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介紹,都江堰介紹

2021-12-20 13:57:39 字數 4933 閱讀 1078

1樓:濮陽澍

都江堰市是成都市下轄縣級市,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部,以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譽為「天府之源」。全市幅員面積1208平方公里,轄13個鎮、5個街道、1個鄉,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69個城市社群和187個農村社群,城市建成區35.3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約71.

63萬人,戶籍人口約61.88萬人。1都江堰市也是四川省經濟綜合實力「十強縣(市)」。

2023年,全市gdp超過208.18億元。都江堰是國際旅遊名城,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有「青城天下幽」之稱的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發祥地。

都江堰市旅遊資源富集,擁有舉世矚目的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青城山,是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先後榮獲「首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園林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等殊榮。

都江堰介紹 5

2樓:棉言麻語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都江堰有什麼歷史故事,為什麼可以入圍國家旅遊景區?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都江堰主要歷史故事:

1、司馬遷考察都江堰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遷奉命出使西南時,實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建立都江堰的功績。後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離堆處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紀念。

2、諸葛亮設兵護堰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為農業之根本、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徵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3、張陵傳道青城山

東漢順帝時(公元126~144年),張陵從洛陽越秦嶺到鶴鳴山修道,漢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來青城山結茅傳道。張陵在青城一帶山區傳道13年,漢桓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頂。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發祥地,常道觀被稱為「仙都眾奧之妙,福地會昌之域,張天師羽化處焉」。

歷代龍虎山的天師多來青城山朝拜祖庭,為漢天師張陵掃墓。 在天師洞旁有一顆古銀杏樹,要七八個大漢才能把它圍住,在四川省乃至全國的極其罕見,據說這個古銀杏樹是張陵親手種的。

4、馬可·波羅遊歷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間(公元1264~2023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從陝西漢中騎馬,行20餘日抵成都,遊覽了都江堰。後在其《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說:「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眾,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

3樓:飛喵某

都江堰是中國古代建設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340公里處。都江堰是由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於約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經過歷代整修,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依然發揮巨大的作用。

整個都江堰樞紐可分為堰首和灌溉水網兩大系統,其中堰首包括魚嘴(分水工程)、飛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寶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體工程,此外還有內外金剛堤、人字堤及其他附屬建築。

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為主,兼有防洪排沙、水運、城市供水等綜合效用。它所灌溉的成都平原是聞名天下的「天府之國」。

4樓:匿名使用者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整體規劃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可以引水灌田、變害為利。主體工程包括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進水口。

5樓:星星寶貝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2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

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都江堰風景區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巖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6樓:咕咕咕的不咕鳥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7樓:我是天樂媽媽媽

拉法基來啦來吧池州醫院看看啊?!我

都江堰簡介

8樓:穆子澈想我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2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

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都江堰風景區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巖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都江堰的景點

1、伏龍觀

伏龍觀位於離堆公園內。其下臨深潭,傳說因李冰父子治水時曾在這裡降伏孽龍在離堆之下,故於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龍觀」。現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

殿內還有東漢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時的遺物——飛龍鼎。伏龍觀又名老王廟、李公詞、李公廟等。清同治五年(公元2023年)四川巡撫祟實以為:

「於雖齊聖,不先父食。況以公之賢:又有功於蜀,其施力程能固無待乎其子。

今乃數典忘祖,於掩其父得無紊欽?」

2、安瀾索橋

安瀾索橋又名「安瀾橋」、「夫妻橋」。位於都江堰魚嘴之上,橫跨內外兩江,被譽為「中國古代五大橋樑」,是都江堰最具特徵的景觀。始建於宋代以前,明末(公元17世紀)毀於戰火。

古名「珠浦橋」,宋淳化元年改「評事橋」,清嘉慶建新橋更名為「安瀾橋」。

原索橋以木排石墩承託,用粗竹纜橫掛江面,上鋪木板為橋面,兩旁以竹索為欄,全長約500米,橋為鋼索混凝土樁。

3、臥鐵

臥鐵是埋在內江「鳳棲窩」處的淘灘標準,也是內江每年維修清淘河床深淺的標誌。相傳李冰建堰時在內江河床下埋有石馬,作為每年淘灘深度的標準,後來演變為臥鐵。

現有四根臥鐵分別是明朝萬曆四年、清同治三年、**十六年和2023年埋下的。遊客在離堆古園內噴泉處能看到的這四根臥鐵的複製品,其真品還埋在內江河床下。

9樓:匿名使用者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這裡四季分明,夏無酷暑,最熱的7、8月份平均氣溫為24℃左右,平均最高氣溫僅28℃。冬無嚴寒,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為4.6℃,平均最低氣溫在1℃左右。

三國蜀漢時期,都江堰地區設定都安縣,因縣得名,都江堰稱"都安堰"。同時,又叫"金堤",這是突出魚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稱。

10樓:彭玉英赫嬋

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而且依舊在灌溉田疇,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秦昭王時期,蜀郡守李冰於公元前227年建立的都江堰,是中國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國科技史上的一座豐碑,譽為世界奇觀。2250多年來,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萬畝。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為都江堰渠首工程,這是都江堰灌溉系統中的關鍵設施。渠首主要由魚嘴分流堤、寶瓶口引流工程和飛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組成。

口、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巖的一部分。李冰根據水流及地形特點,在坡度較緩處,鑿開一道底寬17米的楔形口子。峽口枯水季節寬19米,洪水季節寬23米。

據《永康軍志》載「春耕之際,需之如金,號曰『金灌口』」。因此寶瓶口古時又名金灌口。寶瓶口是內江進水咽喉,是內江能夠「水旱從人」的關鍵水利設施。

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橋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橋,位於都江堰魚嘴分水堤之上,橫跨內外兩江,長500米。索橋在四川西部地區起源較早。安瀾索橋修建具體年代已不從所考,但據《華陽國志.

蜀志》記載李冰「能笮」。《水經注.江水》載「涪江有笮橋」,證明至少安瀾橋的修建,不會晚於修築都江堰的年代。

「笮」意為竹索,這是川西古代索橋的主要建築材料,故安瀾索橋又被稱為竹橋、繩橋、竹藤橋等

都江堰為什麼叫都江堰,都江堰是屬於成都市嗎

都江堰名稱的來歷。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名稱是經歷多次演變以後,直到宋代才正式確立的。都江堰是一個龐大的水利系統工程,除具有代表性的分水魚嘴 飛沙堰和寶瓶口外,還包括成都平原灌區內的眾多堰 渠和水流量節制設施,都江堰的名稱在歷史上的各個時期有不同的稱謂。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稱叫 湔堋 這是因...

都江堰到宜賓時間,都江堰到宜賓路線

我是宜賓的,但是沒有到過江安,108的票不貴的哈,成都北站客運中心到宜賓市104的票價。你從都江堰出發到達繞城高速大約30分鐘,上高速之後打大宜賓大約四個小時,按照8點20發車,到達宜賓應該是一點到達宜賓高速客運站吧。在宜賓的告訴客運站似乎是沒有到江安的車,要是沒有的話你就得到南岸客運站去坐,坐公交...

修建都江堰用了多久,都江堰什麼時候建造的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於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今都江堰市城西。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興建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為 天府之國 這項工程直到今天還在發揮著作用,被稱為 活的水利博物館 都江堰建於公元前256年 參考資料 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