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春秋戰國思想要,論述春秋戰國思想 要500字

2021-05-06 07:30:42 字數 5748 閱讀 4231

1樓:殘花剩女沒人要

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特徵——百家爭鳴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論語》、《孟子》、《荀子》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貴君輕」,提倡統治者實行「仁政」,在對人性的論述上,他認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論 」,與荀子的「性惡論」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惡,也是戰國時期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的表現.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列子.作品:《道德經》、《莊子》、《列子》

道家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

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韓非、李斯、商鞅.作品:《韓非子》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 韓非子,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

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及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五、名家:

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六、陰陽家:

代表人物:鄒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七、縱橫家:

代表人物:蘇秦、張儀.創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雜家:

代表人物:呂不韋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 呂不韋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九、農家: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

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

《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十、**家:

**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雲:「**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十一、兵家

兵家重點在於指導戰爭,在不得不運用武力達到目的時,怎麼樣去使用武力.創始人是孫武,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孫武、司馬穣苴;戰國有孫臏、吳起、尉繚、魏無忌、白起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黃帝陰符經》、《六韜》、《三略》、《孫子兵法》、《司馬法》、《孫臏兵法》、《吳子》、《尉繚子等.各家學說雖有異同,然其中包含豐富的樸素唯物論與辯證法因素.

兵家的實踐活動與理論,影響當時及後世甚大,為我國古代寶貴的軍事思想遺產.【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

文帝召以為博士.」

十二、醫家:

代表人物:扁鵲

中國醫學理論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到公元三 扁鵲[2]世紀中葉,共經歷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中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到封建制度確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大動盪的時期.

社會制度的變革,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意識型態、科學文化領域出現了新的形勢,其中包括醫學的發展.醫家泛指所有從醫的人.

中國知春秋戰國時期政治制度的變化情況 5

2樓:銘記於心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破壞了分封制的舊秩序,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但戰爭的結果加快了統一程序,促進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變革的步伐。

隨著私有土地的不斷開墾,出現了新興的地主階級,他們要求變革舊制度,推行變法維護自身利益。變法最徹底的秦國,成為各諸侯國中實力最強者,後來發展成統一的核心力量。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春秋時期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

春秋戰國讀後感,500字

3樓:晴雲茶煙

外國人常說,沒去過長城與故宮,就等於沒來過中國;有中國人說,如果不瞭解春秋戰國歷史,就不算真正的炎黃子孫。之所以發出這樣的感慨,是因為我們的中華文化成形於並且膨脹於歷時550年的春秋戰國。

翻翻我們的書本,一鼓作氣、不自量力、老馬識途、假道伐虢、退避三舍、一鳴驚人、臥薪嚐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負荊請罪、竊符救趙、毛遂自薦、脣亡齒寒、遠交近攻、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這些膾炙人口的成語,都是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有人說,中國三分之二的成語,出自春秋戰國。雖然言過其實,但可以說,我們讀歷史,講文化,如果不瞭解春秋戰國,那麼一切都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春秋時代的特色,概括起來就兩個字,一個是「亂」,一個是「霸」。周天子對天下失控,所以就會「亂」。正因為「亂」,所以需要「霸」來維持秩序。

但正因為大家都想要「霸」,所以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換諸侯旗。霸中有亂,亂中有霸,亂得精彩紛呈,霸得波瀾壯闊。

戰國時代的特色,概括起來也是兩件事,一個是「你爭我戰」,一個是「變法求賢」。從春秋到戰國,戰爭規模越來越大,從幾千、幾萬人到幾萬、幾十萬人。戰得恢巨集,爭得驚人。

黃河水,浪淘沙。當弱小諸侯被一個個淘汰時,有見識的諸侯國便開始革新變法,由弱變強,由小強到大強;便開始求賢用賢,由敗轉勝,由小勝到大勝。因為有「你爭我戰」,所以才有「變法求賢」;因為有「變法求賢」,所以勝利理所當然、失敗也理所應該。

因為有「你爭我戰」、「變法求賢」,所以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這些形成於春秋末和戰國時的不同流派爭芳鬥豔、各顯其能。到底何種觀點最適宜?

何種思想被推廣?春秋戰國的舞臺一一檢驗。

如何自立,如何求強?如何避禍,如何消災?春秋戰國時期有著許許多多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這些辦法,對任何時代的人們處世、立業,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春秋戰國時期,折射出的仁、義、信精神,閃爍出的禮、智、勇光芒,為萬世稱道,從某種角度說,更為今人所慚愧。

正因為此,歷經數年,作者撰寫了長篇歷史紀實**《春秋戰國》。它以《左傳》、《國語》、《史記》、《戰國策》和當今考古發現為素材,並借鑑了《東周列國志》和一些民間傳說情節,經反覆查驗、構思,創作、撰寫而成。相比同類歷史**,本書除了是正統的、唯美的、完整敘述春秋戰國主要事件的歷史**外,還有以下幾項特點:

一是注重內涵。作者是《讀者》雜誌簽約作家,寫小品文20餘年,有一股嚴謹、求實的精神,現今把這部百萬字長篇**當成了千字小品文來寫,在注重觀賞性的基礎上,更加註重藝術性、思想性。在注重內涵的基礎上,同時注重可讀性。

撰寫本書時不像一些娛樂性**盲目、任性和隨意,而是努力將這部書寫成精品、力作和佳篇。

二是注重史實。作者是山東的一名文化工作者,這些年先後到過河南、湖北、湖南、陝西、山西、浙江、重慶、江蘇、安徽、甘肅、內蒙、寧夏、江西、福建、河北、上海、天津、北京等地,認真參觀那兒的博物館,領略當地的山水和風情,努力讓本書所涉及的人物形象、歷史情節、人文地理、風土人情基本符合史實。在注重史實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精彩。

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很多,本書只留下精髓,放棄一切平淡和低俗。

三是注重邏輯。作者曾被評為《演講與口才》雜誌創刊20週年最優秀作者,寫過數百篇演講口才、做人處世、組織行為、**風雲類的文章,而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智慧恰恰是集中體現在這些方面。作者在處理故事情節、構思人物對話時,不是海闊天空、恣意而為,而是讓其合情合理並且新穎獨到。

在注重邏輯的基礎上,特別注重流暢。把一部時跨500餘年的歷史寫成一部系統**,確實有點兒難度。為此作者動了很多腦筋,讓一個個諸侯國都有了各自鮮明特色,讓君主、政客、將軍、說客、刺客、壯士、美女、平民、少兒等一個個歷史人物出場簡短而且有力。

整部**,沒有生拼硬湊,而是一環緊扣一環,段與段緊密相接,看了這段想看下一段。

撰寫長篇史實**《春秋戰國》的指導思想是:在尊重歷史、交代清楚的基礎上,方便今人閱讀和理解。所以在人名處理上,按今人習慣,姓加名或氏加名,如「姜小白」,而不是古書中出現的「小白」。

在人名處理上,還尊重今人熟悉的稱呼,如姜小白做了國君後,本**改用「齊桓公」這個人物稱謂。雖然「齊桓公」是其逝後諡號,但依照當今流行文法,使用「齊桓公」。不過在**的人物對話中,齊桓公生前,不出現「齊桓公」,在其逝後才在人物對話中出現「齊桓公」。

春秋戰國中的春秋怎么來得,春秋戰國中的春秋怎麼來得

那個時期的史書應該就叫作 春秋 孔子根據 魯春秋 而編寫 春秋 左傳 的全稱是 左氏春秋 漢朝的時候又叫 春秋左氏傳 所以把這段歷史命名為春秋戰國。這是封建主義的萌芽和發展階段。這個問題比較複雜,簡單說吧,春秋和戰國統屬東周,但有沒什麼分別,春秋時諸侯稱公,戰國時諸侯稱王。春秋大致是在五霸 齊桓,晉...

春秋戰國的具體起止時間,春秋戰國的時間起止是什麼?

周分東西周,西周滅,東周東遷,分春秋戰國兩段。自平王東遷,因得位不合法理且控制土地人口極少,故而諸侯只在名義上承認周王室,自此開始春秋時代。其中春秋一詞 於孔子據魯史 春秋 所修訂而成的 春秋 一書。而 春秋 一書所講並非完全契合春秋時期,而是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 公元前722年 到魯哀公十四年 公元...

春秋戰國女兒身是什麼生肖,101期春秋戰國指什麼生肖

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訂 春秋 而得名。這部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 前722年 到魯哀公十四年 前481年 的歷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後史學家為了方便起見,一般從周平王元年 前770年 東周立國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 前477年 或四十四年 前476年 為止 也有學者認為應到 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