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三國演義中的袁紹寫的評價謝謝,對三國演義中的袁紹寫100字的評價 謝謝!

2022-01-28 16:31:35 字數 3736 閱讀 7079

1樓:匿名使用者

出生名門望族,號稱謀士如雲,武將如雨,可是生性優柔寡斷,總在官渡之戰大敗;前期比較有正義感(最起碼還討伐董卓了),自從朝廷分封諸侯,袁紹手下能人極多,後來有收了好幾員謀士與大將,可謂人才濟濟,但是袁紹有個致命缺點,那就是優柔寡斷,沒主心骨,整個腦子就是給別人長的,袁紹擊敗曹操本有兩次機會,一次是曹操討伐劉備時,許攸勸袁紹氣息許昌,可袁紹因袁尚病而未去,後來想去時晚了;第二,官渡之戰時,許攸勸袁紹奇襲許昌,袁紹又未從,所以,袁紹是不爛的地方的霸主卻缺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能力,優柔寡斷沒有霸氣(例:攻打(例:殺不殺劉備的問題);打仗時驕傲輕敵,用人嚴重不當,對待人才妒賢嫉能(例:

戰前關了田豐;戰時又關了沮授;烏巢屯糧處派了個酒鬼淳于瓊,還因此趕走了許攸)。

2樓:方式釋放

袁紹家東漢望族,所謂四世三公,年青時就義氣風發,幹了一番大事業,但終究為曹操所敗。

關於他的性格,所謂好謀無斷,遇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

另外郭奉孝在和曹操論及要不要和袁決戰時提出了「公有十勝,袁有十敗」的論斷

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昔項羽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於羽遠矣!——陳壽《三國志》

曹操: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 ——《三國志》

3樓:付利熊啊

了不起的有錢人 四世三公,沒有主見,沒有謀略 。手下文臣武將無數,文 田豐 沮授 許攸之流。 武 顏良 文丑 張合 高覽之輩!手打 就寫這麼多吧,

《三國演義》中的袁紹是個怎樣的人物?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中的袁紹,手下人才眾多,門生故吏遺天下,因為有這樣的優越條件,所以在討伐董卓時,被當時各諸侯推為盟主。但他有個毛病,就是容不得部下比自己高明,所以最後是損兵折將,家破人亡。袁紹在官渡戰役中敗給曹操後,軍中將士都說,若聽田豐的話,我們怎麼會遭這等大禍。

袁紹自己也十分後悔,說:「吾不聽田豐之言,兵敗將亡,今回去,有何面目見之耶,遂命使者拿他的寶劍先往冀州獄中殺田豐。田豐在獄中,獄吏來給田豐賀喜,說袁紹不聽你的話,大敗而回,你一定要受到重用了。

」田豐說:「那我就要死了。」獄吏說:

「人人都在為你高興,你怎麼說要死了?」田豐說:「袁紹外寬而內忌,不念忠誠。

若勝而喜,猶能赦我;今戰敗則羞,吾不望生矣」。 該不該征伐曹操,田豐的見識比袁紹高明,連獄吏按照一般邏輯推理都認為田豐應該受到重用,可是衰紹卻把他殺了。袁紹如此「外寬而內忌」,在用人上「表裡不一」,容不得比自己見識高明的人,豈能不敗。

在這一點上,曹操、劉備、孫權的做法要遠遠好過袁紹,翻開《三國演義》,透過那廝殺征戰的刀光劍影和鼓角爭鳴,孫權登上吳侯的寶座,是在前有袁術之流虎視眈眈,後有劉表等輩嚴重威脅的「夾縫」中謀得的。為了保證並開創父兄留下的大業,他遵循其兄孫策「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的遺囑,緊緊團結原來一班老的文臣武將,同時張榜招賢,廣羅人才,「視新人同於舊僚」,終於改變了自己的劣勢,實現了雄踞江東的巨集願。對此,連曹操也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

5樓:匿名使用者

袁紹家東漢望族,所謂四世三公,年青時就義氣風發,幹了一番大事業,但終究為曹操所敗。

關於他的性格,所謂好謀無斷,遇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

另外郭奉孝在和曹操論及要不要和袁決戰時提出了「公有十勝,袁有十敗」的論斷,雖然是鋪陳的駢體文,很多話說得牽強,但也足以道出袁的特點,你可以去領會一下。

6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中把袁紹描寫得

一錢不值,別說是割據一方的豪傑,就是做個普通人都不夠格,哪有人把凡是對自己有利的條件通通扼殺,不利的全搬上來,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這樣做。

據我所知官渡之戰前夕袁紹和曹操都是擁有四個洲,為何袁紹在戰前對曹操在兵力和糧草上會有那麼大的優勢?我相信在真實的戰場上有更精彩的情節!

7樓:手機使用者

擁有優越的先天優勢祖上四世三公,在朝中聲名具盛,佔據冀州,手下軍隊、謀士眾多,但性格弱點明顯,胸無大志,剛愎自用,優柔寡斷,疑心重,最終被曹操以少數兵力與赤壁所敗結束政治生涯退出歷史舞臺

三國演義第七回概括100字

8樓:萌萌小甜心

7468位粉絲

三國演義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孫堅跨江擊劉表

袁紹在謀士逢紀的建議下,誘使北平的公孫瓚一同出兵,奪取了韓馥的冀州。卻不肯分地,甚至射殺了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於是兩軍生仇,在磐河一帶多次發生戰鬥,互有輸贏。

最後在董卓來使的調節下議和,兩家終究各自罷兵,公孫瓚又推薦劉備為平原相。

另一方面,淮南袁術向劉表借糧不成,心中怨恨,挑唆江東孫堅去打劉表。孫堅帥黃蓋韓當等將領跨江攻打劉表,首戰告捷,擊敗了劉表手下的黃祖。

孫堅趁勢攻打襄陽,不料中計,被劉表軍亂箭射殺,江東猛虎殞命。所幸黃蓋生擒黃祖,孫堅的長子孫策準備用黃祖換回孫堅屍體。

擴充套件資料

本章回的人物介紹

1、袁紹

袁紹(?-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

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

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佔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戰中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統一河北,勢力達到頂點。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病逝。

2、公孫瓚

公孫瓚(?—199年),字伯圭(出自《劉寬碑陰》,《三國志》等文史多作伯珪,公孫瓚為劉寬門生,參與了劉寬的葬禮,碑陰為當時人甚至本人簽名,故當從碑)其名與字的對應當是取自「圭瓚」一詞,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東漢末年武將、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公孫瓚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聲音洪亮、機智善辯,得到涿郡太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

後逐步做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作戰勇猛,威震邊疆。

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初平四年(193年),公孫瓚擊殺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

他與袁紹多次相爭,初期佔據優勢,但在龍湊之戰後,公孫瓚銳氣頓減,採取自保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紹擊敗。

9樓: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磐河,公孫瓚敗,被趙雲所救,趙雲因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奔公孫瓚.公孫瓚不重用趙雲.

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雲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袁術向袁紹要馬不得,向劉表借糧不能,使書叫孫堅伐劉表,已伐乃兄袁紹.

孫堅伐劉表;劉表先敗,後聽蒯良計,在硯山用矢石打死孫堅.

孫策用黃祖換父屍後回江東.

10樓:櫻花草之殤

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磐河,公孫瓚敗,被趙雲所救,趙雲因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奔公孫瓚.公孫瓚不重用趙雲.

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雲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袁術向袁紹要馬不得,向劉表借糧不能,使書叫孫堅伐劉表,已伐乃兄袁紹.

孫堅伐劉表;劉表先敗,後聽蒯良計,在硯山用矢石打死孫堅.

孫策用黃祖換父屍後回江東.

三國裡袁紹是怎麼死的,《三國演義》中的袁紹是個怎樣的人物?

袁紹是病死的。袁紹出身 汝南袁氏 四世三公。料。起家大將軍掾,歷任中軍校尉 司隸校尉,參與指揮誅殺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冊封邟鄉侯。初平元年,擔任關東聯軍首領,帶兵討伐董卓,自號車騎將軍。勵精圖治,先後佔據冀州 青州 幷州 幽州地區,統一河北地區,交好北方少數民族,勢力達到頂點。建安五年,發...

三國演義人物評價,三國演義的人物評價

周瑜 在三國演義中雖然 有著很好的軍事才能,指揮打仗,但因為不服諸葛亮,怕他成為江東的禍患,在孫劉聯盟是屢次想殺了他,卻總被諸葛亮識破,心眼又小,身亡,臨死之際還說出 既生瑜何生亮 的話。黃忠 原本是劉璋的部下,但得不到重用,他臂力過人,能舉起千斤重石。劉備取益州是跟隨到劉備身邊,被封為五虎上將,對...

怎樣評價《三國演義》中的關羽

英勇驍戰,善於謀略。諸如溫酒斬華雄,於千軍萬馬中取顏良文丑之首,闖關斬將,單刀赴會,罾口川淹七軍。三國演義 從多側面多角度刻畫關羽的武藝高強,善於謀略,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威武英俊的豪傑。在單刀赴會中關羽大無畏的精神威嚴的氣勢 巧妙的安排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罾口川水淹七軍 生擒于禁 刀斬龐德 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