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引導寶寶的模仿力

2021-09-04 01:10:12 字數 1578 閱讀 5711

寶寶喜歡模仿,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加以引導利用呢。

我們不難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總是偷偷地模仿大人的舉動或是言行,有時他們會躲在門後面學著父母的樣子說話,有時他們會模仿電影裡的動畫人物說話表演。甚至貓狗的叫聲,寶寶們都在進行模仿。偶爾,當我們看到孩子們那可愛的樣子,就忍不住開懷大笑。

那麼在孩子模仿的過程中,應該如何給孩子提供便利呢?

第一、應儘早給寶寶提供模仿的環境。寶寶能坐時,用童車每天帶他到戶外2~3小時,接觸空氣、陽光。也可鋪一塊小毯子在草地上,放些玩具讓他在毯子上挪動身體,伸手抓物、自由活動,這是模仿的早期準備。 第

二、寶寶不願在小圍欄裡玩時,就要讓他出來。為寶寶在小圍欄裡最長玩至1歲左右。基本認為寶寶到了9個月後仍圈在小圍欄中,對寶寶來說如同坐「監獄」。實際上寶寶不高興在裡面玩時,並不一定是指他哭鬧;小圍欄中玩久了就玩煩了,也就根本不想玩了,這就極大地阻礙了寶寶的模仿能力。要儘可能提供給寶寶一方天地。俗話說:「孩子歲半,翻壇倒罐」,也可能打破一些東西,但這無所謂;玩髒了也不要緊,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第

三、建立孩子角,即供孩子存放玩具之類的地方。同時準備一些可以發展手腦並用的木夾子、硬紙盒、小錘、小木棍、圖釘、磁鐵、布片等材料,應讓其能看、能摸、能拆、能琢磨裝配、能堆壘、擺設、借鑑、即帶有工具性、概括性和新穎性。如1歲半的寶寶不會跳繩,但他卻會拿著跳繩的木柄當話筒,學電視中歌手的模樣,哼哼呀呀地搖頭擺尾。 第

四、正確引導孩子模仿。對孩子來說,什麼都想模仿,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極感興趣,希望像**一樣做各種事。他們認為最感刺激的事兒也最願模仿,諸如學電影電視中的壞人,叼煙、打、殺、踢、鬥、戴墨鏡,這時**要正確引導,使其模仿健康的東西。如模仿醫生看病,孩子會用椅子擺成醫院,像模像樣地給布娃娃聽診、開藥;還會用小推車推著娃娃去公園玩;或模仿擺家家,做家務活,當服務員。這種創造性模仿可增加生活知識,學會生存,從小樹立為別人服務的理想。 第

五、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模仿物件。爸媽是孩子模仿的主要物件,孩子2~3歲時,中樞神經系統機能加強,大腦結構日益完善,可以認識更多的東西,這時是模仿的最佳時期。此時孩子最需有伴,爸爸媽媽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陪孩子玩十分重要。孩子已不滿足於與小動物為伴,他們會擺出「小大人」的樣子,常常表現出「我自己來」,「我要那一個」、「你別動,我會」……此時家長應增加模仿的難度,比如進行律動表演,可按樂感、調式、節奏、感**彩等要求,做十分豐富明快的動作,孩子一般都會模仿得惟妙惟肖。

也許父母平時都沒有過於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有一天即突然發現孩子在模仿自己,看著孩子那可愛的樣子,父母忍不住開懷大笑。

其實,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他們很多東西都是通過模仿父母才學會的,父母平時可以儘可能地給孩子模仿自己的機會,並有意識教會孩子模仿,拿小鏡子要孩子對著鏡子笑,做鬼臉等。孩子會玩得不亦樂乎,當看到鏡子裡的自己,孩子的好奇心也會猛增,他們急於知道為什麼有一個一樣的自己,自己笑,鏡子裡的人也笑,自己伸舌頭,鏡子裡的自己也伸舌頭。通過這些模仿動作,可促進孩子的思維開發,提高孩子思考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大腦智力發育。

模仿,是孩子學習的第一步。,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做到為孩子提供便利的條件和模仿的物件,當然我們要讓寶寶接觸到好的,模仿好的,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以及以後的發展才會起到大的促進作用。同樣的模仿需要孩子不斷地挑戰自己,開據自己的思維和動手能力,也就意味著孩子不停地在用自己的大腦,在模仿的過程中孩子也獲得了快樂和滿足感。

如何引導小孩學說話,如何引導寶寶學說話?

聽和說都是人最基本的技能,所以在教寶寶說話方面更多的應該是影響,而非正面說教。我從來沒直接教過寶寶說話,他也算開口較晚,兩歲了也只能說兩個字的,但是,最近 兩歲一個月 突然之間就什麼都會說了,包括一些高階詞彙,比如 美味 安慰 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很遍認不剩,同時思維意識也明顯變得複雜,很多時候還會給媽...

學會如何引導寶寶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每一個寶寶都有的,在父母覺得他們還什麼都不懂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開始什麼都想動手乾乾,什麼都想試試了。這些,在大人看來,只不過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寶寶氣而已,因為它往往是以強烈的淘氣形式表現出來的。其實不然,即使大人看來是一種很難管教的淘氣,但小寶寶自身卻從中體會到一種完成一項事業的喜悅,自己動手...

如何引導寶寶接受新事物

寶寶到了探索世界的年齡,是時候放手讓他接觸更多的事物,吸收更多的知識。父母做好了準備,但是寶寶卻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他們一個個在起跑線上猶豫不決,遲遲不敢接受新的事物。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的探索停滯不前,又該如何引導寶寶接受新事物呢?如何引導寶寶接受新事物?提供機會 無論寶寶是因為什麼原因 接觸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