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送信的古代用什麼送信,還有是什麼時候開始送信的!

2021-03-06 06:11:12 字數 6441 閱讀 6536

1樓:d白蘭

在我國古代,把騎馬送信稱為郵驛。據甲骨文記載,商朝時就已經有了 郵驛,周朝時進一步得到了完善。那時的郵驛,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34 裡設有一個驛站,驛站中備有馬匹,在送信過程中可以在站裡換馬換人,使 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夠一站接一站,不停地傳遞下去。

我國郵驛制度經歷了春秋、漢、唐、宋、元的各個朝代的發展,一直到 清朝中葉才逐漸衰落,被現代郵政取代。 在古代其它國家也存在過這種騎馬送信的郵驛制度。14 世紀時,中亞地 區曾出現過一個強大而又短暫的帖木兒帝國,是由蒙古人的後裔建立的,控 制著包括現在的印度、阿富汗、伊朗等地的廣大地區。

貼本兒帝國制訂了嚴 格的郵驛制度,規定驛使每天必須走500 里路程,而且還賜與驛使一項特權, 行路中需要換馬時,不論是皇親國戚,還是尋常百姓,只要驛使提出換馬的 要求,都要用自己的馬和驛使交換,如果櫃絕就有殺頭之罪。在一段時期內 帖木兒的大軍開疆拓土,屢戰屢勝,與郵驛制度健全,資訊靈通是分不開的。 郵驛是官府的通訊組織,只許傳送官府的檔案,而不允許傳送私人信件。

由於生產的發展和生活的需要,人們對通訊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出外經商的、 做工的以及戰亂年代被迫出征的戰士和遠離家鄉逃荒避難的人們,都需要和 家人親友通訊。特別是各地商人,為了互相交流商情、商談**、寄遞帳單 等都迫切需要通訊。於是民間傳遞信件的業務就應運而生了。

大約在唐朝的 時候,長安、洛陽之間就有了專門為商人服務的「驛驢」。當時還有一種叫 飛錢的辦法,就是各地商人可以把在長安販賣貨物掙的錢存入各地方官府駐 長安的機構。這些機構發給商人存錢的收據,商人拿著收據回到地方後,再 憑收據到各地方官府取錢,這樣就免除了路上被強盜搶走錢財的風險。

明朝 初年,在西南地區出現了叫「麻鄉約」的民郵機構。那時候許多外省人移居 到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的四川省,尤以湖北省孝感的人最多,他們雖然定居 在四川,但仍很想念家鄉的親人,所以每年都定期舉行集會,並推舉代表, 回鄉探親,同時也幫助同鄉捎帶書信和包裹,天長日久,就成了傳統。於是 人們乾脆就成立了叫「麻鄉約」的商行,專門負責替人傳遞包裹和信件,兼 營貨物運輸。

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民間出現了專業民郵機構——民信局。民信局的出 現是民間**、民間交往日益發展的必然結果。民信局首先出現在著名的港 口城市——寧波。

那裡工商業發達,是水陸交通的重鎮,當地有許多人外出 經商做官。當時的寧波紹興一帶人士遍佈全國各地,他們之間的書信往來非 常頻繁,但託人轉代非常不便,一封信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到達收信人手中。 在這種背景下,民信局產生了。

由於適應了形勢的需要,所以民信局發展很 快。不久,在全國各地尤其是大城市和一些沿海口岸相繼建立了許多家民信 局。這些民信局一般都有一定的管轄範圍,路途遙遠的郵件常常需要幾個民 信局互相合作,才能把郵件傳遞到目的地。

當時的民信局經營範圍很廣,既 能傳遞信件、包裹,也能匯兌銀錢,甚至還能託運一些大件物品。民信局在 清咸豐同治年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全國大小民信局多達數千家。在廣東、 福建的沿海地區還出現了專門為海外僑胞服務的民信局——僑批局。

那時候 許多窮苦百姓為生活所迫不得不飄洋過海到異國他鄉去謀生,雖然身在海 外,但仍心繫故土,需要和家鄉的親人通訊聯絡,也需要給家人寄回金錢和 物品。民信局為了滿足這些人的需要,成立了專門為僑胞辦理通訊和匯款業 務的機構,只是因為福建方言中把「信」說成「批」,所以才叫「僑批局」。 具有現代意義的郵政局——大清郵政是於1896 年正式成立的。

它是由當 時霸佔我國海關稅務大權的英國人赫德一手創辦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幫助 我國發展郵政通訊事業,而是為了進一步掠奪中國的財富。以後幾十年,從 英國人赫德到法國人制黎、鐵士蘭,帝國主義列強一直控制著中國的郵政, 並從中榨取了不盡的財富。

但是當他們迫不得已將這項主權交還中國**的 時候,卻聲稱中國**反欠他們184 萬餘兩**。當時,帝國主義國家侵犯 我國郵政主權的另一方式是他們紛紛在中國開辦叫「客郵」的機構。這些機 構名義上是為在華的英、法、美、德、俄、日等國的僑民提供郵政服務,但 實際上卻是他們用以蒐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情報的情報網。

在 帝國主義的排擠、壓制下,我國的民郵組織逐漸被削弱了,並最終於1935 年停辦。

郵票是近代郵政的產物。而郵政的歷史,比郵票長得多。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周朝就已有郵政機構,那時稱務郵或驛,合稱郵驛。

孔子曾說過:「德之流行,速於置郵傳命。」此種郵驛制度延續了2000多年,一直保持到2023年才取消。

我國古代郵驛只傳遞**的公文和軍報,是不收郵費的,用不著發行郵票。但是為了辨別真偽,保證傳遞的準確、安全,歷代都規定了牌符制度,用牌符證明所傳的文書是真的。周代用竹符,漢代用銅符,唐代用銀符,宋代用木牌,塗漆寫字,有金字牌、青字牌、紅字牌等。

金字牌,一天行400裡,只有傳遞敕書和軍事機密檔案才使用。j135《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二次代表大會》紀念郵票。郵票圖案是戰國時期的虎節。

虎身上有銘文「王命命傳憑」,意思是傳遞王命,**車馬和飲食。這種虎節和虎符一樣,一分為二,一半發給傳遞軍事文書的信使,另一半發給驛站或關卡,以查驗是否符合,判別真偽。

2樓:匿名使用者

商周時期就有最早的郵遞佬

高三中國古代史二十頁左右講了的

古代用什麼送信,還有是什麼時候開始送信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國古代,把騎馬送信稱為郵驛。據甲骨文記載,商朝時就已經有了 郵驛,周朝時進一步得到了完善。那時的郵驛,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34 裡設有一個驛站,驛站中備有馬匹,在送信過程中可以在站裡換馬換人,使 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夠一站接一站,不停地傳遞下去。

我國郵驛制度經歷了春秋、漢、唐、宋、元的各個朝代的發展,一直到 清朝中葉才逐漸衰落,被現代郵政取代。

4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古代是多久?近代?

春秋戰國時期 用狼煙傳信,再往後有信鴿,後來有驛站,就是所謂的八百里加急=什麼時候有的我還真不知道

5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最初用人力送信,原始部落之間交往都派人親往,後來封建社會時有了馬和信鴿以及狼煙等工具

古代最早的郵遞員是怎樣送信的?

6樓:何處惹丨塵埃

古代送信是叫郵驛。

驛傳是從早期的聲光通訊和專人送信演變而來的。中國的郵驛源遠流長。原始社會出現了以物示意的通訊,奴隸社會發展為早期的聲光通訊和郵傳,到封建社會時,中國的郵驛在世界上已居於前列。

中國古代設立的以傳遞公文﹑接待過往**為主的官方交通通訊組織。

有時也運輸官府所需少量物品。歷代有不同名稱﹐早期稱傳﹑遽﹑郵﹑置等﹐漢代稱郵驛﹐元以後多稱驛站﹐尚有亭﹑舍﹑館﹑鋪等﹐都是古代交通系統的組成部分。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有驛傳的國家之一。

驛傳為中國政治上的統一﹑促進文化交流和中外往來作出了貢獻。

7樓:李超是超帥

世界上最早的郵遞員被稱為信使或郵差。因那時還沒有發明郵票,也沒有設定郵筒,當時的郵遞員是上街收集信件的,他們頭戴禮帽,身穿鮮豔的紅色外衣,搖動手中金光閃閃的小銅鈴,人們一聽到清脆的鈴聲,便拿著信件和郵資從四方八面趕來交給郵遞員。

2023年以前,大多數郵遞員並不把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是由收信人自己去郵局領取。免費送信到家是從 2023年 7月 1日開始的。

在各國郵政開辦之初,郵遞員都是步行送信的.隨著時代的發展,郵遞員後來送信有了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新喀里多尼亞於 2023年發行的《山村郵差》郵票,表現的是一位騎馬的郵遞員;寮國 2023年發行一套《早期郵政運輸》郵票,其中一枚為《騎大象的郵遞員》,一枚為《騎馬的郵遞員》。

這些郵票也從側面反映了郵遞員工作的辛苦和責任心。

說到郵遞員的交通工具,用得最多的應該是自行車。在我國,據記載,大約在2023年,北京城內的郵局使用了自行車,但騎自行車的並不是郵遞員,而是檢查投

遞及開筒情況的稽查員。到2023年,北京城才開始有郵遞員騎上自行車,這之後,上海、天津、武漢、南京等城市的郵遞員也陸續配置了自行車。但至**時

期,騎自行車投遞的郵遞員還是少數。發展到今天,大部分郵遞員也還是騎自行車投遞的。澳門特區於 2023年 3月 1日發行的《昔日生活風情》小型張《郵差》表現的就是昔日騎自行車走街串巷的郵遞員。

《服務行業中的婦女》中的《鄉村郵遞員》表

現的也是一位騎自行車的女鄉郵員。在外國,表現騎自行車的郵遞員的郵票,除德國、愛爾蘭發行過外,還可見於 2023年古巴、 2023年美國、

2023年保加利亞分別發行的快遞郵票。 2023年 5月,我國發行 j.1《萬國郵政聯盟成立一百週年紀念》郵票,第一枚《人民郵遞員》展現的是一位騎摩托車的郵遞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郵政事業的進步和發展。

8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是那種綠色的自行車,穿綠色衣服帶綠色帽子挎著綠色郵包的郵遞員叔叔來送信的

古代時候人們是怎麼送信的呀,要收費嗎?

9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國古代,把騎馬送信稱為郵驛。據甲骨文記載,商朝時就已經有了

郵驛,周朝時進一步得到了完善。那時的郵驛,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34

裡設有一個驛站,驛站中備有馬匹,在送信過程中可以在站裡換馬換人,使

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夠一站接一站,不停地傳遞下去。

我國郵驛制度經歷了春秋、漢、唐、宋、元的各個朝代的發展,一直到

清朝中葉才逐漸衰落,被現代郵政取代。

在古代其它國家也存在過這種騎馬送信的郵驛制度。14 世紀時,中亞地

區曾出現過一個強大而又短暫的帖木兒帝國,是由蒙古人的後裔建立的,控

制著包括現在的印度、阿富汗、伊朗等地的廣大地區。貼本兒帝國制訂了嚴

格的郵驛制度,規定驛使每天必須走500 里路程,而且還賜與驛使一項特權,

行路中需要換馬時,不論是皇親國戚,還是尋常百姓,只要驛使提出換馬的

要求,都要用自己的馬和驛使交換,如果櫃絕就有殺頭之罪。在一段時期內

帖木兒的大軍開疆拓土,屢戰屢勝,與郵驛制度健全,資訊靈通是分不開的。

郵驛是官府的通訊組織,只許傳送官府的檔案,而不允許傳送私人信件。

由於生產的發展和生活的需要,人們對通訊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出外經商的、

做工的以及戰亂年代被迫出征的戰士和遠離家鄉逃荒避難的人們,都需要和

家人親友通訊。特別是各地商人,為了互相交流商情、商談**、寄遞帳單

等都迫切需要通訊。於是民間傳遞信件的業務就應運而生了。大約在唐朝的

時候,長安、洛陽之間就有了專門為商人服務的「驛驢」。當時還有一種叫

飛錢的辦法,就是各地商人可以把在長安販賣貨物掙的錢存入各地方官府駐

長安的機構。這些機構發給商人存錢的收據,商人拿著收據回到地方後,再

憑收據到各地方官府取錢,這樣就免除了路上被強盜搶走錢財的風險。明朝

初年,在西南地區出現了叫「麻鄉約」的民郵機構。那時候許多外省人移居

到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的四川省,尤以湖北省孝感的人最多,他們雖然定居

在四川,但仍很想念家鄉的親人,所以每年都定期舉行集會,並推舉代表,

回鄉探親,同時也幫助同鄉捎帶書信和包裹,天長日久,就成了傳統。於是

人們乾脆就成立了叫「麻鄉約」的商行,專門負責替人傳遞包裹和信件,兼

營貨物運輸。

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民間出現了專業民郵機構——民信局。民信局的出

現是民間**、民間交往日益發展的必然結果。民信局首先出現在著名的港

口城市——寧波。那裡工商業發達,是水陸交通的重鎮,當地有許多人外出

經商做官。當時的寧波紹興一帶人士遍佈全國各地,他們之間的書信往來非

常頻繁,但託人轉代非常不便,一封信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到達收信人手中。

在這種背景下,民信局產生了。由於適應了形勢的需要,所以民信局發展很

快。不久,在全國各地尤其是大城市和一些沿海口岸相繼建立了許多家民信

局。這些民信局一般都有一定的管轄範圍,路途遙遠的郵件常常需要幾個民

信局互相合作,才能把郵件傳遞到目的地。當時的民信局經營範圍很廣,既

能傳遞信件、包裹,也能匯兌銀錢,甚至還能託運一些大件物品。民信局在

清咸豐同治年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全國大小民信局多達數千家。在廣東、

福建的沿海地區還出現了專門為海外僑胞服務的民信局——僑批局。那時候

許多窮苦百姓為生活所迫不得不飄洋過海到異國他鄉去謀生,雖然身在海

外,但仍心繫故土,需要和家鄉的親人通訊聯絡,也需要給家人寄回金錢和

物品。民信局為了滿足這些人的需要,成立了專門為僑胞辦理通訊和匯款業

務的機構,只是因為福建方言中把「信」說成「批」,所以才叫「僑批局」。

具有現代意義的郵政局——大清郵政是於1896 年正式成立的。它是由當

時霸佔我國海關稅務大權的英國人赫德一手創辦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幫助

我國發展郵政通訊事業,而是為了進一步掠奪中國的財富。以後幾十年,從

英國人赫德到法國人制黎、鐵士蘭,帝國主義列強一直控制著中國的郵政,

並從中榨取了不盡的財富。但是當他們迫不得已將這項主權交還中國**的

時候,卻聲稱中國**反欠他們184 萬餘兩**。當時,帝國主義國家侵犯

我國郵政主權的另一方式是他們紛紛在中國開辦叫「客郵」的機構。這些機

構名義上是為在華的英、法、美、德、俄、日等國的僑民提供郵政服務,但

實際上卻是他們用以蒐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情報的情報網。在

帝國主義的排擠、壓制下,我國的民郵組織逐漸被削弱了,並最終於1935

年停辦。

古代科舉考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古代科舉考試要考幾天

古代科舉考試要考幾天 一般需要九天。在古代時,高考被稱作是鄉試,參加鄉試的考生一共要考三場試,要用整整九天六夜,才能把一次鄉試進行完。古代科舉考試很繁瑣,它完整的程式是 鄉試,會試,廷試,其實就是從地方逐步到 的順序。其中鄉試就是全省的考生在一起考試,也就是像我們的高考,鄉試通過的考生就成為了舉人。...

火鍋作為全球熱門食物,古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盛行的

火鍋作為一種美食,如今已成為了中國的第一大美食,且火鍋盛行於元朝時期,已擁有數百年曆史,但是當你在享受饕餮美食的時候,你又瞭解火鍋什麼呢?火鍋作為一種起源於民間的傳統飲食方式,三五好友,圍爐而坐,燙著小酒,聊著天,這似乎成為了中國人朋友相聚是最常見的方式之一,火鍋雖已歷經千年的演變器皿,材質食材等均...

班指從啥時候出現的,古代從什麼時候的人開始帶玉班指

班子自從清朝時候出現的,因為乾隆手上就帶一個班指 扳指的材料和形制在各個朝代有所不同,譬如商代的玉扳指還有拉弓護指的功能,不僅較後來的扳指更長,而且其上有槽痕 到了戰國就開始變短 漢代的扳指出現玉片形狀,類似於玉佩,帶有用來拉弦的小鉤,但這個時候的扳指已經不能承受拉弓那麼大的力量了 宋代出現了一些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