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寫魏延造反實在是千古奇冤,論忠義智勇,天下幾人可與

2022-02-08 19:31:10 字數 4632 閱讀 6987

1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裡有樁天大的冤案,冤死者是魏延,這位據說頭上長著反角的降將,在諸葛亮去世後,成了蜀漢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然而,對照史書,我們不難發現**中魏延之死背後的重重迷霧。其一,諸葛亮臨終前曾安排魏延斷後,難道他不怕魏延造反降魏,還費盡心思等其上鉤?

其二,諸葛亮去世後,魏延有的是機會叛國,他卻火燒棧道,一路率軍回蜀,最後兵敗被殺,這樣一來豈不是自投羅網?其三,魏延在《三國演義》的前後半生,落差極大,這般扭曲的命運似乎暗示著魏延之死的種種懸疑。

深得劉備重用

楊儀反目成仇

最後的悲劇

心態失衡就容易做傻事,魏延籠絡費褘,欲聯名釋出軍令。費褘多了個心眼,言「當為軍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旋即馳馬而去。

不久,楊儀等商議撤軍,魏延大怒,率領部下先行歸蜀,沿途燒燬棧道。顯然,魏延是不想造反的,要不然何不率部投奔魏軍,既已班師回國,如何造反?魏延一怒之下,逞匹夫之勇,行事皆是意氣之爭,性格的缺陷往往令他做出難以挽回的舉動。

魏延上書後主劉禪,控告楊儀等人意圖造反;幾乎與此同時,楊儀上書魏延造反的急報也送到了成都。後主難決,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究竟誰會造反,不幸的是,二人皆相信楊儀懷疑魏延。魏延平素目空一切,眾人避之不及,此時自然無人為他說情。

朝野上下皆言魏延要造反,性格的缺陷造成了魏延冤死的悲劇。

魏延此時還不知道自己已成了蜀漢逆賊,在南谷口與楊儀交戰。交戰前,蜀軍將領何平在陣前責罵他:「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

」魏延陣中將士聽得此言,一鬨而散。魏延與其子亡奔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殺,將魏延斬首,誅三族。楊儀踏著魏延首級,洋洋得意:

「庸奴,復能作惡不?」魏延回蜀,本為了殺楊儀,並談不上造反,陳壽在《三國志》中已有定論,然而,違諸葛亮遺願乃是一錯,焚燒棧道乃是二錯,再加上平日太過孤高,行事衝動,幾種原因引發了魏延的冤死。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被諸葛亮委以重任的楊儀,在權力慾得不到滿足時言到:

「早知若此,當初丞相死時,吾若以全軍投魏,何至有今日耶?」這句話倒是告訴了世人,誰的腦後真有反骨。

2樓:匿名使用者

我想也是,魏延首先在劉備奔走荊州時,想裡應外合,助劉備進城,可惜被劉備拒絕了,反而落了個,叛逆的罪名,不得已也跑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自有公論

自古亂世出英豪,三國個個皆英豪.我覺的能與魏延起名著蜀[關羽 趙雲 馬超 張飛 黃忠 姜維]魏[典韋 張遼 徐晃 夏侯淵 張頜]吳[太史茲 周俞 甘寧 呂蒙]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是7分史實,3分演義,魏延造反的事很有可能就是羅貫中編造的。

<三國演義>中的魏延分析

5樓:土豆遇見熊

演義中的魏延不得不說是個亦正亦邪的人物,剛出場時是劉備新野大敗,無處安身,劉琮蔡瑁拒絕劉備進入襄陽,這時是魏延挺身而出大罵蔡瑁是誤國奸賊,並要接應劉備進城,雖然沒有成功,但此時魏延的形象卻是極其正面,後來關羽攻打長沙,魏延更是殺死太守韓玄,獻城歸順,蜀漢黨看到這情節一定拍手稱快。

但客觀來講,正如諸葛亮所說,魏延殺死自己的主公,不忠不義,絕非善類,這一處乃是伏筆,到了蜀漢後期,魏延成長為頂樑柱級別的大將,除了諸葛亮已經誰都看不上了,而諸葛亮六出祁山失敗,在臨死之際,便清楚魏延不會回頭,因此授計馬岱除掉魏延。

果然,諸葛亮一死,魏延立即反了,最後身死,可謂晚節不保,綜合來看,魏延這種人,正如諸葛亮所言,憐其勇而用之而已,一個做不到忠心的人,本事越大,造成的危害就會越大,不如早早除之。

三國演義中魏延造反幾次?

6樓:匿名使用者

兩次,一次在長沙,一次剛造反就被幹掉了

7樓:匿名使用者

演義中在二爺攻打長沙城的時候魏延和黃忠是長沙首將,魏延造反殺死長沙太守韓玄,協同黃忠投靠蜀漢

第二次是諸葛亮死後,蜀漢撤軍,魏延拒絕斷後,姜維和楊儀遵從武侯遺指以造反的罪名,藉由馬超族弟馬岱之手斬殺魏延

三國志正史中魏延從來沒有造過反,關公戰長沙時魏延也是據守到底,最後不敵關羽而投降

五丈原一戰,武侯死後也是因為楊儀和魏延因爭權而不和,楊儀用計陷害魏延造反將其殺害,這也是三國正史中幾大大冤案之一

8樓:任意

兩次,一次反曹,一次反蜀

9樓:匿名使用者

3次 每次的性質不通!

10樓:爍色

兩次吧,第一次是被劉備收時,第二次是劉備死時。

論《三國演義》中的魏延形象 50

11樓:百尺眉

魏延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值得研究的人物。

他「身長九尺,面如重棗,目似朗星,如關雲長模樣,武藝獨魁。」(《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卷九,《劉玄德敗走江陵》則。下引此書,只注卷、則。

》但他的經歷卻遠不如關羽順遂,地位也遠不如關羽顯赫,更不像關羽那樣深受後人尊崇。

他與黃忠並起一時,勇毅相侔,勳勞略等,但他卻沒能像黃忠那樣,留下「忠勇老將」的美名。

恰恰相反,幾百年來,隨著《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老幼婦孺皆知「魏延腦後有反骨」。惡名如此昭彰.

12樓:

謹供參考!

祝您好運!

13樓:

孔明用魏延不當,使其反心日增,如河水泛漲,一發不可收拾,直至孔明死,延定然反。若孔明委之以大任,系之以深恩,延安能反焉?三國志雲:孔明善能治國,然軍事非其強者!

14樓:言之午

羅貫中筆下的魏延魏文長,無情無仁、不忠不義、妄自尊大、傲慢無禮。

15樓:匿名使用者

真胡說魏延第一次登場時在關羽千里走單騎

過五關 斬六將的時候

沒看過不要亂說

16樓:

有名的任務 孔明帳下一員虎將 我喜歡

分析《三國演義》中魏延的人物形象及三個故事情節

17樓:匿名使用者

演義中的魏延不得不說是個亦正亦邪的人物,剛出場時是劉備新野大敗,無處安身,劉琮蔡瑁拒絕劉備進入襄陽,這時是魏延挺身而出大罵蔡瑁是誤國奸賊,並要接應劉備進城,雖然沒有成功,但此時魏延的形象卻是極其正面,後來關羽攻打長沙,魏延更是殺死太守韓玄,獻城歸順,蜀漢黨看到這情節一定拍手稱快,但客觀來講,正如諸葛亮所說,魏延殺死自己的主公,不忠不義,絕非善類,這一處乃是伏筆,到了蜀漢後期,魏延成長為頂樑柱級別的大將,除了諸葛亮已經誰都看不上了,而諸葛亮六出祁山失敗,在臨死之際,便清楚魏延不會回頭,因此授計馬岱除掉魏延,果然,諸葛亮一死,魏延立即反了,最後身死,可謂晚節不保,綜合來看,魏延這種人,正如諸葛亮所言,憐其勇而用之而已,一個做不到忠心的人,本事越大,造成的危害就會越大,不如早早除之。

18樓:匿名使用者

有勇有謀

勇:如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

謀:如對諸葛亮北伐時的建議(打下長安)

造反:殺了自己原先的上級,投了別人,又輾轉投了劉備,諸葛亮死後,又造反

19樓:表熹

向走路一二一個人多年的嗎醫好好看看你**我看看能不能不要了吧。

真實歷史上的魏延是怎樣的一個人?

20樓:楊子電影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

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三國志》記載:「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元代的郝經認為楊儀「以私忿殺大將,罪浮於延」。

以上為《三國志》作者陳壽本傳的記載,不過據裴注引《魏略》所記,受諸葛亮託付兵權的是魏延,楊儀因怕魏延趁機相害,所以造謠說魏延要北上投敵,併發兵攻之,然而被誣陷的魏延深恐與戰則清白難雪,所以只逃不戰,最後終於被追殺。裴松之認為此說法是在曹魏的傳言,蜀漢陳壽的《三國志》比較可信。

21樓:牽擾龍文

《三國志·魏延傳》:「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並鹹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 初隨劉備作戰,智勇雙全,勇冠三軍,深得劉備信任,劉備稱王后受封漢中太守,後諸葛亮北伐,任徵西大將軍,曾經向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襲長安「子午谷奇謀」,但未採納。魏延為人孤高,深明大義,多立戰功,在後期尤其為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較矜高,有些叛逆性,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時常發牢騷,不懂得處理官場上的人際關係,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與楊儀勢同水火。

在諸葛亮死後,因為不甘心就此撤軍以及不能容忍兵權落到死對頭楊儀的手中,而擅自違背諸葛亮撤兵的遺令,率軍燒燬棧道、攻擊楊儀。最後被冤枉成謀反,遭受「夷三族」的悲慘後果。 官至:

徵西大將軍【下二品】 南鄭侯 涼州刺史 漢中太守 前軍師 賜假節

22樓:平安活者

魏延是桐柏縣東鎮人吳城

對三國演義中的袁紹寫的評價謝謝,對三國演義中的袁紹寫100字的評價 謝謝!

出生名門望族,號稱謀士如雲,武將如雨,可是生性優柔寡斷,總在官渡之戰大敗 前期比較有正義感 最起碼還討伐董卓了 自從朝廷分封諸侯,袁紹手下能人極多,後來有收了好幾員謀士與大將,可謂人才濟濟,但是袁紹有個致命缺點,那就是優柔寡斷,沒主心骨,整個腦子就是給別人長的,袁紹擊敗曹操本有兩次機會,一次是曹操討...

三國演義最後是哪國贏,三國演義中誰贏了

三國演義最後是司馬家族贏了。在 三國演義 結尾中,東吳自孫權死後,內亂不止。吳主孫亮被獨攬大權的孫琳所廢,孫休被立為帝。孫休聯合老將丁奉除掉孫琳將大權奪回手中,但東吳此時也已呈現大江東去之勢。曹睿死後,魏主曹芳繼位。司馬懿發動 高平陵之變 從大將軍曹爽手中奪得兵權。繼而其子司馬師 司馬昭兄弟把持魏國...

三國演義是否是真的,三國演義中的人是否真的存在?

三國演義 裡面的人物是真的,但是呢他的。但是有一些歷史事件不是真的,嗯,最主要的一點就是 三國演義 對於長城的描寫其實是非常的錯誤的,準確來說曹操其實是一個怎麼說呢,他應該是一個算是一個梟雄吧,但是 三國演義 裡面去把曹操給瞄準成一個奸雄,事實上我認為曹操是個很忠誠的人了,最起碼他沒有對漢獻帝做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