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秦國的損失過半,而趙國士兵有40萬是被坑殺的

2022-01-17 16:27:51 字數 4796 閱讀 6556

1樓:了吃醋

秦國的戰爭指導者畢竟棋高一著,他們運用謀略來開啟缺口,為爾後的戰略進攻創造條件。一方面他們借趙國使者鄭朱到秦國議和的機會,故意殷勤招待鄭朱,向各國製造秦、趙和解的假象,使趙國在外交上喪失了與各國「合縱」的機會,陷於被動和孤立。另一方面,又採用離間計,派人攜帶財寶前赴趙都邯鄲收買趙王的左右權臣,挑拔離間趙王與廉頗的關係。

四處散佈流言:廉頗不足畏懼,他固守防禦,是出於投降秦軍的目的,秦軍最害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為將。終於借趙王之手,把廉頗從趙軍主帥的位置上拉了下來;並使趙王不顧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反對諫阻,任命趙括為趙軍主帥。

趙括是一個缺乏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的庸人。他上任後,一反廉頗所為,更換將佐,改變軍中制度,於是趙軍上下離心離德,鬥志消沉。他還改變了廉頗的戰略防禦方針,積極籌劃戰略進攻,企圖一舉而勝,奪回上黨。

秦國聽說趙國任趙括為將,立刻調整了自己的軍事部署:立即增加軍隊,徵調驍勇善戰的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代替王齕統率秦軍。為了避免引起趙軍的注意,秦王下令軍中嚴守這一機密:

「有敢洩武安君為將者斬。」白起是戰國時期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久經沙場,曾大戰伊闕,斬殺韓、魏聯軍24萬;南破楚國,入鄢、郢,焚夷陵,打得楚人喪魂落魄。只會背吟幾句兵書的趙括**是他的對手。

白起到任後,針對趙括沒有實戰經驗、求勝心切、魯莽輕敵等弱點,採取了誘敵入伏、分割包圍而後予以聚殲的正確作戰方針,對兵力作了周密細緻的部署,造成了「以石擊卵」的強大態勢。白起的具體作戰部署是,以原先的第一線部隊為誘敵部隊,等待趙軍出擊後,即向預設主陣地長壁方面撤退,誘敵深入;其次,巧妙利用長壁構築袋形陣地,以主力守衛營壘,抵擋阻遏趙軍的攻勢,並組織一支輕裝銳勇的突擊部隊,待趙軍被圍後,主動出擊,消耗趙軍的有生力量;其三,動用奇兵2.5萬人埋伏在兩邊側翼,待趙軍出擊後,及時穿插到趙軍的後方,切斷趙軍的退路,協同主陣地長壁上的秦軍主力,完成對出擊趙軍的包圍;其四,用5千精銳騎兵插入滲透到趙軍營壘的中間,牽制和監視營壘中的剩餘趙軍。

決戰圖戰局的發展果然按著白起所預定的方向進行。公元前260年8月,對秦軍動態茫昧無知的趙括統率趙軍主力向秦軍發起了大規模的出擊。兩軍稍事交鋒,秦軍的誘敵部隊即佯敗後撤。

魯莽的趙括不問虛實,立即率軍實施追擊。當趙軍前進到秦軍的預設陣地——長壁後,即遭到了秦軍主力的堅強抵抗,攻勢受挫,被阻於堅壁之下。趙括欲退兵,但為時已晚,預先埋伏於兩翼的秦2.5萬奇兵迅速出擊,及時穿插到趙軍進攻部隊的側後,搶佔了西壁壘(今山西高平北的韓王山高地),截斷了出擊趙軍與其營壘之間的聯絡,構成了對出擊趙軍的包圍。

另外的5000秦軍精騎也迅速地插到了趙軍的營壘之間,牽制、監視留守營壘的那部分趙軍,並切斷趙軍的所有糧道。與此同時,白起又下令突擊部隊不斷出擊被圍困的趙軍。趙軍數戰不利,情況十分危急,被迫就昭王聽到趙軍業已被包圍的訊息,便親赴河內(今河南沁陽及其附近地區),把當地15歲以上的男丁全部編組成軍,全力增援長平戰場。

這支部隊開進到長平以北的今丹朱嶺及其以東一帶高地,進一步斷絕了趙國的援軍和後勤補給,從而確保了白起徹底地殲滅被圍的趙軍。 到了九月,趙軍斷糧已達46天,內部互相殘殺以食,軍心動搖,死亡的陰影籠罩著整支部隊,局勢非常危急。趙括組織了四支突圍部隊,輪番衝擊秦軍陣地,希望能開啟一條血路突圍,但都未能奏效。

絕望之中,趙括孤注一擲,親率趙軍精銳部隊強行突圍,結果仍遭慘敗,連他本人也喪身於秦軍的箭鏃之下。趙軍失去主將,鬥志全無,遂不復再作抵抗,40餘萬飢疲之師全部向秦軍解甲投降

長平之戰結果,趙軍固全軍覆沒,秦亦死亡過半,即雙方死亡百萬左右。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會吧,當時趙國和秦國總人口才不過四五百w人左右,怎麼可能有50w兵力以上,史書都是一些加入了神化和藝術色彩的**而已,當時戰國時一個大軍也就是軍團,最早是齊國用軍團簡稱萬,所以趙國被坑兵40w也就是一個軍團而已,大約人數,可以算軍佇列陣的縱深,長平一個小峽谷,算算也知道最多也只能容納20w,羅馬帝國一個軍團大約有三千人,分前軍,中軍,後備軍,近衛軍,而戰國時的軍隊也差不多就3000人,那麼一個萬3000人,那麼40w約掉也就12w人,符合當時的國家人口,秦國的30w也就是9w人最開始是被圍在長平谷的外側,其實是秦國設下的圈套,把趙國的部隊引進峽谷,這十萬人只是趙國的先頭進入長平谷的部隊,魏韓楚當時的軍事力量被瓦解了,只是秦國控制下的傀儡,根被沒有能以對抗秦。

3樓:匿名使用者

戰爭並不是像數學中的數字那樣簡單,而且你這也是換了概念,作戰的時候是死了10萬,可是秦國30萬人可不是給這10萬人一對一干掉的啊,不還有40萬人嗎,他們總不可能幹看著吧。

4樓:不能說話的問問

要你是統帥,難道就讓剩下的40萬就坐在那看著?而且,誰規定在站場上一定要一命抵一命?一個人多殺幾個人不行?沒殺過人就不許別人殺?

5樓:匿名使用者

秦兵百萬啊,猛攻長平,趙國堅守!!!

6樓:小出牛吸

長平之戰,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說是周赧王五十五年農曆四月至九月間,又一說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國名將白起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的軍隊發生的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軍獲勝進佔長平,並且坑殺趙國40萬降兵。

此戰,是秦、趙之間的戰略決戰。

戰爭中,趙王在戰爭指導上,昧於秦強趙弱的基本形勢,急於求勝,錯誤地堅持進攻戰略。中秦國離間之計,棄用名將廉頗,而起用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廉頗;趙括遵照趙王意圖,急於求勝,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將吏,組織進攻。

白起針對趙括驕傲輕敵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獲得戰爭的勝利。

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程序。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

秦趙長平之戰,趙國真的被坑殺了40萬麼?

7樓:匿名使用者

說到秦趙長平之戰,不得不令人想起有名「人屠」——名將『白起』。也不得不令人想起「戰國史上最大的悲劇」。長平之戰真是坑殺40萬?

且秦卒也「**過半」,即30萬,真嗎?根據梁啟超先生的統計:戰國約有200萬軍人戰死。

其資料至今仍有不少「磚家」認為是不完整的。然而「人屠」白起平生70餘戰,未有敗績,勝則屠人。至少『炮製』了差不多一半(當然包括戰死的秦軍)。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是軍事史河上著名統帥,曾有「戰神」、「常勝將軍」之稱。秦兵在戰場根本「不是人」,據史書記載:「他們為了減輕重量,方便作戰,大多數不穿鎧甲,不帶頭盔,頭上戴著小圓帽,盤著髮髻——秦俑造型」。

唉!怎能自身**不大?又怎能殺人不狠?

首先說趙軍,決不可真是坑了40萬。趙軍投至長平作戰的總數是45萬。從「開片」到「失兩營」到「堅守」到「換將」到「主動出戰」到「被切三段」到「包圍」到「斷糧」到「食戰馬」到「吃死屍」到「爭吃自家傷兵」。

最後「突圍失敗」。期間死得少嗎?秦軍投至長平作戰的總數是60萬。

白起上報秦軍死亡「過半」,即30萬,試問以秦人不要命的勇氣和殺人不眨眼的狠勁,趙軍45萬人會只是死5萬?以30萬拼5萬。這絕不是白起的作戰風格。

失敗受俘的趙軍最終只是被放了240個半大的小夥子回國報信。其餘盡數「坑殺」。我估計最多隻是「坑殺」20多萬。

而戰死的則是25萬,趙軍戰死25萬對秦軍戰死30萬——基本『靠譜』。不過20萬也罷!40萬也罷!

兩個資料同樣驚人。無論如何,白起都要為這「罪過」「埋單」。為這些生命「負責」!

毫無疑問,這永遠都是他身上「抹不去的汙點」。「人屠」看來彷彿「名副其實」。但本人認為不可以拿「現在的價值觀去討論和套用歷史人物,因為無論他如何英明,也無法逃離當時的時代。

」打個比方,不論男女其中一方,如果無與異方發生『關係』,能繁衍後代嗎?作為一國將軍,他要考慮怎樣以己方最少的**去削弱敵國的有生戰鬥力。放那些人回去,不久他們必定「執刀」回頭『操』我,這是「白痴」都能想到的。

同時秦國一直以法家思想治國,提倡嚴刑峻法。即便不殺也不能放!但是n張嘴,要喂『飯』,受不起!

所以他的決定雖然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但他的考量是「正確」的,有「道理」,也符合他的「作風」。更符合名將的邏輯。白起因為趙人蘇代的挑撥范雎私心而錯失「滅趙」的機會。

因為一句「風涼話」招致討厭。因為一系列「鬥氣」拒絕引來「死神的招手」。翻閱典籍,悉心揣摩,白起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

萌生了我對白起的「好感」。沒有這最後的話,白起只能是個「人屠」、「殺人王」、「冷酷的軍人」、「半帶成熟的政客」。。。有了最後的話,他是個「男子漢」、「好漢子」、「純爺們」。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數字應該是實數,秦末時中國人口就有6000多萬,戰國時至少有5000萬,秦始皇徵南越時就動用了五十萬軍隊(這還未包括在北邊與匈奴作戰的秦軍),可見當時軍隊規模已經相當龐大,而作為當時唯一能與秦國平起平坐、實力相當的趙國,擁有40萬軍隊也就不奇怪了,也就是說白起坑殺40萬趙卒的這個數字是實際存在的。2023年出土的長平之戰白起殺降屍骨坑之一,地當高平北亦谷門北7千米之

永祿村西北800米被稱作「後溝」的地方,坑呈不規則長方形,北壁長9.4米,深o,3米

,屍骨百餘具。類似的屍骨坑在永祿周圍已發現10餘處。這都足資說明白起殺降絕非限

於谷口一地。當然,這一史實目前尚未有確切證據!

9樓:匿名使用者

是末解之謎,有待考證。

10樓:王泓皓

個人感覺,秦國承認損失三十萬,那麼秦國損失一定會大於三十萬,大概有三十五萬到四十萬人的樣子。如此來說,趙軍在野戰的條件的下,堅持了四十六日,突圍失敗,主將被殺,如果趙軍是有四十五萬人蔘戰的話,可以說應該有三十五萬到四十萬人是正常作戰死傷。失敗後,頭像五到十萬,被坑殺也是可能的也是最符合邏輯的。

然而,成者為王,敗這為寇,成功取得勝利的秦軍,為了打擊趙軍和激勵秦軍,對外聲稱有四十萬趙軍被坑殺。其實,五萬到十萬人雖然數目不大,但足以屍骨成山,血流成河。這是我對長平一站的解釋。

中國付出三千五軍民死傷的代價,才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一個民族如果意志不倒,就算死傷再多,這個民族也會永垂不朽,這便是中華民族!

趙國在長平之戰損失慘重,是怎麼贏得邯鄲之戰的

白起於是託病不願意攻趙,跟范雎的矛盾的原因在裡面。所以趙國不怕秦國了。從秦國外部來講,邯鄲之戰並不是憑著趙國一國之力就能贏,而是魏楚趙三國聯合起來才打贏秦國。同時也少不了信陵君協助。從秦國內部來看,秦國也存在政策上失誤。長平之戰後慘重損失的趙國,是怎麼贏得邯鄲之戰的?長平之戰以後,趙國光被俘的就有4...

長平之戰慘敗的趙國,憑什麼還能擊敗秦國並打贏邯鄲之戰

因為長平之戰趙國損失只是軍事力量,國力並未受到大損,所以能很快恢復一部分。因為趙國在長平之戰之後並沒有一蹶不振,而是重整旗鼓,吸收經驗教訓,因此還能取得勝利 因為當時的趙國準備是很充分的,加上秦軍比較自滿和驕傲,所以趙國就贏了。雖然長平之戰趙國慘敗,但是隻是軍事力量受到損傷,能夠很快得到恢復,他們依...

長平之戰時,趙國為什麼要主動出擊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非常經典的戰爭,這場戰爭秦國和趙國幾乎是全國出動,投入了很多兵力。這場戰爭的勝敗關係到戰國格局,秦國勝利之後統一六國只是時間問題。在長平之戰開始,趙國用廉頗作為領軍將領,廉頗接連被秦軍打敗後,他堅守不出一直和秦軍抗衡,秦軍無法前進,趙軍也沒有辦法撤退,雙方僵持不下。後來趙國中了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