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怎麼解釋

2021-08-11 02:15:58 字數 6677 閱讀 5904

1樓:8萬4千法門

1、佛家不講愛情,佛講慈悲。

2、佛法為什麼不說愛,要說慈悲?因為愛裡面有感情,慈悲這個愛裡面沒有感情,它是純粹的理智。

3、慈悲跟世間所講的愛情是一樁事情,一個是覺悟,一個是迷惑。

4、愛情與慈悲在事相上沒有兩樣,在起心動念上不一樣,一個心迷,一個心覺。

5、迷了的時候叫**情,覺悟了就叫慈悲。

6、佛菩薩這個愛心叫做慈悲,是永恆不變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

7、佛菩薩為什麼能夠捨己為人?慈悲心在那裡推動。

8、世間人帶著感情這個愛是假愛,靠不住,為什麼?它會變化,愛到最後會變成怨家、仇敵,所以那種愛是假的,不可靠。

9、凡夫的愛情,這個愛裡面不平等,這個愛裡面沒有真誠。為什麼沒有真誠?那個愛會變的,靠不住。

10、我們中國祖師大德們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

11、你為什麼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難,在這裡搞六道輪迴呢?就是你的愛慾沒斷,這是六道輪迴生死的根本。

12、世間人把愛慾看得很重,認為這是正當的,這個都是迷惑顛倒。

13、惟獨佛菩薩看得清楚,知道六道輪迴怎麼發生的,就是在這一念錯誤。

14、果然能把愛情看破、放下了,你決定超越六道輪迴。

15、唸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如果愛情這一關看不破,還是不能往生。

16、唸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就是愛慾不斷。

17、愛情這條繩索捆住你,阿彌陀佛拉都拉不動,沒有法子,一定要把這個斷掉。

18、把愛情斷掉絕對不是絕情無義,跟諸位講穿了,你那個愛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騙自己又騙別人,虛情假意。

19、怎麼知道是假的?今天愛得不得了,明天又吵架了,後天又離婚了,你看這不是假的嗎?**是真的!

20、許多青年男女在戀愛的時候,多甜蜜!過了不久,變成仇敵,變成冤家。可見得那種愛情不是真的,假的。

21、諸位冷靜去想一想,愛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會覺悟。

22、古人結婚是為道義,為人倫,為家族幸福,不是為愛情。

23、現在人結婚是為愛情,愛情是脆弱的,愛情會變,所以婚變的事情層出不窮。

24、有一些人不懂佛法,聽說佛法要永斷情愛,於是乎他就反對了。他說人與人之間要沒有愛情,那還有什麼意思?

25、佛是不是情與愛不要了呢?不是的。你要曉得,他這個「斷」實在是轉變,把情愛轉變成智慧。

26、佛經上常講:「轉煩惱成菩提」。情愛是煩惱,佛教給我們,要把煩惱轉變為般若智慧。

27、般若智慧裡面有沒有愛呢?有。那個愛不叫**情,叫慈悲。

28、世間人所講的愛情,都是虛情假意,不是真的;轉變成智慧,那就是真的,永恆不變。

29、一定要轉煩惱成菩提,你才能夠悟入佛法,你才能脫離六道輪迴。

30、你看自古以來,中國、外國的文學作品裡面,寫的是什麼東西?都是情與愛,所以他永遠不能夠脫離六道輪迴。

31、佛法講「慈悲」,佛菩薩是真正愛世人,他是真正有愛有情。

32、慈悲是真正的愛情,永恆不變。

33、慈悲是從自性真心裡面流露出來的,它那個根源不變,所以流出來的作用、現相也不變。

34、六道凡夫都沒有真心,都沒有真情,也沒有真愛。

35、凡夫那個心靠不住,全是虛情假意,不能相信。

36、你如果相信別人會對你好,那你是糊塗,你是迷惑顛倒。

37、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說的話都靠不住,不要當真,你要當真,決定要上當。

38、你不但不能相信人,對自己都不能相信,為什麼?自己的感情都會變化。

39、今天我對這個人好,明天我又對他不好了,自己都靠不住,還能靠別人嗎?

40、佛給我們講,沒證得阿羅漢以前,別相信自己。自己都不能相信,怎麼能相信別人?

41、這個世間人,全都是虛情假意,全都是用妄心,你要當真,你虧可吃大了!

42、世間種種的境緣,一切人事物,平常看得越淡越好,不要認為看得這麼淡,好像這個人絕情寡義,但是往生容易。

43、你愛情太重,往生就發生障礙。

44、你愛情重了,就要搞六道輪迴,就要搞三惡道。

45、愛情不是好東西,生生世世害我們;害得這個樣子,還捨不得離開它,這是太愚痴了,一定要覺悟。

46、我們要到極樂世界去,當然要把愛情放下,還有留戀,還有牽掛,還有放不下的,那就去不了!

47、這個事實的真相,你要看破,你從此以後,這一切恩恩怨怨要把它捨棄。

48、不要想愛情,想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就好。

2樓:金象同學

請參考"感受人間疾苦,將自己的慈悲心,從實際切身體驗中培養起來,是菩薩道修行非常重要的一項,剛揭兩頁書產生的小感動是不濟事的。你要打鐵趁熱,將感動化作行動,出動去派飯、施衣、放生救苦,這可使你功德倍增,迅速登入菩薩地。凡作於他人身上的憐憫他們的,與作於我身上無異,這是佛陀與耶穌**的話。

強者和弱者怎麼區分?就看慈悲心的修為、深淺的程度而定;慈悲心處處受歡迎,並得到擁戴。

我們這條線是跟隨印光、虛雲、弘一三位大祖師的。三大祖師在戒殺放生、持素不吃眾生肉的觀點上,是完全一致的。修行不吃肉,重不重要?

無比重要!吃肉與成佛有無直接關係?從未見過有一尊吃肉的佛,吃肉不能成佛。

因為修到一定層次,自然斷肉,表裡如一,內外一致,否則只是文字上、口頭上的慈悲而已。 ​

如果受了菩薩戒,基本不要騎乘動物,比如牛、馬、驢、駱駝等,為長養慈悲心的原故;除非有特別原因必要騎乘這些眾生,為了度化它們則另當別論。菩薩戒就連貓狗也不可飼養,更何況騎乘。居士五戒,貓狗等寵物可以眷養沒有犯戒,但建議儘量不騎乘或奴役動物有損慈悲。

雖不犯戒,可別忘了債也一樣要還的。 ​"~常觀世音**

3樓:撒凌波

慈是仁慈,慈愛,悲是悲傷,在這個世界慈愛都有虛假,沒有真實的,都有自己的目的,沒有無私的仁愛。但有一位慈愛的神,就是人類的救主,耶穌**!他是偉大而獨一的神,被取了人的形象來到世界,也將拯救人類的福音啟示給相信他的人,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4樓:希熱秋傑

慈悲:慈=「心」承載「茲」。茲:快樂的旺盛生長。慈:願一切眾生具足樂及樂因。

悲=「心」承載著所有「非」離苦得樂的眾生。悲:願一切眾生永離苦及苦因。

心=慈悲承載所有眾生。

智慧:智=日+知=只有光明的知,才是智。叫智的自性光明。我們凡夫的知,哪有光明?所以不叫智。「痴」=病知。凡夫的知屬於「病知」。

慧:「心」承載所有「非」離苦得樂的眾生,發育出法身三脈「山」(倒山)。「非」三線遷移成「豐豐」。

5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是慈悲?

慈悲不是「愛」。有愛,就意味著有[我],也有[我所]愛的(你、他、它們)。有愛,就意味著有了愛的對立面——不愛。而慈悲,是沒有對立面的。

慈悲也不是「無愛」。世俗所言之「愛」,乃是一種貪慾,而佛及高階菩薩已沒有「貪」,故也沒有「愛」,當然也沒有「不愛」。慈悲,無關愛恨、權衡、取捨、得失。

慈悲二字,可拆為「茲心非心」,也就是「此心非心」。予樂,謂之慈。拔苦,謂之悲。

但是,佛與高階菩薩,沒有「我相」和「人相」,也沒有「苦相」和「樂相」,更沒有「正在拔」、「正在予」的有為相、造作相。

慈悲者,無人、無我,無願、無作,不見有苦、不見有樂。

玄奘大師所翻譯的《心經》,開頭第一句這樣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自在菩薩,指的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觀世音菩薩。

當時為了避李「世」民的諱,故譯作觀自在。

好,下面就是關鍵之疑:既然已經[五蘊皆空],身心都空了,為什麼還有[苦厄]?原因在於,[五蘊皆空]是觀音的境界,[苦厄]是眾生的感受(處境)。

觀音是古佛再來,示現為大菩薩,他早已解脫,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也無苦、無樂、無愛、無恨。而芸芸眾生,處在輪迴之中,還有我相、有人相、有眾生相,還有愛、有恨、有苦、有樂,還在不間斷地分別並取捨,爭鬥糾纏,繼而受苦受罪……所以,觀音菩薩出手了。——這,就是慈悲。

觀音不是「忍不住」要出手,而是:可以出手,也可以不出手。在禪宗七經之《壇經》中,六祖慧能就赫然說過這樣的話:

「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珍重好去。

」意思就是:如果連這一點都聽不懂、悟不了,我也沒必要再跟你說什麼,你好自珍重吧(耐心等待下一班通往涅槃城的地下鐵)。另一次,某**有疑來問,慧能為他簡單講解了幾句,然後說:

「汝須自修,莫問吾也。一切時中,自性自如。」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菩薩心腸,霹靂手段。

可能某些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博主,你又不是觀音本人,怎麼就知道觀音是不是像你上面所說的那樣想呢?」這個疑惑本身,就已經暗含了「我相」和「人相」。

盲人不懂光和彩,聾子不懂音和聲。最好的辦法,不是向他們解釋什麼是光、什麼是聲,而是直接讓他們看得見,聽得到。慈悲的最大障礙,就是[我]。

只要破掉[我相],我們就都能開眼看「真相」。

《圓覺經》雲:「其心乃至圓悟涅盤,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殫證理,皆名人相。

」連出世間的[涅槃]——(這是聲聞阿羅漢所追求的最終境界),也是一種我相,更何況世間裡的其它東西。由此可見,[我相]是何等的頑固執持,始終潛伏於藏識(第八識),遊戲於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分分秒秒從不消停。

生生世世以來,眾生浸染於貪嗔痴三毒,深著[我相]和[人相],不斷有比較,有取捨,有得失,有滿足感和不滿足感,某些時候會痛苦到瀕臨崩潰,忍不住向觀音菩薩求救。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觀音菩薩,就是[應身],應眾生之求而變現的身(形象)。另一些時候,觀音自己主動示現在某些有緣眾生面前,這種情況下出現的觀音菩薩,就是[化身],為點化眾生而化現的身(形象)。

眾生有[我相],所以只能隨著[業力]而被動地流轉六道。菩薩沒有[我相],所以能夠依照[願力]而主動地示身渡眾。當一個眾生被菩薩拯救並點醒之後,痛定思痛,萬緣放下,大徹大悟,意識到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我],更沒有[我在受苦]這回事,他就會深刻地領悟到什麼叫作「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而此時,他自己也就成為了菩薩中的一員:以[慈悲]為船,不斷出生又入死,在三界六道中撈人。

達摩《悟性論》說:「下智之人,妄興福力,妄見[化身佛];中智之人,妄斷煩惱,妄見[報身佛];上智之人,妄證菩提,妄見[法身佛]。上上智之人,內照圓寂,明心即佛,不待心而得佛智,知三身與萬法,皆不可取不可說,此即解脫心,成於大道。

」下智之人,例如世間凡夫,臨時抱佛腳,處危求菩薩,有所貪有所求,執著於[有],見到的是應化身佛。——例如,觀音為度化眾生而示現的應身和化身。這兩種身,有生有滅。

中智之人,例如聲聞**,知萬法皆[空],有所證有所斷,執著於[無],見到的是報身佛。——例如,當年釋迦牟尼依宿世善業所得的果報色身(肉身)。這種身,也有生有滅。

上智之人,例如菩薩行者,知[空]而不礙[有],有所修無所證,有所行無所得,見到的是法身佛。——這種身,不生不滅,無形無相,圓滿周遍。

上上智之人,亦即立地成佛者,頓見頓悟,[空][有]圓融,知[心]便是[佛]。——這種境界,已然無身可見。無佛無眾生,一切皆[無生]。

當年慧能要度化的,就是第四種人:「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見有遲疾。」意即,神秀走的是(別教的)菩薩乘,接引第三種人。

慧能走的是(圓教的)佛乘,接引第四種人。但是,慧能不會說我本人已證到何種境界,也不會說在修行傳法的過程中我越過了多少險惡深坑、擺平了多少或明或暗的致命攻擊,所以你們要趕快來膜拜我供養我,他只說:「慧能於東山得法,辛苦受盡,命似懸絲。

今日得與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累劫之緣,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這就是慈悲,慧能的慈悲。

釋迦門下,沒有教主崇拜,也沒有鬼神崇拜[注]。釋迦牟尼是個覺悟者,自覺並能渡他。而且,還有「三不能渡」:

無緣者,不信者,定業者。不是你一入教,馬上就能拿到某種保票或門票。佛陀只是指路人,修行還得靠自己。

此外,鬼神和人一樣,同屬於眾生行列:今生是神,受人膜拜,下輩子可能就轉世為人或豬了。反之亦然。

無數劫以來,每個眾生都曾在三界六道的任何一個位置呆過,皇帝曾經是乞丐,乞丐曾經是天人,天人曾經是牛羊,牛羊曾經是屠夫,屠夫曾經是菩薩。我們曾互為仇敵,相殺相啖。我們曾互為眷屬,相親相助。

——這是大平等,也同樣是慈悲。

一旦破除了[我相]——包括:作為自私者的我,小我。作為無私者的我,大我。

作為創世者的我,神我。作為解脫者的我,無我——就再也沒有你、我、他的**分別,眾生就同體了,同歸於[不二]之[空]:猶如無數顆水滴融入大海,水滴實未消失,大海也無增無減。

在《楞嚴經-耳根圓通法門》中,觀世音菩薩這樣描述自己所證到的境界:「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

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這是對慈悲的最好註解。也是最美的展現。

無始以來,一切有情眾生,可分為五個種性:聲聞種性,獨覺種性,如來種性,不定種性,無有出世功德種性。萬法(萬事萬物萬律),本無自性。

但依據眾生不同的執著傾向,就有了不同的種性差別和演化路徑,也有了不同的「幻相」:你、我、男、女,人、神、豬、狗,善、惡、肥、瘦,苦、樂、憂、喜,出生、入死、長壽、短命,凡夫、賢者、菩薩、佛……

貧與富,美和醜,年輕與衰老,疾病與健康,生離和死別,困擾著很多人,但我們要意識到這一切都只是假象,可以被超越。而超越的關鍵,就在於[心]的認知:少貪則少病,多欲則多難。

有貪必有苦,無慾得解脫。實修法門兩個:一、念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保持清淨,專憶彌陀,可得[定]。

於臨終四大崩散、神識剝離、頻率下降之時,可提升頻率,往生善趣。二、在行禪、住禪、坐禪、臥禪中,保持無慾,常在無生,可得[慧]。於臨終四大崩散、神識剝離、頻率下降之時,可依願轉世,隨逐諸佛。

此段是本文的倒數第二段。本文所談的「慈悲」,當然屬於十方法界中的一法,因此,也沒有[自性],亦即[無生],但是,卻有[功用]!漢傳佛法中所言的見性成佛,就是見到[萬法無自性]、[萬法有功用]。

此段是本文的最後一段。總結就一句:沒有眾生,沒有我。沒有慈悲,沒有佛。

所以,有了這篇博文。

慈悲與憐憫有何區別?慈悲的意思是

慈悲與憐憫沒有區別,都是一個意思 憐有憐惜之意,憐與慈同,都是有疼愛之心 憫含哀憐之意 悲與憫同,都有疼惜之情 慈悲與憐憫都是指真心願意帶給他人快樂與幸福,能感受到他人心中的不快與悲苦。願真愛眾生並給幸福與快樂 能同感其悲苦並消除其苦,二者合稱為慈悲或憐憫,願眾生快樂並願將眾生從苦難中拔救出來便是慈...

慈悲與自卑的區別慈悲與憐憫有何區別

慈悲是憐憫人的心,自卑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的性格,這兩者沒有什麼可比版性。卑,是卑微的權意思。不是說卑就不好,因為你可以知道有謙卑這個詞,這個詞是非常好的一個詞。把自己看的比實際的卑微,沒有自信,這樣當然活不出生命的色彩。這的確有悲觀的含義,但並不是悲觀而已,性質有偏離。悲,的確如你所說,是有悲觀的意思...

你覺得什么是慈悲,你覺得什麼是慈悲?

慈悲,慈是指帶給他人利益與幸福 慈悲的悲是指掃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與悲傷。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稱為慈 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稱為悲 二者合稱為慈悲。亦謂給諸有情快樂與快樂之因,並將彼等從苦難與苦難之因中拔救出來,亦泛指慈愛與憐憫。慈悲是一種超脫的境界,需要對於生活和人性的理解作為依託,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