董卓把持朝政,禍亂天下。袁紹召集十八路諸侯,起兵反董,這些諸侯們各自心懷鬼胎,畏縮不前,幾十萬人馬竟不敢與董卓一戰。

曹操氣憤的說:諸君北顧,吾自西向。意思就是說你們這些膽小鬼都滾,我一個人去滅董賊。

後來,董卓被呂布殺死,其部下被李傕郭汜禍亂長安,劫奪天子。天子後來逃至東都洛陽,連頓飽飯都吃不上。此時袁紹離皇帝距離最近,卻置之不理。

反而是曹操,把漢獻帝接到了許昌,維持了一個臣子對皇帝的基本禮儀。

雖然當時諸侯割據,但是大家還是承認漢獻帝是名義上的老大。

當時,謀士給曹操的主意就是「奉天子以討不臣".佔據大義名分這個政治制高點,聚攏人心,討伐割據勢力。

曹操曾釋出一篇《 讓縣自明本志令》,他說他最初的夢想是為國家討賊立功,做個徵西將軍,死後在墓碑上題「 徵西將軍曹侯之墓」就心滿意足了、

可是隨著權力越來越大,他已經不能放權。因為死在他手上的人太多太多。所以他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他夢想做周公,周文王那樣的聖賢,卻被後人視為和王莽一樣的奸賊。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脯,天下歸心。後代的學者評價說曹公的詩古直悲壯。詩為心聲,千百年來,懂曹公者能有幾個呢?

2,說曹操心裡真的沒有一點稱帝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但他的野心也是隨著權利的增大而產生的。

面對眾臣的勸進,他焉能無動於衷。只是劉備孫權未滅,許都處於四戰之地,內憂外患不斷。他若貿然稱帝,佔據的政治優勢就沒有了,就成了真正的篡漢自立,將會導致天下人群起而攻之的結果。

所以當孫權上表勸進的時候,曹操說:這是要把我放在火上烤啊!

3,人心思漢,漢死而不僵。從開始曹操打的就是扶漢的旗號,背漢自立,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曹操帳下第一謀士,荀彧就是最大的反對者。曹操晉封魏王,

加九錫,荀彧力勸。雖然最終曹操還是晉升了魏王,但不久之後,荀彧九憂鬱而死。

荀彧對於曹操的作用,就像劉備擁有了諸葛亮。

荀彧的死,對曹操打擊很大。

所以曹操便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英雄如曹操,也有太多遺憾。

實力足夠,部下真心擁戴,曾國藩為何不稱帝

曾國藩是晚清中四大名臣之一。他做到了漢臣能做到的一切。哎,晚清的名臣曾國藩則是在太平天國的戰爭中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而在這長達14年的戰爭中,他只打了四場勝仗。卻因此也登上了名臣的寶座。這是因為他抓到了緊要的環節,而在戰爭中抓住主要的矛盾,這是曾國藩的高明之處。為了在這幾個戰略城市打勝仗,他不惜一切代...

多爾袞為什麼沒有稱帝,多爾袞為什麼沒有稱帝?

多爾袞為什麼不直接稱帝 完全是被孝莊的氣場所鎮住了。家族內博弈,畢竟要以大局為重。這裡有四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當局太過混亂,各方的力量難以平衡。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後,儘管他的制度還不完善,但仍然有很多地方值得讚揚。其中,有一個由清朝建立的組織,類似於想要進入的議會,只要組織還在那個時候,多爾袞就...

董卓也算是手握重兵,為何不篡漢自立,稱帝開國呢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諸侯割據,但表面上還是稱臣於漢朝。董卓雖然手握重兵,佔據都城,只不過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並不敢篡漢自立,因為諸侯勢力強大,像曹操,袁紹等。誰敢滅漢自立,就會遭到天下的諸侯群起而攻之,是自取滅亡,董卓也是一代梟雄,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董卓就算是手握重兵,他自己沒有自稱帝王的理由,也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