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和引導留守兒童,如何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成長

2021-04-20 02:54:49 字數 4908 閱讀 8263

1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留守兒童的學習:

1. 學習指導,督促行為轉變。課堂上,關注留守學生,從學習上多予以指導。

如多讓發言、朗讀,多讓上臺展示;對成績差的留守孩,多開小灶,多輔導。教師要把握住學生的年齡特徵,積極主動地和留守兒童溝通交流,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切實做到用愛溫暖孩子的心,用言語指導孩子的行為,用情感激發孩子的成就甘,培養留守兒童勇於面對生活,對前途和未來充滿信心的樂觀心態。

2. 加強聯絡,溝通感情學科滲透,促進心理髮展。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要把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作為首要任務,認真挖掘,善於利用各科

教學中蘊含的心理教育的內容和素材,創設有利於實施心理輔導的情境,達到潛移默化進行心理輔導,改變學生行為的目的。農村雙親在外的打工子女,儘管逢年過節能與父母團聚,但這短暫的相聚是不能滿足其情感需要的。

3 .曉之以理,思想激勵,活動體驗。讀初中的青少年,其思想還處於幼稚階段,雖也朦朧地感覺到父母離鄉背井的艱辛與苦衷,但卻缺乏深層的理解。

有的在心裡埋怨父母,把其轉嫁到學習上,甚至產生了讀書無用論的思想;有的則不珍惜父母的勞動,用起錢來大手大腳,甚至用父母的血汗錢出風頭、要面子、賭博等。組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社會實踐活動等,讓留守兒童認識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打工的辛苦,學會理解父母、愛戴父母,在活動中,感受集體的溫暖,老師的關心,同學的友愛。

4 .以教師關心為突破口,設身處地,動之以情。人是需要感情交流的,物質生活並不是人生的全部。

師生關係是兒童人際關係的一部分,它體現兒童社會交往的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並影響兒童的學業成績和學校行為。父母外出,親情的缺失,使留守兒童在很大程度上會把對父母的情感依賴與需求轉向教師。

5. 提高父母對孩子教育問題的認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

若要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品德和優秀的才幹,父母是要有奉獻精神的。因此,父母在這方面應有開闊的眼界和長遠的打算,在物質條件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應該多為下一代考慮,多關心他們的成長與發展。

2樓:上善若水

制定了幫扶計劃。一對一或一對幾個的進行負責。

1、對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行為和家庭情況每天都進行詢問做好記載,並對留守學生根據他們不同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育方法。

2、加強落實家訪工作,每月定期向家長通報孩子的學習情況,同時也要求家長經常與老師聯絡,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等情況。這樣雙方進行配合教育孩子,使教育更

有針對性。

3、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和「留守學生」做知心朋友。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對學生坦誠相待,多鼓勵,多賞識。在各種活動中讓他們感覺到成功的成就感,更讓他們體

會到同學之間的友情,得到班級這個集體裡的溫暖。讓他們向老師袒露自己的思想,說說自己的想法,從而消除學生膽怯、孤僻、抑鬱等不良心理。

4、對「留守學生」要特別的關照,為了讓家長能及時瞭解「留守學生」的情況,可以利用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家長會,讓家長能更好的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等情

況。這樣也能讓他們更放心的在外打工。

5、在班級裡建立一個「互助小組」,讓小組裡的成員隨時幫助留守學生的學習,同時也隨時注意留守學生在學習上的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就及時給老師彙報或者做及時

的解決。

總之,應該如何教育好「留守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已成為當前教育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全社會都要關心、關愛「留守學生」。關注「留守學生」問題,應該報有

對後代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解決好「留守學生」的問題,這些「留守學生」,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這是社會,學校,家庭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3樓:大心愛小美

耐心,把他當做自己的朋友!讓他感到溫暖!不要罵他打他!

哪怕是他犯了錯誤!要用時間來證明你是他的親人,青少年時期,孩子容易出現逆反心理!不要強求!

要讓他感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即可!

如何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成長

4樓:榯狴慄

近年來,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嚴重地影響著學校教育活動的正常進行,特別是一些邊遠山區學校,其各方面的條件(如財力、人力等)非常有限,管理力度受到很大的制約。如果我們能夠積極應對,認真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制訂切實有效的對策,許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保證留守兒童得到了健康的成長,促進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正常進行。

一、詳細收集學生情況

在開學伊始,無論是班主任還是科任教師都通過各種途徑掌握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家庭具體情況。例如,本校中六年級有90%的留守兒童,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和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生活在一起,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獨自留守在家,生活學習完全自理。老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監護群體,普遍年齡大,身體差,文盲比例非常高。

在學習上根本無法給予這些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輔導和管理,而且由於年齡差異懸殊,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在教育管理方法上弊端較多,往往事與願違。在實踐工作中證明,建立完備的留守兒童檔案,對於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非常重要。留守兒童檔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留守兒童個人的愛好特長;身體狀況;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氣氛,家長的教育方式與態度,與父母和監護人的關係;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師生關係,同伴關係;性格型別及特徵,氣質型別及特徵,個性心理有哪些特徵,個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質等。這樣才能隨時瞭解兒童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

二、爭取家長的支援

留守兒童的最大障礙就是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父母的關愛和管教。我們針對留守兒童的這種情況,通過開家長會、家長座談會、與家長**聯絡或等其父母回家探親時及時進行家訪等方式,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留守兒童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促進親子關係的建立,讓家長協同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積極開通學生、家長、教師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做到掙錢與關心子女教育兩不誤,使孩子從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在家訪中發現,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影響較大,但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沒有可靠監護人,最好留一個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與完整。

許多事實證明,隨著父母探親頻率降低,聯絡次數減少,留守子女在人際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業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父母使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要正確處理生產、創收與子女教育的關係,不能以犧牲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為代價來換取眼前暫時的利益;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聯絡,隨時瞭解子女學習和發展情況,並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臨時監護人要真正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

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通過開家長會、家長座談會、與家長**聯絡、家長回家及時進行家訪等方式,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留守兒童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促進親子關係的建立,讓家長協同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

三、幫助家長建立濃厚的親子關係

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生活的影響較為複雜,其中情感缺乏問題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研究表明,親子撫養比隔代撫養和寄養能更好地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親情關係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

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表現出對家庭完整和父母關懷的強烈需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在家訪中,我們經常提醒學生的父母:如果他們都外出,則要更注意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時間不能相距太久,原則上最好做到每個星期交流聯絡一次。

在溝通內容上,不能只談生活,應該全面瞭解其心理、身體、學習等方面的綜合情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四、注重培養留守兒童的心理素質

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是隔代撫養或者託付在親戚家,不能同長輩進行有效溝通,在情感上缺乏關愛,容易產生心理障礙,有的兒童性格內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他們不願與別人交往,生活在狹小的自我空間裡,對外界的一切都漠不關心,對他人和集體的情感冷漠;有的則脾氣暴躁、衝動易怒、逆反情緒,不聽任何教導,或者過分淘氣;有的兒童則有焦慮心理,抑鬱症狀。從社會適應方面看,很多留守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差,容易受不良言行的影響,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內心壓力較大,害怕被別人欺負。對留守兒童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最為有效的對策。

(一)按照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留守兒童成長規律及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加強分類指導,從學會學習、學會生活、人際交往等幾個方面安排教育教學工作。小學低年級的留守兒童:適應新環境;養成學習好習慣;初步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熱愛集體,樂於與老師、同學交往。

小學高年級的留守兒童:掌握有效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關愛家人;樹立同學間合作意識,鍛鍊抗挫能力;初步瞭解情緒調節方法。

(二)積極開通學生、家長、教師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要有計劃地開展教師培訓,同時要儘可能地吸納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開家長會、家長座談會、與家長**聯絡、家長回家及時進行家訪等方式,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留守兒童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促進親子關係的建立,讓家長協同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

各科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要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因此教師必須瞭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也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學校要請經過專門培訓的心理輔導教師對科任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介紹留守兒童易出現的心理問題,怎樣進行解決等等,這樣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化。

(三)在全校範圍開設心理健康諮詢室,藉助各種**開展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並且建立完備的留守兒童心理檔案。心理檔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記錄留守兒童個人的愛好特長,身體狀況;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氣氛,家長的教育方式與態度,與父母和監護人的關係;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師生關係,同伴關係;性格型別及特徵,氣質型別及特徵,個性心理有哪些特徵,個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質等。

這樣才能隨時瞭解兒童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

我堅信,只要我們班主任對留守學生多一份愛心,多一份關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熱心,留守兒童問題一定能得到妥善解決。讓我們全社會都來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為構建和諧社會盡自己一份力量吧!啊!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綜上所述,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引起學校和社會的極大關注。

留守兒童的學習該如何教育如何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教育留守兒童的學習 1.學習指導,督促行為轉變。課堂上,關注留守學生,從學習上多予以指導。如多讓發言 朗讀,多讓上臺展示 對成績差的留守孩,多開小灶,多輔導。教師要把握住學生的年齡特徵,積極主動地和留守兒童溝通交流,做到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切實做到用愛溫暖孩子的心,用言語指導孩子的行為,用情感激發孩...

對於農村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現狀,有什麼對策

也沒有好對策。發展本地的經驗,將勞動力留下了。完善本地基礎設施。我國 空巢老人 和 留守兒童 形成的原因是什麼?跟哪些國家政策有關?這個問題比較專業和深刻。是一連串的社會效應。簡單一點,可以歸結為 政策與市場調節的雙重原因。一 20世紀9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各地區相繼出現第一批大規...

跪求關於關於關愛留守兒童的朗誦稿或者詩歌

寫給守望的 蒲公英 的一封信 風吹過這片溼潤的大地,蒲公英無奈地告別一把把 小傘 稚嫩的傘能承受風的吹拂,雨的洗禮嗎?還有那太多未知的考驗。路邊的老榕樹笑了,這是生活的安排,命運的洗禮。誰能不相信大地的力量呢?蒲公英笑了,暫舒憂鬱的眉頭,遙望遠處孤單的 小傘 眼中卻只是淚花。沒有相互的依靠,同需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