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一箭可發幾十顆衛星,是不是說明印度火箭技術比中國強

2021-08-25 09:36:44 字數 3513 閱讀 8889

1樓:祖國的小菠蘿

嚴格來說,在印度發射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航天機構發射過如此多的衛星。印度在2023年6月成功發**一箭20星,自此開啟了它驚豔世界的征程,中國用長征六號火箭也創造過一箭20星的紀錄,俄羅斯最高紀錄為一箭37星。

更多人認為,印度能把104顆衛星同時發射到太空,那麼它的火箭技術也應該十分先進。此次承擔發射的是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37。 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37屬於四節火箭,有固態及液態燃料系統互動使用,第一節為固態推進火箭有138頓重的燃料,直徑為2.

8米,其首級火箭推進器是世界最大的推進器之一,它還擁有6枚助推火箭,其中4支在地面就點燃,其他2支則在空中點燃,每支固態輔助推進火箭都有9頓重。

pslv-c37高度44米,比中國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稍矮一些,發射總重約320噸,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3.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為1.42噸。

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已經為19個國家發射超過40顆衛星,截止至今,pslv火箭已經成功發射34次。

我國最新的「長征五號」其起飛重量已達900噸,高度57米,中芯級直徑為5米,近地軌道達25噸運載能力,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為14噸,印度此型火箭充其量就是一枚中型火箭, 其發射能力都不如長征五號一個零頭。所以很多人認為印度此次104顆衛星的發射戰績,就斷然認為其火箭技術超過中國,那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對於航天發射來講,發射衛星的數量多少並代表核心問題。印度這次發射都是將衛星投放到同一個軌道上,航天業內的專業人士都懂得其難度不大。因此航天技術的高低不是隻表現在某一個點上,它代表的是一整套複雜的科學體系。

2樓:愛看**的昕

有3顆屬於印度,最主要的是一顆來自印度本土的地球觀測衛星,重達714公斤,是所有搭載衛星中最重的。其餘101顆衛星分別來自瑞士、以色列、荷蘭、阿聯酋和美國等國,均為微型商業衛星,重量在10公斤上下。

3樓:飛翔的鯤

並不能說印度火箭技術比中國強,印度在衛星製造方面還沒有入門兒。缺少自己研發和生產的能力。

4樓:崛起的男神

目前,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和組織並不多,僅有美俄歐中印,還有一個日本,據說也掌握。印度此次發射如果完全成功,標誌著印度繼成功完成火星軌道探測器發射任務後進一步增強了太空技能。

5樓:匿名使用者

印度在衛星製造方面還沒入門,他們的方式主要是採用西方部件組裝,沒有自行研發和生產能

6樓:

這 標誌 著印度航空工業的進步,全球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無非就是中美俄、印度、日本以及歐空局,所以,這是一種強大能力的標誌,對於這種標誌,印度作為亞洲國家,一心想著要爭第一,這不,一箭發射29顆衛星,不僅創下了他們自己國家的記錄,也創下了亞洲記錄,打破了我國一箭20星的發射記錄。

7樓:apdshop潮牌工作室

我覺得這些只是花裡胡哨而已,並不能說明什麼。

8樓:

他們的方式主要是採用西方部件組裝,沒有自行研發和生產能

為什麼印度能在中國之前向火星發射探測衛星?

9樓:科學視角探奇

印度在5年前就發射火星探測器,射的比中國還快,但探測專案廉價

10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中國在2023年以前就想發射火星探測器,還是和**火箭,借他們的大推力火箭的,不料諸多阻礙,一直推,推到2023年終於可以發**,又非常倒黴,那**火箭居然變軌失敗了,只好引爆了。這次事件,不但損失了價值數億美元的火星探測器,還沉重打擊了中國的探火計劃,此後中國下定決心,不再依賴外國火箭,而是全力研發自己的大推力火箭。探火計劃暫時給擱置,大量的人力物力都集中到探月計劃去了,只有等探火所需的國產大推力火箭技術成熟後,才可能再重新探索火星,現在有計劃說2023年,打算再發射探火火箭的。

而印度的成功也有些運氣。美蘇歐等探索火星,都是發射十幾次才成功一次。印度本身的航天技術難道比歐美俄都要強嗎?

當然不是,印度航天技術算不上強,在國際航天玩家中也只是處於比較低端。只是因為中國探測器登陸月球的成功,嚴重刺激了印度。印度就喜歡跟中國較勁,急於找回面子,逼著航天部門推出了一個非常激進的計劃,就是直接探索火星,不等大推力火箭了,而是直接用小推力火箭,進行非常麻煩的多次變軌,途中意外頻發,如果印度那變軌再多些,燃料不足恐怕就沒法到達火星了。

印度那探火火箭只是小推力,它那所謂利用星際之間的引力進行接連變軌的變法,大家也並不是不知道,只是不屑於去做,那樣實在顯得太小家子氣,太麻煩,太費時間了。它那所謂的探月儀器和裝置功能也不多,壽命也很有限,科研和經濟意義有限,主要是政治意義,振奮下民族自信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印度的深空探測基本是靠美國nasa的。

11樓:風中的雞蛋殼

關於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可以說是:

技術上沒有問題

決策層沒有意願

體制上沒有動力

國際合作缺少夥伴

首先中國航天在技術上是沒有問題的,中國現有的運載火箭能夠將嫦娥2號大小的探測器發射到火星軌道,載荷能力相當於印度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的10~20倍。深空測控網目前已經接近完成。而且在2023年發射嫦娥1號期間, 中國動用的地面測控天線直徑已經達到印度的兩倍(50米)。

其次,在國家決策層面沒有做這件事情的意願。實際上雖然網上有些人對於我國的航天事業意見頗多,但是中國的決策層在這方面是非常保守和現實主義的,沒有直接利益的事情是能不幹就不幹的。就算是為國爭光的事情也是儘可能的少幹。

例如說中國的載人航天專案,從2023年至今17年了,才發**十次神舟號,其中載人飛船13年間只發**5次。難道是中國沒技術或者沒錢嗎?當然不是,純粹是國家決策層認為沒必要而已(宇宙飛船能做到的事情,99%用無人的衛星都可以做到)。

火星探測這種事情很明顯也是看不到收益的,所以高層並不熱心。實際上如果不是被印度搶了先,刺激了**,中國都不一定會有2023年火星探測的計劃出來。

第三、體制。火星探測專案應該由誰發起?難道是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

實際上cnsa跟nasa比起來差遠了,它大體上只是中國航天部門的一個宣傳機構而已。中國航天機構很多,關係非常複雜,力量很分散。他們本身沒有意願發起像火星探測這樣的專案,而像歐陽致遠這樣的地質學家雖然有發起類似專案的動力,但他們又沒有資源和能力組織航天部門進行這樣的探測專案。

所以中國的探月專案最後是專門成立了一個機構來搞。

第四,國際合作。關於印度的月球和火星探測計劃,一般都會提到國際合作的問題。印度的探測器上很多重要裝置是由歐美提供的,它的深空測控主要依靠俄羅斯、美國和歐洲。

甚至印度的航天技術大部分也是外國輸入的。

然而,中國航天實際上處於一個被國際封鎖的狀態。雖然中國是一個航天強國,我們的火箭**便宜而且成功率高,但是十幾年來極少發射外國衛星,市場份額還不如印度。因為我們是被封鎖的。

人家不跟我們合作,所以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咯。

12樓:lizk獅子

好像有個視窗期,就是基本上錯過了這幾年就別發**,聽說這次中國的衛星打算很多個流程一次走完,如果成功了也很了不起

為什麼都管印度人叫印度阿三為什麼要把印度人叫印度阿三

印度阿三這個詞起源於解放前過去中國老上海,當時上海到處都是外國人的租界,印度人多為外國人的僕人或者保安巡捕助手之類的,所以中國人習慣性的把外國人當老大,自己是老二,印度人自然就是老三了。印度阿三,指印度人,一般含貶義。印度阿三 來自 十里洋場 時期的吳語上海話,吳人極喜加 阿 字,而上海話中與 三 ...

為什麼印度總想超越中國,為什麼印度總想超越中國

就像我們總想超越美國日本,動輒什麼都要拿美國日本來做比較。因為62年一戰,徹底把印度打怕了,印度人就一直害怕中國再打它,很多印度人就耿耿於懷,一直會伺機超過中國,再來打敗中國。加上西方 很喜歡拿印度和中國比較,美國就總是吹捧印度,慫恿印度加入圍堵中國的聯盟,印度也出於自強的政治需要一個敵人,來維持它...

為什麼印度的汽車沒有後視鏡,為什麼印度汽車沒有後視鏡?

在印度旅遊或生活過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印度的風土人情還不錯,當地人對待外來人十分友善和熱情。不過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印度那邊的汽車是沒有後視鏡的。眾所周知,後視鏡是安裝在汽車上的必需配件,能夠防止行車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人身安全。為什麼如此重要的後視鏡在印度的汽車上卻看不到呢?知道原因後感覺很好笑。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