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火燒連營前劉備與孫權的兵力是多少,劉備70萬大軍沒後,兩

2022-02-09 04:03:41 字數 4590 閱讀 8736

1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記載是蜀軍七十萬,吳軍五萬,戰後劉備就只剩下十多萬了。(三國演義純屬胡吹,但是的國民生產力是多少,人民百姓又有多少,赤壁之戰羅貫中還吹有八十萬!!!)正史沒有明確的記載過夷陵之戰的兵力,不過據推斷,蜀軍應該十餘萬,吳軍五萬就比較合理,戰後我想也就只剩下五,六萬了。

一下是一些推斷,參考資料,你可以看一看。 a、221年7月進攻巫山、秭歸的蜀軍4萬人,應是前軍,而不是總兵力。劉備6月決定東征,這時他還在成都。

其後又有許多大臣提反對意見(處置了秦宓),而後再率中軍開向江州前線。

b、《細說三國》認為222年1月,劉備是從前線回到秭歸,有誤。當時蜀軍只推進到秭歸一帶,秭歸乃是前線,劉備回來後才部署繼續推進到夷陵一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的:

「先主軍還秭歸,」應當是劉備從後方又回到前線。

c、此戰蜀軍的前軍是差不多是全軍覆沒,所有將領非死即降,因為被吳軍切斷了後路的緣故。僅有吳班好象逃回,大概是由於前面劉備用誘敵計失敗後,可能跟隨劉備回駐在中軍了。

d、劉備的前軍由於被切斷退路,無法機動,大部分在營壘中被消滅(當然也有一部分翻山越嶺逃回)。劉備的中軍位置靠後,雖然營壘也被攻破,但其主力均撤出了營壘,跟隨劉備進行機動作戰。這就是為什麼四十餘營壘均被攻破,前軍死傷殆盡,而劉備的中軍能夠跑的馬鞍山堅守,且損失相對小一些。

e、劉備的中軍將領除了斷後的傅彤以及不聽勸告而死的程畿外,基本都跟隨劉備逃了回來。其中陳式、廖化還在以後參加了其他戰役,但是畢竟是劉備的精銳,前後戰死1.3萬以上,沒有什麼投降的。

f、劉備實戰經驗豐富,突遭此等大敗,還是比較沉著——先是集中其中軍主力撤離**的營壘,隨後轉移到有利地形馬鞍山一帶堅守,在遭到吳軍四面圍攻時又及時突圍,而且突圍時部署也很正確:不僅利於夜暗的掩護進行,又安排勇猛、忠心的傅彤部斷後,還燒燬鎧甲阻擋追兵;接著又果斷遺棄難以撤退的船隻,快速撤向永安。大約比曹操的赤壁撤退水平稍差,但是遠遠強於袁紹在官渡(不顧一切的自己逃命)、關羽在襄陽的撤退(方向性錯誤)。

g、此戰蜀軍的損失為:前軍的3萬多(原有4萬,吳班帶到中軍0.5萬,零散逃回若干),中軍在馬鞍山損失的1萬,突圍時斷後軍3千,黃權的5千,馬良部1千,估計在5萬左右。

另外,所有軍需輜重全部損失,戰船全部遺棄,好象也來不及燒燬,大約全部給了陸遜。有名的將軍或謀士戰死6人,投降3人。大約是僅次於官渡戰役的大敗仗了。

至於《吳書》所說8萬大概有些誇張吧。

h、劉備帶回的軍隊有;中軍剩餘的11000人左右,700裡沿線的防守部隊7000人,零散逃回估計2000人,大約2萬人。到永安後,趙雲的部隊也加入近來,劉備在永安有2.3萬兵防守。

關於在陸遜發起總攻之後,劉備是否帶領主力兵團進行橫渡長江的行動,我以為是完全不可能的。由於面對強大敵人的攻擊,進行橫渡長江之行動,等於是自殺。敵軍可以很輕鬆地半渡而擊之。

相信有著多年作戰經驗的劉備不會如此愚笨。此問題與許多現代戰史觀點相左,將專題研究。

最後的結論:

1、夷陵之戰基本是一場兵力相當的交戰,而不是以前所認為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2、蜀軍戰前總兵力大約有11萬人,戰後僅有6萬多了。

3、以前有認為蜀軍兵力為4萬或10萬,好象缺乏依據,不很合理。

參考書籍:《資治通鑑》、《三國志》、《中國戰爭史》。

2樓:匿名使用者

蜀軍7萬,陸遜的兵力5萬,在後勤方面,蜀軍派趙雲督辦糧草,所以不因為糧草而失敗。劉備之所以失敗,正因為他沒有天時地利人和這3大忌諱:天時,他選擇酷暑去攻打吳國,吳國做為防守國沒什麼,而作為進攻國方的蜀國,每天冒著烈日行軍,這使士兵的士氣和身體都慢慢衰弱。

假如只單單是天時,蜀軍還可以依靠士兵的數量取勝。但沒了地利,為陸遜創造了偷襲的好機會。蜀軍駐紮在樹林茂密的地方,雖然靠近河流,但是也沒有辦法對抗吳軍的進攻。

最致命的是,劉備沒人和,在出徵前不聽諸葛亮和趙雲的勸告,馬良勸他不要駐軍在樹林茂密之處也不聽,這使陸遜的進攻創造了很好的機會。所以劉備的失敗是必然的。

3樓:匿名使用者

蜀軍軍力沒有70萬之多,兵力大約在20萬上下,蜀國當時軍力大概30萬,5萬在漢中魏延處,其餘5萬在蜀國領土各處,而吳國當時的兵力有15萬上下,夷陵之戰初始時孫權的侄子孫桓領軍5萬,後來孫桓不斷戰敗,陸遜才被孫權力主掛帥帶領甘寧韓當週泰等將領兵5萬急援孫桓,其實在火燒連營之前雙方兵力對比為:蜀國20萬,吳國7到8萬。戰後劉備大敗,退至白帝城的時候兵力大概有2萬多,為何說時2萬多呢?

趙雲後軍督辦糧草兵力2萬,劉備的大軍基本上被陸遜打光了,真正跟著劉備趙雲到白帝城只有2萬多殘軍,要不是諸葛亮在白帝城前面叫什麼的地方擺了個石兵八陣,估計劉備能不能到白帝城都是個問題!回答完畢,期望認可!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中說的是75萬 不過當時蜀國全國人口才90萬多,哪能去那麼多啊。 最多10萬三國時期是中國最動亂時期之一,不可能那麼多

5樓:匿名使用者

蜀軍15萬 吳軍5萬

劉備當年率70萬大軍 伐吳, 為何不舉兵伐魏難道真是為自己兄弟報仇嗎? 還是有其他什麼原因??

6樓:匿名使用者

最主要原因還是想打下荊州,吞併東吳,因為當時東吳勢力最弱。而關羽之死恰好成為一個極其重要的理由,劉備向來都是得師出有名。演義裡劉關張三兄弟情同手足同生共死,劉備左一句汗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右一句匡扶漢室,為漢絞賊。

可真當曹丕廢除劉協篡位稱帝之後呢?他自己也稱帝了,關羽公元219年被抓 220年身死,這都過了多少年了,才想著報仇,無非就是看東吳示弱,自己兵強馬壯想吞併東吳,給關羽報仇只是個幌子罷了

7樓:海金剛俊傑

70萬是演義裡說的,正史只不過五六萬。

其次,孫權襲取荊州,使諸葛亮的隆重對策兩路攻取中原的戰略規劃無法實現,所以必須奪回荊州,才可以一路出秦川,一路由襄陽攻取琬洛。而他為兄弟報仇,只是一個理由。

8樓:柝柝也柝

蜀國就那一兩年在三國中軍事實力最強,而吳國當時相對最弱,所以關羽才會輕視他們,以致大意失荊州。關張死後,劉備一邊想報仇,一邊想趁機吞吳也是事實。但他的實力其實不足以吞吳,攻到夷陵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9樓:陽城幹部

伐吳可順長江而下,比伐魏相對容易……當時運輸是個大問題。

10樓:苦甜影視

劉備哪有70萬大軍?蜀國當時窮得叮噹響,人口又少,傾全國之力都湊不足10萬軍隊,三國演義是**,吹牛可以不打草稿!

事實上夷陵之戰劉備只有4萬兵力,陸遜有5萬,要是伐魏,在和孫權交惡的情況下,就憑劉備這點兵力,還不夠給曹丕塞牙縫!孔明伐魏前都要和孫權搞好關係,引吳魏交戰,使魏兩面受敵,結果仍然沒有打贏。

至於劉備伐吳,除了為關張報仇之外,最大的原因也是想奪回荊州,荊州經濟發達,人口又多,是個好地方,在當時比四川要好多了

11樓:

有一部分為兄弟報仇的原因。

另一個原因,東吳佔領的是荊州,荊州不但經濟發達,戰略地位重要,而且還是蜀漢主要**的家鄉和人才基地,劉備剛剛丟失了荊州,怎麼可能咽得下這口氣。

地理上說,蜀國丟失荊州之後,和魏國只有在涼州這種偏遠之地接壤,要伐魏也得從荊州才能出兵中原。

所以劉備要麼覺得自己實力不夠不出兵,要麼出兵伐吳,絕對沒有在這種時候舉兵伐魏的可能。

三國史劉備率70萬大軍伐吳是否正確

12樓:美麗大自然中的一分子

歷史上夷陵之戰劉備出川就帶了4萬人,和他對峙的吳軍有5萬。

伐吳的決定明顯是正確的,因為東吳背棄了聯盟,已經站在了敵人的立場上。既然都是敵人,肯定是要挑弱的打,否則老是有人背後捅刀子,這日子沒法過了。

其次,第一批加入劉備集團的士族,基本都是荊州士族。沒有荊州,劉備也就沒有立足根本。

劉備當初在荊州收買人心是花了血本的,為了表演攜民渡江的戲,把老婆孩子都搭進去了。而荊州士族也確實承他的情,老闆赤壁敗退之後,原本投降老闆的荊州兵和幹部紛紛投靠劉備,所以劉備集團才能迅速崛起。

相比之下,劉備靠武力奪取的益州,當地士族利益受到了侵害(荊州是被老闆和孫權侵蝕瓜分),歸附的意願並不強烈。劉備集團在益州相當於是客人,荊州才是他們的本部。

最後,孫權偷襲荊州,斬首了二爺,不久之後三爺也被刺殺。劉備如果不與東吳決一死戰,今後可以不用姓劉了。

劉備集團在歷史上大放異彩的一個關鍵地方,就在於這個集團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吊絲情懷,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你動我手足,我殺你全家的精神,被劉備毫不猶豫地貫徹執行了。而如果劉備不這樣做的話,那他也就不是劉備了,而是老闆了。

所以綜上所述,劉備東征不僅有理而且有節有據。之所以最終失敗,主要是因為兵力不足。而且劉備伐吳的意願太強烈,勞師遠征大半年還不願意撤軍,犯了頓兵于堅城之下的大忌。

士兵困頓懈怠之下,被以逸待勞的吳軍抓住破綻,而招致大敗。

13樓:愛伊無痕

70萬大軍不過是個虛無的數字而已,真正有不足十萬人而已!

劉備不顧諸葛亮的勸阻,執意為期盟弟關羽報仇雪恨,在將帥乏人的情況下,貿然出兵,並且聯營七百里,犯了兵家大忌! 結果失敗!

劉備親帥70萬大軍滅吳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14樓:克格勃7號

因為沒有了荊州,劉備想出兵就只有走北上一路,可北上不好走,於是劉備沒有的荊州幾乎就失去了問鼎中原的機會。有了荊州,劉備想打孫權就打孫權,想打曹操就打曹操。總之借吳毀盟背約、無信無義的理由滅吳,得土地、得人口、得將臣,爭霸天下。

陸遜火燒連營三百里簡介,陸遜火燒連營燒掉劉備多少人馬?

火燒連營指的是三國時期吳蜀之間的一場戰爭,蜀漢章武元年 221年 劉備為報吳奪荊州 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兩軍相持達半年之久。直至六月氣候正值酷暑,蜀軍移入密林結營。他派了一小部分兵力先去攻擊蜀軍的一個營,剛剛靠近蜀營的木柵欄,蜀兵從左右兩旁衝出來廝殺...

陸遜如何火燒連營,陸遜火燒連營後來怎麼樣了?

劉備率十萬兵馬復仇東吳,吳軍都督陸遜 火燒連營 挫敗蜀軍 陸遜如何火燒連營?蜀漢章武遜火燒連營的過程如下 1 元年 221年 劉備為報吳奪荊州 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2 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