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縣知州知府的區別?它們的由來?它們的全稱

2022-01-05 07:12:02 字數 5853 閱讀 8403

1樓:kidding丶

知有主管的意思。

所以管理一個縣的叫知縣,管理一個州的叫知州,管理一個府的叫知府。

知縣:知縣,官名。秦漢以來縣令為一縣的主官。唐稱佐官(縣裡的其他正式**)**縣令為知縣事。也就是「知縣」一詞的起源。

宋常派遣朝官為縣的長官,管理一縣行政,稱「知縣事」,簡稱知縣(意即不任命正式地方官,地方官職權由**派遣的****,所謂「知事」),如當地駐有戍兵,併兼兵馬都監或監押,兼管軍事。

元代縣的主官改稱縣尹,明、清以知縣為一縣的正式長官,正七品,俗稱「七品芝麻官」。

知州:知州中國古代官名。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長官,稱「權知某軍州事」,簡稱知州。

「權知"意為暫時主管,「軍」指該地廂軍,「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為正式官名,為各州行政長官,直隸州知州地位與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當於知縣。

知府:知府,也稱太守,是中國古代的地方職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長官。

據古代正史職官志(百官志)記載,東漢末年,州從監察區變為行政區,州最高長官稱「州牧」,以掌一州軍民。隋代,州最高長官稱「刺史」或太守,唐宋時正式設立與知州平級的府級地方長官「知府事」。

元朝廢府設路,路一級的地方長官為達魯花赤,只在散府設有「知府」的官職,是達魯花赤的屬官之一。

明朝大致恢復宋制,才最後有了以「知府」為名的地方官職。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總領各屬縣,凡宣佈國家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稽察奸宄,考核屬吏,徵收賦稅等一切政務皆為其職責。

知府地位相當於現今一個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兼任市長,同知則為唯一的副市長。

擴充套件資料:

知州的特別之處:

明清兩朝,知州演變成了一種固定的官制,明清兩代的州有兩級別:直隸州和散州。直隸州屬省,級別與府相同;散州隸屬府,同縣級。

知州屬官有同知、通判,分別掌財政、刑法、治安等。

知州是從五品,月俸十石,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市委書記.此處特別說明,州有二種,即屬州和直隸州。

屬州的待遇與縣同等,直隸州的待遇與府同等,但品秩相同。這是明官制和清官制的不同,無論是

屬州和直隸州都是從五品,不同的是俸祿。

明以知州為一州之長,轄縣;明清有直隸州、散州之別,前者直隸於省,可以轄縣,後者隸屬於府、道,不轄縣,長官均稱知州。知州一般是從五品文職**

著名知府

清朝康熙年間的長沙知府陳鵬年。這位知府很體恤百姓,當時康熙南巡,總督阿山主張增加攤派用作南巡之資,陳鵬年堅決反對。為著這件事,陳鵬年得罪了阿山。

後來,因為建講堂,陳鵬年讓阿山抓住了把柄,差點被整得殺頭。

清末臺北知府陳星聚,出身貧寒,母親守寡含辛茹苦供他上學,從小就受「好好學習,長大要做好官、清官」的啟蒙教育;在當官後遇災年,他「減糧減稅」助民眾度過災年。百姓稱他是好官;遇惡霸橫行鄉里,能嫉惡如仇,伸張正義,為民除害,百姓稱他為清官。

在法軍侵略臺北的危急時刻,又帶領人民抗擊侵略,帶頭拉石築城,動員全城10萬軍民築城守城;他不顧個人安危,隻身上山勸說對他有深仇大恨的山大王山妹下山共同保衛臺北,群眾又稱他為「孤膽英雄」知府。他以身作則,愛民如子,嫉惡如仇,剛正不阿,一心救國。

2樓:楊旭y澈

一、知縣、知州、知府都是封建社會地方行政區劃的長官,不同的是各自的級別不同,權力不同

二、他們由來:

1、在唐代以前,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宋代以朝廷大臣到地方兼領一縣之長,稱"知(主持)某縣事",簡稱"知縣",管理全縣的行政,有的還兼管軍事,官秩多是七品。知縣的助手有縣丞、主簿等。

縣丞協助知縣管理縣政,主簿管理全縣的糧稅、戶籍等。

2、知州相當於之前的太守,宋代時以朝臣充任各州長官,稱"權知某軍州事",簡稱知州。"權知"意為暫時主管,"軍"指該地廂軍,"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為正式官名,為各州行政長官,直隸州知州地位與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當於知縣。

3、府,是州的別名,設定於首都和陪都之地的州稱府。唐代的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幷州是高祖奇兵發祥之地,故稱太原府。

後來凡是皇帝居留過的地方,都被升為府,以示尊貴,開後代府制先河。從唐朝開始即有以其他官職兼「知府事」或「權知府事」的做法,但「知府事」還不是正式的官職名稱,而且管轄範圍與後來的州府可能有很大差別。到了宋代,在府、州、軍、監設立地方長官,府的地方長官為知府事。

宋朝的知府事總領一個州府的軍政事務,具體權力因不同的州府而稍有差異。因為各地有特殊情形,知府事一般還會兼領其他的官職,因而邊境州府的知府在軍事和政事上的權力可能大於一般州府

三、全稱是:知縣稱謂**於宋朝全稱為:知**縣事,簡稱知縣。

知州:也是**於宋朝,權知某軍州事,簡稱知州。知府:

知府事或權知府事,**於唐朝,正式成為地方長官是宋朝時期。

3樓:在狀元巖徒步的紫藤

知府為四品官,相當於一個獨立市的市長(不包括縣級市)、市委書記,因為在古代行政、司法不分的;相對應的知縣七品官就是現代意義上的縣長、縣委書記了。

省、地區、縣級的地方行政機構,在明朝稱為「布正使司」、「知府」、「知州」、「知縣」。知縣是一個縣的行政長官。知府,與現在的地區行政公署專員相似。

通常的知州,是一個大縣,可以管轄幾個知縣。巡撫是一個比較大的地區行政長官,可以管很多個知府知縣。按院是按察使司辦公的大堂,按察使主管一個省範圍的刑法之事,

相當於現代的省級公、檢、法機關。大理寺則是明朝的最高審判機關。一品誥命夫人是一品官吏的元配夫人,皆由皇帝發出詔令封予,可以同一品官吏經常進出皇宮拜見皇帝。

知府,知州,知縣三者有何的區別?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4樓:小七侃八卦

知縣縣在政區建制開始於春秋時期。那時,秦、晉、楚等國在新兼併的邊地設縣,後來又推行到內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

「縣」這個詞語擁有很漫長曆史,並且它的含義也沒有大的改變。起先它是作為一種,幫助國家管理地方的制度(即郡縣制)一併提出來的,時至今日,這一制度都依然存在,並隨著歷史的變遷而逐漸演變,增添了許多內容,「知縣」就是在宋朝形成的。

知府據古代正史職官志(百官志)記載,東漢末年,州從監察區變為行政區,州最高長官稱「州牧」,以掌一州軍民。隋代,州最高長官稱「刺史」或太守,唐宋時正式設立與知州平級的府級地方長官「知府事」。

知州知州這一官職,相比「縣」和「府」來說,起源較晚。是直到宋代,才第一次提出這一概念。而這一官名得到朝廷的正是肯定,是宋朝結束之後,明、清在總結前朝官職的基礎上做了改進衍生。

確定了官職的管轄範圍和品級。

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長官,稱「權知某軍州事」,簡稱知州。「權知"意為暫時主管,「軍」指該地廂軍,「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為正式官名,為各州行政長官,直隸州知州地位與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當於知縣。

前者相當於現在的市委書記兼縣長,後者便是市委書記兼市長。

5樓:是你蘇然呀

回答省、地區、縣級的地方行政機構,在明朝稱為「布正使司」、「知府」、「知州」、「知縣」。知縣是一個縣的行政長官。知府,與現在的地區行政公署專員相似。

通常的知州,是一個大縣,可以管轄幾個知縣。巡撫是一個比較大的地區行政長官,可以管很多個知府知縣

省長,市長,縣長

知州,知府,知縣,到底有什麼區別?

6樓:mm_檸檬汽水

在識別知州、知府和知縣的區別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三個官職產生的背景。「知府」二字最早出自唐朝,當然那個時候是叫「知府事」而非「知府」。《舊唐書.

卷四十八》記載「武德初,因隋置牧,以親王為之。或不出閣,長史知府事。」,當然從該記載可以看出此時的知府事並不是正式的官職。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總領各屬縣,凡宣佈國家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考核屬吏,徵收賦稅等一切政務皆為其職責。

直到明朝,知州才變成了一個固定的官職,併成為一州的最高行政長官,並給予了從五品的品級。當然此時的知州同元朝一樣也分等級,據《明史.卷七十五》記載「凡州二:

有屬州,有直隸州。屬州視縣,直隸州視府,而品秩則同。」,也就是在明朝州分為直隸州和散州,直隸州的待遇與府同等,並可轄縣,而散州的待遇就只與縣同等,且不可轄縣。

我們必須知道明清時期的行政區劃是「省-府-縣」和「省-府-州-縣」並行的一個制度(當然清朝還出現了道這一行政區劃)。而在明清時期省轄府和直隸州,而府則轄縣和散州,直隸州亦可轄縣。所以如果從職權上來看的話,知府掌的是一府的行政事務,知州掌的是一州的行政事務,知縣掌的是一縣的行政事務。

此外,在明清這三者的車輿與各種儀仗也都有區別。這裡我以明朝為例,如乘車,知府和知州的車駕可用素獅頭繡帶,青縵,但知縣只能用素雲頭青帶,青縵;再如傘蓋,知府出行能用紅浮屠頂,黑色茶褐羅表,紅絹裹,三簷,而知州用紅浮屠頂,青羅表,紅絹裹,兩簷,到了知縣只能用紅浮屠頂,青絹表,紅絹裹,兩簷。

7樓:

知州是主管地方軍事的機構。知府是一個府之長,掌管軍政大權。知縣 是知府下轄的一個縣城的主管,也是軍政一體。

8樓:是你蘇然呀

回答省、地區、縣級的地方行政機構,在明朝稱為「布正使司」、「知府」、「知州」、「知縣」。知縣是一個縣的行政長官。知府,與現在的地區行政公署專員相似。

通常的知州,是一個大縣,可以管轄幾個知縣。巡撫是一個比較大的地區行政長官,可以管很多個知府知縣

省長,市長,縣長

9樓:墨雲河

知府也稱太守, 相當於一個地級市委書記兼市長,知縣是一個縣的行政長官。而通常的知州,相當於地級市**市長。。

10樓:鹿凵小童鞋

知州知府知縣是階級關係,知州管理著知府和知縣,這三個都是用來幫助當地人民維持秩序,保障人民正常生活的機構。

知州,知府,知縣有什麼區別,相當於現在的什麼?

11樓:翻土何不鳴

知府、知州和知縣有何區別?

首先在知道他們的區別之前,我們要知道明清時期的行政區劃是「省-府-縣」和「省-府-州-縣」並行的一個制度(當然清朝還出現了道這一行政區劃)。而在明清時期省轄府和直隸州,而府則轄縣和散州,直隸州亦可轄縣。所以如果從職權上來看的話,知府掌的是一府的行政事務,知州掌的是一州的行政事務,知縣掌的是一縣的行政事務。

如果從直屬關係上來看的話,他們的區別就是知府和直隸州知州擁有同等待遇,知縣和散州知州擁有同等待遇,然後知縣、散州知州是知府的下級,而直隸州知州有時候也會成為知縣的上級。當然如果從品級上來看區別的話,知府則是從四品,直隸州知州為正五品或從五品(明朝為從五品),散州知州為從五品,知縣為正七品。

之後在俸祿上,如清朝知府的俸祿是歲俸105兩,知州的俸祿是80兩,知縣的俸祿是45兩。當然清朝還有養廉銀,比如在江蘇這三者一年的養廉銀分別是知府養廉銀是2500-3000兩,知州養廉銀是1000-2000兩,知縣養廉銀是1000-1800兩。

同時還是在清朝這三者在頂飾和補子上也有區別。知府的頂飾是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頂,補子圖案是雲雀。知州的頂飾是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水晶石 吉服冠用水晶石頂,補子圖案是白鷳。

知縣的頂飾是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頂素金頂 吉服冠用素金頂,補子圖案是鸂鶒。

此外,在明清這三者的車輿與各種儀仗也都有區別。這裡我以明朝為例,如乘車,知府和知州的車駕可用素獅頭繡帶,青縵,但知縣只能用素雲頭青帶,青縵。再如傘蓋,知府出行能用紅浮屠頂,俱用黑色茶褐羅表,紅絹裹,三簷,而知州用紅浮屠頂,青羅表,紅絹裹,兩簷,到了知縣只能用紅浮屠頂,青絹表,紅絹裹,兩簷。

總之在古代知府、知縣和知州還有著很多的區別,由於篇幅有限,這裡就不一一介紹。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明史.    輿服志》和《清史稿.    輿服志》,這裡有著詳細的介紹。

知府、知縣和知州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簡單的說就是知府是現在的市委書記,知縣是現在的縣委書記,而直隸州知州就是現在的省轄市市委書記,散州知州就是現在的縣級市市委書記。當然這個不能一概而論,畢竟古代的官制並不完全跟現在的官制一樣,所以只能大概的比較。

古代的縣令,知府,知縣有區別麼,古代地方官叫縣令 知府和叫總兵 太守怎麼區別

古代的縣令和知縣有什麼區別?知縣跟縣令一樣,屬於縣級單位,而知府比知縣要大,跟地級市差不多 知縣 和縣令 都是小官,管的是地方的。知府是管一個省的,相當於省長 縣令 出現於秦代 縣中戶口不足一萬的長官稱縣長 超過一萬的 長官稱縣令 知府 知縣 的稱謂出於宋代 知xx府事 知xx縣事 知府是地市級長官...

清朝的縣令和知府的區別

縣令相當於今天的縣長,一般是七品 但是也有另外,如北京順天府下轄的大興和宛平兩縣縣令,還有承德和山東曲阜兩縣的,全天下就這四個縣令是六品縣令 知府類似於今天的地級市市長,一般是四品,只有北京順天府和盛京奉天府這兩個知府是三品。一般縣之上是府還是州,主要看當地有沒有比一般縣城大且出名的城邑,如有,就是...

西方十二天使分別是誰?以及它們的由來

沒那麼多吧。二品天使 普智天使 丘拉賽 基路伯 cherubines cherubim.che rubins.cherub.cherubim 智天使智天使,伊甸園的守護者,其語源為 仲裁者 或 知識 在臺灣 教聖經 通稱合和本 中譯為 基路伯 在猶太教和 教中都認定他是神將亞當和夏娃逐出伊甸後,遣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