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感嘆,古代用銀子買東西,都是怎麼找零的

2021-06-18 02:05:19 字數 2112 閱讀 5815

1樓:海賊與妖精

一個完整的金子=幾個完整的銀子=幾兩碎銀子=幾吊銅錢。

2樓:

這個我還真知道,古代銀子必須稱重,然後用一種小剪子剪下來,找零。

古代用銀子買東西,都是怎麼找零的

3樓:暮靜雨

一般官銀會有多少重量的銘文,但是民間主要還是碎銀子,去付錢店家專門有稱來稱,如果多了可以把銀子切了,把多餘的還給顧客,或者找銅錢。

古人出門帶銀子需要找零是如何處理?

4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古代人如果是帶銀子出門的話,買東西應該都不會找零錢吧

因為據我所看的言情**,大多數都會說「不要了」,「不用找了」之內的言論,感覺就是小費的起源。並且,在古代的時候,既然能用的起銀子的人,應該大多數都是家境比較富裕的。所以對於那些碎銀子應該都不會太過於在意

而且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就算你帶了銀子出門的話,其實還有比銀子更小的單位,那便是銅錢。當然我也沒有仔細的去研究過,古代金錢方面的一個交易制度,所以也不是特別的清楚,他們在銀子、**、銅錢等一系列貨幣之間的一個等級關係。

但是無論是在哪個社會制度下交易,往往都會比較公平。所以既然我們現在能想到劃分貨幣的大小等級來進行等價的一個交換,那麼相信無論在古代哪個時期肯定都有相應的一個交易制度。

最典型的其實應該是在奴隸制時期的一個物品交易。在當時還沒有貨幣形成的情況下人們尚且會採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來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那麼我們也知道,在人性中大家都會更多的為自己著想,那麼肯定不會讓自己吃虧。當我要以一頭牛去換你一個碗的時候,我絕對不可能會只從你那獲取一個碗,那麼,也許你還要給我一套盆,或者是其他一些等價物品。

而這些東西,也就是我們說的找零,所以完全不用擔心你銀子在古代行走怎麼找零,有錢才是王道。

5樓:女生心事

在古代還會有銅錢的,存在銅錢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一塊錢。

6樓:追求成就美好

如果找零的時候沒有零錢,那麼就會採用記賬的方式欠著。

7樓:30秒不

應該可能比銀子小的單位吧,比如說銅錢之類的。

8樓:做最好的

因為他們會有碎銀子,或者銅錢來進行找零。

9樓:青春恍若浮兮

因我好他們的錢也分很多種,針對買不同的東西使用不同的錢幣。

10樓:宇宙無敵帥老爸

古人他們除了銀子還會有銅錢,要是需要找零一般是找銅錢。

11樓:怎麼會生出了你

古代除了銀子還會有銅錢,找零的時候是用銅錢的,所以有些人出門的時候也會帶著一大串銅錢。

12樓:百度小嘉嘉

古代人出門帶銀子買東西,一般不會找零隻會用於其他的物品來代替零錢。

13樓:暮光夢緣

古代有零碎的銀子,還有銅錢可以找零。

古人買賣怎麼,怎麼付錢?比如給銀子,怎麼找零?

14樓:諸城風雷工具

官方復鑄造的

銀錠是有「面制值」bai的,假如用20兩的du銀錠買價值10兩的zhi貨物,直接找10兩銀錠就dao行了。也有剪開的。(到了宋朝就有了銀票來替代銀錠,到了明朝更是一度禁止使用金銀推行紙鈔,跟我們使用人民幣的方式就很接近了。

)民間的碎銀子沒有官方認證,重量和成色還需要在交易時自己判定。中國古代用非官方銀子購物的場景:付款除了一坨銀子還需要準備槌子子、鑿子、秤、砝碼和鐵砧。

商家需要先看看那坨銀子的成色來決定該收多少,然後把銀子砸碎了去秤。如果那個碎銀塊的價值比貨物價值略高,就再多加點貨湊足。如果是大額支付,還要找專業人士來測定銀子的成色。

「碎」銀子嘛本來就是被砸碎、剪碎的。

中國古代的小額支付主要還是用銅錢的,另外也流通過鐵錢,其他國家也多有類似的小額輔幣。當然了,小額輔幣的「面值」有時候也會比你想買的商品高,有的人就會選擇先不買,等想買的商品湊夠了再一起下手。有的地方也會使用雞蛋、肥皂等小商品作為「民間輔幣」,用來在這種情況下「找零」。

古代用什麼動物來形容人忠厚,古代用什麼動物來形容一個人忠厚

馬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一般用什麼動物來形容一個人目光銳利?鷹,虎,鶻 鷹瞵鶚視 像鷹一樣 地注視著。鶚,魚鷹。形容以威猛的目光窺望 鷹瞵虎攫 見 鷹瞵虎視 鷹瞵虎視 像鷹和虎一樣 貪婪地注視著。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 鷹覷鶻望 猶言鷹瞵鶚視。比喻以敏銳而急迫的目光窺望.用一種動物來形容人的一生...

古代用來比喻情侶的事物有哪些古代象徵愛情的物品有哪些?

1 鴛鴦 以鴛鴦比作夫妻,最早出自唐代詩人盧照鄰 長安古意 詩,詩中有 願做鴛鴦不羨仙 一句,讚美了美好的愛情,以後一些文人競相仿效。也有人認為 鴛鴦 二字實為 陰陽 二字諧音轉化而來,取此鳥 止則相偶,飛則相雙 的習性。自古以來,在 鴛侶 鴛盟 鴛衾 鴛鴦枕 鴛鴦劍 等詞語中,都含有男女情愛的意思...

古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送信的古代用什麼送信,還有是什麼時候開始送信的!

在我國古代,把騎馬送信稱為郵驛。據甲骨文記載,商朝時就已經有了 郵驛,周朝時進一步得到了完善。那時的郵驛,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34 裡設有一個驛站,驛站中備有馬匹,在送信過程中可以在站裡換馬換人,使 官府的公文 信件能夠一站接一站,不停地傳遞下去。我國郵驛制度經歷了春秋 漢 唐 宋 元的各個朝代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