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以何堪和情何以堪有什麼不一樣的

2021-10-18 07:33:06 字數 5695 閱讀 8020

1樓:春天來了春天

「情以何堪」 這個詞是少數底層老百姓缺乏文化的情況下對古文的謬讀。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情何以堪」。兩個詞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情何以堪」最早出自南宋時期《世說新語》,意思是:感情又怎麼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原句出自南宋庾信的《枯樹賦》是「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釋義:當年我在漢南種下的依依楊柳,是多麼嫋娜動人;而今的江邊潭畔,如眉的柳葉片片搖落,讓人感到多麼悽婉悲愴啊。時光匆匆而逝,樹木尚且敵不過春秋的更替,人又怎能逃得過歲月的滄桑呢?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也有提到:「花易謝,霧易失,夢易逝,雲易散。物尤如此,情何以堪。「

釋義:花容易凋謝,霧容易消失,夢容易逝去,雲容易散去。沒有思想的事物尚且如此,人的感情又怎麼能承受得這種打擊呢?

擴充套件資料唐代張鷟《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軼事:「庾信從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輕之。信將《枯樹賦》以示之,於後無敢言者。

」意思是:庾信剛從南朝到北方的時候,北方的文士大多都輕視他。庾信把《枯樹賦》展示給眾人後,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敢取笑他。

其實庾信入北以前,他的文名已經震動大江南北,不可能出現文中所說的被輕視的情況。所以這個故事我們只能當**來看。但這也反映出北朝至隋唐的文士視《枯樹賦》為庾信代表作的看法。

而《枯樹賦》在寫樹之榮枯時,奢麗巨集衍,恣肆誇炫,且極力徵事用典,以顯文思富贍,也使此賦在情感充沛、氣骨清健的風格中,帶有齊樑文學的華麗面貌,是庾信文風集南北大成的體現。從本文看,其情調之沉痛與絕望情緒,更接近其晚年頹唐的心態。

2樓:空白

情以何堪:出自《世說新語》。

情何以堪:出自元代王實甫的戲劇《西廂記》。

2、二者的含義不同。

情以何堪:含義有二,表示情難為或者難為情。

情何以堪:感情又怎麼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3、側重不同:

情以何堪:強調已經受了打擊,但是用什麼來承受,側重於抒發情感上打擊的媒介物。

情何以堪:強調感情本身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側重於情感本身的脆弱性。

4、表達的方式不同。

情以何堪是一個疑問的表達,到底需要用什麼來承受情感的打擊,側重於疑問,提問者急於找尋答案。

情何以堪則不同,是個反問的表達,情感怎麼能夠承受住這樣的打擊呢,側重於反問,告訴他人情感的脆弱性。

5、結構不同:

情何以堪: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前置。「何以」中「何」就是疑問代詞,原本應該是「以何」,這裡是賓語前置,變成了疑問句。

堪: 承受。 何以:

 賓語前置,即「以何」。

情以何堪:是情何以堪非倒裝的句式。

3樓:匿名使用者

區別如下:

一、二者的含義不同。

情以何堪:用什麼來承受感情上的打擊?

情何以堪:感情又怎麼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情以何堪強調已經受了打擊,但是用什麼來承受,側重於抒發情感上打擊的媒介物。情何以堪強調感情本身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側重於情感本身的脆弱性。

二、二者句式結構不同。

情何以堪: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前置。「何以」中「何」就是疑問代詞,原本應該是「以何」,這裡是賓語前置,變成了疑問句。

堪: 承受。 何以:

 賓語前置,即「以何」。 意思: 感情又怎麼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在不同的語境解釋略有不同。

情以何堪:是情何以堪非倒裝的句式。

三、二者表達的方式不同。

情以何堪是一個疑問的表達,到底需要用什麼來承受情感的打擊,側重於疑問,提問者急於找尋答案。情何以堪則不同,是個反問的表達,情感怎麼能夠承受住這樣的打擊呢,側重於反問,告訴他人情感的脆弱性。

4樓:uriel奮

1、含義不同:

情以何堪:用什麼來承受感情上的打擊?

情何以堪:感情又怎麼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看似都是問句,但情以何堪有提問的意思,情何以堪只是抒發一種感慨。

2、句式不同:

情何以堪: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前置。「何以」中「何」就是疑問代詞,所以前置了。

情以何堪:是情何以堪非倒裝的句式。

5樓:輕靈觸動

區別在於兩者的含義和句式的不同。

1、含義區別:

情以何堪:用什麼來承受感情上的打擊?

情何以堪:感情又怎麼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看似都是問句,但情以何堪有提問的意思,情何以堪只是抒發一種感慨。

2、句式用法區別:

情何以堪: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前置。「何以」中「何」就是疑問代詞,所以前置了。

情以何堪:是情何以堪非倒裝的句式。

詞目出自《世說新語》 原文為「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也有作「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出自元代王實甫的戲劇《西廂記》。

出處:出自庾信的《枯樹賦》;南朝宋時期《世說新語》。

典故故事:作者借《續晉陽秋》和《世說新語》所記兩則晉人殷仲文、桓溫對樹興嘆故事,演繹敷衍,借闡說樹的榮枯,抒寫自己的鄉關之思。

唐張鷟《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軼事:「庾信從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輕之。信將《枯樹賦》以示之,於後無敢言者。

」其實庾信入北以前,他的文名已經震動大江南北,不可能出現文中所說的被輕視的情況。所以這個故事我們只能當**家言來看。

但這也反映出北朝至隋唐的文士視《枯樹賦》為庾信代表作的看法。而《枯樹賦》在寫樹之榮枯時,奢麗巨集衍,恣肆誇炫,且極力徵事用典,以顯文思富贍,也使此賦在情感充沛、氣骨清健的風格中,帶有齊樑文學的華麗面貌,是庾信文風集南北大成的體現。

這篇賦寫作時期不能確定,或根據上引《朝野僉載》,以為成於庾信羈滯北方的初期。但從本文看,其情調之沉痛與絕望情緒,更接近其晚年頹唐的心態。

2、情以何堪出處:

「情以何堪」 這個詞是少數底層老百姓缺乏文化的情況下對古文的謬讀。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情何以堪」。最早出自《世說新語》,原句是「昔年種柳,依依漢南。

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也有作「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堪: 承受。何以: 賓語前置,即「以何」。這詞的意思是: 感情怎麼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西廂記》也有句:「花易謝,霧易失,夢易逝,雲易散。物尤如此,情何以堪?」是說沒有思想的事物尚且如此,人的感情又怎麼能承受得這種打擊呢?

6樓:越答越離譜

1、解釋不同

情以何堪:情以何堪這個詞是少數底層老百姓缺乏文化的情況下對古文的謬讀。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情何以堪」。

情何以堪: 感情又怎麼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在不同的語境解釋略有不同。

2、出處不同

情以何堪:《世說新語》,原句是「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白話釋義:「當年種柳,依依漢南。現在看凋零,淒涼江湖。樹就像這樣,人怎麼受得了。」

情何以堪:《西廂記》:「花易謝,霧易失,夢易逝,雲易散。物尤如此,情何以堪?」

白話釋義:「花易謝,霧易失,夢容易消逝,說容易分散。物尤其如此,情何以堪?」

3、句式不同

情何以堪: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前置。「何以」中「何」就是疑問代詞,所以前置了。

情以何堪:是情何以堪非倒裝的句式。

7樓:

情以何堪相對於情何以堪在感情上更遞進一步 更能體現出多樣、複雜、矛盾所結合的獨特情緒~

8樓:匿名使用者

情何以堪:感情又怎麼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情以何堪:讓人怎麼辦,將人置身於何地的意思 ,多用於負面情緒。

何以: 賓語前置,即「以何」。在不同的語境解釋略有不同。

不知這樣的見解樓主可苟同!

9樓:匿名使用者

「情何以堪」出自《世說新語》

原文為「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何以: 賓語前置,即「以何」。

所以說,「情以何堪」也是可以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看看樓下的回答是不是有種被打臉的感覺?

情以何堪 和情何以堪 有什麼區別?

11樓:忘洛心

區別在於兩者的含義和句式的不同。

1、含義:

情以何堪:用什麼來承受感情上的打擊?

情何以堪:感情又怎麼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看似都是問句,但情以何堪有提問的意思,情何以堪只是抒發一種感慨。

2、句式:

情何以堪: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前置。「何以」中「何」就是疑問代詞,所以前置了。

情以何堪:是情何以堪非倒裝的句式。

拓展資料:

1、情何以堪:

情何以堪(qíng hé yǐ kān), 堪: 承受。 何以: 賓語前置,即「以何」。 意思: 感情又怎麼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在不同的語境解釋略有不同。

詞目出自《世說新語》 原文為「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也有作「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出自元代王實甫的戲劇《西廂記》。

出處:出自庾信的《枯樹賦》;南朝宋時期《世說新語》。

2、情以何堪:

「情以何堪」 這個詞是少數底層老百姓缺乏文化的情況下對古文的謬讀。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情何以堪」。最早出自《世說新語》,原句是「昔年種柳,依依漢南。

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也有作「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堪: 承受。何以: 賓語前置,即「以何」。這詞的意思是: 感情怎麼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西廂記》也有句:「花易謝,霧易失,夢易逝,雲易散。物尤如此,情何以堪?」是說沒有思想的事物尚且如此,人的感情又怎麼能承受得這種打擊呢?

12樓:

情以何堪:用什麼來承受感情上的打擊?

情何以堪:感情又怎麼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看似都是問句 但情以何堪有提問的意思 情何以堪 只是抒發一種感慨

13樓:匿名使用者

「情以何堪」 這個詞是少數底層老百姓缺乏文化的情況下對古文的謬讀。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情何以堪」。兩個詞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情何以堪」最早出自南宋時期《世說新語》,意思是:感情又怎麼能承受這種打擊呢?

原句出自南宋庾信的《枯樹賦》是「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釋義:當年我在漢南種下的依依楊柳,是多麼嫋娜動人;而今的江邊潭畔,如眉的柳葉片片搖落,讓人感到多麼悽婉悲愴啊。時光匆匆而逝,樹木尚且敵不過春秋的更替,人又怎能逃得過歲月的滄桑呢?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也有提到:「花易謝,霧易失,夢易逝,雲易散。物尤如此,情何以堪。「

釋義:花容易凋謝,霧容易消失,夢容易逝去,雲容易散去。沒有思想的事物尚且如此,人的感情又怎麼能承受得這種打擊呢?

擴充套件資料

相關典故:

唐代張鷟《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則軼事:「庾信從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輕之。信將《枯樹賦》以示之,於後無敢言者。

」意思是:庾信剛從南朝到北方的時候,北方的文士大多都輕視他。庾信把《枯樹賦》展示給眾人後,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敢取笑他。

其實庾信入北以前,他的文名已經震動大江南北,不可能出現文中所說的被輕視的情況。所以這個故事我們只能當**來看。但這也反映出北朝至隋唐的文士視《枯樹賦》為庾信代表作的看法。

而《枯樹賦》在寫樹之榮枯時,奢麗巨集衍,恣肆誇炫,且極力徵事用典,以顯文思富贍,也使此賦在情感充沛、氣骨清健的風格中,帶有齊樑文學的華麗面貌,是庾信文風集南北大成的體現。從本文看,其情調之沉痛與絕望情緒,更接近其晚年頹唐的心態。

成語情何以堪還是情以何堪哪個對

情何以堪 q ng h bai y k n du 堪 承受 何以 賓語zhi前置,即 以dao何 回 意思 感情又怎麼能承受這種答打擊呢?在不同的語境解釋略有不同。詞目出自 世說新語 原文為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也有作 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出自元代王實甫的戲劇...

遺傳和變異有什麼一樣有什麼不一樣

遺傳,一般是指親代的性狀又在下代表現的現象。但在遺傳學上,指遺傳物質從上代傳給後代的現象。例如,父親是色盲,女兒視覺正常,但她由父親得到色盲基因,並有一半機會將此基因傳給他的孩子,使顯現色盲性狀。故從性狀來看,父親有色盲性狀,而女兒沒有,但從基因的連續性來看,代代相傳,因而認為色盲是遺傳的。遺傳對於...

賓法和法律有什麼不一樣

憲法是根本 1 規定的內容不同。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所規定的內容都是國家生活中最重大和根本的問題,它是國家和公民活動的法律基礎。而普通法律只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 某一領域方面的問題。2 法律效力不同。由於憲法是國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普通法律的效力位階是低於憲法的,而且普通法律的規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