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湘妃竹出自哪個典故呢?請詳細回答

2021-05-02 07:54:47 字數 1993 閱讀 9282

1樓:黛妮

湘妃竹典故

相傳堯舜時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住在九座巖洞裡,經常到湘江來戲水玩樂,以致洪水暴漲,莊稼被沖毀,房屋被沖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舜帝關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惡龍禍害百姓的訊息,飯吃不好,覺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幫助百姓除害解難,懲治惡龍。

舜帝有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堯帝的兩個女兒。她們雖然出身皇家,又身為帝妃,但她們深受堯舜的影響和教誨,並不貪圖享樂,而總是在關心著百姓的疾苦。她們對舜的這次遠離家門,也是依依不捨。

但是,想到為了給湘江的百姓解除災難和痛苦,她們還是強忍著內心的離愁別緒歡歡喜喜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著他征服惡龍、凱旋的喜訊,日夜為他祈禱,早日勝利歸來。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燕子來去了幾回,花開花落了幾度,舜帝依然杳無音信,她們擔心了。娥皇說:

「莫非他被惡龍所傷,還是病倒他鄉?」女英說:「莫非他途中遇險,還是山路遙遠迷失方向?

」她們二人思前想後,與其呆在家裡久久盼不到音訊,見不到歸人,還不如前去尋找。於是,娥皇和女英迎著風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尋找丈夫。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們終於來到了九嶷山。

她們沿著大紫荊河到了山頂,又沿著小紫荊河下來,找遍了九嶷山的每個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條小徑。這一天,她們來到了一個名叫三峰石的地方,這兒,聳立著三塊大石頭,

翠竹圍繞,有一座珍珠貝壘成的高大的墳墓。她們感到驚異,便問附近的鄉親:「是誰的墳墓如此壯觀美麗?

三塊大石為何險峻地聳立?」鄉親們含著眼淚告訴她們:「這便是舜帝的墳墓,他老人家從遙遠的北方來到這裡,幫助我們斬除了九條惡龍,人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卻鞠躬盡瘁,流盡了汗水,淌幹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這裡了。

」原來,舜帝病逝之後,湘江的父老鄉親們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為他修了這座墳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鶴也為之感動了,它們朝朝夕夕地到南海銜來一顆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墓上,便成了這座珍珠墳墓。三塊巨石,是舜帝除滅惡龍用的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

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後,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起來。她們悲痛萬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們把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淚流乾了。最後,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的旁邊。

娥皇和女英的眼淚,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現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血紅的,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紋,傳說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淚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鮮紅鮮紅的血斑,便是兩位妃子眼中流出來的血淚染成的。

陳鼎《竹譜》稱「瀟湘竹」「淚痕竹」。竿部生黑色斑點,頗為美麗。是我國竹傢俱的優質用材。

《陣物志》:「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汨揮,竹盡斑。」《群芳譜》:

「斑竹即吳地稱『湘妃竹』者」。

注:《陣物志》所言堯之二女,舜之二妃,以及其他著作中湘妃、瀟湘妃子、湘君等指娥皇和女英二人。西漢劉向《列女傳》有:

有「虞二妃者,帝堯之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娥皇為後,女英為妃……死於蒼梧,號曰重華。二妃死於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從列女傳可得知,所云瀟湘妃子為娥皇、女英。

竹長在南方,是四君子之一,它性剛品柔,幽靜淡雅,在南方隨處可見片片竹林,密密麻麻,整齊的生長著,堅韌挺拔.剛正不阿.筆直的枝幹,翠綠的葉子.

一年四季長青不敗.生命力極為頑強,像那正人君子.謙虛不張揚,竹林是我們的最愛,特別是盛夏時節走進竹林,靜寂優雅,陽光從縫隙中透過,給那片濃綠披上了外衣,竹林中飄著淡淡的清香,心中滿是安逸舒適。

在岳陽的君山島上滿山都是竹林,在那裡長有一種湘妃竹。它因為有一段美麗的故事而出名,君山島也被稱為愛情島也許和他有很大關係,那種竹子不同平常的竹子,它的身上因為多了斑點,所以叫湘妃竹,也稱斑竹.據說是舜帝的兩個妃子因思念他,日夜傷心,哭出血淚,染紅了竹子。

那種斑點有黑色,也有紅色.因為有了這故事,竹子也被賦予了傳奇色彩。

傳說,舜帝的二個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尋追舜帝。到君山後,聞舜帝已崩,抱竹痛哭,流淚成血,落在竹子形成斑點,故又名「淚竹」,或稱「湘妃竹」。

2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是舜帝出巡卻死在回程的路上,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的眼淚滴在竹子上斑斑點點,以後就有了湘妃竹,後兩人投水而死,死後成為湘水水神

下列的成語出自哪個典故啊,請問下列哪個成語的典故不是出自《孟子》

原文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易經 蒙 卦 註釋 譯文 人們一般不會自我傷害,遭受傷害,必然是真實情況 我以假作真,並使敵人信而不疑,離間計就可以實現了。抓住敵人 幼稚樸素 的心理進行欺弄,就能順著他那弱點達到目的。新解 苦肉計 是通過自我傷害取信敵人,以便麻痺對...

想請教出自哪個典故,請教有一句歷史典故的話 扶不起的阿斗。是什麼回事?

唐朝有兩位賢士,一名寒山,一名拾得。有一天寒山向拾得說 世間有人謗我 欺我 辱我 笑我 輕我 賤我 騙我,我應如何對活呢?捨得答道 只是忍他 讓他 由他 避他 耐他 敬他 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再看他。出處 論語 先進篇 原文 子路問 聞斯行諸?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 聞斯行諸?子曰...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這句話出自哪個典故

使其含義與原來的意思大相徑庭.謬誤重複千遍成真理,現在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這一俗語已經成了 正版 黃河的平均含沙量為35 公斤每立方米.其沙量之多在世界江河中是絕無僅有的.同時 入 這樣渾濁的水,怎麼還會有人跳進去洗涮什麼汙點呢,可以說是一句家喻戶曉 盡人皆知的俗語,比喻很難擺脫干係 因為黃河水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