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的宋江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劉備在歷史上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

2022-01-29 22:03:00 字數 6038 閱讀 7898

1樓:落葉枯根

宋江應該是真假仁義並存。總的來說,宋江是真仁義。但他之後,也假仁假義做了幾件事。

宋江是一個很有矛盾的人,原先是鄆城的一個小官,後來上了梁山。但宋家內心仍然想要當朝廷**,帶領梁山108將投靠朝廷,落得了幾乎全軍覆滅的結局。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宋江。

宋江對武松和晁蓋是真仁義。

當年武松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投靠在別人門下。在這個時候,宋江卻給了這個年輕人資助和尊重。雖然武松還不是打虎英雄,但宋江仍然欣賞他的才幹的武功。

同樣是給予武松資助,北周皇室後代柴榮只得到了埋怨,而宋江卻得到了尊重,宋江對武松絕對是真仁義。宋江對晁蓋更是仁義。晁蓋和宋江是好朋友,晁蓋後來犯了罪,被打入大牢。

而宋江這時候是鄆城的小吏,可他卻放走了晁蓋,以至於自己失去了工作。先不管宋江對不對,但他對晁蓋的卻是真仁義,真正的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宋江對盧俊義則是假仁義。

根據晁蓋的遺願,誰抓住史文恭,誰就是梁山的老大。最終盧俊義抓住了史文恭,可宋江卻當了老大,這是為何?

宋江在梁山好漢面前表演了一出假仁假義的「讓賢」。說自己有三點不如盧俊義,應當盧俊義當老大。結果本來應當是老大的盧俊義被弄得不好意思了,再加上武松等人的反對,宋江就當了梁山老大。

所以說,宋江的仁義是分人的。

2樓:白藏

假仁義,從水滸傳中很多事可以看出來,別人在不侵犯他的利益的時候,他是一個知心大哥,一旦侵犯他的利益他就變了。

3樓:樂其

假仁義,從當時宋江想投靠朝廷,李逵不同意,宋江就把李逵毒死了,就能看出來他是假仁義。

4樓:善良何

假仁義,他一直都是為自己的利益,最後害死了那些信任他的兄弟。

5樓:芳芳最美

假仁義,他完全不考慮兄弟們的感受,就連後來投奔朝廷也是一人決定。

6樓:一杯笙歌

假仁義,我在看水滸傳的時候一直都覺得宋江活得很虛偽,有很多事其實他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但是他還非要為自己的行為弄上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7樓:炮二張

宋江當時一心想投靠朝廷然後李逵不同意就把李逵給殺死了,所以宋江是假仗義。

8樓:滿目山河

我覺得宋江真的是一個仁義君子。

他所走的每一步,不管結果如何,初衷都是為了他的梁山兄弟們的未來考慮啊。

9樓:王小姐聊電子

宋江是假仁義,最後為了自己的利益,將很多兄弟的性命都弄丟了。

劉備在歷史上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

10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的『仁義之舉』:

1、幾乎每次戰爭失敗都會帶著百姓一起走。

2、戰場上會為部下擋箭,名將霍峻死的時候,下葬那天劉備在墓地睡了一夜。

3、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

4、身邊團結了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等一大群忠肝義膽之士。

劉備的『不仁義之舉』:

1、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劉備的漢室宗親身份都令人起疑。

2、「摔阿斗」和「白帝城託孤」都免不了政治套路的手法。

3、「借荊州」和「攻伐益州」跟劉備一貫標榜的『仁義』不符。

個人認為,先不論劉備原本是否是一個『仁義』的人,能做到每次都帶著百姓緩慢逃亡,即使之前的他不是,最後也變成真的『仁義』,對於「借荊州」和「攻伐益州」,對於任何一個擁有『光復漢室』卻沒有一塊根據地的人說,都會如此做吧~

11樓:白土知道

如果用劉備的行為來判斷他的人格,劉備有許多仁義的言論和行為,一個人能做到這些可以稱為仁義。從動機上說,劉備的仁義可能有道德價值觀的出發點,也肯定有政治考慮,只是他將政治利益和社會所推崇的道德融合在了一起;從這個角度,仁義是一件從內心和外在利益都合理的選擇。劉備仁義,但不單純的仁義。

曹操真實,內心想法流於外表,壞得很坦誠,好得很直接;而劉備,做事委婉,有道德壓力,比較隱藏真實意圖,而顯得不真誠虛偽。就像陳游標,無論他是否真的發自內心的做慈善,只要他的行為是慈善的,就可以成為慈善。即使是假仁義,如果堅持做了一生,也就成了真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先生評價《三國演義》,其中有這麼一句:「欲顯

劉備之長厚近似偽」(《中國**史略》),這句話本來並不過分,因為《三國演義》的作者就是將劉備作為封建時代的「仁君」形象而加以塑造的,與歷史上的梟雄劉備自然不可混為一談。然而許多讀書不細心的朋友人往往先入為主的以《演義》中的劉備形象代入歷史上的劉備,最後得出諸如劉備「虛偽」、「沽名釣譽」等結論,這就混淆了歷史的本來面目。因此,本文擬從史實的角度,談談劉備的「仁義」。

劉備講「信義」,最典型的表現是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備從樊城向江陵退卻時:

「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裡,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先主傳》)

當有人勸說他拋棄隨行的民眾而獨自逃跑時,他卻以「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斷然加以拒絕。對此,東晉史學家習鑿齒給予了高度評價:「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

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先主傳》引裴注)

劉備講「寬仁」,魏國的傅斡評價劉備,說他「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他說:「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晉人張輔也說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巨集而有大略。」

——以上分別見《先主傳》裴注引《傅子》、《先主傳》陳壽評曰、《藝文類聚》卷22《人部·品藻》

有人認為,劉備所謂的「信義」、「寬仁」等是虛偽的。更有甚者,認為傳統的仁、義、寬、信等道德觀念都是虛偽的。其實,中國傳統的「信義」、「寬仁」等道德觀念,對於個人品德修養,對於規範人們的社會行為,對於協調人際關係,不但在古代具有積極意義,即使在今天,其積極意義也不應完全抹殺。

但是,社會道德不是萬能的,這裡面有兩層含義:第一,道德不能解決一切社會問題;第二,道德不能適用於一切社會問題。某些人嘲笑道德軟弱者,是因為他們看到了道德在某些問題上無能為力;某些人痛責道德虛偽者,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在某些問題上並沒有遵循道德原則。

其實,這些人正是犯了道德萬能的錯誤。

劉備的「信義」、「寬仁」都是虛偽的嗎?恐怕也不能這麼認為。劉備任平原相時,「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

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先主傳》)若沒有平日真誠的寬仁表現,怎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劉備退往江陵時,後面有曹操的精騎緊追不捨,他寧可被曹操追上,也不願拋棄追隨他的百姓。像這樣在生死關頭表現出來的信義和寬仁,能說是「虛偽」嗎?

那麼,劉備是否應該在各類問題上都講「信義」和「寬仁」呢?顯然也不能這麼要求。因為道德不能適用於一切社會問題。

例如,軍事鬥爭講「詐」,不能言「信」;政治鬥爭講「權」,不能言「義」,等等。原則上雖是如此,但在具體問題上區分哪個適用、哪個不適用就沒那麼簡單了。

比方說,在對待益州問題上,劉備是應該接受法正等人的建議,乘劉璋邀請之機進佔西川,還是恪守「信義」,坐守荊州?答案理所當然的是前者,因為進佔益州是劉備集團的既定方針,這個目標的實現是遲早的事,至於用政治手段、還是軍事手段,抑或兩者並用,只是方法問題。儘管劉璋邀請劉備的態度是誠懇的、言詞是熱情的,但最終目的是讓劉備為其佔領漢中,防守北方,對抗曹操。

劉備如果真的傻到恪守「信義」的地步,那就根本甭想做益州的主人,頂多是充當劉璋的炮灰。

又比如,劉備攻下涪城,心中十分高興,遂大會諸將,飲酒作樂。席間,謂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矣。」

劉備拘泥於信義,幾此喪失了速取益州的機會,龐統早就看在眼裡,為使劉備早日擺脫信義寬仁等觀念的束縛,龐統便接過話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劉備正得意時,不由大怒,反駁說:

「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

龐統見狀,只得退席。但劉備隨即發現自己失態,不一會又將龐統請了回來。龐統回到座位,對剛才發生的事也不置可否,初不顧謝,飲食自若。

劉備見狀,問道:「曏者之論,阿誰為失?」龐統則回答:

「君臣俱失。」於是,先主大笑,宴樂如初。

「君臣俱失」,是說劉備和龐統都有過失。龐統的過失是用「仁義」的標準衡量「伐人之國而以為歡」的行為;其實話雖出自龐統之口,意思卻是劉備的,因為劉備在與劉璋爭奪益州的鬥爭中,常常被信義所困擾。龐統否定了自己,也就否定了劉備

,否定了「仁義」作為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的標準。

13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人裝一天仁義是假仁義,裝一年也是假的,裝一輩子仁義,你覺得可不可以算真仁義?

14樓:善良的逐鹿問鼎

事實上,劉備屬於收買人心的假仁義。

他用「三顧茅廬」為自己爭取求賢若渴的美名,拉諸葛亮出來嘔心瀝血。

他把阿斗往趙雲身上摔,收買人心。

他從新野往江陵倉皇逃走的時候帶著百姓,表面上是愛護百姓,實際上曹軍殺來,無數百姓罹難,反而害了百姓。

15樓:大寶

不管真假,他靠著這個仁義的名聲註定導致他不敢做不仁義的事情。

16樓:匿名使用者

據時勢而為之,無關真假,更何況即使是假,終其一生,也就是真了

根據三國志記載,劉備是仁義之人沒錯。

不要在乎真假,不論真假,天下都三分歸晉,可以確定司馬氏是真奸

17樓:涼州人丶

絕對的假仁義!如果真仁義的話,曹操還沒稱帝,他到先稱帝了!他不應該是去保護她的皇侄兒嗎?

開國皇帝都有一個通病,會找一大堆藉口來證明他的順應天道!比如努爾哈赤的七大恨詔書!其實根本就是小事情!

劉備到底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

18樓:喜腦弓子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上,劉備是仁義的代名詞,可實際上,劉備在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劉備靠的絕對不止是仁義道德

19樓:笑談窗外事

一、劉備真仁義。

三國志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翻譯過來就是「先主(劉備)為人寬巨集大量,宅心仁厚,善用能人異士,具有漢高祖劉邦的才能,英雄的模範,臨終前託孤於諸葛亮。君臣二人之間正直無私,堪稱是古今完美的典範。劉備的心機權術,不及魏武帝(曹操)。

(劉備這個人)就算遇到挫折也不屈服(百折不撓的意思),始終不肯屈從在別人手下(替別人打下手),察覺到對方的度量必定容不下自己的時候,他並不急著和對方競爭(因為劉備剛開始實力很小),反而想到了避開對方、避開禍患的方法。(比如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時候)。」

其實從關羽敗走麥城,劉備怒攻東吳,就能看出劉備對手下大將的仁義,真正做到不求同年同日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是兄弟之義的典範。

再有,劉備長阪坡一戰,帶全城百姓出逃,「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這又是領導者對普羅大眾的大仁大義。

再附上三國時期各個人物對劉備的評價,更有助於你全面瞭解劉備。

曹操曰:「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

孫盛魏氏春秋雲:(曹操)答諸將曰:「劉備,人傑也,將生憂寡人。」(曹操)公曰:「劉備,吾儔也(意思就是劉備是跟我曹操能力相當的人物)。但得計少晚。

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二、簡介: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 ,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不知是真還是假的,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大家幫我看看?

不知是真還是假,需要自己多去了解事情的原因和過程還有結果才能懂。是真是假還要你自己來解答,或者你把問題描述清楚一點讓大家幫你解答。人生在世,假假真真的事太多,要學會看淡一些。要想知道這是真的還是假的那麼你就得知道你要測試的是什麼東西 什麼東西不知道是真是假,不發出來大家沒辦法分析的,我這邊是看不到的...

這個怎麼看是真還是假的,我這個是真的還是假的,怎麼鑑別?

這個怎麼看是真還是假的,我來答當你i不知真假的時侯你非常喜歡,就把它當作真的就行了。資訊太少,只能憑感覺來判斷。從色澤上來看,不像是真品。假貨的可能性大。這個一看就是假的,因為真的他在光在日光燈下照的她是不規則的,他是很透明的,他這個不透明,不說他這個很規則,所以說一看就是假的 這類的珠子多半都是玻...

這燕窩是真是假,這燕窩是真還是假的?

你這個太不清楚了,看上去像白燕,你可以做下簡單的鑑定 1 以完整的盞形為好,而燕條 燕餅 燕絲次選,2 燕窩乾燥的味道應該很淡,溼水後應該有特有的馨香和淡淡的蛋清味。有酸味 化學氣味 魚腥味或油膩味的為假貨 3 稱下重量,一個燕盞標準的在6克左右,注意重量過輕過重都有問題 然後用冷水泡,看泡的水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