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個什麼意思

2022-02-06 09:42:56 字數 1961 閱讀 4404

1樓:縱橫豎屏

意思是:白髮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

出處:《秋浦歌(其十五)》

原文:

秋浦歌(其十五)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翻譯:

白髮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不知在明鏡之中,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2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這是李白最著名的詩篇之一。

劈空而來的第一句:「白髮三千丈」,作了奇妙的誇張,說得簡直不近情理。一個人的頭髮,很少有超過他本身的長度的。

李白的身度,據他在《上韓荊州書》中的自我介紹是:「長不滿七尺」。參照有關歷史記載,在當時是個中等個兒。

以七尺的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髮,不可能。如果說是每根頭髮的總和,也從來沒有這種描寫法。單看這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可是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麼好啊!

三千丈,表示很長。因為憂愁而頭髮變白,這三千丈的白髮,是內心愁緒的象徵。「緣」,因為。

「個長」,就是這麼長,現在有些地方還有「個長」、「個大」的口語。有形的白髮被無形的愁緒所替換,具體的事物轉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們注意的重點,從「白髮」

而轉移到了「三千丈」這個數目。於是「白髮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為藝術的誇張,這句詩就成了絕妙的浪漫主義的構思,使人感覺到意趣橫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髮,必須對鏡。現在詩人在清亮的銅鏡裡,看到了自己的蕭蕭白髮,知道是由於憂憤深廣所造成。這時有感慨了。

於是又進入更離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構思:我的滿頭白髮,這麼多,看來有三千丈了,是因為心頭有無限的愁絲所造成的。這個明鏡,是沒有感情的,就該沒有愁緒吧,怎麼也映滿了秋霜呢?

秋霜是白色的,這裡詩人用來形容白髮,更增加了森冷的感覺。這種語言,並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緒深沉的慨嘆。連無情的明鏡,也都感染了愁緒了,也都很蕭索了,至於對鏡的本人,那還用說嗎?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的政治腐敗,亂象已成,詩人對整個局勢懷著很深的憂慮。自已的理想不能實現,相反地受到壓抑和排擠。

但是,有節操、有抱負的詩人,不肯迎合統治階級,他憤慨地嘆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這大約是他的愁緒鬱結的原因了

3樓:水雲深浪

秋浦歌李 白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這是一首抒憤詩。詩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積蘊極深的怨憤和抑鬱宣洩出來 ,發揮了強烈感人的藝術力量。 「白髮三千丈。

白髮哪能有三千丈長呢?李白詠廬山瀑布為「 飛流直下三千尺」,已是奇語不凡;而這裡詠白髮 ,竟說白髮比廬山瀑布更長十倍,大膽誇張,非李白莫敢。

詩人說:「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顯然,詩人不是說白髮真有三千丈長,而是說愁長;因為憂愁生白髮,所以白髮像有三千丈長一般。

這樣寫,既準確地表達了詩人內在感受的真實性,又巧妙地賦予詩歌外在形象以更大的感染力。詩人連用了「不知」與「何處」兩個片語成問句。但他似問非問,或明知故問 ,純粹是藉此抒發感慨而已。

「秋霜」固然指白髮 ,但另給人以蕭瑟的感覺。詩人利用感覺的移借,用外部感覺表達其心理感受。使讀者自然聯想起詩人晚年的不幸際遇,便難免同生淒涼、寂寞之感了。

4樓:紫雲隨筆

《秋浦歌》整首詩通過奇特的誇張,將詩人的愁思描繪得淋漓盡致。表達了詩人對朝廷的憂慮,以及理想不能實現,遭遇排擠的苦悶。

5樓:匿名使用者

白髮長度好像達到了三千丈,因為愁才長的這樣長。

出自:《秋浦歌》

詩人:唐代詩人李白

6樓:匿名使用者

白頭髮都三千丈那麼長了(當然這是誇張),自己的愁彷彿也有這麼長。

7樓:

坎坎坷坷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古詩白髮三千丈的下一句是什麼,白髮三千丈是哪首詩裡的詩句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這是李白最著名的詩篇之一秋浦歌。劈空而來的第一句 白髮三千丈 作了奇妙的誇張,說得簡直不近 情理。一個人的頭髮,很少有超過他本身的長度的。李白的身度,據他在 上 韓荊州書 中的自我介紹是 長不滿七尺 參照有關歷史記載,在當時 是個中等個兒。以七尺的身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