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故事(不要何公何母的),有關都江堰的故事

2021-05-02 06:42:35 字數 5043 閱讀 8602

1樓:凮起雲湧

都江堰的故事:

1、諸葛亮設兵護堰:

蜀漢建興六年,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為農業之根本、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徵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2、張陵傳道青城山:

東漢順帝時,張陵從洛陽越秦嶺到鶴鳴山修道,漢安二年七月一日,率**來青城山結茅傳道。張陵在青城一帶山區傳道13年,漢桓帝永壽二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頂。

3、馬可·波羅遊歷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間,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從陝西漢中騎馬,行20餘日抵成都,遊覽了都江堰。後在其《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說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眾,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

4、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間,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來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讚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詳細介紹給世界的第一人。2023年,李希霍芬稱讚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5、黃炎培都江堰辦學:

2023年,黃炎培到都江堰選定城東郊豐都廟為校址。翌年暑假,委派重慶職業學校校長陸叔昂來灌縣購置水田、耕牛、農具,為教學實習準備條件。

2023年2月,都江實用職業學校開學,由沈肅文任校長,黃炎培偕夫人姚維鈞到灌縣主持開學典禮,並親為學校制定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的校訓。

2樓:花朵紫心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稱叫「湔堋」,這是因為都江堰旁的玉壘山,秦漢以前叫「湔山」,而那時都江堰市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們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到三國蜀漢時期,都江堰地區設定都安縣因縣得名,都江堰稱「都安堰」。同時,又叫「金堤」,這是突出魚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稱。

到唐代,都江堰改稱為「楗尾堰」。因為當時用以築堤的材料和辦法,主要是「破竹為籠,圓徑三尺,以石實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籠裝石,稱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軍歲治都江堰,籠石蛇決江遏水,以灌數郡田。」

李冰建立都江堰

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間(約公元前276~前251年),在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前人治水經驗的基礎上,精心選擇在成都平原頂點的岷江上游幹流出山口處作為工程地點,團結和組織西蜀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奮鬥,終於在公元前256年前後建成都江堰。實踐證明,歷2000多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地理位置優越、合理,工程佈置適合自然規律,分水堤、溢洪道、寶瓶口三項工程相互制約、相輔相成,聯合發揮引水、分洪、排石輸沙的重要作用。都江堰至今仍然發揮著巨大的效益。

司馬遷考察都江堰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遷奉命出使西南時,實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建立都江堰的功績。後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離堆處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紀念。

張陵傳道青城山

東漢順帝時(公元126~144年),張陵從洛陽越秦嶺到鶴鳴山修道,漢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來青城山結茅傳道。張陵在青城一帶山區傳道13年,漢桓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頂。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發祥地,常道觀被稱為「仙都眾奧之妙,福地會昌之域,張天師羽化處焉」。

歷代龍虎山的天師多來青城山朝拜祖庭,為漢天師張陵掃墓。

諸葛亮設兵護堰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為農業之根本、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徵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馬可·波羅遊歷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間(公元1264~2023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從陝西漢中騎馬,行20餘日抵成都,遊覽了都江堰。後在其《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說:「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眾,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

」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2023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來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讚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無與倫比。曾於2023年在《李希霍芬男爵書簡》中設專章介紹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詳細介紹給世界的第一人。

2023年,李希霍芬稱讚"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修建成灌馬路

成都到灌縣公路於2023年動工,從灌縣一端建成2公里「示範路」即告停止。2023年,四川省督理委林火良青為總辦,改官辦為官商合辦,2023年全線建成,2023年1月1日通車。是四川省第一條公路。

創辦合資企業

1919~2023年,灌縣人姚寶姍在小金縣長卸任後,集會省中經營界人士,與法國**教士謝安道合資,興辦森茂伐木公司。公司以灌縣為基地,在理番(今阿壩州理縣)等地砍伐大山原木,加工成方料,經小溝入岷江漂運至灌縣紫坪鋪收漂,再紮成大筏,水運成都銷售,獲利甚巨。是為都江堰市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3樓:

都江堰建於公元前256年,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傑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夠如此富饒,被人們稱為「天府」樂土,從根本上說,是李冰建立都江堰的結果。

所以《史記》說:「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飢懂,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2000多年來,李冰父子鑿離堆,開堰建渠為天府之國帶來的福澤一直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廟從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歷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間的祭典活動和祭祀活動。形成了以李冰父子為主題人物的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為中心的廟會活動。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稱叫「湔堋」,這是因為都江堰旁的玉壘山,秦漢以前叫「湔山」,而那時都江堰周圍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們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國蜀漢時期,都江堰地區設定都安縣,因縣得名,都江堰稱「都安堰」。同時,又叫「金堤」,這是突出魚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稱。

唐代,都江堰改稱為「楗尾堰」。因為當時用以築堤的材料和辦法,主要是「破竹為籠,圓徑三尺,以石實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籠裝石,稱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軍歲治都江堰,籠石蛇決江遏水,以灌數郡田。」

為什麼稱都江堰,都江是哪條江呢?《蜀水考》說:「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

」流江是檢江的另一種稱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檢江,它們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內江分流的柏條河和走馬河。《括地誌》說:「都江即成都江」。

從宋代開始,把整個都江堰水利系統工程概括起來,叫都江堰,才較為準確地代表了整個水利工程系統,一直沿用至今。

4樓:

有關都江堰的故事

5樓:阿沾

1、司馬遷考察都江堰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遷奉命出使西南時,實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建立都江堰的功績。後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離堆處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紀念。

2、諸葛亮設兵護堰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為農業之根本、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徵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護,並設專職堰官進行經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3、李二郎降惡龍傳說

傳說,古時的岷江中惡龍為害,李冰的兒子二郎帶領海山七聖去降龍。一場鬥惡下來,七聖和獵狗哮天犬全部戰死,惡龍也身負重傷向南逃去。二郎追到青城山,不見了惡龍的蹤影,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遇到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知道他是李冰的兒子,為了促住惡龍來到此地,就對他熱情接待,燒好了麵條請他吃飽肚子。不久,化作人形的惡龍也來到老婆婆的家,向老婆婆乞求食物充飢。

老婆婆一眼就看出這是一條惡龍,也煮了一鍋麵條讓它吃,誰知,麵條到了惡龍的肚子裡,都變成了帶鐵鉤的鏈條,將惡龍從肚子裡鎖起來,使它不得不束手就擒。至今,青城山下還有李二郎坐過的」屁股印「,和惡龍打滾的「滾龍槽」這兩處遺蹟。

4、馬可·波羅遊歷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間(公元1264~2023年),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從陝西漢中騎馬,行20餘日抵成都,遊覽了都江堰。後在其《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說:「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眾,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

」5、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2023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來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讚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曾於2023年在《李希霍芬男爵書簡》中設專章介紹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詳細介紹給世界的第一人。2023年,李希霍芬稱讚「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無與倫比」。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2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都江堰風景區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巖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2023年8月13日,加拿大薩斯**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9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執理會全體會議上公佈了2023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其中中國的都江堰等4個專案全部申報成功。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縣)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區約50公里,距離青城山風景區20公里。

都江堰市屬中**帶季風溼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5.2℃,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米,年均無霜期280天。這裡四季分明,夏無酷暑,最熱的7、8月份平均氣溫為24℃左右,平均最高氣溫僅28℃。

冬無嚴寒,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為4.6℃,平均最低氣溫在1℃左右。

都江堰的介紹,都江堰介紹

都江堰市是成都市下轄縣級市,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部,以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譽為 天府之源 全市幅員面積1208平方公里,轄13個鎮 5個街道 1個鄉,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69個城市社群和187個農村社群,城市建成區35.3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約71.63萬人,戶籍人口約61....

修建都江堰用了多久,都江堰什麼時候建造的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位於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今都江堰市城西。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興建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為 天府之國 這項工程直到今天還在發揮著作用,被稱為 活的水利博物館 都江堰建於公元前256年 參考資料 耗...

都江堰的魚嘴

魚嘴 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 金馬河 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 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都江堰魚嘴分水原理 都江堰工程由魚嘴 分水堤 飛沙堰 溢洪道 寶瓶口 引水口 三大工程構成 見圖1 它們有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