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建議劉備稱帝

2021-05-04 08:01:28 字數 6332 閱讀 9127

1樓:

首先樓主說的這3本史書都沒有關於劉備手下建議劉備稱帝的記載包括裴注!!!!!漢中之戰的勝利後劉備稱王是不是手下人的擁立記載的也很模糊!諸葛亮是個很謹慎的人不輪從軍事還是政治上一貫如次!

我認為此時劉備稱帝有3不利:1劉備稱帝把漢獻帝至於何地,曹操之所以不廢帝自立,是因為這個正統的名義,他若稱帝人心不服啊.曹操稱帝得廢了漢獻帝才能稱帝這都怕!

劉備在漢獻帝在位時稱帝這算什麼!樓上的幾位說漢獻帝被曹操挾持而不能算事,那麼當袁紹要擁立幽州牧劉虞時,此時漢獻帝也被董卓挾持啊和這個情況相差無幾!此時曹操怎麼說:

「董卓之罪,暴於四海,吾等合大眾、興義兵而遠近莫不響應,此以義動故也。今幼主微弱,制於奸臣,未有昌邑亡國之釁,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看這個情況曹操是這麼的說辭(當然這是政治不是說多忠於漢朝)難道說諸葛亮政治不如曹操.第2隆中對的破產,天下有變鄙人認為是指曹操廢帝再以興漢沿劉的旗號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此時可定鼎中原!要劉備稱帝這個方案還能實現不!3劉備政權真可能和樓主說的滅亡,這個曹操和孫權合力攻打荊州此時劉備怎麼做救援去還是按兵不動怎麼都不好選擇.

再說曹操此時名義上還是大漢的臣子,完全可以打的漢獻帝的稱號去討伐劉備,孫權對劉備早以不滿,孫劉聯盟一名存實亡,此時劉備受到曹孫兩方的攻擊當真能獲得勝利嗎?

2樓:豬頭亮是也

諸葛亮曾說過:「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

劉備是一個有實力、有威信的人,他的手下有很多猛將、謀士,但不及曹操。漢中之勝,可喜可賀,蜀軍士氣大升,如果劉備這時稱帝,可安定民心……

而袁術稱帝嘛,先看看袁術做過的壞事。「討伐董卓時,袁術負責押送糧草。因妒才而不發給孫堅糧草,使得孫堅被華雄擊敗。

但孫堅及時調整了軍隊,最終大敗華雄。191年,袁術讓孫堅去攻打劉表,孫堅從之,但最終孫堅被黃祖射死在襄陽城前。袁術就收養了孫堅的長子孫策,目的是為了得到玉璽。

後來孫策用玉璽換來了兵馬,一舉平定江東。袁術得到玉璽後立即宣佈稱帝」而劉備呢,一直為人民著想,何不稱帝之?

至於曹操和劉備之間的情誼,不是一兩個字就能說清的,曹操好幾次在劉備有困難時幫助劉備,雖然最後還是為敵,可曹操是不會(不可能)利用獻帝的名義來征討劉備,再加上劉備有諸葛亮、關羽、張飛……眾多名將,曹操也不敢輕易出兵。

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得不錯,請採納,謝謝!

3樓:瑞景小學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傑」的真實形象

4樓:

以下是《三國志》劉備稱帝的過程,以《先主傳》記載最為詳細,可參考。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記載:

(建安)二十六年,群下勸先主稱尊號,先主未許,亮說曰:「昔吳漢、耿弇等初勸世祖即帝位,世祖辭讓,前後數四,耿純進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

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世祖感純言深至,遂然諾之。今曹氏篡漢,天下無主,大王劉氏苗族,紹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

士大夫隨大王久勤苦者,亦慾望尺寸之功如純言耳。」先主於是即帝位,策亮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統,兢兢業業,不敢康寧,思靖百姓,懼未能綏。

於戲!丞相亮其悉朕意,無怠輔朕之闕,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錄尚書事,假節。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秋,群下上先主為漢中王,表於漢帝曰:「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領)長史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三輔決錄注曰:援字文雄,扶風人也。

其先本姓謝,與北地諸謝同族。始祖謝服為將軍出征,天子以謝服非令名,改為射,子孫氏焉。兄堅,字文固,少有美名,闢公府為黃門侍郎。

獻帝之初,三輔飢亂,堅去官,與弟援南入蜀依劉璋,璋以堅為長史。劉備代璋,以堅為廣漢、蜀郡太守。援亦少有名行,太尉皇甫嵩賢其才而以女妻之,丞相諸葛亮以援為祭酒,遷從事中郎,卒官。

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徵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徵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昔唐堯至聖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賢而四國作難,高後稱制而諸呂竊命,孝昭幼衝而上官逆謀,皆馮世寵,藉履國權,窮凶極亂,社稷幾危。非大舜、周公、朱虛、博陸,則不能流放禽討,安危定傾。

伏惟陛下誕姿聖德,統理萬邦,而遭厄運不造之艱。董卓首難,蕩覆京畿,曹操階禍,竊執天衡;皇后太子,鴆殺見害,剝亂天下,殘毀民物。久令陛下蒙塵憂厄,幽處虛邑。

人神無主,遏絕王命,厭昧皇極,欲盜神器。左將軍領司隸校尉豫、荊、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備,受朝爵秩,念在輸力,以殉國難。睹其機兆,赫然憤發,與車騎將軍董承同謀誅操,將安國家,克寧舊都。

會承機事不密,令操遊魂得遂長惡,殘泯海內。臣等每懼王室大有閻樂之禍,小有定安之變,趙高使閻樂殺二世。王莽廢孺子以為定安公。

夙夜惴惴,戰慄累息。昔在虞書,敦序九族,周監二代,封建同姓,詩著其義,歷載長久。漢興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諸呂之難,而成太宗之基。

臣等以備肺腑枝葉,宗子籓翰,心存國家,念在弭亂。自操破於漢中,海內英雄望風蟻附,而爵號不顯,九錫未加,非所以鎮衛社稷,光昭萬世也。奉辭在外,禮命斷絕。

昔河西太守樑統等值漢中興,限於山河,位同權均,不能相率,鹹推竇融以為元帥,卒立效績,摧破隗囂。今社稷之難,急於隴、蜀。操外吞天下,內殘群寮,朝廷有蕭牆之危,而禦侮未建,可為寒心。

臣等輒依舊典,封備漢中王,拜大司馬,董齊六軍,糾合同盟,掃滅凶逆。以漢中、巴、蜀、廣漢、犍為為國,所署置依漢初諸侯王故典。夫權宜之制,苟利社稷,專之可也。

然後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矯罪,雖死無恨。」遂於沔陽設壇場,陳兵列眾,群臣陪位,讀奏訖,御王冠於先主。

先主上言漢帝曰:「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將之任,董督三軍,奉辭於外,不得掃除寇難,靖匡王室,久使陛下聖教陵遲,六合之內,否而未泰,惟憂反側,疢如疾首。曩者董卓造為亂階,自是之後,群凶縱橫,殘剝海內。

賴陛下聖德威靈,人神同應,或忠義奮討,或上天降罰,暴逆並殪,以漸冰消。惟獨曹操,久未梟除,侵擅國權,恣心極亂。臣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圖謀討操,機事不密,承見陷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

遂得使操窮凶極逆,主後戮殺,皇子鴆害。雖糾合同盟,念在奮力,懦弱不武,歷年未效。常恐殞沒,孤負國恩,寤寐永嘆,夕惕若厲。

今臣群寮以為在昔虞書敦敘九族,庶明勵翼,鄭玄注曰:庶,眾也;勵,作也;敘,次序也。序九族而親之,以眾明作羽翼之臣也。

五帝損益,此道不廢。周監二代,並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福。高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大宗。

今操惡直醜正,寔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盜已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大司馬漢中王。臣伏自三省,受國厚恩,荷任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不宜復忝高位以重罪謗。

群寮見逼,迫臣以義。臣退惟寇賊不梟,國難未已,宗廟傾危,社稷將墜,成臣憂責碎首之負。若應權通變,以寧靖聖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敢慮常宜,以防後悔。

輒順眾議,拜受印璽,以崇國威。仰惟爵號,位高寵厚,俯思報效,憂深責重,驚怖累息,如臨於谷。盡力輸誠,獎厲六師,率齊群義,應天順時,撲討凶逆,以寧社稷,以報萬分,謹拜章因驛上還所假左將軍、宜城亭侯印綬。

」於是還治成都。拔魏延為都督,鎮漢中。典略曰:

備於是起館舍,築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四百餘區。時關羽攻曹公將曹仁,禽于禁於樊。俄而孫權襲殺羽,取荊州。

二十五年,魏文帝稱尊號,改年曰黃初。或傳聞漢帝見害,先主乃發喪**,追諡曰孝愍皇帝。是後在所並言眾瑞,日月相屬,故議郎陽泉侯劉豹、青衣侯向舉、偏將軍張裔、黃權、大司馬屬殷純、益州別駕從事趙莋、治中從事楊洪、從事祭酒何宗、議曹從事杜瓊、勸學從事張爽、尹默、譙周等上言:

「臣聞河圖、洛書,五經讖、緯,孔子所甄,驗應自遠。謹案洛書甄曜度曰:『赤三日德昌,九世會備,合為帝際。

』洛書寶號命曰:『天度帝道備稱皇,以統握契,百成不敗。』洛書錄運期曰:

『九侯七傑爭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頭,誰使主者玄且來。』孝經鉤命決錄曰:『帝三建九會備。

』臣父群未亡時,言西南數有黃氣,直立數丈,見來積年,時時有景雲祥風,從璿璣下來應之,此為異瑞。又二十二年中,數有氣如旗,從西竟東,中天而行,圖、書曰『必有天子出其方』。加是年太白、熒惑、填星,常從歲星相追。

近漢初興,五星從歲星謀;歲星主義,漢位在西,義之上方,故漢法常以歲星候人主。當有聖主起於此州,以致中興。時許帝尚存,故群下不敢漏言。

頃者熒惑復追歲星,見在胃昴畢;昴畢為天綱,經曰『帝星處之,眾邪消亡』。聖諱豫睹,推揆期驗,符合數至,若此非一。臣聞聖王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故應際而生,與神合契。

原大王應天順民,速即洪業,以寧海內。」

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軍師將軍諸葛亮、太常賴恭、光祿勳(黃權)〔黃柱〕、少府王謀等上言:「曹丕篡弒,湮滅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人鬼忿毒,鹹思劉氏。

今上無天子,海內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後上書者八百餘人,鹹稱述符瑞,圖、讖明徵。間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

孝經援神契曰『德至淵泉則黃龍見』,龍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大王當龍升,登帝位也。又前關羽圍樊、襄陽,襄陽男子張嘉、王休獻玉璽,璽潛漢水,伏於淵泉,暉景燭燿,靈光徹天。

夫漢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國號也,大王襲先帝軌跡,亦興於漢中也。今天子玉璽神光先見,璽出襄陽,漢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與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應,非人力所致。昔周有烏魚之瑞,鹹曰休哉。

二祖受命,圖、書先著,以為徵驗。今上天告祥,群儒英俊,並進河、洛,孔子讖、記,鹹悉具至。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只降祚,聖姿碩茂,神武在躬,仁覆積德,愛人好士,是以四方歸心焉。

考省靈圖,啟發讖、緯,神明之表,名諱昭著。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紹嗣昭穆,天下幸甚。臣等謹與博士許慈、議郎孟光,建立禮儀,擇令辰,上尊號。

」即皇帝位於成都武擔之南。

《資治通鑑》卷六九的在記載:(後面臣光雲,是司馬光對此事的評價)

◎ 黃初二年辛丑,公元二二一年

春,正月,以議郎孔羨為宗聖侯,奉孔子祀。三月,加遼東太守公孫恭車騎將軍。初復五銖錢。

蜀中傳言漢帝已遇害,於是漢中王發喪**,諡曰孝愍皇帝。群下競言符瑞,勸漢中王稱尊號。前部司馬費詩上疏曰:

「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羈旅萬里,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之。

及屠咸陽,獲子嬰,猶懷推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誠不為殿下取也。

」王不悅,左遷詩為部永昌從事。夏,四月,丙午,漢中王即皇帝位於武擔之南,大赦,改元章武。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

臣光曰:天生烝民,其勢不能自治,必相與戴君以治之。苟能禁暴除害以保全其生,賞善罰惡使不至於亂,斯可謂之君矣。

是以三代之前,海內諸侯,何啻萬國,有民人、社稷者,通謂之君。合萬國而君之,立法度,班號令,而天下莫敢違者,乃謂之王。王德既衰,強大之國能帥諸侯以尊天子者,則謂之霸。

故自古天下無道,諸侯力爭,或曠世無王者,固亦多矣。秦焚書坑儒,漢興,學者始推五德生、勝,以秦為閏位,在木火之間,霸而不王,於是正閏之論興矣。及漢室顛覆,三國鼎跱。

晉氏失馭,五胡雲擾。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國史,互相排黜,南謂北為索虜,北謂南為島夷。朱氏代唐,四方幅裂,朱邪入汴,比之窮、新,運歷年紀,皆棄而不數,此皆私己之偏辭,非大公之通論也。

臣愚誠不足以識前代之正閏,竊以為苟不能使九州合為一統,皆有天子之名,而無其實者也。雖華夷仁暴,大小強弱,或時不同,要皆與古之列國無異,豈得獨尊獎一國謂之正統,而其餘皆為僭偽哉!若以自上相授受者為正邪,則陳氏何所授?

拓跋氏何所受?若以居中夏者為正邪,則劉、石、慕容、苻、姚、赫連所得之土,皆五帝、三王之舊都也。若有以道德者為正邪,則蕞爾之國,必有令主,三代之季,豈無僻王!

是以正閏之論,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義,確然使人不可移奪者也。臣今所述,止欲敘國家之興衰,著生民之休慼,使觀者自擇其善惡得失,以為勸戒,非若《春秋》立褒貶之法,拔亂世反諸正也。正閏之際,非所敢知,但據其功業之實而言之。

周、秦、漢、晉、隋、唐,皆嘗混壹九州,傳祚於後,子孫雖微弱播遷,猶承祖宗之業,有紹復之望,四方與之爭衡者,皆其故臣也,故全用天子之制以臨之。其餘地醜德齊,莫能相壹,名號不異,本非君臣者,皆以列國之制處之,彼此鈞敵,無所抑揚,庶幾不誣事實,近於至公。然天下離析之際,不可無歲、時、月、日以識事之先後。

據漢傳於魏而晉受之,晉傳於宋以至於陳而隋取之,唐傳於樑以至於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齊、樑、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年號,以紀諸國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閏之辨也。昭烈之漢,雖雲中山靖王之後,而族屬疏遠,不能紀其世數名位,亦猶宋高祖稱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稱吳王恪後,是非難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晉元帝為比,使得紹漢氏之遺統也。

劉備託孤後諸葛亮掌握實權,諸葛亮為什麼沒有篡位?

因為諸葛亮對待劉備非常忠心,而且他內心非常感激劉備的知遇之恩,兩人互相扶持,度過了很多艱難的歲月,而且最重要的是劉備在死之前說的話,讓諸葛亮不願意去篡位。呵呵!篡位?諸葛亮憑啥呢?劉備的一眾班底第一個就不服!這樣的忽悠誰會拿來當真!場面話聽聽就算了!拿來當真的轉頭就要和劉備相距了!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

劉備怎么請諸葛亮到軍營的,劉備怎麼請諸葛亮到軍營的

是傳說中的三顧茅廬伐。之後就是火燒長野吧。這個問題其實沒有一個明確的蓋棺定論,很多人都有不同的意見,但很明顯所謂的三顧茅廬不是真相,尤其是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可能還是要看一下史書 三國志 畢竟那裡的描寫還是比較權威的 詳見 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諸葛亮是劉備軍營中一個是什麼樣的軍師 諸葛亮...

劉備對諸葛亮的評價,關於人們對諸葛亮的評價

劉備最後對諸葛亮已經有所失望,只是 無奈 而已。赤壁大戰中,諸葛亮故意讓關羽放跑曹操,劉備很生氣,但又很 無奈 自然看出諸葛亮加入 劉關張體制 的用心。兩人關係保持著互相制約的 動態平衡 諸葛亮壓制魏延,劉備是 敢怒不敢言 魏延完全是被劉備感召過來的人物,比馬超更有頭腦,可以大用。但是諸葛亮一見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