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仁義禮智信,仁義禮智信是是什麼意思

2021-05-02 14:19:30 字數 5521 閱讀 7826

1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fanpengtaotao

**對仁義禮智信的理解

範鵬濤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於有序市場秩序的維繫,規範個人的日常行為,仍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

何為仁,孔子釋為愛人,孟子解釋為惻隱之心」、「不忍之心,仁即仁義也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儒家認為「仁」是為人的根本,是人的精神家園。用孟子的話說就是「人之安宅,提倡「仁」的道德,就是要以人為本,把人當作人來對待,就是在確認自己是人的同時也承認他人是人,而人與人在天命之性和生命價值上是平等的。

因此人與人之間應該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忠恕」態度友好相待,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態度互相幫助。這對當代社會道德文明建設有兩點重要的啟示:其一是說明就人的本質的、永恆的存在而言,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諧、合作,較之於人與人之間有時難以避免的競爭來說,是更為重要、更為根本的方面,具有更高的價值。

其二是說明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人道與人性的價值,都是終極的最高的價值。任何何為禮,

2樓:秒懂百科精選

仁義禮智信:儒家經典「五常」學說

3樓:齊氣雪笛韻

仁義理智信是封建社會中人們的行為規範,簡稱「五常。大忠大愛,對人寬厚愛心,是仁;大孝大勇,為人正派,愛憎分明,是義;修齊治平,待人彬彬有禮,行為端莊,是禮;大恩大恕,處事果斷周密,是智;公平合理,做人誠實穩重講信譽,是信。按照這」五常「去做,就可以成為正人君子;反之,則可能成為遭人唾罵的壞人。

由此看來,「五常」雖是封建社會人們的行為規範,但至今仍有積極的意義。

4樓:

源自中國儒教教義,「仁義禮智信」就是儒家思想中所說的「王道」

5樓:

「仁」,本質上就是「以人為本」;

「義」,可理解為「正義」;

「禮」,本質上是「和諧」;

「智」,可理解為「科學精神」;

「信」,乃「公信力」、誠信。

6樓:匿名使用者

仁 就是要有一顆仁慈寬大的心,用心去包容一切義 就是要有義氣,當然不是江湖義氣,是一顆正義的心,不管誰有錯,都要勇於提出

禮 就是要有禮貌,一顆彬彬有理的心,對待任何事物或人都充滿禮儀智 就是要有智慧和理智,一顆慧心,細心觀察,無時無刻用理智與智慧指引自己的行動

信 就是要有信義,說道作到,一顆信義之心

仁義禮智信 就是我們中華的美德,是我們做人的行為準則.

仁義禮智信是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五常」是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用以處理與諧和作為個體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組建社會。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勿施於人,事物為人,而不為己,發為惻隱之心,寬裕溫柔,仁也。

義:義者,宜也,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所以人發為羞惡之心,發為剛義之氣,義也。

禮:禮者,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尊卑長幼有序,處事有規,淫亂不犯,不敗人倫,以正為本,發為恭敬之心,齋莊中正之態,禮也。

智:智者,知也,無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發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為智也。

信:信者,信字從人言,言非曰,乃有定之文也,以今之概念定義可解為「學說」、「思想」。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

一般為「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

仁義禮智信的意思是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

溫良恭儉讓意思是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這五種美德。

忠孝廉恥勇指忠心、孝悌、廉潔、羞恥、勇敢。指的是人應信守、踐行的五種高尚品格。

8樓:u愛浪的浪子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他與五行說「金木水火土」,古人創作的「梅花篆字」梅報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樂、長壽)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三字經之中的「曰仁義,禮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9樓:叫那個不知道

仁義禮智信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

所以仁字,從二人相處,因為人不能離群而獨存,別人之觀念立,人之人格顯,方能雍容和諧,以立己立人,發揮老吾老幼吾幼之懷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事物為人,而不為己,發為惻隱之心,寬裕溫柔,仁也。

義:義者,宜也,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當做就做,不該做就不做。

見得思義,不因果濫取不義之財物。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所以人發為羞惡之心,發為剛義之氣,義也。

禮:禮者,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釋名:禮,體也,得其事證也,人事之儀則也。進退周旋得其體,乃是正人身之法也。

尊卑長幼有序,處事有規,淫亂不犯,不敗人倫,以正為本,發為恭敬之心,齋莊中正之態,禮也。

智:智者,知也,無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發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誠實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終不渝」。

信字從人言,人言不爽,方為有信也。誠心之意也,以誠居心,必然誠實。處世端正,不誑妄,不欺詐者,是為信也。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曾將「智仁勇」稱為「三達德」,又將「仁義禮」組成一個系統,曰:「仁者人(愛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 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定。

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 「性善說」,曰: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孟子·告子上》)

董仲舒又加入「信」,並將仁義禮智信說成是與天地長久的經常法則(「常道」),號「正常」。 曰:「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賢良對策》)。

10樓:夢裡心落

【意思】

1、仁:以人為本,平易近人,是對德行的要求。

2、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指人生的責任和奉獻,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3、禮:與仁互為表裡,仁是禮的內在精神,「明禮」即講文明,「禮之用,和為貴」,其價值取向為「和諧」。

4、智:即智慧,明辨是非善惡、不僅知人,而且要自知。

5、信:誠信為本,是一項重要的社會道德規範,在做人、持家、興業、治世等方面均有所要求。

【發展史】

孔子曾將「智仁勇」稱為「三達德」,又將「仁義禮」組成一個系統,曰:「仁者人(愛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 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定。

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 「性善說」,曰: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孟子·告子上》)

董仲舒又加入「信」,並將仁義禮智信說成是與天地長久的經常法則(「常道」),號「正常」。 曰:「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賢良對策》)。

11樓:緩緩風景

仁:悲天憫人的生活態度,對待人和其他事物的方式。

義:遵循正義的生活道路。

禮:維持整個儒家社會的基本信條,是維繫社會的規則,相當於程式法。

智:能夠在明辨是非基礎上趨利避害的判斷力。

信:對承諾的遵行和高度尊重。

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

拓展資料「仁、義、禮、智、信」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與五行說「金木水火土」和古人創作的「梅花篆字」梅報五福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三字經之中的「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參考資料

12樓:他的心裡你來猜

儒家「五常

」,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著自己,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

古字義,離不開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別是非,在人家需要時,及時出手,幫人家一兩下,即為義。

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穀物也。只有結滿穀物的穀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於曲。

智者,知道日常的東西也。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13樓:匿名使用者

仁.義.禮.

智.信被稱五常,它是指導人們舉止行為的常理,不可以違背和搞亂。解說:

仁義理智信是封建社會中人們的行為規範,簡稱「五常。對人寬厚愛心,是仁;為人正派,愛憎分明,是義;待人彬彬有禮,行為端莊,是禮;處事果斷周密,是智;做人誠實穩重講信譽,是信。按照這」五常「去做,就可以成為正人君子;反之,則可能成為遭人唾罵的壞人。

由此看來,「五常」雖是封建社會人們的行為規範,但至今仍有積極的意義。

14樓:匿名使用者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人生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禮,與仁互為表裡,仁是禮的內在精神,重禮是「禮儀之邦」的重要傳統美德。「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從狹義說,作為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謂「禮讓」。這些已經成為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種表徵和直觀展現。

北京為迎奧運正大力開展禮儀教育。「禮之用,和為貴」,其價值取向為「和諧」。繼承發揚禮,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智,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

忠孝仁義禮智信的出處忠孝仁義禮智信的順序是什麼?

忠孝仁義禮智信 應該從孔子時就提出來了,幾千年了。忠孝仁義禮智信 中,忠孝 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 孝是立家之本。忠孝 兩字,支撐著這個國家 民族以至於整個家庭的 大廈 就如同 四根柱子 屹立不動,否則家國大廈將傾。仁義禮智信稱之為五常 三綱 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 指仁 義 禮 智...

儒家思想 什麼是仁義禮智信

仁義禮智信 為儒家 五常 孔子提出 仁 義 禮 孟子延伸為 仁回 義答 禮 智 董仲舒擴充為 仁 義 禮 智 信 後稱 五常 這 五常 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他與五行說 金木水火土 古人創作的 梅花篆字 梅報五福 平安 健康 幸福 快樂 長壽 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三字經之中的 曰仁義,...

為什麼仁義禮智信沒有納入核心價值觀

什麼是核心價值觀?這就是富強 民主 文明 和諧,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愛國 敬業 誠信 友善。仁 義 禮 智 信是五種儒家認定的人倫關係的原則。核心價值觀包含的內容更廣 仁義禮智信 是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借鑑 核心價值觀通常是指在價值觀念體系中居於中心地位,起支配作用的價值觀。它體現一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