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登飛來峰》,要求完成下面題目。(4分,每小題2分)登飛來峰 宋 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

2021-04-25 12:17:02 字數 5261 閱讀 8331

1樓:迷失

小題抄1:誇張 飛來峰之高襲

小題2:a。

小題1:試題分析:根據詩中bai的"千尋",可du知運用了誇zhi張的修辭

,突出dao了飛來峰之高之高。作答時要藉助題幹中的提示,「塔之高和想像中雞鳴見日升的雄奇景色」

點評:此類題目在做答中要注意,既要理解詩詞大意,又要尋找明顯的關鍵語句,如景物描寫一般暗含感情,抒情句就更加直抒感情了。

小題2:試題分析:「抒發了詩人登飛來峰的感受,表達了詩人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感悟」,的說法錯誤。

這個感悟只是詩句的派生或衍生義。為北宋詩人王安石30歲時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越州(紹興),寫下此詩。這首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時年少氣盛,抱負不凡,寄託壯懷,可看作萬言書的先聲,實行新法的前奏。

點評:做這類題目時,一定要在通讀全文、瞭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再精讀各項涉及到的段落,根據文章的內容與情節去整體衡量。注意千萬不要犯想當然的錯誤,必須把幾項看完之後做整體的評價,把出入最大的選項選出來。

《登飛來峰》詩意

2樓:貓貓磨牙

《登飛來峰》詩意:

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昇。

不怕浮雲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全文】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賞析】

詩的第一句用「千尋」這一誇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詩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彩的基調。

前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為眼前的利益,應該放眼大局和長遠。在寫作手法上,起句寫飛來峰的地勢,有寫峰上有千尋之塔,足見其高。

此句極寫登臨之高險。承句寫目極之遼遠。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語,氣勢奪人。」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層」拔高詩境,有**遠矚的氣概。作者點睛之筆,正在結語。

若就情境說,語序應是「因為身在最高層,所以不畏浮雲遮目」,但作者卻倒過來,先說果,後說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說明詩眼的轉換。

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表現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勵之意。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極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銘。

【作者】

王安石(2023年12月18日-2023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樓:匿名使用者

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當過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援下實行改革,歷史上叫做「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又是文學家,詩和散文都寫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辭,據說,他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經過幾十次修改才選定「綠」字,千百年來傳為美談。

1.飛來峰——就是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

2.千尋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尋等於八尺。

3.緣——因為。

這首絕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時的作品。前兩句寫飛來峰塔的形象,後兩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

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

請想想飛來峰那聳雲天的氣勢吧!

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上。轉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遊蕩的雲片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在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讀者,這是引人向上的啟示。

4樓:涼涼看社會

《登飛來峰》的詩意是: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站得高看得遠的膽識氣概,在政治上**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表現了一個政治變革家撥雲見日、**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

1、《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2、詩句意思

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昇。

不怕浮雲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2023年12月18日-2023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詩人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時詩人只有三十歲,正值壯年,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寬闊情懷可謂是年輕氣盛,沒有任何的顧忌。

5樓:匿名使用者

宋代: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譯文: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雲的塔,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雲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賞析: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

這與王之渙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相似。前者表現一個政治變革家撥雲見日、**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後者表現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勵之意。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脈相承,表現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蘇軾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兩者都極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銘。

6樓:踏雪尋熊不捉魚

《登飛來峰》是宋代王安石的詩,原文及詩意如下:

原文: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譯文: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雲的塔,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雲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詩意: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

不知道。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

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請想想飛來峰那聳雲天的氣勢吧!

從全詩看,「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胸襟境界,只有登上天外飛來的高峰才能觸發得出;但無「聞說雞鳴見日升」作鋪墊,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

只有登上「飛來山上千尋塔」,才能用見日出聞天雞的故實;也只有在天外飛來的高峰見日出聞天雞,才能匯出不畏末俗亂真、站得高看得遠的膽識氣概。思緒條貫,勾連緊密;天衣無縫,一氣呵成;前後關照,渾然一體。

王安石(2023年12月18日-2023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7樓:柒m柒

在飛來峰上有一座高八千尺的寶塔,

聽說在雞鳴叫時登上這座山峰向遠望去,

就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朝陽.

不怕天空中的浮雲遮擋住我的視線,

是因為我身在高處,天下的事物我一覽無餘.

這首絕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時的作品.前兩句寫飛來峰塔的形象,後兩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

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

請想想飛來峰那聳雲天的氣勢吧!

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上.轉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遊蕩的雲片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在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讀者,這是引人向上的啟示.

8樓:匿名使用者

高高的飛來峰上聳立著千丈高塔,傳說晨雞初鳴時,在塔上便可看到紅日升起。

你不用擔心浮雲遮住遠望的視線,只因為你身在塔的最高層。

9樓:匿名使用者

題目 登飛來峰①

作者 王安石

內容 飛來山上千尋塔②,聞說雞鳴見日升③。

不畏浮雲遮望眼④,自緣身在最高層⑤。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當過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援下實行改革,歷史上叫做「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又是文學家,詩和散文都寫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辭,據說,他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經過幾十次修改才選定「綠」字,千百年來傳為美談。

1.飛來峰——就是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

2.千尋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尋等於八尺。

3.緣——因為。

這首絕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時的作品。前兩句寫飛來峰塔的形象,後兩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

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

請想想飛來峰那聳雲天的氣勢吧!

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上。轉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遊蕩的雲片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在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讀者,這是引人向上的啟示。

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題目(4分)秋風引劉禹錫何處秋風

小題1 秋風初至,蕭索淒涼。小題1 最 字表現了孤客對物候變化的敏感,寫出了孤客羈旅漂泊,思家念歸之心切。略 閱讀下列古詩文,完成小題。4分 秋風引劉禹錫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註解 小題1 2分 秋風剛至或蕭索淒涼的 特點。學生用詩歌中內的 蕭蕭 回答,容也得分 小題1 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題目(11分)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

小題1 劉禹錫 小題1 品德高尚 使身體勞累 沒有學問的人版 或知識淺薄的人 權小題1 苔蘚痕跡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裡。小題1 d 小題1 自然環境優美,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感情是 不慕榮利 高潔傲岸 安貧樂道。小題1 本題考查對文學常識的認知能力。結合平時的學習來認知即可。...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按照要求完成賞析。(8分)看葉羅與之紅紫飄

意味長 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美麗如花的事物卻易於凋零,平凡如葉的生命似更為長久。詩人在大自然中捕捉一個極為普通的意象 綠葉 表現出一位迴歸於平淡生活的老人獨特的感受。人生不必像春花璀璨而短暫,應如綠葉生命頑強而長遠。哲理,4分 表現4分。看花應不如看葉,綠影扶疏意味長 觀點很明顯,看花不如看葉,側重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