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唐朝何時開始走向衰落 原因是什麼 唐朝滅亡後出現了什麼樣的局面

2022-01-11 00:44:09 字數 4999 閱讀 4288

1樓:克隆

安史始衰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

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

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一人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載(755年)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肅宗,奉玄宗為太上皇。

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但是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併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製也無法實行。

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徵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

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自此以後,唐朝有吐蕃、回紇、南詔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決定。節度使對地方有獨立於**的管理權。唐德宗死後,繼位的唐順宗試圖進行改革,威脅了宦官的利益。

於是經過了永貞內禪而受宦官支援的唐憲宗登基,依靠禁軍的兵力令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歸服唐朝,史稱元和中興。此時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與李訓和鄭注等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失敗。

甘露之變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埋下殘唐時藩鎮和宦官的直接衝突。

殘唐而亡

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發唐末農民戰爭,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天佑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貶逐朝官,並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禪位,改國號樑(史稱後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都於開封。

唐朝滅亡。

2樓:匿名使用者

755-763年的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一大標誌性建築。此後,軍閥割據,節度使橫行,民不聊生。

安史之亂造成的破壞

安史之亂對人民是一場浩劫,給社會經濟造成嚴重破壞。洛陽四面數百里州縣,「皆為丘墟」(《資治通鑑》),「汝、鄭等州,比屋蕩盡,人悉以紙為衣,或有衣經者」(《舊唐書·回紇傳》)。「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

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榛荊,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于徐方,北自覃、懷,經於相土,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幾乎整個黃河流域,一片荒涼。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杜甫《無家別》),這詩句描畫了由於戰亂,廣大人民無家可歸的悲慘狀況。

政治方面地方上形成藩鎮割據,**政權由宦官把持。經濟方面:北方生產遭受摧殘,給人民造成巨大災難。

由於政治上的日益黑暗,激化了各種社會矛盾,終於爆發了唐末農民戰爭,瓦解了唐朝的統治。雖然農民起義最後被地主武裝鎮壓,但風雨飄搖中的唐王朝也終於在公元907年被藩鎮所滅,結束了它長達289年的統治歷史。

3樓:匿名使用者

李隆基看中揚貴妃,不誤朝政,導致安史之亂

4樓:匿名使用者

唐玄宗寵愛楊貴妃,任官楊氏兄弟,官場腐敗,邊疆軍權不統一,節度使權力過大,部隊以僱傭兵為主。

可能就上面幾點吧。

唐朝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5樓:贊贊威

天寶危機

唐朝在開元年間富強繁榮的情況下,潛在的社會危機也在發展。到天寶年間(742—755),潛在的社會危機已經成為積重難返的社會問題。開元后期,唐玄宗開始不願過問政事,只想安逸享樂。

天寶二年(743年),他納楊玉環為妃後,更是專以聲色自娛,大肆揮霍,生活糜爛。在玄宗後期,政治腐敗,李林甫和楊國忠等奸佞之人相繼當權。他們隨意發號施令,胡亂處理政事,使唐朝的政治更加昏暗。

天寶八年因均田制的崩潰停止徵發府兵,原來作為補充方式的募兵制多了起來。募集的多是兵油子,鎮守京師的長從宿衛、彍騎多為市井無賴,腐化無戰鬥力;戍邊的衛士稱長征健兒、長從兵,戰鬥力強,卻掌握在軍將手中,不聽朝廷調遣。原來府兵制下精兵多集中在關中,"內重外輕";此時精兵集中在外地,"內輕外重",威脅朝廷安全。

表面的昇平,掩蓋不了潛在的危機,各種矛盾的不斷激化,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

北方生產在大受摧殘,田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許多州縣成為廢墟。唐朝從此由強盛轉向衰落。

藩鎮割據

唐朝在安史之亂後添了許多節度使,而節度使管轄的地區稱為"藩鎮",唐朝****本以為,可以通過藩鎮來平定一些叛亂,不料藩鎮就是導致唐朝混亂乃至滅亡的總根源。唐代藩鎮割據與動亂的歷史,是從安史之亂以後開始,所謂"安史平而藩鎮之禍方始"。藩鎮割據造成了****實際管轄地區的縮小,吐蕃(7世紀)、回鶻(7世紀)、西夏(11世紀)等少數民族相繼建立地方割據政權,吐蕃甚至與中原漢族政權發生過對立衝突,使得隴西一帶喪失大半。

淮西久為吳元濟所據,是以"蔡人有老死不聞天子恩宥者,故堅為賊用"。唐憲宗初年宰相李吉甫上《元和國計簿》中,有十五道七十一州不申戶口,造成稅戶比天寶年間減少四分之三,對唐朝經濟的發展產生嚴重影響。鄭白渠在秦漢時共溉田45000頃,唐代宗大曆年間仍可達6000餘頃,然而到宋初僅灌2000頃。

方回《瀛奎律髓》稱:"想天寶,至德以至大曆之亂,不忍讀也。"而藩鎮之內,徵兵重斂,加重了人民的負擔,"自陝以西,民力傷殘,人不聊生"。

趙翼《二十二史札記》:"秦漢六朝以來,有叛將無叛兵。至唐中葉以後,則方鎮兵變比比而是。

蓋藩帥既不守臣節,毋怪乎其下從而效之,逐帥、殺帥視為常事。為之帥者,既慮其變而為肘腋之患,又欲結其心以為爪牙之助,遂不敢制以威令,而徒恃厚其恩施,此驕兵之所以益橫也。"

宦官專權

宦官專權幾乎貫穿了唐朝的中後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宮弒帝,專權橫行,無惡不作。自號稱「欺壓皇上的老奴」李輔國始,繼而有逼宮弒帝的俱文珍與王守澄、經歷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稱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時的權閹楊復恭、劉季述等人。這些人個個都是生前顯赫無比,死後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在唐朝中後期,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國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皇帝的廢立,幾乎都有宦官把持。

「黃王起兵,本為百姓」

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發唐末農民戰爭,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可以這樣說,黃巢起義瓦解了唐朝的統治。

6樓:為我心飛揚

安史始衰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

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

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一人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載(755年)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肅宗,奉玄宗為太上皇.

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但是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併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製也無法實行.

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徵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

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自此以後,唐朝有吐蕃、回紇、南詔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決定.節度使對地方有獨立於**的管理權.唐德宗死後,繼位的唐順宗試圖進行改革,威脅了宦官的利益.

於是經過了永貞內禪而受宦官支援的唐憲宗登基,依靠禁軍的兵力令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歸服唐朝,史稱元和中興.此時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與李訓和鄭注等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失敗.

甘露之變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埋下殘唐時藩鎮和宦官的直接衝突.

7樓:獨漄

李治 武則天時期唐朝還是很強盛的

武則天稱帝晚期 出現武三思等一些不學無術的人做官 靠裙帶關係 至此就有些衰落的跡象

後來唐玄宗李隆基繼位 創立開元盛世 是唐朝第二個盛世

後期李隆基獨寵楊貴妃 荒廢朝政 此時節度使安祿山發動政變 史稱安史之亂 政變之後 賜死楊貴妃 雖然回到都城 但也大不如從前

唐憲宗李純是中晚唐皇帝的一個亮點 元和中興 唐王朝一度迴光返照  但和玄宗一樣 都是虎頭蛇尾 有始無終。

唐宣宗李忱是李純的兒子 宣宗時期是唐朝繼會昌中興以後又一段安定繁榮的時期 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史稱小太宗

唐宣宗之後 就走向衰落

唐朝何時開始走向衰落?原因是什麼?唐朝滅亡後出現了什麼樣的局面? 5

8樓:第五我本命

安史之亂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唐玄宗統治前期是開元盛世,整個唐朝達到頂峰;統治後期唐玄宗因寵幸楊玉環開始不問政事。而且因為唐前期為守護邊境派了重兵出去,出現外重內輕局面。安祿山和其部下史思明就發動了安史之亂。

雖然最終叛亂被平定,但它卻給唐朝經濟一個重創。

唐後期出現了藩鎮割據局面,唐滅後是五代十國時期。當時的政權靠武力獲得,在位時間短,君主大多是手握重兵的武將。這與唐朝的尚武風氣脫不開干係。

這也導致宋太祖趙匡胤上位之初就採取重文輕武政策。

ps.安史之亂後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到南宋時期結束。這為江南地區帶去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工具,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

盛世唐朝,唐朝門閥政治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麼啊

唐朝門閥政治走向衰落的原因如下 1 科舉制度的完善,使大量寒門晉升,衝擊了門閥政治。2 三省六部制完善,皇權不斷加強,皇帝不斷打擊門閥勳貴。3 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使小農經濟得到保障,門閥失去存在的經濟基礎,以至不能保證門閥士族的經濟特權,即不能保證士族佔有大量土地和部曲 蔭客等勞動人手。4 門閥世族子...

唐朝的妾如何自稱,唐朝的妾如何自稱?

對皇帝正式場合 妾某氏,平時 妾,臣妾,一般是臣下稱自己的妻子 對下人 我,吾 母 是bai對母親最常見du 的稱呼。而在古代對zhi母親的稱謂中dao,大都和 母版 相似,又用作對成年婦女或老權年婦女的泛稱。其中較重要的有 婆 娘 娘娘 姥 大人 媽 慈 家家 和 姊姊 等。繼母 如果自己的母親去...

歸納明朝走向衰落的表現,明朝的統治是怎樣開始走向衰落?

明朝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是財政拮据。歷史上三次稅收改革。張居正的 一條鞭法 的效果是明顯的,朝廷財政收入明顯增加,國庫積銀達六七百萬兩之多,儲備的糧食多達1300多萬石,足夠支用十年。人亡政息 失敗 萬曆 徵收礦稅。很好的支撐了萬曆三大徵。萬曆死後,東林黨把持朝政,廢除。魏忠賢 徵收商稅。天啟皇帝死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