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與教權的關係,要例子,西方皇權與教權之間關係的主要表現和演變過程。

2021-04-14 10:24:48 字數 560 閱讀 2204

1樓:love趙彬彬

中世紀時,教權高於皇權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打擊了封建皇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皇權,促使了民族國家的形成(即皇權至上),當然資產階級也不斷壯大,不斷衝擊教權和皇權

2樓:匿名使用者

皇權承認神權以鞏固統治(羅馬後期與法蘭克王朝時期)到皇權與神權等齊(黑暗時代前與前期)到神權凌駕皇權(黑暗時代中期後到拿破崙時代)

封建時代中國皇權與教權關係如何,為什麼 強大網

3樓:匿名使用者

西歐中世紀時期**教教權是當時精神的主導,而皇權則為國王權利的代表。**教權在當時擁有很強的影響力,他控制著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並且擁有收取租稅的權利,他廣大的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權的經濟依靠。

4樓:草籽書生

其實中國古代的皇權和教權或者說神權是緊密合一的,皇帝的稱號是作為皇權的代表,而天子的稱號則是作為神權的代表。古代的大型祭祀都是由天子主持的,天子甚至有權力封神。唯一能凌駕於皇帝頭上的只有兩個存在——蒼天和祖宗。

中國古代的皇權與相權,中國古代皇權與相權的關係變化及其原因

講到中國古代,人們總會想到君主 但君主 並不能概括中國的狀況 比如漢 唐 明清,相權與皇權的權力結構不同。真正走向 是宋朝的時候。漢朝時上朝大臣有座位,而宋開始就分立兩旁 殿試始於宋朝,所有的考生被稱為 天子門生 這都是開始 的重要表現。中國權力結構一直在變化,不能籠統的用君主 說到君主 指的是什麼...

文章在講述橋與周圍景物的關係時舉了例子進行說明,他們彼此之間是怎樣的關係

文舉了四個例子,意在說明橋在外觀 材料與所處位置上各不相同,都能和周圍的景物既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第一個例子,是寫石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給人帶來的特別感受。厚厚實實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 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第二個例子,是...

殷與商朝的關係,為啥要叫「殷墟」

殷是地名,從 盤庚遷殷 而來,殷地是商朝時的都城,朝歌城就建築在殷地,周朝打敗商朝紂王以後,將紂王的兒子 武庚 封為諸侯,封地就在朝歌城,後來武庚叛亂,周朝軍隊在平叛,攻城,破城以後,朝歌城變成廢墟,因為殷墟很大,不單單包括一個城,所以統稱 殷墟 商朝也稱殷商。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在亳 今商...