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條件,為什麼

2021-07-02 14:50:43 字數 5056 閱讀 2699

1樓:夜秀殘夜

貨幣的貨幣和作為資本的貨幣是有所區別的。它們的區別,首先在於它們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作為貨幣的流通形式是w-g-w,作為資本的流通形式是g-w-g'。

這兩種流通形式既有共同點,又有區別點。

馬克思著重分析了隱藏在這二者形式上的區別背後的內容上的區別,指出資本流通形式最重要的特點就在於:「原預付價值不僅在流通中儲存下來,而且在流通中改變了自己的價值量,加上了一個剩餘價值,或者說增殖了。」

因此,資本流通的完整形式是g-w-g',其中的g'=g+δg,δg就是增殖額,即剩餘價值。馬克思強調指出,「正是這種運動使價值轉化為資本。」g-w-g'事實上是直接在流通領域內表現出來的資本總公式。

這個總公式是和前面勞動價值論中講的所有關於商品、價值、貨幣和流通本身的性質的規律相矛盾的。

那麼,這個增值額或剩餘價值從**產生的?馬克思指出,貨幣轉化為資本,從而剩餘價值,「不能從流通中產生,又不能不從流通中產生。它必須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產生。

」這就是說,貨幣轉化為資本的整個過程,既在流通領域中進行,又不在流通領域中進行。

首先,說它在流通領域中進行,是因為它是以流通為媒介,它以在商品市場上購買到一種特殊商品為條件。這種特殊商品具有一種特殊的使用價值,這種特殊的使用價值必須是價值的源泉。具有這種特殊使用價值的商品只有一種商品,它就是勞動力。

其次,說它不在流通領域中進行,是因為流通本身不會產生價值增殖,它只是資本運動的一個要素,而勞動力的使用和資本的價值增殖是在生產領域中進行的。

這樣,馬克思提出了勞動力商品範疇和理論,從而解決了資本總公式的矛盾,為揭示貨幣轉化為資本和資本價值增殖的祕密提供了理論前提。因此,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資本轉化為資本、資本價值增殖的前提和基礎。

2樓:檀香透窗櫺

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是,勞動力成為可供買賣的商品。

貨幣本身不能生錢,貨幣轉化為資本,資本才能夠生錢,也即資本的增殖。增殖的資本,是通過勞動創造出來的。

誰的勞動?當然是通過剝削無產階級的勞動得來的。如果無產階級的勞動力沒有作為商品出賣,那無產階級的勞動創造的財富就不會被剝削。

擴充套件資料

價值是商品經濟形態社會的一個基本事實。價值基礎上的「剩餘價值」,這是工廠制的事實。它的表象是勞動協議或勞資談判合同的執行過程的結果。

其實,新制度經濟學的不完全合同理論,地位上相當於「剩餘價值理論」,說的是勞動者不能弄清楚自己的「剩餘」,實際上就是資方最後的控制權,它不屬於勞動者。

就是說,勞動者對勞動過程沒有最後的控制權。這是個商品社會的事實,馬克思把它稱作「剩餘價值理論」。

3樓:木偶

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的特殊性在於它是價值的源泉,它不僅能創造出自身價值,而且還能創造出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剩餘價值。資本家的貨幣只要和勞動力進行交換,就能夠使其帶來剩餘價值。所以,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1,資本是能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貨幣不是生來就是資本的,只有當它能帶來剩餘價值時才成為資本。

2,流通中的等價交換和不等價交換都不能產生剩餘價值。

3,剩餘價值之所以能產生,是因為資本家在流通中買到了一種特殊的商品,這種商品不僅能創造自身價值,而且能夠創造超過自身價值以上的一部分價值。

4,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樣也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包括三部分生活資料的價值:

①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再生產他的勞動力。

②勞動力繁衍後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延續勞動力的供給。

③勞動者接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用以培訓適合資本主義再生產需要的勞動力。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決定還受歷史和道德因素的影響。

4樓:猴諳險

貨幣是流通的最後產物,同時也是資本的最初表現形式,但是,貨幣本身不是資本,只有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貨幣才轉化為資本,.

資本流通的總公式為,g-w-g'.g'=g+△g.說明了,資本在流通的過程中不僅儲存了自己的價值,而且實現了增殖,產生了剩餘價值這就與價值規律相矛盾,

首先,剩餘價值的出現不可能在流通領域,因為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不可能出現價值增殖,如果不按照等價原則,同樣也不可能出現價值增殖,因為一方所失,正為另一方所得,流通中的價值總量並沒有發生變化.

其次,剩餘價值的生產又離不開流通領域,因為資本家為了進行生產,必須在流通領域中購買生產要素,同時生產的商品又要在流通領域中**,離開了流通領域,貨幣就不會增殖,不會產生剩餘價值,因而也不會轉化為資本.

綜上分析,

貨幣增殖不可能出現在,g-w這一階段上,這裡的貨幣只是作為購買手段,只是代表一個既定的,不變的量,

也不可能出現在,w-g'上,這裡是商品由自然形式轉化為貨幣形式,價值量也沒改變,

那麼只有一種情況,資本家在流通領域中所購買的商品,w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這種商品的使用價值有成為價值源泉的物殊屬性,不僅能夠創造價值,而且能夠創造大於自身價值的價值,這種特殊的商品就是勞動力,

因此,勞動力成為商品,解決了資本流通總公式的矛盾,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5樓:

1)資本是能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貨幣不是生來就是資本,當它能帶來剩餘價值時才成為資本。

2)流通中的等價交換和不等價交換都不能產生剩餘價值,剩餘價值之所以能產生,是因為資本家在流通中買到一種特殊商品勞動力,勞動力不僅能創造自身價值,而且能創造超過自身價值以上部分的價值。

3)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樣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包括三部分:

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必須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再生產他的勞動力;勞動者繁衍後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延續勞動力的供給;勞動者接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用以培訓適合資本主義再生產需要的勞動力。勞動力商品的價值還受歷史和道德因素的影響。

4)勞動力商品的使用

勞動力價值的特殊性在於它是價值的源泉,它不僅能創造自身價值,而且能創造比自身價值大的使用價值。資本家的貨幣只要和勞動力進行交換,就能使其帶來剩餘價值。所以,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6樓:勝華電纜***

這個轉化的實現,是以勞動力成為商品為前提的。只有勞動力成為商品,貨幣才能轉化為資本。  貨幣和資本有著本質的區別。

貨幣一旦具有了價值增殖的功能,它就轉化成了資本。因此,貨幣要轉化成資本就必須找到價值增殖的載體,馬克思在經過一系列考察論證之後,最終在自由出賣勞動力的勞動者身上找到了這個載體,即勞動。  因此,作為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佔有者,即資本家,要想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就必須在商品市場上找到自由的勞動力。

這裡說的自由,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支配,另一方面,他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東西。而且必須維持這種特殊的商品能夠在商品市場上永遠存在。

同其他任何商品的價值一樣,勞動力的價值也是由生產從而再生產這種獨特商品所必須的勞動時間決定的。勞動力的價值,就是維持勞動力佔有者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因此,生活資料的總和應當足以使勞動力能夠在正常生活狀況下維持自己,同時為了不斷的補充這種特殊的商品以及提高勞動者的必要技能,生產勞動力所必要的生活資料的總和,就必須包括工人子女的生活資料和勞動力的教育費用。只有滿足了這些條件,勞動力才能作為一種商品而存在,必且通過勞動實現其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

  勞動本身就是勞動力的使用過程。勞動過程就是製造使用價值的有目的的活動,是為了人類的需要而面對自然物的佔有,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一般條件,是人類生活的永恆的自然條件,它為人類活動的一切形式所共有。作為勞動過程與即將談到的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生產過程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商品生產的資本主義形式。

  勞動創造的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作為消費勞動力的資本家而言,他就是要不斷的生產具有的使用價值的交換價值,要生產可以交換的商品,而且他要使生產出來的商品的價值大於生產該商品所需要的各種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價值總和。他要通過一系列的生產活動最終獲得剩餘價值。  然而商品本身就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光擁有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不夠的,因為商品最終是用來交換的,只有在交換過程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小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生產該商品的資本家才能最終獲得剩餘價值或超額利潤。

商品的價值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價值的剩餘價值的實現是通過延長僱傭勞動力的工作時間或提高勞動生產率來實現的。在生產率一定的前提下,資本家只能通過延長工人的工作時間來獲得絕對剩餘價值。用馬克思描述價值增殖過程的語言來說,價值增殖過程不外是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

如果價值形成過程之持續到這樣一點,即資本所支付的勞動力價值恰好為新的等價物所補償,那就是單純的價值形成過程。如果價值形成過程超過這一點而持續下去,那就成為價值增殖的過程。  商品的價值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在商品流通領域實現的,即貨幣轉化為資本的最終實現環節是在商品流通領域。

資本不能從流通中產生,又不能不從流通中產生。它必須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產生。  這樣就得到一個雙重的結果。

  貨幣轉化為資本,必須根據商品交換的內在規律來加以說明,因此等價物的交換應該是起點。資本家必須按商品的價值購買商品,按商品的價值出賣商品,但他在過程終了時賣出商品的價值必須大於它投入的成本。所以,它必須既在流通領域中,又不在流通領域中。

7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

1)資本是能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貨幣不是生來就是資本,當它能帶來剩餘價值時才成為資本。

2)流通中的等價交換和不等價交換都不能產生剩餘價值,剩餘價值之所以能產生,是因為資本家在流通中買到一種特殊商品勞動力,勞動力不僅能創造自身價值,而且能創造超過自身價值以上部分的價值。

3)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樣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包括三部分:

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必須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再生產他的勞動力;勞動者繁衍後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延續勞動力的供給;勞動者接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用以培訓適合資本主義再生產需要的勞動力。勞動力商品的價值還受歷史和道德因素的影響。

4)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的特殊性在於它是價值的源泉,它不僅能創造自身價值,而且能創造比自身價值大的使用價值。資本家的貨幣只要和勞動力進行交換,就能使其帶來剩餘價值。所以,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包括三部分 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必須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再生產他的勞動力 勞動者繁衍後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用以延續勞動力的供給 勞動者接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用以培訓適合資本主義再生產需要的勞動力。怎麼理解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簡述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怎樣決定的

勞動力商品 的價來值自是由生產和再生產這種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由於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必須消費一定數量的生活資料,所以勞動力的價值可以還原為生產這些生活資料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勞動力的使用價值是勞動,就是創造商品 創造價值的能力。這正是勞動力商品特殊的使用價值。一般商品在使用時,如糧...

什麼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條件為什麼

勞動力轉化為商品 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條件。一 貨幣資本化的定義 貨幣資本化,指的是人們在經濟生活中,將所取得的貨幣財富部分或全部地轉化為可用來增殖和帶來更多財富的手段的一種過程和機制。貨幣資本化實際上就是使貨幣變成可帶來更多財富和利益的手段,使貨幣性資產向可增殖的金融資產轉化。二 貨幣資本化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