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中世紀文明的發展起來的原因是什麼

2021-05-03 21:10:24 字數 1527 閱讀 6255

1樓:天上飛

西歐中世紀社會特點如下:

1、政治上。世俗君主的權利不高,神權處於最高權力的位置,民族國家的界限不是太明顯。

2、經濟上。土地分配上採取采邑制,教皇是最大的地主,教會在經濟生活佔有重要的地位,以農業生產為主,但是商品經濟發達,為以後的資本主義社會打下基礎。

3、文化上。**教信仰統一人們的思想,通過宣揚對上帝、神權的敬畏,通過禁慾,完成了對人類生命的控制,束縛了人的全面發展。

4、階層上。商人地位顯著提升,中世紀西歐工商業的發展和城市的興旺,給歐洲商人帶來了極大的地位和權力,後來發展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向封建王權和各級封建主發起挑戰。

5、科技方面。科技全面進步,中國的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傳到歐洲後,使得西歐國家在農業、冶金、造船、航海、紡織等方面都取得巨大進步。

2樓:初級提問者

中世紀中世紀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2023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這一時期的歷史。封建制度的形成、發展和解體是這一時期歐洲歷史的主線。但是世界各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是不平衡的,當西歐在5世紀剛剛進入封建社會的時候,中國已經走完了約2023年封建社會的歷程。

在歐洲的封建社會裡,國王、貴族和騎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構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級制度,但是他們的權力和義務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種複雜的等級關係使得歐洲封建國家長期處在割據狀態,和東方中國「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濱,莫非王巨」的**集權的封建君主**大不一樣。各國統治者仍不斷進行戰爭,相互搶掠吞併,許多國家一直沒有出現統一的穩固政權。封建地主憑藉土地所有權和政權對農民進行剝削。

在歐洲,**教會已成為封建統治工具,他們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維護封建制度。農民和農奴的勞動被封建主以勞役、實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稅和教會「什一稅」等形式侵吞。農民的反抗持續不斷,但是起義的規模一般比較小,沒有像中國那樣發生過多次推翻了一個王朝的大規模農民戰爭。

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封建經濟主要是以一家一戶農民為基本生產單位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民由於可以擁有一些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可以獲得一定的勞動產品,因此,勞動積極性比奴隸高得多。中世紀時代鐵製工具早已普及,再加上生產技術不斷進步,使社會財富大大豐富起來,並且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14、15世紀在地中海沿海地區,商品經濟發達的城市出現了專門從事商品生產的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中國在16、17世紀,在江南一帶城市中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在封建生產關係中滋生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說明封建社會已經走到它的盡頭。

從那時候起,歐洲一些國家的資本主義興起已形成一個不可逆轉的勢頭。

中世紀的歐洲,文化落後,思想愚昧,是歷史上所謂的「黑暗時代」,而在中國,正是文化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期,東西方文化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宗教在世界廣大地區佔據了思想領域的統治地位。佛教、**教、伊斯蘭教在許多國家成為「國教」。

儒家學說則主宰了中國的思想領域。這種文化現象雖然對封建社會的鞏固一度有推動作用,而當資本主義興起後,它就成為社會進步和科學發展的障礙。伴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歐洲出現的「文藝復興」是人類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繁榮和近代科學的大飛躍。

在東方,由於封建思想的長期桎梏,社會發展趨於緩慢,從此開始落後於西方。

中世紀政教之爭的由來與發展,歐洲中世紀的國王與教皇之間權力之爭是怎樣形成的?

歐洲中世紀長期處於教會和國家 王權與神權的二元統治制下,政教之爭是中內古西歐政治史上 容極重要的內容。王室與教會作為並存的兩大政治力量,二者之間的衝突與合作並存。中世紀前期,王權與教會的關係錯綜複雜,兩者既相互為援,又不乏激烈的權益紛爭,處於對立 統一狀態 中世紀中期,教會的實力不斷增強,上帝之城 ...

中世紀戰爭的重要戰役歐洲美洲中世紀有什麼著名的戰役?

亞爾莫克戰役 636年 瓜達萊特戰役 711年 君士坦丁堡攻城戰 718年 圖爾戰役 732年 普利斯卡戰役 811年 阿克俄羅斯戰役 917年 克羅埃西亞 保加利亞戰役 927年 布魯南伯爾戰役 937年 萊希費德戰役 955年 克雷迪昂戰役 1014年 福爾福德戰役 1066年 斯坦姆福德橋戰役...

中世紀歐洲是什麼樣子的,中世紀的歐洲是什麼樣子的?

中世紀的歐洲沒bai有一du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封建割zhi據帶來頻繁 dao的戰爭,造成科技和回生產力發展停滯,人答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紀或者中世紀的早期在歐美普遍稱作 黑暗時代 傳統上認為這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聖戰騎士 2001 we will rock you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