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上理解,為什麼有的人面對不同的人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樣子

2021-04-18 18:29:22 字數 3262 閱讀 5090

1樓:姓天際的流星

我就這樣啊,家人,朋友面前我是逗比,同學面前是高冷……覺得不重要的人沒必要浪費感情,你奶奶很好,不是虛偽,只是她心裡有個度,不親近與親近的人會換一副面孔,和我一樣呢^_^

為什麼不同職業的人,對一段話有不的理解。請從心理學角度解釋。謝謝

2樓:渴侯含巧

不同職業的人對一段話理解有不同的想法,是因為人生觀和世界觀價值觀都是不同的。

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對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著人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

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世界觀的制約。人生觀主要是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出來的。

每個人的人生觀在不同時期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的外因是日益瘋狂的世界,導致很多人的直覺和感受發生變化,產生人生觀錯位等,也許這是人類世界發展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問題。

在自然界中,人生觀無可厚非,生存第一,生存至上;在階級社會裡和制度下,人生觀有進步和落後之分,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人生觀。

3樓:左丘波瞿晏

不只是不同職業,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也會對一段話有不同的理解。更有意思的是同一家庭的人,對同一段話有時也會有不同的理解。

首先是人的差異性,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不管是價值觀還是世界觀,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差異。

然後就是外部的客觀因素,每個人的成長環境與經歷不盡相同,對待事物的看法也就有了千差萬別的結果。一個人的價值觀與個人成長、經歷有關,甚至會在不同的時間上,對同一事物也會有不同的結果。

心理學效應

4樓:小魚無海

十大心理效應是一種心理學,涉及鳥籠邏輯、破窗效應、責任分散效應、帕金森定律、暈輪效應、霍桑效應、習得性無助實驗、證人的記憶、羅森塔爾效應和虛假同感偏差等心理效應。其中,破窗效應告訴我們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被阻止,形成風氣,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責任分散效應告訴我們事情不管是真是ᐜ/p>

5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你要心理學效應,對不?

6樓:星期天的首爾

有很多的,不知你說的是哪一類,社會心理學中多講從眾效應、破窗效應等,實驗心理學中會涉及到霍桑效應、安慰劑效應、皮革馬利翁效應等

7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想說什麼啊:舉例嗎:青蛙效應、蝴蝶效應等等很多啊

請專業人士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一下人為什麼喜歡看熱鬧?

8樓:匿名使用者

看熱鬧是一種行為。要解釋這個行為,就要挖掘這個行為背後在特殊環境下的動機,繼而追溯其內在需求。

一、如果「熱鬧」發生時,幾乎沒有其他人在「看熱鬧」,我們研究第一批「看熱鬧」的人的心理-行為機制。

1.當時的情境是:一個有人蔘與的引人注目的事件正在進行。一個人路過,發現了環境中的這個事件。然後這個事件就引起了這個人的關注,心理學上叫「注意」。

一般,風吹草動、人來車往都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因此,這個無需討論。

2.當他注意到之後,在行為上變成了持續性的「關注」。這一階段,他的行為是瞭解這個「熱鬧」的內容。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人人都有「瞭解不尋常事件」的內在需求。這種需求是生命長期進化而來,在人類身上得到發展的一種本能。它有利於主體及時捕捉環境中的「有用」資訊,從而更好地趨利避害,而生存發展。

這樣的需求在「遇到特殊事件」時,就引發了了解這個事件的動機。由於這個動機所對應的自我效能感一般都足夠強,而不可能對相應行為造成阻礙,因此發生了「關注」這一行為。

3.通過「關注」瞭解了「熱鬧」的內容之後,有人會繼續「**」。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個時候的心理狀態和人們看電視劇,看**、電影的心理狀態是很相似的。這是在享受一種**的樂趣。它與上面所說的「獲取資訊」已經有所不同了。

可以試想,你非常喜歡看一部動畫,即使有人把它下集的內容、結局等完全告訴了你,你也不會因此而不繼續看了。就像看熱鬧時,假如是街頭兩個小流氓開始打架了,願意「**」的人就算知道了結局是甲把乙打掉了兩顆牙,乙把甲打歪了鼻子,可還是會繼續**。

這種行為背後的動機是簡單的,僅僅是為了「**」;但內在的需要是複雜的。這裡容不下過多贅述。

二、如果已經有人圍觀,我們分析這種情況下,「看熱鬧」人的心理-行為機制:

1.當時的情境是:一個有人蔘與的引人注目的事件正在進行,且有圍觀者,一個人路過,發現了環境中的這個事件。當然一樣先會引起此人「注意」。

2.同上,他一樣會「關注」。但這時的關注背後的原因已有所不同。

當然上面那種情況的原因一樣在這種情況中同樣存在,但多出一個原因:從眾心理。這種行為現象叫「從眾」。

背後的需要機制比較複雜,不容贅述。但主要來自安全的需要。

3.當「關注」轉為「**」時,心理狀態又變成了如前所述的狀態。但同時,從眾心理會繼續存在。

三、總結:

「看熱鬧」的人的行為一般都包括三個階段:「注意」、「關注」、「**」。

而「看熱鬧」人本身包括兩種型別的人:無圍觀者在場和有圍觀者在場的人。

不同型別的人在不同階段,其心理-行為機制不同。具體見上文分析。

9樓:一種生物

這說的簡單就是好奇心,是什麼引發好奇心的呢?是求知慾。一個人看到別人在看他不知道的東西,為自己的利益找想就是希望自己能從那個未知的東西里面學習到或者發現到什麼資訊。

所以說一個善於觀察的人都有求知慾,而一個理智,擁有智慧的人會合理控制求知慾,你說的看熱鬧並不是所有人,例如交通事故,有些人就不在乎,因為他不感興趣,但是對於未知的事,人不免都會去嘗試。而那些對什麼事都不聞不問的人,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人都有思想,大腦都閒不住。不知這樣的答案你可否滿意。

10樓:泡泡豬和轉轉豬

這是一種羊群心理,也就是從眾心理,頭羊走**,其他的羊也走**,那麼多人看,自己也圍觀上去。

還有就是一種眼紅的心理了,覺得別人在看什麼東西很有意思,我沒看見就覺得損失了,不能光讓別人佔便宜,我也要有意思。

另外,好奇心,有閒工夫而缺乏愛心,也是一些原因。

11樓:瑁牌小豬

1,好奇心。不再贅言。

2,從眾心理:這裡的解釋和樓上不同,不是無緣由的跟上人群,而是**於一種安全需要。

因為從眾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群體逃避災難上去。集體的智慧往往能獲得生的希望,所以大家的方向一致。

由此,看見很多人在看熱鬧,出於一種安全感認為自己應該過去了解一下發生了什麼事情以免自己遺漏資訊而感到不安。

從心理學解釋為什麼有的人粗心,心理學專業人士才答。我本人比較粗心大意。怎麼解決?

其實這個問題提的不是太好,什麼叫有的人粗心?拿學習而言是這樣的 學習是一種適應活動,首先得適應環境的變化,一個人的粗心可能在與環境變化中沒有隨之去變化 但並非所有的行為都是由學習產生的,也並非所有的學習都通過行為變化表現出來。還有跟年齡 興趣等因素有關!他關心的事情不在他手中的事情上,還有就依賴心太...

心理學上說的人格什麼定義,心理學上的人格是啥意思和性格有啥區別

1 層次性定義。強調人格組織的層次性,認為人格是個體具有的一種系統性的心理動力結構。儘管把人格視作一個 系統 嚴格意義上說只是對人的行為在大量觀察基礎上做出的一種假設,但假設歷來是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正如法國科學家彭加勒指出 沒有假設,科學永遠也不能前進一步。2 毫無疑問,把人格界定為個體的系統性的...

心理學上怎麼理解那些糾纏不清的人

遇事愛糾纏的人通常都是心胸不太寬廣優柔寡斷,遇事情想得多做得少,屬於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這樣的人心理是悲觀的成分多一些,害怕失敗,胡思亂想。但是這種人。內在的資源也是可以發掘的,比如他雖然很糾結,有可能考慮問題就會比較全面,如果想的問題比較細緻,這樣通過嘗試著讓自己有些時候做出快一點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