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現狀

2022-01-31 14:39:19 字數 4110 閱讀 8863

1樓:落了蠱

拿b2b這一塊來說吧。 阿里巴巴建立信保(**支付保障體系)- 一達通(國際物流)的鏈環,目前在構建下一步,海外倉(你可以等同理解為亞馬遜的倉),等這一環也完成之後,就正式構建完成b2b的閉環了。然後這意味著,在國內做b2b基本上都要做阿里,做阿里基本上所有資料都要經他的手,然後所有的貨(非定製類)都得到非常良好的派送速度。

然而你認為就到此為止了嗎?不,天貓國際跟阿里是一家,資源可以共用,接下來就是阿里一家獨大,一統跨境電商。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就跨境進口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今年4月新政出臺後,政策環境收緊,加之國內消費者需求不斷升級,**鏈成為跨境進口電商的成敗關鍵。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競爭因素,就是物流。

與14、15年初不同,如今行業已形成明顯階梯,巨頭企業、中端企業、中小企業同時林立。有實力的大平臺為了提高效率和自主性,多選擇自建物流。因此,第三方物流的市場前景,是中小平臺。

中小跨境電商平臺主要精力必須放在產品銷售和客戶維護上,沒有足夠的資金搭建自己的物流體系,這使得它們需要借第三方完成物流優化。

3樓:影子

跨境物流本來就是個新產業,各企業的規劃隨著政策的變化和企業自身的發展而變化是很正常的。不變的就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讓落後的一般**形式無法讓群眾得到滿足。生產關係落後了!

所以呢,我們需要跨境電商這個新業態。也就需要跨境物流來實現這個業態的發展。

4樓:咎碩琳

因為巨頭自建物流的衝擊,物流公司的市場份額是縮小了的。這就需要擁有自己的競爭優勢才能存活下去。現在的趨勢有兩個,一個是協同化物流模式,打破單個企業的績效界限,通過統一協作,實現高效率低成本、少批量多頻度的配送。

5樓:汐

今天的網路零售已經佔到社會零售的總額的12.%,阿里研究院預計,到2023年,整個網路零售將會超過10萬億,社會零售總額佔比將超過20%,5到8年之後,全年包裹量將超過1千億件,按照阿里研究院就業測算模型,屆時電商物流從業人員將超過500萬人。目前,快遞物流人員的待遇偏低,實際上很大的原因在於供求關係的因素,從2023年到2023年,快遞單價降幅超過50%,目前已到極限,隨著勞動力的短缺與服務消費升級,物流快遞人員的工資可能會快速增加。

未來,工廠生產的需求穩定的標準產品,物流將逐漸向倉配模式轉型,這是一個不可抗拒的趨勢。

6樓:回憶

隨著大資料應用對**鏈的改變,物流路徑也會發生變化,全國的產業佈局也在發生著變化,目前很多都是從品牌商倉庫發出去的,資料打通後,未來這些貨物將直接從工廠發貨,做到物流路徑最優,貨物不動資料動。網際網路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消費差別的現狀,二線、三線城市跟一線城市消費是同步的,線下是梯度性的,首先是北上廣大城市消費,逐步擴散向二線、三四線城市擴散,在網際網路這個消費是同級的。例如,通過資料分析發現,2023年縣城消費者購買雅詩蘭黛這樣高階化妝品的人數,比一線城市購買還要頻繁,因為他現實當中根本買不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

7樓:懷語芹

隨著平臺經濟的發展,平臺+個人商業模式不斷演化,緊靠專職的物流從業人員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電商物流勢必走向社會化物流,共享物流之路。物流資源將向雲端計算資源一樣,按使用付費,如告別it的農業化時代一樣,告別現代物流的農業化時代。 每一個人,每一個車輛,以及每一個閒置的倉儲資源,都有可能成為物流使用的一個環節,碎片化的運力倉儲的這些資源,通過網際網路連線起來形成的網路的資源,有可能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物流參與的環節。

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跨境電商的物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參考:

1. 成本較高

跨境電商物流的執行除建設跨境物流網路之外,還需要考慮到跨境商品關稅、商檢、跨境快遞等一系列的費用。

2. 運輸週期長

跨境物流的產業鏈和環節相對較長,主要包括國內物流、國內海關、國際運輸、國外物流、國外海關等較多環節。

3. 物流資訊化的問題

當前跨境物流採用較多的郵政小包模式存在著物流資訊無法及時追蹤的情況。在包裹運輸的過程中,貨物所處的環節、所在地點、是否入艙等都是顧客無法及時得知的。

9樓:渲雲

國際局勢風雲變幻,關稅不穩定。

選品庫存積壓過多

亞馬遜等國外平臺,規則複雜

10樓:深圳市跨店網路科技

在跨境電商的發展過程中,物流配送無疑是重要的制約要素。

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跨境物流的基礎設施和運作水平較為滯後,不僅成本高、時效慢、**鏈高階能力不夠。

談談你對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認識?

11樓:js選品工具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國內跨境電商在2023年的交易規模達到3.1萬億元;2023年,其總體規模上升到4萬億元,增長率為30.6%;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已達5.

4萬億元,同比增長28.6%。2023年,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已達9萬億元。

由此可見,跨境電商正處於飛速發展的一個階段。

目前跨境電商處於發展高潮階段,一方面是我國跨境電商具有優質市場基礎,**大力支援,另一方是跨境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已經習慣線上購物。

物流的發展

跨境電商的發展,遇到的最大的痛點問題就是物流和海外倉,只有物流通了,時效趕上去了,跟蹤智慧化了,那麼跨境電商的問題就基本解決了。

平臺本地化服務

還有就是平臺本地化服務問題,其實也是平臺規則問題,像最近的vat等,都是隨著平臺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而改變的,這就需要我們賣家及時跟著政策走,克服這些問題。

多平臺發展

隨著單一平臺不斷飽和,競爭白熱化,小語種電商越來越受賣家歡迎,成了藍海市場;而且也逐漸形成多平臺銷售模式。

多平臺模式,使得資源充分利用,當然運營成本加大,但相對來說,是在提升成本做大利用化。海外倉可以共用,產品多渠道降低囤貨風險,人員配置充分調配,gmv大幅度提升,對企業的發展起到正面的促進作用。

更多問題了解,jungle scout

12樓:

大家都是知道,從眾這個屬性的商機是很巨大的,所以跨境電商也是擁有社交屬性的,隨著競爭不斷的升級,各大跨境電商平臺根據自身平臺消費者的需求確定方向,不斷強化、整合、管理其國際**鏈,完善**鏈佈局。這就給跨境電商的社交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而跨境社交電商底層邏輯重構電商玩法跨境社交電商從底層邏輯顛覆過去購物體驗,主要表現為:

基於信任之上的分享提高購買效率

跨境社交電商是貨找人思維,因為對標籤及大資料的深度學習,可以推送精準需求給精準人群,而且中間有熟人介紹,過程即簡單又有信任,碎片時間產生交易,不花過多時間同時體驗感又好。

貼近使用者社交行為習慣購物更加便捷

在大社交背景下,社交電商無處不在,使用者社交已經變成日常行為,各種購物場景都圍繞著社交,產品通過社交圈流通到使用者面前,喜歡就下單購買,購物更加便捷。

強大裂變能力快速吸粉獲客

跨境社交電商擁有強大的裂變能力,可以通過會員、資深使用者、免單任務、折扣任務等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平臺。其中最關鍵的誘導使用者分享的底層動力是利益驅動,比如拼團的分享,可以獲得更低的購買**,會員分銷可以得到抽成,老帶新可以獲得現金紅包。分享福利資訊,本身就是一種雙贏的結果,因此裂變會快速地、不斷地發生,猶如一張張鋪開的網狀關係,遍佈所有社交人群。

社交營銷有四個屬性的分類:真實身份社交、興趣社交、行業專業社交、移動社交。跨境社交電商是以人為本,依託於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有效撬動粉絲社交圈,產生源源不斷的流量。

這種低成本,高頻模式必將成為主流,跨境社交電商將消費者從青年人擴充套件到全齡消費,將產品從單一規模化升級為多樣化個性化,將場景從中心化轉移到無處不在的社交平臺,這風雲變幻的電商戰場,任何商家都無法安於現狀,因為隨時可能被新興黑科技顛覆和取代。

社交電商裡有兩個重要的點:第一,基於使用者之間的信任,可以帶來高毛利和高附加值,這個前提是產品本身不能太差,因為跨境的產品品質過硬,大部分是海外品牌方直供的產品,但是由於資訊差,相對於內貿這盤貨而言**沒有這麼透明,新品還可以保持不錯的利潤空間。第二,傳統微商需要面臨另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對產品品牌的信任。

和中心化平臺大標品策略完全相反,傳統微商是極致單品策略,所以利潤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傳統的微商和傳統的社交電商他們對於品質和產品是缺乏信任的,而跨境電商這盤標品的貨恰恰能夠解決傳統微商的復購率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跨境+社交這麼火的原因。

如何看待物流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

隨著我國社會資訊化程度的提高,電子商務日益顯示出其美好的前景。據中國網庫資訊中心提供的資料,至2009年6月30日,中國網民規模已達3.38億人,普及率為25.5 較2008年底增長4000萬人,如今越多的網民已習慣於 透明和購買方便的網路購物。但是我們在關注電子商務良好發展態勢的同時,也絕不能忽視...

上海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相對飽和 復,競爭激烈,制地價高昂,成本無優bai。依傍杭州,du第一電商,如zhi果你想找到突破點,dao你需要有好貨源這個核心競爭力。據統計,上海市電子商務交易額2003年達到五百零四億元,較上年增長近100 2004年交易額超過七百四十億元,增幅為47 目前電子商務的交易額已經達到上海市商品零...

如何看待移動電子商務,以及發展前景

一 電子商務的特點 電子商務是藉助電子工具所開展的商務活動,是企業經營的一種新手段。與傳統的經營模式相比,電子商務具有其獨特的特點與優勢,具體而言,電子商務具有以下特點。第一,主動性。這種主動性特點表現在企業銷售的主動性與消費者消費的主動性兩個層面,對於企業而言,需要主動利用資訊網路系統,針對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